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草潜力不同的水稻品种混合种植对稗草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秀水63(化感指数为0.24,竞争力弱)、PI312777(化感指数为0.61,竞争力强)、国稻1号(化感指数为0.55,竞争力强)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抗草潜力不同的水稻品种混种对稗草萌发和生长的影响。盆栽试验结果表明,PI312777和国稻1号对稗草萌发抑制作用显著,而秀水63对稗草萌发无抑制作用;秀水63与PI312777或国稻1号混合种植后,稗草的萌发均受到抑制。盆栽和田间试验均表明,在单种情况下,稗草的生物量在PI312777和国稻1号的试验小区均低于秀水63的试验小区。秀水63与PI312777、秀水63与国稻1号混合种植,稗草的生物量均显著降低。与抗草潜力高的水稻品种(PI312777和国稻1号)混合种植,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秀水63对稗草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2.
烯效唑对稻苗的生理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就烯效唑浸种对稻苗的生理效应进行了研究,烯效唑浸种可提高稳苗光合效率,在浸种浓度1~10 mg/kg范围内,烯效唑浸种提高稻苗呼吸强度,浸种浓度高于10 mg/kg,则减弱稻苗呼吸强度。外源生长素。赤霉素与烯效唑控制稻苗生长的作用有拮抗效应,外源生长素(吲哚乙酸)高浓度(100 mg/kg)抑制稻生长,它与烯效唑控长作用有加合效应,效唑浸种减弱水稻种子发芽势,此与 烯效唑浸种降低种子α-淀粉酶活性有关。烯效唑浸种使稻苗矮壮的生物学基础是使得稻苗的细胞变小,组织的细胞层数增加。  相似文献   

3.
以长雄蕊野生稻S37为材料,生物测定外源水杨酸(salicylic acid)、阿魏酸(fumalic acid)、香豆酸(p-coumaric acid)和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在不同浓度和诱导时间下对长雄蕊野生稻S37化感抑草效应的影响,以探讨外源酚酸类物质对水稻化感效应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外源4种酚酸单剂对稗草的抑制活性较低,但能够诱导长雄蕊野生稻S37使其化感抑草效应增强,且这种诱导效应与外源酚酸的种类、浓度和诱导时间显著相关。叶面喷施4种酚酸后,野生稻S37对伴生稗草株高、根长和鲜质量的抑制率显著提高,其中阿魏酸处理组对稗草的抑制作用最强,在剂量为100mg/L时,对稗草株高和鲜质量的抑制率分别高出对照38.12和26.31个百分点。此外,长雄蕊野生稻S37在酚酸处理后不同时间的叶片水提液对稗草的抑制效应存在差异,处理后48h叶片水提液对稗草的抑制作用最强,后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4.
用改进的叶浸提法和田间共生鉴定法,比较分析了从124份不同来源水稻种质中初步筛选的27份化感种质对稗草和莴苣的化感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叶浸提液对莴苣的抑制效果明显大于稗草;对稗草和莴苣根长的抑制效果大于苗高和发芽势;叶浸提液法与田间共生法对稗草的抑制效果呈显著的正相关。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叶浸提液对稗草发芽势的抑制指数与田间共生对稗草苗干重的抑制指数及其综合抑制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认为稗草种子发芽势可作为测试水稻种质化感效应的重要指标。田间水稻苗高与叶浸提液对稗草根长的抑制指数及其综合抑制指数和田间共生对稗草苗高和苗干重的抑制指数及其综合抑制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水稻苗高较高的种质较苗矮的种质表现出较强的化感效应。珍珠42、沙粘1、六月早、青团2号、红脚粘2和地谷的化感效应突出.对稗草的平均综合抑制指数分别为0.56、0.47、0.45、0.45、0.41和0.39,可作为强化感种质提供应用。  相似文献   

5.
用改进的叶浸提法和田间共生鉴定法,比较分析了从124份不同来源水稻种质中初步筛选的27份化感种质对稗草和莴苣的化感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叶浸提液对莴苣的抑制效果明显大于稗草;对稗草和莴苣根长的抑制效果大于苗高和发芽势;叶浸提液法与田间共生法对稗草的抑制效果呈显著的正相关,两种方法的鉴定结果有较高的一致性。叶浸提液对稗草发芽势的抑制指数与田间共生对稗草苗干重的抑制指数及其综合抑制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认为稗草种子发芽势可作为测试水稻种质化感效应的重要指标。田间水稻苗高与叶浸提液对稗草根长的抑制指数及其综合抑制指数和田间共生对稗草苗高和苗干重的抑制指数及其综合抑制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水稻苗高较高的种质较苗矮的种质表现出较强的化感效应。珍珠42、沙粘1、六月早、青团2号、红脚粘2和地谷的化感效应突出,对稗草的平均综合抑制指数分别为0.56、0.47、0.45、0.45、0.41和0.39,可作为强化感种质提供应用。  相似文献   

6.
掌握温度对长雄野生稻(Oryza longistaminata)及其后代化感作用的影响,对开发利用野生种质资源的化感抗草基因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直接树脂吸收法收集不同叶龄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在各温度条件下的根系分泌物,并以稗草作为受体,测定其化感作用。结果表明:1)温度、叶龄和温度×叶龄对水稻化感作用的影响与其自身化感潜力正相关,且对强化感和中化感潜力水稻(OL、F1、RL159和RL169)的化感作用影响极显著,而对弱化感水稻(RD23和RL219)的化感作用影响不显著。2)供试条件下长雄野生稻及其后代根系分泌物对稗草的化感作用均为抑制作用,其中,低温不利于水稻化感潜力的发挥。15℃时,强和中化感潜力水稻在不同叶龄对稗草的苗高、根长和生物量的抑制作用最弱,化感综合效应指数也显著大于同等叶龄的高温处理。3)高温有利于水稻化感潜力的发挥,但并非总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6叶期和8叶期,水稻材料OL、F1、RL159和RL169随温度的升高化感作用逐渐增强,但在2叶期和4叶期则表现为先增强后减弱,在25℃时对稗草化感作用最强。4)在15℃时,强和中等化感潜力水稻在2叶期化感作用最弱,而在其他温度条件下,其化感作用随叶龄的增加表现为先减弱后增强,在2叶期化感作用最强。研究结果显示,温度对不同叶龄的水稻化感作用具有调控作用,幼苗阶段高温有利于强和中化感潜力水稻化感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以具有化感特性的化感稻3号、化两优3号、华珍优3号、农珍优3号和常规稻航美香占为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分析了减量施肥对化感水稻抑草效果以及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减少施肥量可提高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4个具有化感特性的品种对稻田杂草数量和生物量的抑草作用均随肥料用量的减少而增强,其中,化感稻3号减肥20%,化两优3号、华珍优3号和农珍优3号减肥30%时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均较常规施肥小区显著减少,稻谷产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稻品种抑制杂草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江苏主栽水稻品种5个,以及具有化感特性的PI312777和华抗草78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对比各水稻品种与稗草、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的生态竞争关系。结果表明,扬稻6号和PI312777对杂草发生株数的抑制率达70%~80%,扬稻6号、徐稻4号和PI312777对杂草干质量抑制率超过80%,具有良好的抑制杂草萌发、生长和干物质积累的作用。 同时,供试水稻品种对稗草地下部的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对稗草地上部的抑制效果,对稗草整株干质量的抑制率与对稗草地上部干质量抑制率呈相同趋势。  相似文献   

9.
水稻与无芒稗的竞争和化感作用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用差时播种共培法的改进方法对105份水稻、6份巴西陆稻进行了化感作用抗稗草评价。 结果表明长匡7号、P4、Kogyoku、 IR27316、 Milyang 54和巴西陆稻AJ035等材料对无芒稗有较好的化感作用。盆栽研究表明,谷梅2 号、中156对无芒稗的抑制作用显著大于对照,而化感作用材料TN1对无芒稗的抑制作用与无化感作用材料秀水63无显著差异。中156的抑制作用强与其株高有关,而谷梅2号对无芒稗的抑制作用强主要在于其本身的化感作用。随着水稻密度增加,无芒稗受抑程度加剧,化感作用水稻对稗草根部的抑制似乎要比无化感作用水稻强。TN1对无芒稗的化感作用不明显,可能是由于对不同生态的稗的作用不同之故。  相似文献   

10.
为筛选出适合宁安市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特选取五优稻1号、五优稻3号、五优稻A、五技选98-1、五源2000-2、五常03-88、松粳1号、2000-17、哈04-19等17个品种的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五优稻3号成熟度好、商品性佳、产量在17个参试品种中最高,可达616.7 kg/667 m2;其次是哈04-19产量为610.8 kg/667 m2,可在2008年扩大面积继续试验。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FACE,Free-air CO2 enrichment)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子代与0代水稻(Oryzasativa)和稗草(Echinochloacrus-galli)的生长和竞争关系。结果表明,FACE条件下水稻/稗草比例为12∶1时,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子代水稻和稗草的生长和光合能力比0代都有所降低,其中水稻的子代干物质量与0代相比分别降低了18.8%和61.9%,子代净光合速率则分别降低了22.4%和27.8%;而稗草子代干物质量与为0代相比在分蘖期和抽穗期则分别下降了34.5%和31.0%,子代净光合速率也分别下降了28.4%和16.3%。FACE条件下,两代水稻与稗草的竞争能力(子代的稻稗比)都随着生长期的不同而发生了变化:稻稗干物质量比在分蘖期子代比0代增加了26.6%,而抽穗期则减少了44.1%;净光合速率稻稗比在分蘖期子代比0代增加了8.3%,抽穗期减少了13.8%,即FACE条件下子代水稻的竞争能力相比0代水稻在分蘖期有一定程度的增强,而在抽穗期却减弱。说明生长后期子代水稻/稗草的竞争已对FACE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氯化胆碱对低温胁迫下稻苗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不同浓度(0、 50、 100、 300、 500、 700、 1000 mg/ L)的氯化胆碱溶液浸种处理和叶面喷施稻苗,在3~4℃低温胁迫下,稻苗的超氧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活性均显著地高于对照,其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产生量和电解质外渗率均低于对照,叶绿素残存量则高于对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等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故经氯化胆碱处理者,其总含水量与对照间差异虽然不大,但束缚水含量增加而自由水含量减少。上述结果表明氯化胆碱能明显地保护处于低温胁迫下的稻苗的细胞膜系结构和提高其防冷性物质含量,从而增强稻苗的抗冷性。  相似文献   

13.
选择48%仲丁灵乳油对寒地水稻秧田的安全性及稗草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48%仲丁灵乳油150、200、250 ml/667 m~2对水稻安全,各处理水稻出苗后无扭曲、失绿、矮化等现象,且对稗草株数和鲜重均有一定防效,且随着喷施浓度的增加防效有增加的趋势;对阔叶草株数和鲜重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葡萄糖浸种对NaCl胁迫下燕麦幼苗生长和渗透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外源葡萄糖对燕麦幼苗耐盐性的调节作用,以燕麦盐敏感品种白燕8号和耐盐品种草莜1号为材料,采用沙培试验法,研究了NaCl胁迫下葡萄糖浸种对燕麦幼苗生长和根系活力、叶片叶绿素含量、质膜透性及渗透调节的影响。结果表明,白燕8号和草莜1号幼苗分别在100和200mmol·L-1 NaCl胁迫下根系活力和叶绿素含量下降,质膜透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增加;葡萄糖浸种可提高燕麦幼苗的耐盐性,且在重度盐胁迫下效果显著,轻度盐胁迫的促进作用大于葡萄糖的调节能力。葡萄糖浸种浓度为0.5mmol·L-1时,可提高燕麦幼苗叶片和根系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缓解盐胁迫,是适宜的浸种浓度。  相似文献   

15.
为给氰草津在麦田的安全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分别在冬前、起身、孕穗和抽穗4个时期喷施不同剂量的氰草津,通过目测小麦药害程度、测定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等方法探讨氰草津在小麦田适用的时期和剂量.结果表明,冬前及次年小麦起身期喷施氰草津675~1 350 g·hm-2(有效成分),小麦表现0~1级药害,小麦产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孕穗期及抽穗期使用氰草津,小麦表现2级以上药害,并减产40%以上.对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测定表明,起身期喷施中、低剂量氰草津,药后3d对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气孔限制值(Ls)、PSⅡ最大光合效率(Fv/Fm)、光下实际量子产量(西PSⅡ)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等参数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药后10 d恢复到与对照相当的水平,说明起身期喷施氰草津675~900 g·hm-2对小麦光合作用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孕穗期及抽穗期喷施不同剂量氰草津,造成小麦叶片Pn、Gs、Fv/Fm、ΦPSⅡ、ETR等参数显著下降,表明小麦叶片PSⅡ光反应中心受到损伤、电子传递受阻和光合量子捕获能力下降等非气孔因素导致光合能力和原初反应能力降低,最终造成小麦严重药害并减产.以上结果表明,氰草津安全使用期为冬前及小麦起身期,安全剂量为900 g·hm-2以下,非安全期使用及过高使用剂量会对小麦产生严重药害.  相似文献   

16.
锰对大豆氮代谢相关指标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大豆品种垦农4号为材料,在大田小区试验的条件下,研究EDTA-Mn浸种和在初花期(R1期)叶面喷施对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浸种处理(A)还是叶面喷施处理(B)中,中浓度锰(即A3 1.54g/L和B3 20g/L)处理对大豆叶片可溶性蛋白、硝态氮、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浸种处理对各指标影响效果逐渐减弱。同时,中浓度的锰处理有利于大豆单株粒数、荚数和单株产量的提高,从而达到大豆增产的目的,且能够使大豆的蛋脂总量明显提高。高浓度的锰(即A4 15.4g/L或B4 60g/L)处理则对上述指标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江西棉花》2009,31(6):59-59
1 巧抓肥水促养分运转一是根外追肥。对于叶片过早失绿,出现脱肥早衰的棉田,用尿素10~20g/L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以延长叶片的功能期。对生长过旺表现贪青晚熟的棉田,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2g/L的溶液或过磷酸钙3g/L的浸化液,促进养分运转,有利棉铃吐絮。同时要防止秋旱。  相似文献   

18.
以陇亚14号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3种不同浓度(5、10、15 mL/L)的盖草能处理,然后对其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利用qRT-PCR检测盖草能靶标基因AccA在不同处理下的相对表达量,最后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均匀喷施10 mL/L盖草能药剂对陇亚14号相对安全,对植株虽有药害但基本可以恢复正常生长,喷施5 mL/L盖...  相似文献   

19.
乙烯利浸种对甘蔗苗期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3种不同浓度乙烯利溶液(0mg/L、100mg/L,400mg/L)分别对中熟品种桂糖15号(G15)和早熟品种新台糖20号(ROC20)在下种前进行24h浸种处理后进行砂培试验,结果表明:用乙烯利溶液浸种处理后的一个月内,内蔗糖幼苗 1叶中的生长素(IAA)、赤霉素(GA3)、玉米素(Zeatin)含量显著降低,应激内源乙烯含量上升,光合速率下降,并且提高了叶片含水量,细胞膜透性,过氧化物酶和中性转化酶的活性,降低了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和酸性转化酶的活性,从而使甘蔗苗期生长受到抑制,假茎高,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和根系活力下降,且浓度越高,抑制越明显。  相似文献   

20.
以陵两优268为研究对象,采用盆栽试验,在水稻拔节末期连续3 d对叶片分别喷施22.04 mmol/L磷酸二氢钾(KH_2PO_4)溶液和20.0 mmol/L的氯化钙(CaCl_2)溶液,以喷施蒸馏水为对照,然后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5 d高温处理(6∶00—18∶00,40℃±0.5℃/18∶00—次日6∶00,30℃±0.5℃,日平均气温为35℃),在高温处理5 d期间和高温处理结束5 d后分别测定水稻剑叶光合速率、叶片和茎秆的干物质量、含氮量和可溶性糖含量,成熟时测定产量,以探讨不同化学制剂对高温胁迫水稻干物质积累与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和高温结束后的恢复过程,喷施2种化学制剂皆可提高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提高水稻叶片和茎秆的干物质量、含氮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喷施2种化学制剂均能提高水稻的穗粒数和结实率,每穗粒数分别比对照多21.00粒和18.66粒,结实率分别高10.83%和5.90%,穗粒重分别高0.44 g和0.36 g。喷施22.04 mmol/L KH_2PO_4溶液的处理提高水稻抗高温胁迫能力效果要好于喷施20.0 mmol/L CaCl_2溶液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