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农民增收难 无论是统计数字,还是典型调查,都清楚地显示:近两年农民增收缓慢。199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292元,比上年增长9.8%,较“八五”时期平均增长20%以上的速度降低10多个百分点。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3元,增幅只有7%,又下降了2.8个百分点。农民增收难,已是不争的事实。 方方面面说端详 农民增收难,原因多多,最突出的是诸多增收因素已成为明日黄花,风光不再,增加农民收入缺乏新的增长点。 —— 靠增量、增产已不能确保农民增收。1998年,农产品价格在上年下降的基础上又持续走低。粮  相似文献   

2.
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度重庆市2006~2017年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采用灰色关联法计算分析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联度.结果 表明:(1)2006~2017年重庆市农业TFP指数均大于1,年均增长率为4.74%,其中农业TFP增长最快的时期是2013~2014年,为13.82%,而TFP指数构成中农业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为3.47%,技术效率年增长率为1.27%,技术进步是重庆市TFP增长的主要动力.(2)重庆市农业全要素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密切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机械动力、化肥、能源、劳动力及土地,2006~2017年在土地与劳动力波动不大的情况下,机械动力、化肥及能源的持续增加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垦区农业结构调整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线性函数模型,构建了1978-2008年黑龙江垦区农业结构变动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的模型,实证分析黑龙江垦区农业内部结构的变动与农民农业收人增长的关系,以及农、林、牧、渔产值与农民农业收入增长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结构调整是农民收人增长的重要原因,但反向因果关系不成立;畜牧业对农民农业人均收入的贡献率比较大,增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九亿多农民,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能不能让农民增加经济收入,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战略问题、政治问题。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又有哪些。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虽然呈两位数增长,但在增长过程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已由2004年的2.69:1扩大到2008年的2.89:1,有的资料显示可能还大。造成城乡收入差距加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业生产成本和农产品价格是影响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的主要因素。近期,我们对2004~2008年全省10个物价成本调查县210户农民的数据进行了调查分析,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曲阜农村经济及农民生活水平,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巨大变化,目前,曲阜已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市),全国产粮大县(市),全省玉米高产开发样板县(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市。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曲阜农村经济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年至1990年的稳定发展时期,农业产值平均每年以7.1%速度增长,第二阶段是1990年以来的大发展时期,这一阶  相似文献   

7.
试论加入WTO后中国农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加入WTO的成功,有关中国农民、农业、农村与WTO的关系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由于农民从传媒获得的信息远低于城市居民,所以恰恰与WTO关联度极高的农民以及县乡干部,对入世给他们提出的严峻挑战知之甚少。一、中国农业的现状不容乐观由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释放出来的农民的生产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价格,使农村经济不断发展,农民收入不断增加。但是从1997年开始,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农村经济增长缓慢,进入了新一轮农业结构全面调整的时期。…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市场需求衰退的情况下,扩大国内需求,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的根本出路在于启动和增加社会消费需求,增加社会消费需求的重点在于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既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又具有重要的全局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河南省农民收入增长情况的分析,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些思路。1农民收入增长情况的走势从近二十年农民收入增长的情况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高速增长阶段。1978~1984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由…  相似文献   

9.
制度创新与农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少学者认为,中国自宋元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农业基本趋于停滞.然而实际情形并非如此.事实上,14~20世纪中期是中国农业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全国人口和粮食生产分别增长了6倍.直到19世纪初期中国的经济总量仍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中国农业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较高的生产率在于中国农民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人口资源状况和经济环境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明智的选择.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农业的公社化和机械化运动之所以不成功,就在于它们是忽略自然、经济等内在条件的要求,一味推行强制性变迁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经验为诱致性技术与制度变迁提供了新的历史证明.文章最后在对诱致性技术与制度变迁理论作进一步阐释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0.
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资本、劳动力、制度、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等。对于手工业者来说,人力资本是影响经济的主要因素;对于农业机器制造厂来讲,物质资本是影响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但对于现在的绝大多数农民来说,人力资本是影响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