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南粳5055在泰州地区生育特性及机插丰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粳5055"是江苏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粮食作物所选育的粳稻新品种,于2011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自2011年引进泰州种植,在近5 a的机插秧示范种植中,主要表现为分蘖性好,有效穗较高,结实率在93%以上,千粒重一般。因此,在配套栽培技术上以保穗数争大穗为重点,以构建合理的产量结构,充分发挥南粳5055的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2.
从粳稻的比较优势看豫南“籼改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粳稻的品种特性和豫南稻麦耕作制度,在豫南种植粳稻相对于种植籼稻有产量高、品质优、茬口好三大优势。粳稻品种产量水平比籼稻高70 kg/667 m2左右,麦茬粳稻比麦茬籼稻高100 kg/667 m2以上;粳米适口性好,价格比籼米高30%~50%。种植粳稻技术上要求推迟播种,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麦茬稻秧龄过长导致的减产,适应机械插秧、抛秧和小麦套种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水稻的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推动豫南稻麦耕作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本文对豫南地区"籼改粳"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并对江淮流域"籼改粳"的核心技术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金粳糯6288是以扬粳糯1号辐射诱变株系为母本、淮稻5号辐射诱变株系为父本进行杂交,经多代系谱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中粳糯稻新品种。该品种在安徽省水稻新品种审定试验和示范种植中表现出高产、稳产、优质、早熟等优点,2020年通过安徽省审定,适宜在安徽省一季中粳稻区推广种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衡阳县双季晚粳稻品种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衡阳县进行品种筛选试验,以考查新引进的20个粳稻品种在当地的适宜性和生产性能,筛选耐低温品种,为晚粳稻在湘南推广种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与迟熟组对照丰源优299比较,杂粳2号、南粳47、晚粳29、晚粳19、晚粳博5、杂粳5号均有7%以上的增产幅度,与中熟组对照湘丰优9号相比较,杂粳2号、南粳47、晚粳29均有4%以上的增产幅度。综合主要经济性状与抗性表现,杂粳2号、南粳47、晚粳29、晚粳19等品种产量高,生育期适宜,抗性好,适合在衡阳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新化县晚粳稻品种比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粳稻较籼稻具有耐寒、品质较优、经济效益高等优势,推广种植粳稻对调整我国南方水稻种植结构,提高水稻种植效益具有积极意义。为探索粳稻在湘中稻区作晚稻栽培的适应性,筛选适宜新化种植的晚粳稻品种,2014年引进19个粳稻品种在湖南新化进行了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杂粳2号’和‘晚粳29’综合表现良好,可以进一步示范试种。同时就粳稻在南方发展的问题与关键技术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1982年宁乡县晚稻面积986,000亩,品种布局基本上是籼粳各半,籼稻是余赤、闽晚为主,粳稻是矮粳23等迟粳为主,中熟晚粳只有11,500亩,占1.2%。通过生产调查和试验分析,我们认为晚稻生产应扩大中粳面积,其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7.
盐胁迫下粳稻种子发芽特性及耐盐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粳稻品种的耐盐性,以宁夏广泛种植的13个粳稻品种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盐胁迫(0、50、100、150、200和250 mmol/L)对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适合在盐渍土壤种植的粳稻品种。结果表明,盐胁迫会抑制粳稻种子的萌发,并且随着盐浓度的提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种子发芽率、芽长、主根长和根数随盐浓度升高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较低盐浓度(50、100 mmol/L)时的下降不明显,部分品种还高于对照;高浓度盐溶液(250 mmol/L)抑制作用显著,种子的发芽率、芽长、主根长和根数显著下降,降幅分别为44.8%、86.2%、86.6%和83.8%;此外,以相对盐害率作为水稻发芽期耐盐性的评价指标,筛选出发芽期强耐盐品种京宁7号、宁粳28号(1级),宁粳43号、宁粳45号、宁粳48号和宁粳41号(3级)。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日本计86个品评人员对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云南、贵州等省,新疆、宁夏自治区及天津市的30个主栽品种进行品评,江苏武进稻麦育种场培育的武育粳3号作为基准米(70分)。结果表明:70分以上食味水平粳稻品种占品评品种总数的56.67%、面积占品评品种总面积的51.94%,说明我国粳稻主栽品种中较高食味水平品种多些、面积也稍大;食味稍低的65~70分食味水平粳稻品种在各食味区间中种植面积最大,说明稍低食味水平粳稻主栽品种在市场仍占一定地位;食味特优的品种面积明显高于食味特低的品种;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北都有分布,地域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潘国君  郭俊祥 《中国稻米》2022,28(5):124-128
黑龙江是我国粳稻生产大省,总产量、商品量、商品率、商品调出量和人均生产稻谷量全国第一,这主要源自水稻新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近年来,黑龙江省粳稻育种取得了长足发展,创建了寒地早粳稻“一早三抗”半直立穗新株型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培育出以龙粳31为代表的一批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结束了日本品种空育131独霸我国寒地早粳稻生产10多年的历史,2020年以龙粳31为代表的“寒地早粳稻优质高产多抗龙粳新品种”被评为国家“十三五”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标志着我国寒地早粳稻育种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产量、抗性、适应性、应用面积等均超过国内外同类稻区的著名品种,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本文针对黑龙江粳稻育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采用裂区试验,以品种生态类型为主区,品种为副区,选择中熟中粳(连粳7号、宁粳4号、武运粳27号)、迟熟中粳(武运粳24号、南粳9108、镇稻14)、早熟晚粳(武运粳23号、宁粳3号、镇稻11)共计9个粳稻品种为材料,以杂交籼稻(丰两优4号、徽两优6号、Y两优2号)为对照,研究不同粳稻生态类型在安徽沿江稻区的种植表现。结果表明,粳稻无论在营养生长期的苗高上,还是在最终株高上都显著低于杂交籼稻;粳稻叶片短而挺,稻穗直立且着粒密,表现较强的抗倒能力;在粳稻生长特性中,粳稻大田期的出叶速度明显快于杂交籼稻,同期抽穗的粳稻主茎叶片数多于杂交籼稻;粳稻的分蘖力明显弱于杂交籼稻,但成穗率显著高于杂交籼稻。在产量构成性状上,粳稻大部分是中穗型品种,有效穗数明显多于杂交籼稻,千粒重与杂交籼稻相当,正常情况下结实率高于杂交籼稻,属穗粒兼顾型品种,在精确定量栽培下容易取得高产。在产量表现上,迟熟中粳、中熟中粳与杂交籼稻相比具有产量优势,早熟晚粳不具有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个杂交粳稻品种和20个常规粳稻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表明,相比常规粳稻,杂交粳稻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增产7.9%和8.6%,产量优势明显;杂交粳稻在株高、穗粒数、干物质量等性状上优势也较明显,表现植株高大、穗粒数多、群体物质积累量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粳稻产量受到穗粒因子影响最大,杂交粳稻高产品种选择和品种选育应该以穗粒数为重点,选育大穗型品种,常规粳稻受生育期影响较大,高产栽培应该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单季晚粳稻,并注重品种的穗粒协调;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初步筛选出适宜江淮区域种植的Ⅲ优98、金奉19、甬优7号等3个杂交粳稻品种和T418、淮稻5号、武运粳24、天粳2号等4个常规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12.
寒地香粳水稻主栽品种绥粳18的选育难点与创新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寒地香粳水稻主栽品种绥粳18的选育背景和技术难点,发现该品种创新点为:实现了高产、稳产、多抗、优质等优良基因累加与聚合的目标;成功构建了香粳稻核心基因库,为选育寒地香粳稻新品种奠定了重要基础;解决了寒地香粳稻育种改良技术难点,创新了思路与方法,提高了寒地香型粳稻的育种效果;育成了广适性的香粳稻品种,拓宽了种植区域与推广范围;将绥粳18成功应用于"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中,实现了成果产业化,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寒地稻米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相似文献   

13.
吉粳529是由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2007年以吉粳89/吉粳504为亲本配制组合,后代通过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2018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中晚熟水稻品种,生育期142 d,分蘖力强,活秆成熟,适应性广,适宜于吉林省中晚熟稻区种植;在吉林省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4.9%和5.4%;对苗瘟、叶瘟均表现中抗(MR),穗瘟表现感病(S);米质达到二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标准。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水田种植制度是以三熟制和连作稻为主体的多熟制地区,自80年代初开始,在连作晚稻上试种杂交粳稻成功,几年来,已筛选出可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杂交粳稻组合七优2号,七优6号等,并逐步克服了杂交粳稻种子纯度不稳定,结实率不高,制种难度大等问题,初步积累了一套高产栽培技术经验。“七五”期间,全省累计种植杂交粳稻32.47万亩,主要分布在浙江南部的温州、台州地区。近两年来,杂交粳稻年种植面积稳定在7万亩左右,其中1990年7.37万亩,比1986年3.l万亩扩大了一倍多,品种组合以七优2号为主,共6.7万亩,占90.1%,七优6号0.59万亩,占8.0%。为了进…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2014,(5):12-14
T4012A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80-4A为母本,以优质粳稻品系T4012(镇稻88/武育粳3号)为父本,经测交和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BT型优质粳稻不育系,于201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配制的杂交晚粳组合T12优66(T4012A/R7066)于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不同类型双季晚粳稻在长江中下游不同生态区产量表现、生育期及温光资源配置差异,为早籼-晚粳模式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于2018–2019年在浙江富阳(30.13°N,海拔41.7 m)和温州(28.52°N,海拔83 m)开展。选择生产上大面积应用品种,以高产籼稻(IR)为对照,设置常规粳稻(IJR)和籼粳杂交稻(IJHR)2个处理。比较不同生态区晚季温光条件下籼稻、常规粳稻和籼粳杂交稻在产量、生育特性以及温光资源配置上的差异。【结果】1)低纬度下粳型水稻品种干物质量、有效穗数及库容较高纬度均有所下降,导致产量降低2.4%~19.1%;但结实率和千粒重稳定或略有提高。同时,籼粳杂交稻产量在两地均最高,分别为8.8~10.3 t/hm2(富阳)和8.0~10.2 t/hm2(温州);2)供试品种生育时期因纬度不同而存在差异。与高纬度相比,低纬度的水稻营养生长期无显著差异,穗发育期有所缩短(4.2%~27.3%),而灌浆期显著缩短,其中籼稻、常规粳稻以及籼粳杂交稻分别缩短7.3%~11.9%、20.8%~41.9%以及23.1%~35%。3)不同生育阶段温光配置差异主要体现在灌浆期,平均温度低纬度要高于高纬度(籼稻提高0.4~2.4 ℃;常规粳稻2.3~3.5 ℃;籼粳杂交稻2.5~2.8 ℃);有效积温纬度间的差异随品种类型而异,其中籼稻无显著变化,常规粳稻和籼粳杂交稻分别降低24.7~126.4 ℃和25.7~107 ℃。4)主成分分析表明,纬度变化造成的温光资源积累差异(PC1和PC2)是主因(贡献度49%),也是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品种的温光敏感性(PC5,贡献度18%)以及品种的穗粒结构(PC3,贡献度14%)。【结论】与高纬相比,低纬粳型水稻产量降低主要源于生育期缩短(灌浆期为主),有效积温减少,库容降低。籼粳杂交稻在低纬度仍具有较高的产量优势,可能源于其较强的穗粒优势。有鉴于此,重(大)穗型粳稻在长江中下游较低纬度双季晚稻种植可能更具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7.
试验选用20个中熟晚粳和14个迟熟晚粳为材料,以5个当地代表性的杂交籼稻品种为对照(CK),在江西省上高县研究了双季晚稻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株型及稻米品质等指标的差异,以为双季稻区适宜品种的选用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撑。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类型粳稻产量均极显著高于CK,其中,中熟晚粳增产16.93%,晚熟晚粳增产13.10%;两种类型粳稻品种均能安全成熟,全生育期均显著长于籼稻,对温光资源的利用较充分,粳稻品种在生长中后期株型结构合理,抗倒性强,稻米加工品质较优。综上表明,引种粳稻品种可显著提高江西双季晚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因此,针对江西双季晚稻"合理接茬、安全成熟、轻简化栽培及对遭受自然灾害发生风险更小"的要求,推荐了5个偏早熟的中熟晚粳和3个迟熟晚粳品种,供因地制宜的使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出适合响水县种植的粳稻品种,应用8个常规粳稻品种(系)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连粳7号和宁粳4号综合性状表现较好,适合在响水县水稻生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武育粳3号的种植前景及高产栽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育粳3号(原名8169—22)是以武进县稻麦育种场为主、江苏省农科院粮作所协作选育而成的迟熟中粳稻品种,199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种审字第156号。新洋农场从1991年引进并大面积示范种植,当年实收单产608kg/667m^2,1992至2009年都是新洋农场大面积种植品种,其表现为优质、  相似文献   

20.
水稻新品种通系925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系925是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1997年以通粳288为母本、通系3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水稻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等特性。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8 313.4 kg/hm2,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4.7%,1 a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642.9 kg/hm2,比对照品种吉玉粳增产5.8%。对苗瘟、叶瘟和穗瘟表现中抗,米质符合三等食用粳稻品种品质规定要求。适于在吉林省通化、吉林、长春、辽源、四平、松原、延边等中熟稻作区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