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蚕微粒子病主要是通过食下和胚种两种途径传染,随着蚕桑生产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胚种带毒传染,已经可以通过母蛾检测和补正检查来得以有效的控制。而食下传染途径的杜绝,目前在蚕种生产过程中,仅对养蚕环境严加消毒是不够的,因为通过调查证明,带毒的野外昆虫对桑叶的污染,是导致家蚕食下传染微粒子病的主要的传染途径。因此,切实抓好漂白粉叶面消毒工作,是预防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有效措施。1我分场质检部门对野外昆虫感染微粒子病情况调查几年来春蚕期各桑场及原蚕点驻点人员,通过人工捕捉野外昆虫,送场检毒室统一进行分类镜检,结果见表…  相似文献   

2.
全面净化环境提高防微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蚕病,它有经口食下传染和经卵胚种传染两种途径,但必须先有食下传染才能显现其胚种传染的特点.因此,在通过母蛾检查、补正检查、预知检查等手段淘汰带毒原(母)种而控制胚种传染的前提下,严防食下传染是预防微粒子病的关键.而蚕儿随桑叶食下微粒子孢子致病是食下传染的主要途径.比如带毒的蚕粪污染桑叶,野外昆虫患有微粒子病污染桑叶,各龄用桑接触到被微粒子孢子污染的蚕具、饲养人员的手、养蚕用水等均可使蚕食下微粒子孢子而感染致病.由此可见,全面净化生产生活环境、桑园环境、饲育环境和原蚕区环境,消灭微粒子病原是种场控制微粒子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冯昱 《四川蚕业》2015,(2):36-37
<正>家蚕微粒子病一直是困扰蚕种生产的难题,其传染途径分为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我场自上世纪末以来,便对场内的选原种生产实行桑叶全程消毒,实践证明,通过桑叶消毒控制食下传染能有效地防止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较大幅度提高蚕种的母蛾镜检合格率。同时,桑叶消毒还能够抑制其他蚕病的发生,为蚕种的优质高产打下  相似文献   

4.
覃向平  全诚 《广东蚕业》2009,43(2):14-17
桑叶消毒是防微的重要技术措施。在蚕种繁育过程中,加强桑叶消毒措施能有效地提高蚕种质量,最大限度地杜绝微粒子病的发生。家蚕微粒子病是病原性微孢子虫经胚种传染而使蚕感染病毒的一种毁灭性传染病。其传播途径有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我们只要有效地采取切断食下传播途径,胚种传播也就得到控制,蚕种质量就能提高,蚕茧丰收就有保障,经济效益就能充分发挥。因此,如何做好各级蚕种生产过程中的消毒防病工作,特别是桑叶浸渍消毒,是蚕种繁育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姚新弟 《中国蚕业》2003,24(3):49-49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威胁蚕桑生产的疫病,其传播途径有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两种。为了有效地切断微粒子病的食下传染途径,确保蚕种质量,从2000年开始本场全面实施全程桑叶叶面清洗消毒。在几年的生产实践中,我们对全程叶面消毒的一些技术进行了探索和改进,有效地控制微粒子病的蔓延取得了很好的“防微”效果。本文就有关原蚕饲育中的叶面消毒技术试作介绍。  相似文献   

6.
家蚕微粒子病传染有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胚种传染可以通过母蛾检测和补正检查得到有效控制。杜绝食下传染途径,在蚕种生产过程中,仅对养蚕环境严加消毒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7.
家蚕微粒子病是微孢子虫经食下传染及胚种传染使蚕感染的一种毁灭性蚕病,是蚕种生产唯一法定检验对象。在多年的家蚕原种繁育过程中,种场探索建立了完善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技术措施,包括加强组织管理、桑树病虫害防治、环境控制、桑叶全程消毒、常规消毒防病技术、预知检查等多个方面。通过调查2016-2021年原种繁育量及病蛾率,其病蛾检出率整体呈下降趋势,已连续4年控制在0.01%以内,取得了较好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控成效。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蚕种场一代杂交种在农村原蚕点的大量繁育,微粒子病有重新抬头的趋势,对微粒子病防治的好坏是关系到该原蚕点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家知道,排除胚胎传染之外微粒子病是通过桑叶经食下传染的,因此如何使桑田桑叶清洁不带毒,是防微的重要措施。笔者结合我场江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随着蚕种场一代杂交种在农村原蚕区的大量繁育,微粒子病有重新抬头的趋势,对微粒子病防治的好坏是关系到该原蚕区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家知道,排除胚胎传染,微粒子病是通过桑叶经食下传染的,因此如何使桑田桑叶清洁不带毒是“防微”的关键之一。笔者就结合我场  相似文献   

10.
<正>桑叶全程消毒能够从源头杀灭家蚕微孢子虫,杜绝食下传染,是预防家蚕微粒子病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我场使用漂白粉液进行桑叶消毒。漂白粉在使用过程中溶解不充分、沉淀多,对环境污染大,同时存在有效氯容易散失、渗透性差、释放不彻底等缺点,影响消毒效果。次氯酸钠是一种广谱消毒剂,对家蚕微粒子有很好的消毒效果,对家蚕病毒病、真菌病等病原亦有强大的杀灭效果。同时次氯酸钠具有无沉淀、渗透性强、环境适应性广等特点。鉴于此,我们使用次氯酸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重点介绍了针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食下传染途径,细化桑叶全程消毒办法,结合桑叶的采、运、贮,浅析蚕种场的贮桑管理办法,有效防微。  相似文献   

12.
家蚕微粒子病是微粒子虫孢子通过胚种或食下传染而发生的。蚕种生产环境被微粒子虫孢子所污染是造成家蚕食下传染微粒子虫孢子的根本原因,也是蚕种生产中因微粒子病带毒率超标而淘汰蚕种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对蚕种生产环境中微粒子虫孢子的污染情况有所了解,有利于采取...  相似文献   

13.
漂白粉精和防微灵对种茧质量和制种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锦发 《蚕桑通报》2012,43(3):27-28
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蔓延和危害,会给蚕种生产带来毁灭性打击。在生产上应采取控制胚种带毒,控制桑园病虫害,控制食下感染途径,严格防病消毒等技术措施,能有效控制微粒子病。就目前蚕种生产环境而言,如果没有对桑叶进行叶面消毒,就会造成蚕种微粒子病毒率超标而淘汰蚕种,影响蚕种平衡。药物防微所用药物有2类,一类是治疗性药物,如防微灵;另一类是消毒性药物,如消特灵等。  相似文献   

14.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业生产危害非常严重的蚕病,具有食下和胚种两种传染途径。该病容易大面积暴发,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蚕种业和茧丝生产的发展。在蚕种生产中采取母蛾检疫、蚕业消毒、防止野外昆虫微孢子虫交叉传染以及治疗药物应用等措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通过对各种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家蚕微粒子与野外昆虫交叉感染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家蚕微粒子Noseum bombycis通过胚种和食下传染使家蚕发生微粒子病。通过人工添食试验发现家蚕微粒子经桑叶传染能引起桑毛虫、桑尺蠖、野蚕、桑螟、褐刺蛾、白毛虫、甘蓝夜蛾、菜粉蝶等多种野外昆虫发生微粒子病。再从接种发病的野外昆虫桑尺蠖、野蚕、桑螟、菜粉蝶中抽提出微粒子,回接至家蚕,能再使家蚕发生微粒子病。但桑叶(?)人工添食N.b后不发病。 在桑田野外昆虫中检出多种形态的微粒子,但主要是家蚕微粒子。野外昆虫和家蚕间微粒子的交叉感染有二种情况:—是野外昆虫的微粒子感染给家蚕;二是家蚕微粒子传染给野外昆虫,反过来再由野外昆虫传染给家蚕。在生产上,后者是主要的。在多年饲育原蚕的地区发现,野外昆虫中的家蚕微粒子病有多发的倾向。  相似文献   

16.
凌荣 《广东蚕业》2010,44(2):4-8
本文针对近年来广西蚕桑发展迅猛,蚕种需求量大幅增加,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率有所上升,蚕种场在蚕种生产过程中,应从消毒防病体系、蚕种安全生产体系、质量监督体系等方面,构筑微粒子病防治工程,消灭传染源,防止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达到防治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目的,生产无毒优质蚕种。  相似文献   

17.
用消特灵全程浸消桑叶对原蚕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微粒子病的传染途径:一是胚种传染二是食下传染。法国著名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微粒子病以后,现在各蚕种生产单位都进行了蚕期迟眠检查及各项预知检查,再经省蚕种公司集团母蛾镜检合格方可发种,即胚种传染途径已基本被切断。但是,目前部分蚕种场在原蚕区生产的蚕种毒率有上升趋势,形势非常严峻,究其根源,农村原蚕区环境污染是主要因素,特别是桑叶被污染,各种桑螟、野蚕、毛虫、菜粉煤等鳞翅目昆虫与家蚕微粒子原虫相互感染。当家蚕食下桑叶上的微粒子病原后,便很容易传染。近几年来,一些种场采取叶面消毒措施,并已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8.
何安蓉  王琦 《蚕学通讯》2004,24(4):38-40
家蚕微粒子病是经蚕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的一种毁灭性蚕病,严重威胁着蚕种场的生存和蚕桑事业的发展.目前,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可以从三个方向努力.首先是预防.主要是防止微粒子病对家蚕的感染.常以补正检查、预知检查、母蛾检查、环境及桑叶消毒等技术措施为有效手段,并已取得了系统有用的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家蚕繁育的全过程.第二为治疗.即主要是对家蚕添食抗微药品,如防微灵、克微宝等,以此来控制家蚕微粒子在蚕体的增殖.第三为育种防治.即用生物工程技术将抗微粒子病基因导入经济性状好的蚕品种内,培养出在感染微粒子病毒的任何浓度下绝对不会发生家蚕微粒子病的蚕种,不过该研究还只是一种设想.  相似文献   

19.
抓住桑园防虫治虫关键技术,降低桑园虫口密度是防止野外昆虫传染微粒子病给家蚕的主要措施;桑叶叶面消毒,确保桑叶无毒是切断野外昆虫传染微粒子病给家蚕的一个重要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危害性很强的蚕病。根据家蚕微粒子病具有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两种传染方式特点,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检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研究,探索广西家蚕微粒子病发生原因和流行规律。结果显示,通过严格执行现行检疫技术标准,在蚕种生产中基本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胚种传染危害。调查发现养蚕环境中微孢子虫污染严重,对应蚕生产蚕种的母蛾微粒子病发生率高,两者存在显著相关性,由此证明养蚕环境中微孢子虫污染严重造成的家蚕食下传染是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蚕种生产中,气象因素对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也有影响。气温影响最为重要,降雨、日照起到辅助效果;建立两种基于蚕种微粒子病发生与环境微孢子虫分布关系以及与气象因子关系的数学模型,对家蚕微粒子病发生进行预测预报,为蚕种生产防控家蚕微粒子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