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试验与正交优化试验,分析不同桑椹果浆含量、酵母接种量、初始总酸含量、初始糖度对发酵酿制枇杷-桑椹复合果酒的酒精度、残糖含量、抗氧化活性和总酸含量的影响,并优选最佳发酵工艺。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结果显示,发酵工艺条件对复合果酒酒精度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初始糖度、桑椹果浆含量、酵母接种量和初始总酸含量;对残糖含量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桑椹果浆含量、初始糖度、酵母接种量和初始总酸含量;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桑椹果浆含量、酵母接种量、初始糖度和初始总酸含量;对总酸含量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初始总酸含量、桑椹果浆含量、初始糖度和酵母接种量。确定枇杷-桑椹复合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桑椹果浆质量分数20%,酵母质量分数0.35%,初始总酸质量分数0.6%,初始糖度26%。在此条件下,枇杷-桑椹复合果酒的酒精度达到12.41%,总抗氧化能力达到2.68 U/mL,残糖质量分数为2.03%,总酸质量浓度7.78 g/L。  相似文献   

2.
桑椹酿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波  李勇  周洪英 《北方蚕业》2011,32(1):1-4,8
介绍了桑椹酿酒酵母、发酵工艺和桑椹酒成分的研究进展,以及复合桑椹果酒的研究进展。近年来,桑椹酿酒的研究有了许多改进,对桑椹酿酒工艺的发展和桑椹的综合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北方蚕业》2019,(4):29-31
2019年春,为优化桑果酒酿造工艺,进行了桑椹原汁不同工艺发酵试验。结果表明:以成熟度好、糖度高的桑果为原料,选择酵母为F33,添加量为250 mg/L,发酵前调整目标糖含量为205 g/L,SO_2添加量控制在60 mg/L,采用15~18℃低温控制发酵,发酵时间控制在7 d,能得到品质较好的桑椹果酒。  相似文献   

4.
以成熟桑椹果浆为原料,Lalvin R 212酵母作为菌种进行发酵,研究酿制桑椹果酒的发酵工艺条件.通过糖度、酸度和酒精度变化研究糖度、接种量、发酵液pH值、发酵时间等单因子对桑椹全汁果酒发酵品质的影响,对影响桑椹全汁发酵的单因素进行工艺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接种量5%,糖度为24%,pH值为3.6及发酵9d发酵效果好,此条件下发酵酒度可达15.0%vol,最大程度上保留了桑椹果香,果酒风味佳,品质、色泽好,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5.
以桑椹原浆为原料熬制桑椹膏,设置电磁炉加热功率为400 W、800 W,桑椹原浆与水的体积比为1∶1和1∶2,并组合为4组加工条件,检测分析不同加工条件下桑椹膏在熬制过程中的总糖、葡萄糖、果糖、蔗糖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变化。4组条件下桑椹膏熬制过程中的总糖含量变化较小,葡萄糖含量不断升高,果糖含量则逐渐下降,除桑椹原浆与水的体积比为1∶1、加热功率800 W条件下熬制桑椹膏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较高外,其余3组条件下熬制桑椹膏中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差异较小;桑椹膏的体外总抗氧化能力以及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随着熬制时间的延长逐步下降。试验结果提示,在桑椹膏熬制过程中果糖要先于葡萄糖参与美拉德反应,过长的熬制时间会影响桑椹膏产品的抗氧化活性,加工条件以桑椹原浆与水体积比为1∶1、加热功率为400 W较佳,能较好地保持桑椹膏的营养与保健品质。  相似文献   

6.
桑椹发酵饮料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鲜桑椹、柠檬、糖、蜂蜜等为主要原料,通过自然发酵研制桑椹发酵保健饮料.以黄酮含量、多酚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制备桑椹发酵饮料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新鲜大10桑椹、柠檬和红糖质量比20∶2∶5,在30℃避光条件下自然发酵100 d.得到的桑椹发酵饮料中生物活性物质黄酮质量浓度为912.45 μg/mL,多酚质量浓度为266.41 μg/mL,其果香浓郁,酸甜适宜,综合评分为92.44分.该结果可为桑椹发酵饮料工业化生产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辛健康  薛泉宏 《饲料工业》2007,28(13):50-52
试验研究了奶牛饲料经复合发酵剂发酵后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奶牛饲料经复合发酵剂预发酵处理纯蛋白含量明显提高,复合发酵剂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模式对纯蛋白含量影响较大。随着复合发酵剂用量增加,发酵产物中纯蛋白含量呈曲线变化,先增加,后降低;料中添加氮素和延长发酵时间,有利于发酵饲料中菌体生长,增加纯蛋白;采用低温低含水量发酵,可抑制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酸败变质,同时增加发酵时的通气量,有利于菌体生长,纯蛋白含量提高幅度大(最高比原料提高19.2%)。奶牛饲料的最适预发酵条件为复合发酵剂量10g/kg、添加氮素、温度30℃、时间48h、水:料=2.5:3。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新疆药桑桑椹与嘉陵30号桑椹发酵原酒活性成分的差异,分别以芦丁、葡萄糖、1-脱氧野尻霉素(DNJ)和没食子酸为标准品,测定总黄酮含量、总多糖含量、总生物碱含量和总多酚含量;采用植物源性花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青素含量,同时检测pH值。结果表明,新疆药桑桑椹发酵原酒的总黄酮、总生物碱、矢车菊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011 0%、68.726 7 mg/L和79.500 0 mg/L,嘉陵30号桑椹发酵原酒的总黄酮、总生物碱、矢车菊素含量平均值分别为0.010 7%、11.580 0 mg/L和50.100 0 mg/L,两者的总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总生物碱含量、总多糖含量、总多酚含量和pH值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以上,这可能与新疆药桑、嘉陵30号生长地理差异、品种遗传差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桑椹是食药同源的“第三代水果”,其外皮较薄不利于运输储藏,为了降低桑椹腐烂程度,延长货架期,必须采用保鲜技术来延长桑椹的贮藏时间。通过阐明桑椹在储藏期间各种生理指标和功能性物质含量变化,并将普通保鲜技术与壳聚糖复合涂膜保鲜技术进行了对比,表明壳聚糖复合涂膜保鲜技术在水果保鲜中的特点;通过综述壳聚糖复合涂膜技术在其它水果保鲜和桑椹保鲜方面的的研究进展,既体现了壳聚糖复合涂膜技术可以对桑椹起到较好的保鲜效果,也证实了该技术应用的广泛性和高效性。壳聚糖复合涂膜技术作为绿色、高效、无化学残留的复合保鲜技术将进一步提高桑椹采摘后的保鲜水平,对桑椹的后续加工和延长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桑椹营养丰富,具有食用及药用价值,但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文中采用人体肠道微生态系统模拟装置考察结肠发酵后桑椹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同时分析桑椹对肠道菌群组成和主要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 SCFA)的影响。经体外结肠发酵后,桑椹总酚含量提高46.43%、抗氧化活性也显著提高,但总黄酮和总花色苷含量显著下降。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桑椹的添加显著提高了肠道菌群多样性,促进了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等有益菌的生长,并有效抑制克雷伯菌、Lachnoclostridium菌和巨球型菌等有害菌的生长。桑椹可促进肠道菌群产生丁酸、戊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等SCFA,其中丁酸浓度提高了2.52倍,占发酵液SCFA总量的56.51%。综上,结肠发酵可通过桑椹活性成分转化进而促进其抗氧化活性的提高,对肠道菌群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促进了肠道SCFA等活性代谢物的产生。本研究结果可为研究桑椹健康效应发挥的物质基础和作用途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建芬  柯薇  陈虹 《蚕业科学》2023,(2):174-181
为缓解桑椹难以储藏的问题,丰富红茶菌功能饮料种类,以新鲜桑椹、茶糖水为主要原料,通过红茶菌发酵研制桑椹红茶菌功能饮料。发酵饮料兼具浓郁果香和清新茶香,口感酸甜适宜,色泽鲜亮,感官评分为90.2分。25℃发酵12 d,制备的桑椹红茶菌发酵饮料菌体浓度低,还原糖质量浓度为3.04 mg/mL,pH为2.65,总酸质量浓度为22.8 mg/L。发酵12 d时总多酚、总黄酮和花色苷含量趋于稳定。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桑椹红茶菌饮料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O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较好,且具有一定的还原力。抑菌活性试验表明,发酵12 d时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34±0.05) cm和(1.35±0.14) cm。体外酶抑制试验表明,发酵12 d时其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达到60.6%,对脂肪酶抑制活性达到82.2%。该结果可为桑椹红茶菌发酵功能饮料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桑椹干为原料,添加谷氨酰胺转氨酶、氨基酸和蔗糖3种物质加工制作桑椹凉果,通过正交试验结合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考察3种物质添加量对桑椹凉果的质构和总糖含量的影响,优化3种物质的用量以提高加工制作桑椹凉果产品的品质。结果表明:谷氨酰胺转氨酶、氨基酸添加量均对桑椹凉果的弹性有极显著影响且呈正相关,对总糖含量有极显著影响且呈负相关;氨基酸添加量对桑椹凉果的硬度和咀嚼性有极显著影响且呈正相关;蔗糖添加量对桑椹凉果的粘性和总糖含量有极显著影响且呈正相关。当以谷氨酰胺转氨酶2 g/L、氨基酸3 g/L、蔗糖500 g/L作为最佳添加量,辅助渗糖的效果较好,桑椹凉果总糖质量分数达到16.42%,弹性好,软硬适中。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对南方常见6种农副产品花生秧、火龙果藤、香蕉叶、海水稻秸秆、玉米秸秆、普通水稻秸秆进行营养价值评定。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将采集的样品分为3组,进行常规营养成分测定和模拟瘤胃体外发酵试验。结果显示,花生秧的粗蛋白(CP)含量最高(P<0.05),香蕉叶粗脂肪(CF)含量最高(P<0.05),海水稻秸秆粗纤维含量最高(P<0.05),火龙果藤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最低(P<0.05);火龙果藤的相对饲喂价值(RFV)、质量指数(QI)、粗饲料分级指数(GI)、消化能(DE)、代谢能(ME)和增重净能(NEg)显著高于其他5种饲料(P<0.05);雷州山羊瘤胃液体外发酵后火龙果藤产气量最高(P<0.05);氨态氮(NH_3-N)的含量依次为玉米秸秆>火龙果藤>花生秧>海水稻秸秆>普通水稻秸秆>香蕉叶;干物质消化率(IVDMD)依次为火龙果藤>玉米秸秆>普通水稻秸秆>海水稻秸秆>花生秧>香蕉叶。研究表明,6种农副产品饲料营养价值、饲用价值及体外发酵降解结果存在明显差异,隶属函数综合评估营养价值依次为火龙果藤>花生秧>玉米秸秆>普通水稻秸秆>海水稻秸秆>香蕉叶。  相似文献   

14.
正果桑是桑树品种选育过程中开发出的新品种,以采摘优质桑椹为主,兼顾桑蚕饲养。鲜果可直接进入市场或加工成桑果汁饮料、桑果酒、桑果醋、桑果酱、桑椹膏、桑椹干,还可提取花青素、桑椹红色素、果胶等。发展果桑产业,对调整蚕桑产业结构,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优势,延伸蚕业产业链,提高蚕桑产业附加值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桑椹又名桑果,甘甜爽口、富含多种营养和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复合酪酸芽孢杆菌对新鲜木薯渣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组,其中1个处理组为对照组,由70%鲜湿木薯渣、10%米糠、18%麦麸、2%硫酸铵组成,不接种菌种直接装入发酵罐密封,而另外3个处理组分别为试验1、试验2和试验3组,鲜湿木薯渣、麦麸、硫酸铵的用量与对照组相同,但添加不同比例的复合酪酸芽孢杆菌,复合酪酸芽孢杆菌的接种量分别为1000、2000、3000m L/t。菌种接入后,充分混合均匀,然后装入发酵罐密封,发酵30天后4个处理组分别采样测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复合酪酸芽孢杆菌可以提升木薯渣的发酵香味(P0.05),显著提高发酵木薯渣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乳酸的含量(P0.05),显著降低发酵木薯渣的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钙含量和p H(P0.05)且以试验3组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最高,结果最好。综合认为,复合酪酸芽孢杆菌以添加量3000m L/t时,发酵木薯渣的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最高,建议生产中添加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检测额外添加桑椹果皮、3种不同酵母、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对于桑椹酒酒中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以湖州市安吉县的大10果桑为原料,进行桑椹酒发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桑椹酒中白藜芦醇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到第4 d,处理A、B、C-1、C-2、C-3和CK发酵液中白藜芦醇含量分别为2.5、3.9、4.3、4.5、4.5和2.7 mg/L;发酵时间从0 h至第96 h,白藜芦醇含量逐渐升高,到96 h时为最高;在26~32℃条件下发酵时,白藜芦醇含量均比较理想,但以28℃比较适宜。酵母对白藜芦醇含量的影响不太有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桑椹的食用营养保健品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分析桑椹成熟过程中生物碱和花青素2类活性物质的含量变化规律,以供确定桑椹的采收适期参考。结果表明:2个供试果桑品种的桑椹在成熟期间,1-脱氧野尻霉素(DNJ)和荞麦碱(fagomine)2种生物碱的含量都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和矢车菊素-3-O-芸香糖苷(C3R)2种花青素的含量却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在桑椹成熟前增加缓慢,至成熟后急剧上升;在不同品种同一成熟度的桑椹中,荞麦碱含量和C3R含量均是果桑品种"大10"高于"69",而DNJ含量和C3G含量均是"大10"低于"69","大10"桑椹中的荞麦碱含量和C3R含量均分别高于DNJ含量和C3G含量,而"69"桑椹中的荞麦碱含量和C3R含量均分别低于DNJ含量和C3G含量。上述结果提示:桑椹成熟过程中生物碱的含量逐渐减少,花青素的含量逐渐增多,且2类活性成分含量在品种间存在差异,生产上需根据加工桑椹食品的保健功效采收不同品种及不同成熟期的桑椹作原料。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单一菌种和复合菌种对水飞蓟粕发酵的最佳条件,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虑接种量(A)、水分含量(B)、发酵时间(C)、发酵温度(D)这4个因素,以发酵后水飞蓟粕中的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为指标,确定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复合菌种发酵对蛋白质含量的提高高于单一菌种发酵,发酵的最优条件为A3B1C2D2,即接种量为3%,含水量为40%,发酵温度为37℃,发酵时间为48 h。  相似文献   

19.
不同果桑品种的桑椹酿酒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促进果桑品种的选育研究,采用17个果桑品种的桑椹进行了酿酒试验,分析了桑椹原汁和成酒的理化指标。不同品种桑椹原汁的理化指标存在较大差异。原汁糖度较高的3个品种依次为粤椹大10、粤椹36和粤椹74;糖酸比值较高的3个品种依次为粤椹51、粤椹36和粤椹74;花青素含量较高的3个品种依次为粤椹74、粤椹34、粤椹19。将各品种桑椹榨汁后添加15%蔗糖发酵,发酵后各品种桑椹酒的残糖含量为0.00~1.20 g/L;总酸质量分数比发酵前下降12.5%~26.2%;花青素含量大幅度降低,损失率为71.4%~87.5%;乙醇体积分数为8.0%~10.9%,达10%以上的品种依次为粤椹大10、粤椹36、粤椹74和粤椹6;高级醇含量为0.24~0.52 g/L;总挥发酯含量为0.050~0.131 g/L;甘油质量分数为1.19%~1.64%。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初步筛选出粤椹大10、粤椹36和粤椹74作为较适宜酿酒品种,其中以粤椹74为最优。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探讨火龙果加工副产物对鸸鹋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对火龙果皮进行发酵,对发酵产物进行感官评测和营养成分测定,同时将20只同批次身高、体重接近的7月龄健康鸸鹋随机分成4组,每组5只进行试验,对照组鸸鹋饲喂基础饲料和青绿饲料,试验各组分别用发酵火龙果皮饲料代替10%、20%、30%的基础饲料,其他条件相同,试验结束后对各组鸸鹋进行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检测。结果显示,发酵火龙果皮饲料为优良等级;发酵饲料干物质、粗蛋白质、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 <0.05);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显著提高(P <0.05);各试验组鸸鹋的平均日采食量、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 <0.05),料重比显著下降(P <0.05);各试验组鸸鹋的血清生化指标变化不大;血清T-AOC、GSH-Px、SOD显著提高(P <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 <0.05)。结论 :发酵火龙果皮饲料能显著提高鸸鹋的生长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可开发为鸸鹋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