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地黄瓜褐斑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种相似病害的比较,明确了黄瓜褐斑病的症状表现,为早期防治提供依据。室内测定几种常用杀菌剂对黄瓜褐斑病菌的敏感性。咪鲜胺、苯醚甲环唑、氟硅唑、吡唑醚菌酯对菌丝的抑制作用明显;百菌清、百泰、代森锰锌、醚菌酯抑制孢子萌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吡唑醚菌酯等杀菌剂对火龙果溃疡病的室内抑菌活性和田间防效,为火龙果溃疡病综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吡唑醚菌酯等5种杀菌剂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菌丝生长的室内抑菌活性;利用田间植株喷雾法评价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25.0、166.7和250.0 mg/kg,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0.0 mg/kg,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15.0 mg/kg,10%己唑醇悬浮剂60.0 mg/kg和400 g/L氟硅唑乳油133.3 mg/kg对火龙果溃疡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己唑醇、戊唑醇、氟硅唑和吡唑醚菌酯对火龙果溃疡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EC50)分别为0.0749、0.2325、0.5277和1.8572μg/mL,而嘧菌酯的抑制作用稍弱,EC50为18.5655μg/mL.田间小区防治试验结果证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火龙果溃疡病有很好的防效,施药3次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25.0、166.7和250.0 mg/kg对茎溃疡病的防效分别在60.0%、70.0%和80.0%以上,对果实溃疡病的防效分别在65.0%、75.0%和85.0%以上.250 g/L嘧菌酯悬浮剂250.0 mg/kg和430 g/L戊唑醇悬浮剂215.0 mg/kg对火龙果溃疡病也有较好的防效,分别与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166.7和125.0 mg/kg的防效相当.10%己唑醇悬浮剂60.0 mg/kg和400 g/L氟硅唑乳油133.3 mg/kg的田间防效较差.[结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和戊唑醇对火龙果溃疡病均具有良好的防效,可作为防治火龙果溃疡病的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定26种杀菌剂对橡胶粉孢的毒力及二元复配增效作用。[方法]利用离体和活体试验测定了26种杀菌剂对橡胶树白粉病菌的毒力,以 Horsfall法对不同类型杀菌剂的大量复配组合进行增效作用定性分析,再以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验证增效配比的增效程度。[结果]氟菌唑、唑菌酯、氟菌螨酯、氟环唑、唑胺菌酯、氟硅唑、吡唑醚菌酯、四氟醚唑8种杀菌剂可作为防治橡胶树白粉病的备选药剂。孢子萌发试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盆栽试验测出来的药剂杀菌活性,据此提出了离体试验与活体试验相结合的策略来筛选橡胶树白粉病防治药剂。Horsfall法的增效作用定性分析与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验证增效程度的结果较一致。19个复配配比具有增效作用:氟环唑和吡唑醚菌酯配比6:4、8:2,四氟醚唑和氟菌螨酯配比1:9、2:8、3:7、4:6,三唑酮和氟菌螨酯配比9:1,氟菌唑和氟菌螨酯配比8:2,氟硅唑和唑菌酯配比7:3、8:2、9:1,四氟醚唑和唑菌酯配比6:4,三唑酮和唑菌酯配比5:5、8:2,氟菌唑和唑菌酯配比7:3、8:2,四氟醚唑和唑胺菌酯配比9:1,氟菌唑和唑胺菌酯8:2、9:1。[结论]筛选出的单剂及其二元复配剂有望作为对三唑酮的替代药剂,以延缓橡胶树白粉病菌抗药菌株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26种杀菌剂对橡胶粉孢的毒力及二元复配增效作用。[方法]利用离体和活体试验测定了26种杀菌剂对橡胶树白粉病菌的毒力,以Horsfall法对不同类型杀菌剂的大量复配组合进行增效作用定性分析,再以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验证增效配比的增效程度。[结果]氟菌唑、唑菌酯、氟菌螨酯、氟环唑、唑胺菌酯、氟硅唑、吡唑醚菌酯、四氟醚唑8种杀菌剂可作为防治橡胶树白粉病的备选药剂。孢子萌发试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盆栽试验测出来的药剂杀菌活性,据此提出了离体试验与活体试验相结合的策略来筛选橡胶树白粉病防治药剂。Horsfall法的增效作用定性分析与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验证增效程度的结果较一致。19个复配配比具有增效作用:氟环唑和吡唑醚菌酯配比6:4、8:2,四氟醚唑和氟菌螨酯配比1:9、2:8、3:7、4:6,三唑酮和氟菌螨酯配比9:1,氟菌唑和氟菌螨酯配比8:2,氟硅唑和唑菌酯配比7:3、8:2、9:1,四氟醚唑和唑菌酯配比6:4,三唑酮和唑菌酯配比5:5、8:2,氟菌唑和唑菌酯配比7:3、8:2,四氟醚唑和唑胺菌酯配比9:1,氟菌唑和唑胺菌酯8:2、9:1。[结论 ]筛选出的单剂及其二元复配剂有望作为对三唑酮的替代药剂,以延缓橡胶树白粉病菌抗药菌株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为寻找有效提高草莓白粉病防效的药剂组合,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了Streptomyces parvus 33菌株发酵液干燥物对草莓白粉菌孢子的室内毒力,药剂终质量浓度为25、50、100、200、400 μg/mL,以苯醚甲环唑作为阳性对照,计算药剂对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按照GB/T17980.119-2004杀菌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方法进行Streptomy-ces parvus 33发酵液与吡唑醚菌酯或吡唑萘菌胺复配物的田间试验,试验共设7个处理,即Streptomyces parvus 33发酵干燥物原始浓度;25%吡唑醚菌酯;30%吡唑萘菌胺;30%发酵液干燥物+吡唑醚菌酯混合物(20%+10%);40%发酵液干燥物+吡唑醚菌酯混合物(20%+20%);20%发酵液干燥物+吡唑萘菌胺混合物(10%+10%);15%发酵液干燥物+吡唑萘菌胺混合物(5%+10%),同时以清水为对照.采用常规的喷雾措施,均匀喷洒在草莓的整个植株全株,第1次施药选择在草莓白粉病发病初级阶段,14 d后进行第2次用药,共施药2次.结果 表明,Streptomyces parvus 33菌株发酵液干燥物对草莓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棚药效试验结果表明,Streptomyces parvus 33发酵液干燥物与吡唑醚菌酯、吡唑萘菌胺中的组合制剂施用对田间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较单纯使用一种药剂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6.
贾云鹤  张扬  李宏伟  周飞  郑斐 《安徽农业科学》2023,(14):136-138+200
[目的]比较氯氟醚菌唑和丙硫菌唑的杀菌谱。[方法]室内生测试验(叶片法、菌丝生长速率法和盆栽法)和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与对照药剂相比,丙硫菌唑对大豆锈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小麦白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白粉病菌和黄瓜炭疽病菌具有较好的室内活性,其EC90分别为0.647 1、7.088 4、9.600 7、30.617 1、34.021 7和39.110 1 mg/L,其中对小麦赤霉病菌、黄瓜炭疽病菌、黄瓜白粉病菌和大豆锈病菌的活性优于氯氟醚菌唑;氯氟醚菌唑对小麦白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大豆锈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具有较好的室内活性,EC90分别为3.210 6、3.536 1、24.498 2、46.005 2和52.074 3 mg/L。其中对小麦白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的活性优于丙硫菌唑。田间防效测定结果表明,480 g/L丙硫菌唑悬浮剂在135和200 g/hm2试验剂量下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均优于同等施药剂量下10%氯氟醚菌唑悬浮剂的防效;480 g/L丙硫菌唑悬浮剂在150 mg/L...  相似文献   

7.
不同杀菌剂对烟草白粉病菌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杀菌剂对烟草白粉病的室内毒力和田间药效,以筛选出适合于治疗烟草白粉病的杀菌剂。【方法】分别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田间防效试验,研究30%醚菌酯悬浮剂、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25%乙嘧酚悬浮剂和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烟草白粉病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醚菌酯悬浮剂对烟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2.29mg/L,其3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可达84.29%;25%乙嘧酚悬浮剂对烟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2.88mg/L,其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可达81.57%;对照药剂75%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烟草白粉病菌孢子萌发的EC50为15.49mg/L,其1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只有31.76%;其他杀菌剂的防治效果均低于醚菌酯和乙嘧酚,但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结论】醚菌酯和乙嘧酚均能有效地防治烟草白粉病,且效果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为生产提供了更高效可供替代的化学药剂品种。  相似文献   

8.
茭白锈病防治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种杀菌剂中,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粉唑醇防效最佳,但结合对茭白的生长影响,推荐在茭白锈病发生初期使用的杀菌剂为吡唑醚菌酯和粉唑醇。  相似文献   

9.
15%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悬浮剂防治小麦白粉病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明确15%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悬浮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和最佳使用剂量,进行了本次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5%吡唑醚菌酯·叶菌唑悬浮剂135 g/hm~2在小麦白粉病发病始盛期第1次用药,间隔7~10 d进行第2次用药,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92.98%,高于对照药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20%三唑酮乳油的防效。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高效、低毒、无公害的防治柑橘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的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咪鲜胺、唑醚·代森联、甲基硫菌灵和丙森锌对柑橘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室内测定结果表明:6种杀菌剂对柑橘炭疽病菌菌丝抑制的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81,258,0066,497,1 55515和23798 μg·mL-1,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咪鲜胺和唑醚·代森联对该病孢子萌发EC50分别为093,1434,447和529 μg·mL-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咪鲜胺、丙森锌和唑醚·代森联在试验剂量下对炭疽病的防效在95%以上。综合室内外试验结果得知,嘧菌酯、咪鲜胺、丙森锌和唑醚·代森联是防治柑橘炭疽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SC)对黄瓜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00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SC对黄瓜灰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50.0,187.5,225 g·hm~(-2)在3次药后7 d的防效分别达80.40%,81.70%,83.11%。500 g·L~(-1)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防治黄瓜灰霉病效果较好,是防治黄瓜灰霉病的一种较好的复配杀菌剂。  相似文献   

12.
5种杀菌剂对梨轮纹病菌的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梨轮纹病是为害江西早熟梨最主要病害之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25%吡唑醚菌酯乳油、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20%戊唑醇·烯肟菌胺悬浮剂、20%乙蒜素乳油和27%碱式硫酸铜悬浮剂5种杀菌剂对梨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 f. sp. piricola)的毒力,各药剂的EC50值依次为:0.071 2 ,0.085 7,0.219 6,9.622 3,114.589 4 μg/mL.可见25%吡唑醚菌酯乳油、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和20%戊唑醇·烯肟菌胺悬浮剂3种杀菌剂对梨轮纹病菌表现出很强的毒力.对5种杀菌剂还进行了田间梨轮纹病的防治试验,按推荐的各自最高使用浓度喷雾时,其防效依次为85.1%,82.5%,65.0%,57.6%,35.0%,可见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的防效明显.根据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建议使用25%吡唑醚菌酯乳油和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治江西早熟梨轮纹病.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筛选出有效防治黄瓜白粉病的药剂,从而为以后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以30%己唑醇·嘧菌酯悬浮剂(SC)、5%己唑醇微乳剂(ME)、5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WG)、25%乙嘧酚悬浮剂(SC)、20%四氟醚唑·醚菌酯悬乳剂(SE)为试验材料,新泰密刺黄瓜为试验对象,进行了黄瓜白粉病不同药剂处理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5种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效,且黄瓜生长良好,未发现药剂对作物产生不良影响,其中以20%四氟醚唑·醚菌酯悬乳剂防治效果最好,防效显著高于其他4种杀菌剂。建议在白粉病发生初期用20%四氟醚唑·醚菌酯悬乳剂,有效成分用量在135.0~150.0 g/hm2,根据田间黄瓜白粉病的实际发病情况,每隔7 d左右施药1次,施药2~ 3次,将药液均匀喷施于植株叶片正反面,可有效地控制黄瓜白粉病的危害,同时注意轮换使用药剂。5%己唑醇微乳剂可作为其替换药剂进行使用,以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不同剂量杀菌剂添加3%卵磷脂·维生素E后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茎叶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与单独施用杀菌剂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或12%苯醚甲环唑·氟唑菌酰胺悬浮剂相比,在杀菌剂中添加助剂3%卵磷脂·维生素E 5 000倍液可提高杀菌剂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提高黄瓜产量;在防治黄瓜白粉病效果相当的情况下,加入助剂3%卵磷脂·维生素E,可使杀菌剂减量20%。  相似文献   

15.
对4种杀菌剂进行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2.8%肟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剂1 875倍液、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1 875倍液隔7 d施药2次,第2次药后7 d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达93.7%~94.8%,乙嘧酚防效较差,仅为75.6%。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裸仁美洲南瓜白粉病菌对丙环唑、腈菌唑、己唑醇、氟硅唑和戊唑醇5种三唑类杀菌剂的敏感性,在室内条件下,测定5种三唑类药剂对南瓜白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腈菌唑毒力作用最强, EC_(50)值为62.11μg·mL~(-1);戊唑醇作用最差, EC_(50)值为1 503.97μg·mL~(-1);而氟硅唑、丙环唑和己唑醇的EC_(50)值介于二者之间,分别为929.43、442.01和67.53μg·mL~(-1)。进一步探讨5种三唑类杀菌剂对裸仁美洲南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和白粉病菌接种前后不同施药时间对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12.5%腈菌唑对裸仁美洲南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最佳(90.13%), 25%戊唑醇防治效果最差(72.21%);白粉病菌接种前后不同施药时间对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不同,接种后24 h施丙环唑和腈菌唑最敏感,接种后96 h施氟硅唑和戊唑醇最敏感,接种后48 h施己唑醇最敏感。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比4种新型杀菌剂防治烟草赤星病的效果,结果表明240克/升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乳油、42.4%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00克/升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40克/升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乳油4种药剂防效均高于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其中400克/升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效最好,可达83.11±7.10%;为避免烟叶农残超标,可选用以上4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治烟草赤星病。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对比4种新型杀菌剂防治烟草赤星病的效果。结果表明,24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乳油、42.4%氟唑菌酰胺·吡唑醚菌酯悬浮剂、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38%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等4种药剂防效均高于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其中400 g/L氯氟醚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的防效最好,可达85.60%。为避免烟叶农残超标,可选用以上4种药剂交替使用防治烟草赤星病。  相似文献   

19.
大棚苦瓜白粉病药效试验及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种药剂对苦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5%己唑醇悬乳剂800倍液、50%醚菌酯干悬乳剂3 000倍液对苦瓜白粉病,无论是从速效性和持效期来看防效均优异,尤其是25%吡唑醚菌酯乳油2 000倍液对白粉病防效最优。在本试验使用剂量范围内对苦瓜安全无药害,是当前生产上理想的应急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20.
对4种杀菌剂进行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2.8%肟菌酯·氟吡菌酰胺悬浮剂1 875 倍液、42.4%吡唑醚菌酯·氟唑菌酰胺悬浮剂1 875倍液隔7 d施药2次,第2次药后7 d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达93.7%~94.8%,乙嘧酚防效较差,仅为7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