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叶刺槐半同胞子代叶片饲用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叶刺槐母本及其6个半同胞子代的夏季叶片为材料,测定各样本的相对含水量及维生素C、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通过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应用独立性权重法及聚类分析法,对样本的饲用价值进行排序、分类。结果表明:在单叶刺槐叶片饲用价值评价体系中,各指标权重大小排序为可溶性蛋白含量淀粉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相对含水量;子代叶形的变异与饲用价值高低无显著相关;各样本按叶片饲用价值高低可分为3类:第Ⅰ类为A15-1,饲用价值较高;第Ⅱ类包括A16-1、A21-1,饲用价值中等;第Ⅲ类包括A10-2、C23-1、A1-1(母本)、B24-3,饲用价值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24个一年生苦楝半同胞家系子代测定,对其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性状间的遗传相关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苦楝半同胞家系一年生苗的树高和地径不仅在家系水平上存在着极显著的变异,而且家系内个体间也存在着丰富的变异.苦楝苗期性状丰富多样.苗高与地径表型变异系数分别为5.581%、8.147%,地径的表型变异系数大于苗高的表型变异系数,家系间的变异系数大于家系内的变异系数.  相似文献   

3.
刺槐种子园半同胞家系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刺槐种子园30个半同胞家系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进行了电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刺槐种子园30个半同胞家系的同工酶谱有9种谱型;②刺槐半同胞家系的9种类型存在同工酶分子水平上的差异,表现出多型性;③从酶谱上还可反映出半同胞家系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青海云杉半同胞家系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筛选出优良家系,为青海云杉高世代遗传改良奠定基础。  方法  以100个青海云杉半同胞家系为研究对象,调查其15年生和20年生时子代的树高、当年高生长量、地径和冠幅等4个生长指标,对其进行方差分析、遗传参数和亲本一般配合力的估算,在亲本多性状综合评价基础上,筛选优良家系。  结果  15年生和20年生时各家系半同胞子代在4个生长指标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不同树龄子代各性状的家系遗传力变化范围在0.554 ~ 0.855之间,家系各生长指标的表型变异系数在8.33% ~ 19.49%之间;树高、地径、当年高生长量和冠幅的一般配合力(20年生)范围分别是?39.22 ~ 47.56、?1.19 ~ 1.05、?5.91 ~ 6.34和?21.49 ~ 25.40;相关性分析表明青海云杉各生长性状之间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正相关水平(0.308 ~ 0.817);利用生长性状数据对15和20年生的半同胞家系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7个优良家系,入选家系20年生时树高、当年高生长量、地径和冠幅平均值分别为209.40、20.71、6.33和141.87 cm,平均遗传增益分别达到14.12%、2.07%、8.01%和10.42%。  结论  青海云杉家系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筛选出了49号、51号、60号、64号、108号、123号、132号等7个生长性状优良的家系,筛选的优良家系可为高世代种子园提供高质量的建园材料。   相似文献   

5.
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林早期生长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湖北省京山县太子山林场管理局马尾松无性系嫁接种子园半同胞8年生子代林为研究对象,在对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和材积等生长因子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半同胞家系林木各生长因子之间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显示马尾松半同胞家系林木间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8年生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的遗传力分别为0.7436、0.6055和0.6500;采用20%的入选率时,筛选出5个优良半同胞家系且入选半同胞家系的材积、树高和胸径遗传增益分别为51.34%、17.45%和22.19%.  相似文献   

6.
以280份种质,包括枣的雄性不育种质JMS2、‘交城五号’枣、‘邢16’酸枣、JMS2ב交城五号’的56个子代、JMS2ב邢16’的96个子代以及JMS2自然授粉获得的125个子代为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枣半同胞家系的遗传多样性。10对SSR引物在277份子代中检测出35个等位基因,观测等位基因数量(Na)、有效等位基因数量(Ne)、香侬指数(I)、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基因遗传多样性(h)和基因分化系数(Fst)分别为3.500,2.108 7,0.819 2,0.573 1,0.471 4,0.470 5和0.096 0,表明277个子代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一般。在以JMS2为母本的3个子代群体中,未知父本的自然杂交子代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I、Na和Ne分别为0.749 5,3.500 0,2.029 2。JMS2ב邢16’子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Na=2.30,Ne=2.067 8,I=0.722 0)小于自然杂交子代群体,但大于JMS2ב交城五号’子代群体(Na=2.3,Ne=1.829 3,I=0.615 9)。JMS2自然授粉子代可能存在多个父本,JMS2与酸枣‘邢16’较JMS2和‘交城五号’的亲缘关系远,双亲亲缘关系远和多个父本授粉可增加JMS2半同胞子代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可以为进一步评价和利用枣半同胞家系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30年生杉木半同胞子代试验林的遗传特性,为杉木高效培育和优良种质筛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融安县西山林场30年生杉木半同胞子代试验林102个家系和对照的胸径、树高和材积,分析其遗传变异规律,并选择遗传增益较高的优良家系和单株.[结果]30年生杉木半同胞子代人工林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在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个生长因子在参试家系中的表型变异最大值分别为14.4%、21.3%和40.2%,广义遗传力均值分别为0.594、0.657和0.650.树高、胸径和材积大于对照均值的家系总数分别占参试家系总数的48.0%、44.1%和46.1%.综合增益大于对照均值30.0%的20个家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增益变幅分别为9.33%~25.30%、12.54%~53.42%和66.23%~164.74%;综合增益大于对照均值80.0%的38个优良单株的树高、胸径和材积均值分别达20.8 m、32.9 cm和0.597 m3.[结论]30年生杉木半同胞子代试验林生长量均受中等偏上的遗传控制,大部分优良性状可传递给子代,选择的20个优良家系和38个优良单株可作为广西杉木高世代种子园营建和多世代遗传改良材料.  相似文献   

8.
以福建省35个油杉优树子代为研究对象,揭示其苗高和地径两个性状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家系间苗高、地径两个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86和0.83,说明油杉半同胞家系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苗期生长性状在家系水平上主要受遗传力控制,极具改良潜力。从苗高、地径这两个主要生长性状入手,对油杉二年生苗进行优良家系初选,选出3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创制新优杉木种质材料,进而筛选速生优质家系,推进杉木高世代育种进程。【方法】以杉木第二代改良种子园10个骨干亲本作为杂交亲本,采用人工控制授粉方式获得30个全同胞家系,并进行多地点全同胞子代测定,分析其8年生杉木的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遗传变异规律,进而开展优良家系选择。【结果】家系间树高、胸径(DBH)、单株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WBD)存在广泛遗传变异,差异达显著(P <0.05)或极显著水平(P <0.01),其中单株材积变异较大,各地点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分别达到21.56%~28.53%、12.18%~19.64%。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家系遗传力分别为0.1594、0.2232、0.1799和0.5357,有利于家系选择。利用BLUP方法估算全同胞家系亲本生长和木材基本密度育种值,同时按亲本模型估算各杂交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CA)并进行排名,综合生长性状和木材基本密度表现,选获速生优质型家系2个(家系5和29)。其中,家系5具有更高的生长和材质增益,相比群体均值其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及木材基本密度增益平均为6.02%、8.21%、15.82%...  相似文献   

10.
以岑溪软枝油茶全同胞家系子代测试林为研究对象,进行果实经济性状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岑溪软枝油茶全同胞家系子代果实性状变异比较丰富,尤其是单果重、鲜籽数和单粒籽重3个指标,其变异系数分别为24.58%、33.14%和35.15%,为选择果大、籽粒重的油茶优良品系提供了物质基础;全同胞家系子代的单果鲜籽数和单粒籽重在各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单果重和鲜出籽率在各家系间差异显著;单果重、单果鲜籽数、单粒籽重和鲜出籽率等4个主要性状指标具有较高的遗传强度,其家系遗传力都在0.50以上。分析岑溪软枝油茶同胞优良家系的遗传变异,对下一步岑溪软枝油茶优良单株的评选以及高世代改良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芥菜种质资源的特性及分类,对52份芥菜资源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瘤茎皮刺毛变异系数最大;单瘤重和叶重2个农艺性状与其他农艺性状相关性各异,对茎芥菜和叶芥菜育种具有一定指导意义。52份芥菜种质资源在遗传距离为25处分为2大类,在遗传距离为20处分为Ⅰ、Ⅱ、Ⅲ类,其中Ⅰ、Ⅲ类种质资源丰富,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湿地松家系苗期生长表现,以湖南省汨罗市桃林林场国家湿地松良种基地湿地松无性系种子园的36个半同胞家系子代苗为研究对象,在湖南省桃源县进行试验,对1年生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差异显著,其中苗高生长大于对照且有极显著差异的有:0-1027、0-456、II-101、0-761、11-16、0-53、7-245、25号、11-13等9个家系;地径生长大于对照且有显著差异的有:25号、Ⅰ-10、0-464、Ⅱ-101、3-1、0-615、7-245、8-126等8个家系。  相似文献   

13.
林建东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7):130-131,134
对福建省尤溪国有林场马尾松一代种子园42个家系1a生半同胞子代苗的生长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马尾松42个半同胞家系均具有较高的生长潜力,家系间苗高、地径生长性状均达极显著差异,表明马尾松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有较大的选择潜力;其苗高与地径家系遗传力较高,属强度遗传;以苗高、地径2个主要苗期生长性状,把42个家系划分为3种类型,为种子园留优去劣和营建改良代种子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马尾松半同胞家系子代林遗传增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湖北省京山县太子山林场管理局马尾松实生种子园子代半同胞家系16年生林分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胸径、树高、枝下高、冠幅和材积等生长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半同胞家系林木各生长因子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说明马尾松林木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为丰富的遗传变异,具选育潜力。16年生半同胞家系马尾松林分树高、胸径及材积遗传力分别为0.843 5,0.740 5及0.750 6。根据性状遗传力的大小,以树高、胸径和材积作为优良马尾松半同胞家系选择指标。采用10%入选率进行选优时,可选出9个优良半同胞家系,其树高、胸径和材积遗传增益分别可达13.37%、25.57%和51.53%。  相似文献   

15.
福建柏表型优良单株子代测定结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小忠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9):137-139
福建柏(Fokienia hodginsii (Dunn) Henry et Thomas)是具有较高利用价值的福建乡土用材树种。15个表型优良单株的半同胞子代测定结果表明:福建柏表型优良单株的半同胞子代家系间,在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心材比率等方面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福建柏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心材比率4个性状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都较高,性状间有明显的线性相关。本文通过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各初选植株半同胞子代家系间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以及心材比率分析比较,从初选的15个家系中进一步选择出经济性状表现优良的N5、N8、S1、S2、N45个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和选择优质红松种质资源,为种子园升级换代提供材料。  方法  本研究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国家红松良种基地相同优树的30个37年生亲本无性系和35年生生子代半同胞家系为材料,对其生长性状进行评价分析。  结果  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和家系各测定指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 < 0.01)。无性系或家系各指标表型变异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4.19% ~ 25.88%和4.51% ~ 34.33%,无性系各指标重复力变化范围为0.45 ~ 0.74,家系各指标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70 ~ 0.85,家系单株遗传力变化范围为0.29 ~ 0.66,属于中高重复力和遗传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和家系间胸径、树高、材积和冠幅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 > 0.47,r > 0.57)。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无性系和家系的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分别达68.50%和73.37%,胸径、树高、材积和冠幅对主成分Ⅰ的贡献最大,因此可以作为红松种质资源评价的指标。利用多性状综合评价法对无性系和家系进行筛选,以10%为入选率,分别筛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和3个优良家系,入选无性系和家系胸径、树高、材积和冠幅遗传增益变化范围为3.03% ~ 14.40%。对优良家系内单株进行综合评价选择,筛选出9株优良单株,入选优良单株胸径、树高、材积和冠幅遗传增益变化范围为6.98% ~ 37.37%。  结论  利用生长性状初选出优良无性系、优良家系和优良单株,可用于红松良种申报,并为红松良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贵州芝麻种质资源主要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贵州芝麻种质资源保护、形态分类、品种遗传改良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利用聚类分析和遗传相关分析方法对贵州37份芝麻种质资源的25个表型性状进行田间鉴定考察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4个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在0.287 8~1.595 3,形态类型丰富;11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为7.14%~52.80%,以分枝高度的变异系数最大(52.80%),花冠长度的变异系数最小(7.14%),遗传变异丰富;不同性状间表现出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37份贵州芝麻种质资源聚为4个类群,第I类群有7份资源,第Ⅱ类群共有22份,第Ⅲ类群有5份,第Ⅳ类群有3份,各类群间性状差异明显,其中第Ⅱ类群占供试材料的59.46%,种质资源数量多,变异范围大,遗传类型丰富。聚类结果与资源材料地域来源和分布无直接关系,主要与材料的性状表现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薄壳山核桃半同胞家系子代苗期生长情况和选择利用潜力,给薄壳山核桃苗期优良砧木选择提供依据。以薄壳山核桃15个自由授粉半同胞家系1年生子代幼苗为材料,对其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家系生长指标和荧光参数在家系间有极显著的差异(P0.01);各家系间存在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以根干质量、茎干质量、叶干质量、冠根比和品质指数均较大,表明各家系具有选择潜力。苗高和地径以家系3、6、8和11号较大,其中苗高最大值是59.88 cm,地径最大值是0.86 cm;单株生物量和品质指数以家系1号、7号较大,并且这2个家系的根干质量分别为59.72 g和56.92 g;家系1、2、3、6和15号的Fm/Fo(PSⅡ电子传递情况)和Fv/F0(PSⅡ潜在的光化学活性)较大,其中家系3号的Fm/Fo和Fv/Fo高达5.60和4.58。相关分析表明,Fm/Fo、Fv/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与苗高、地径和茎干质量呈显著正相关,PIABS(光合性能指数)与高茎比呈显著负相关,Fm/Fo、Fv/Fm可作为薄壳山核桃苗期苗高、地径和茎干质量快速评判的有效指标。通过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将综合评价(D)值较高的6个家系划分为3类,其中家系3号、6号表型性状和PSⅡ光合效率均优良;家系8号和11号表型性状一般,而PSⅡ光合效率较高;家系1号和7号表型性状和PSⅡ光合效率均一般。薄壳山核桃家系子代苗期表型生长越优良,其PSⅡ指示光合效率的荧光参数值越高,说明叶绿素荧光参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家系子代苗期的生长状况,能为薄壳山核桃苗期优良砧木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系统了解山东大青山林场刺槐的无性系变异规律,并初步筛选饲用型刺槐优良无性系。  方法  对332个刺槐无性系的13个叶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隶属函数、相关性和聚类分析,并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性状进行各组间差异分析。  结果  13个性状的总变异系数为14.883%,其中,4个复叶和9个小叶性状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6.062%和14.360%。该刺槐资源的隶属函数值介于0.196 ~ 0.717之间,其中无性系SD328拥有最大值(0.717),其在复叶宽、小叶面积和小叶柄角3个性状上具有明显优势。表型和遗传相关性表明,小叶对数与小叶数量有最大的正相关性系数,小叶长/宽与小叶圆度的负相关性系数最大。主成分分析表明,4个主成分因子可以代表刺槐无性系86.447%的原始数据信息。当平方欧式距离为8时进行聚类分析,332份刺槐无性系被分为5类。  结论  通过系统分析刺槐无性系种质的表型多样性,初步筛选出饲用性刺槐无性系72份,为山东大青山饲用刺槐的选育和种质保存等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楸树苗期优良家系及单株的配合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南阳地区楸树优树子代为研究对象,分析苗期苗高、地径、单叶面积等6个性状。结果表明:家系间苗高、地径、叶长、叶宽、单叶面积和叶片数差异极显著,说明楸树半同胞家系间存在较大的变异,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各性状遗传力差异较大,但都属于中度以上遗传控制,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581和0.663,单叶面积、叶片数的遗传力为0.683和0.874。以综合育种值为标准,选出9个苗期优良家系,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增益分别达到6.32%和11.38%。从入选的9个优良家系内选择36株优良单株,其树高平均增加25.87%,遗传增益为15.03%,这些优良单株可作为营建楸树无性系试验林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