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阐明不同LED光质及配比对红桔幼苗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以水培红桔幼苗为试验材料,LED白光(W)为对照,设置LED红光(R)、蓝光(B)、红蓝复合光(RB11、RB41)、红绿蓝复合光(RGB411)等5个处理。统计、测定幼苗的表型、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特征参数,并对相关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较,红蓝单色光和复合光显著抑制红桔幼苗根茎叶的生长,而在高比例红蓝复合光中添加绿光(RGB411)能显著促进幼苗的根伸长、茎增高、茎增粗和植株叶面积扩增,其主根长、株高、茎粗和株叶面积分别比对照大4.0%(P>0.05)、18.8%(P<0.05)、11.1%(P>0.05)和28.7%(P<0.05),更有利于地上部分(茎、叶)的形态建成和光吸收;红蓝单色光和复合光均导致幼苗根茎叶的生物量呈降低趋势,仅添加绿光的RGB411组在株鲜质量、株干质量、叶干质量和地上部分干质量上均呈增长趋势,分别比对照重4.0%(P>0.05)、18.8%(P<0.05)、11.1%(P>0.05)和28.7%(P<0.05);在红蓝复合光中仅RB11组的光合色素含量呈增加趋势,其chla、chlb、chl和car的含量分别比对照高5.3%(P>0.05)、8.1%(P>0.05)、5.8%(P>0.05)和7.2%(P>0.05),而添加绿光的RGB411组的叶绿素含量呈降低趋势;红光导致幼苗的光合作用能力显著降低,蓝光则呈相反趋势,而红蓝复合光和红绿蓝复合光的光合作用能力处于红、蓝单色光之间。经主成分分析,LED红绿蓝复合光(RGB411)更有利于红桔幼苗的生长发育和物质积累,为建立优质红桔类苗木快速繁育的LED补光技术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香蕉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LED光质及其比例对香蕉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459 Lx及以上光强的红光处理可显著增加香蕉组培苗的根数和根长,促进植株长高,而在其他指标上,与对照无显著差异;459 Lx及以上光强的蓝光可以促进根的伸长,抑制株高,其他指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红蓝光比例为80%R+20%B时,香蕉组培苗植株的根数、根长、叶片数、茎粗、各部分鲜重及干物质率显著增加,株高、顶叶面积与对照无差异为香蕉组培苗最佳LED光照处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1年生红砂(Reaumuria soongorica)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LED灯为光源,设置5个光质(红光、黄光、蓝光、绿光、白光),每个光质设置3个光周期梯度(12L/12D,14L/10D,16L/8D),探讨了不同光周期和不同光质对红砂幼苗生长和叶片光化学反应的响应特征。测定其相对生长速率(Relative growth rate, RGR)生物量积累、光合色素含量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筛选适合红砂幼苗生长的光质光周期组合。结果表明:(1)长光周期16L/8D红光下红砂幼苗的RGR、茎、叶生物量、叶绿素含量、ETR和ΦSII均最高;(2)长光周期16L/8D白光下红砂幼苗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和Fv/Fm最高;(3)16L/8D黄光下根冠比和NPQ最高且对红砂幼苗生长呈抑制作用;(4)综合所有指标表现,光周期光质组合为16L/8D红光更具有促进红砂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以‘隋珠’草莓为试验材料,利用LED精量可调光源,设置两个光强水平(400 μmol·m-2·s-1和600 μmol·m-2·s-1)和三个红蓝光配比梯度(1:1、2:1和4:1),共6个试验处理,以常规钢架塑料大棚栽植为对照,研究不同红蓝光处理对‘隋珠’草莓叶片光合特性、植株营养生长、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红光比例或光强,有利于增强‘隋珠’草莓叶片净光合速率,促进植株营养生长,提升果实品质及产量。处理E(光强600μmol·m-2·s-1、红蓝光2:1)和处理F(光强600μmol·m-2·s-1、红蓝光4:1)均有效增加了‘隋珠’草莓叶片纵横径和复叶数,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果实产量,改善了果实品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和固酸比分别不低于11.84%、1087mg/kg和18.79,较CK分别增加了32.57%、26.54%和19.91%。处理E与处理F对果实产量方面的影响相当,但处理E在品质指标方面的表现均优于处理F,因此,确定处理E(光强600 μmol·m-2·s-1,红蓝光配比2:1)是本试验中适合‘隋珠’草莓生长发育的最佳红蓝光配比方案。  相似文献   

5.
光质对草珊瑚幼苗生长及其生理生化基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3种不同光质[白光(WL)、红光(RL)和蓝光(BL)]对草珊瑚幼苗的生长状态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不同光质处理下的草珊瑚幼苗,测定生长状态(株高、地径、总鲜重、总干重、根系形态指标、根冠比)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净光合速率(Pn)、最大光能利用率(LUEmax)、最大水分利用率(WUEmax)和最大光合效率(Fv/Fm)],并结合方差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在不同光质处理下,大部分试验指标均有显著差异,与白光和蓝光处理相比,红光除了能促进幼苗株高及WUEmax增加外,其他相关指标都显著减少;与白光相比,蓝光的根系各形态指标、根冠比、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WUEmax等相关指标显著增加,其他指标都相应减小。红光处理能够促进草珊瑚幼苗的株高和WUEmax增加,但导致其他指标显著降低。蓝光处理不仅显著增加幼苗根系的各形态指标,而且提高了其最大水分利用率,结果可为利用LED光质调控技术提高草珊瑚幼苗的培育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研究3种不同光质[白光(WL)、红光(RL)和蓝光(BL)]对草珊瑚幼苗的生长状态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不同光质处理下的草珊瑚幼苗,测定生长状态(株高、地径、总鲜重、总干重、根系形态指标、根冠比)和相关生理生化指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净光合速率(P_n)、最大光能利用率(LUE_(max))、最大水分利用率(WUE_(max))和最大光合效率(F_v/F_m)],并结合方差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在不同光质处理下,大部分试验指标均有显著差异,与白光和蓝光处理相比,红光除了能促进幼苗株高及WUE_(max)增加外,其他相关指标都显著减少;与白光相比,蓝光的根系各形态指标、根冠比、可溶性蛋白含量、MDA含量、POD活性、SOD活性、WUE_(max)等相关指标显著增加,其他指标都相应减小。红光处理能够促进草珊瑚幼苗的株高和WUE_(max)增加,但导致其他指标显著降低。蓝光处理不仅显著增加幼苗根系的各形态指标,而且提高了其最大水分利用率,结果可为利用LED光质调控技术提高草珊瑚幼苗的培育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光质处理对蒙古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品质及产量的影响,以一年生幼苗为材料,用不同光膜(红色光膜、黄色光膜、蓝色光膜、白色光膜及自然光照)进行不同光质处理,测定其根生物量、3种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及单株产量。结果表明,蓝光处理后黄芪根系生物量是对照(3.37 g·株-1)的1.25倍,红光处理的黄芪根系生物量仅为1.19 g·株-1,显著低于自然光处理,说明蓝光促进了根系生物量的积累,红光不利于根系生物量的积累;蓝光处理显著提高了黄芪根中多糖、黄酮和甲苷的含量(P <0.05);多糖、黄酮、甲苷产量分别为27.95 mg·株-1,5.30 mg·株-1和0.87 mg·株-1,说明用蓝光处理有利于提高黄芪的品质和产量,红光处理抑制了有效成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光色对肉仔鸡生长性能、行为和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肉仔鸡生产中选择适宜的光色提供理论依据。选择18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72只,随机分为3组(红光、白光和蓝光),每组4个重复,每重复6只。结果表明:蓝光组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ADFI)显著高于红、白光组(P0.05);红、蓝光组趴卧、行走显著高于白光组(P0.05),红光组站立行为显著高于白光组(P0.05),蓝光组跑行为显著高于白光组(P0.05),白光组梳羽、啄行为显著高于红、蓝光组(P0.05),蓝光组伸展行为显著高于红、白光组(P0.05),白光组抓行为显著高于红光组(P0.05);蓝光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尿酸(UA)显著高于红光组(P0.05),红光组白细胞计数(WBC)显著高于蓝光组(P0.05)。综上,蓝光可增加肉仔鸡的ADFI,并有助于趴卧、行走、跑、伸展行为发生,白光有助于梳羽等舒适行为发生;而啄、抓等异常行为在蓝、红光下降低。蓝光有助于提升MCH,降低WBC;红光可以降低UA含量。  相似文献   

9.
氮素形态对饲料桑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饲料桑树品种“青龙桑”(Morus alba cv Qinglong)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方式研究了等氮条件下铵态氮和硝态氮两种形态氮源及其配比对桑树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幼苗在单一硝态氮或单一铵态氮条件下,植株高度、叶片数、叶片面积和根系长度均低于铵态氮和硝态氮配合施用,桑树叶片和根系生物量的变化也呈现类似趋势。铵态氮和硝态氮摩尔浓度比为50∶50和25∶75时桑树幼苗生长和生物量最高,而当铵态氮和硝态氮摩尔浓度比例为25∶75时桑树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高于其他处理,单一硝态氮或单一铵态氮处理降低了桑树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E),提高了桑树叶片的光补偿点(LCP)。以上结果说明饲料桑树是一种偏硝性的植物,以铵态氮和硝态氮摩尔浓度比为(50∶50)~(25∶75)最适合。  相似文献   

10.
探寻更加适合香蕉组培苗生长的光源方案,为香蕉组培育苗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巴西蕉’香蕉组培生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6种不同的LED光质处理对香蕉组培苗的形态、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ED红蓝组合光中,红光: 蓝光 =4(4R1B)处理的香蕉组培苗较荧光灯对照处理生长更健壮、根系更发达;在4R1B的基础上添加23%的绿光(8R2B3G)后单株鲜重较单纯的红蓝光处理显著提高,有效促进了香蕉组培苗的壮苗,且更有利于提高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PIabs、TR0/CS0和ETo/CS0的值,同时该处理在所有处理中香蕉组培苗的株高最高、叶面积和生物量最大。综上所述,红光:蓝光:绿光=8: 2: 3(L4处理)的光质条件下香蕉组培苗的PSⅡ光反应能力最强,生长最旺盛,最适合香蕉组培苗的生长。研究结果不仅为香蕉组培育苗提供了最佳光源配方,且将为后续降低香蕉工厂化组培育苗成本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LED光色对肉杂鸡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将72只20日龄健康817雌性肉杂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分别采用LED白光、蓝光、红光和黄光,各组光照强度为3.5~5.0 lx,光周期为23L∶1D,其他饲养管理条件一致。结果表明:蓝光组和黄光组的腿肌率显著高于白光组和红光组(P0.05);蓝光组、红光组和黄光组的肝脏重显著高于白光组(P0.05);黄光组的心脏重显著高于白光组、蓝光组和红光组(P0.05);蓝光组和红光组的甘油三酯显著高于白光组(P0.05);各组间屠体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肌胃重、胸肌和腿肌的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及血清葡萄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总蛋白和白蛋白差异不显著(P0.05)。LED蓝光和黄光可改善肉杂鸡屠宰性能,LED蓝光和红光增加血清中甘油三酯含量,不同LED光色未显著影响肉杂鸡肉品质。  相似文献   

12.
红光、绿光、蓝光等色光,对鸡的生长和生理机能有一定影响,为避其危害,有利于提高养鸡效益。1红光红光对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雏鸡和青年鸡,有抑制生长速度和推迟性成熟的影响。雏鸡和青年鸡应禁止使用红色灯光照明。红光对种公鸡的性功能有不利影响,使种蛋受精率降低,因而种公鸡也不宜用红色灯光照明。2绿光绿光对成年母鸡的产蛋性能有抑制作用,产蛋鸡和种母鸡不宜用绿色灯光照明。3蓝光蓝色光线容易诱发鸡啄癖,降低各年龄阶段鸡群的抗病力,并可使成年母鸡产蛋率下降。从小到大都不宜用蓝色灯光照明。4黄光黄光可降低成年母鸡产蛋率,产蛋…  相似文献   

13.
以苹果砧木“JM7”春季茎尖为材料,研究不同光质及组合对组培不同阶段组培苗生长发育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萌芽诱导培养基LS 4.0mg/L6-BA 0.2 mg/L NAA,增殖培养基LS 2.5mg/L 6-BA 0.1mg/L NAA,生根培养基1/2LS 0.5mg/L NAA 1.0mg/L IAA)、培养温度、光照时间相同的情况下,LED光源比荧光灯光源有利于苹果砧木“JM7”的发芽、增殖分化、幼苗生长发育及生根;LED红/蓝配比为5﹕5时,“JM7”的发芽效果最好;LED红/蓝配比为6﹕4时,在增殖分化阶段、生根阶段的效果是最好的,其次为LED红/蓝7﹕3、LED红/蓝5﹕5,有利于苹果砧木“JM7”的萌发、幼苗的分化生长以及生根,优于荧光灯组和其他光源搭配。  相似文献   

14.
桑树/苜蓿间作对其生长及土地和光资源利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桑树(Morus albaL.)/苜蓿(Medicago sativaL.)间作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其生长特性、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土壤酶活性、土地利用率以及桑树和苜蓿光合特性,旨在提高松嫩平原牧区的饲草产量.结果表明:在第2次刈割时,间作桑树的株高、叶生物量、茎生物量和叶片粗蛋白含量分别比单作桑树增加了9.2%,36.4%,61.1%和12.7%;间作苜蓿的株高、主茎分枝数、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分别比单作苜蓿增加了8.7%,26.7%,11.4%,20.5%和21.4%.间作桑树根际土壤的有机氮含量、速效氮含量、脲酶活性分别比单作桑树增加了3.3%,21.5%和32.7%;间作苜蓿根际土壤的有机氮含量、速效氮含量、脲酶活性分别比单作苜蓿增加了3.4%,26.6%和32.3%.桑树/苜蓿间作系统的土地当量比(LER)为1.29,大于1.间作桑树的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分别比单作桑树提高了15.0%,39.3%和20.7%;间作苜蓿的LSP,LCP和Pmax分别比单作苜蓿降低了15.6%,33.9%和17.6%,桑树/苜蓿间作增加了桑树和苜蓿的表观量子效率(AQY).研究表明桑树/苜蓿间作提高了桑树对强光和苜蓿对弱光的利用能力,从而使间作体系表现出明显的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5.
利用稀释平板法与Biolog-Eco技术对桑树单作、桑树-大豆间作的桑园土壤微生物数量、种群结构以及微生物碳代谢多样性进行研究,为桑树合理间作其它作物改良桑园土壤提供理论依据。桑树间作大豆的桑园,桑树根际(IMR)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可培养细菌种群结构、微生物碳代谢活性的平均单孔颜色变化率(AWCD)及多样性指数(H)均显著高于单作桑园,而真菌数量低于单作桑园。争论贪噬菌(Variovorax paradoxus)和沙福芽孢杆菌(Bacillus safensis)是间作桑园的桑树根际土壤中特有的优势菌属。土壤微生物对不同碳源的利用及主成分分析表明,糖类、氨基酸、聚合物和混合物是间作桑园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类型,利用强度均显著高于单作桑园的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间作桑园土壤的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亦显著高于单作桑园。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桑树间作大豆改变了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增强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碳代谢多样性,改善了土壤养分条件。  相似文献   

16.
根施甜菜碱对盐胁迫下桑树幼苗生理生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桑树的耐盐性栽培措施,对盐胁迫下桑树幼苗根施外源甜菜碱,调查不同处理下幼苗生长发育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根施2.5~10.0 mmol/L甜菜碱,可以提高盐胁迫(100 mmol/L NaC l)下桑树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保持叶片含水率,调节K+/Na+离子平衡,减少丙二醛含量,从而减轻盐胁迫对桑树生长的抑制作用;根施甜菜碱浓度以2.5~5.0 mmol/L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紫色土旱坡地农桑配置模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月娇  倪九派  张洋  周川 《草业学报》2015,24(12):38-45
针对三峡库区紫色土流失严重和土壤肥力低的现状,本试验利用水土保育模式--农桑间作试验,研究横坡农作(CT)、双边桑树+横坡农作(T1)、等高桑树+双边桑树+横坡农作(T2)及四边桑树+等高桑树+横坡农作(T3)4个处理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桑树布局小区内的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均有极显著提高,且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平均值大小均表现为:等高桑树+双边桑树+横坡农作(T2)>四边桑树+等高桑树+横坡农作(T3)>双边桑树+横坡农作(T1)>横坡农作(CT)。4个处理的土壤碳氮比和碳磷比变化幅度分别在7~20和10~27之间,其中等高桑树+双边桑树+横坡农作(T2)小区各个坡长的土壤碳氮比和碳磷比最大。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碳磷比与玉米和榨菜产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见,旱坡地农桑配置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和维持土壤养分,降低上坡段土壤碳氮比和碳磷比,从而为三峡库区水土保育模式优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磷对植物体内氮代谢和氮效率均有促进作用,添加适量的磷肥有助于提高牧草产量和抗逆性。为探究不同磷添加下牧草不同器官生物量及元素浓度的变化规律,本研究设置7个磷添加梯度(0、30、60、90、120、150、180 kg/hm2),分析了5龄青海扁茎早熟禾各器官(根、茎、叶)生物量的分配、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施磷量的增加能够显著影响青海扁茎早熟禾生物量,呈先增加后降低变化趋势:其中90 kg/hm2施磷水平下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73.99%、7.31%;(2)随施磷量增加,青海扁茎早熟禾各器官碳、氮、磷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150 kg/hm2施磷水平下,根系氮和磷含量最高,较对照组增加37.05%和34.63%,而90 kg/hm2水平下,叶片氮和磷含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11.60%和37.66%;(3)不同器官碳、氮、磷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叶片碳、氮含量高于根系,而根系磷含量却高于叶片;(4)各器官生物量与碳、氮、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新品A”、“植旺素”和“万物春”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喷施桑树幼苗,结果表明: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极显著地抑制桑树幼苗株高增长,抑制幅度分别达50.68%(新品A)、55.04%(植旺素)、43.32%(万物春);“新品A”能显著促进桑树幼苗茎粗生长,促进幅度为31.82%;“万物春”能显著增加桑树幼苗的单株叶片数,增幅为183.33%;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有效增加桑树幼苗的单株叶面积,增幅分别为38.87%(新品A,显著)、61.81%(植旺素,极显著)、77.95%(万物春,极显著),但对桑树幼苗单株叶重增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荒漠植物红砂根、茎、叶在CO2升高与降水变化条件下的碳氮含量及分配特征,以当年生民勤红砂为试验材料,利用开顶式CO2控制气室,研究了350、550及700 μmol·mol-13种CO2浓度和降水减少30%(-W2)、减少15%(-W1)、自然降水(W0)、增加15%(+W1)和增加30%(+W2)5个降水变化下红砂根、茎、叶的有机碳、全氮含量、C/N及有机碳和全氮积累(吸收)量。结果表明:1)相同降水条件下,CO2浓度升高使根、茎、叶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全氮含量显著减少;在-W2降水量和700 μmol·mol-1CO2浓度时根有机碳含量增幅最大(13.33%),在+W1降水量和700 μmol·mol-1CO2浓度时叶全氮含量降幅最大(56.31%);CO2浓度升高使红砂根、茎、叶C/N显著升高,对有机碳、全氮积累(吸收)量影响显著。2)相同CO2浓度条件下,降水增加对根、茎、叶有机碳含量及全氮含量影响显著;550 μmol·mol-1CO2浓度和+W2降水量时叶有机碳含量增幅最大(11.56%),700 μmol·mol-1CO2浓度和+W2降水量时叶全氮含量降幅最大(35.31%);降水量对红砂根、茎、叶的C/N及有机碳、全氮积累量影响显著。3)在CO2浓度升高与降水变化下,红砂有机碳含量在根中最高,全氮含量在叶中最高,C/N在根中最大,红砂有机碳、全氮积累(吸收)量在叶中最高。综上所述,未来CO2浓度升高及降水改变的情况下,红砂生长情况取决于CO2浓度与降水量的协同作用对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CO2浓度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干旱对红砂碳氮吸收及利用的抑制作用,在湿润条件下能有效地增强红砂对碳氮的吸收及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