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确不同栽培方式与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危害程度的关系,在田间比较了5种水稻栽培方式(直播、小苗手插、大苗手插、小苗机插和大苗机插)对病害发生程度和水稻产量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田发病最轻,水稻产量损失最小;大苗机插发病最重,产量损失最大。移栽种植时,小苗机插发病较轻,病丛率显著低于小苗手插、大苗手插和大苗机插。因此,从细菌性基腐病控制的角度,在生产中推广直播或者小苗机插的栽培方式更有利于控制该病害发生。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2015,(1):39-41
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2和甬优1540以及常规晚粳稻宁81为材料,比较分析二段育秧手插栽培与机插栽培的生育期、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探讨水稻与经济作物2季种植模式。结果表明:甬优12和甬优1540二段秧手插栽培比机插栽培从播种到齐穗生育期分别延长5和10 d,全生育期分别延长4和7 d;甬优12和甬优1540二段秧手插栽培比机插栽培高峰苗降低1/3,成穗率提高25.5~30.0个百分点,有效穗增加10%~15%,每穗总粒数减少3%~5%;甬优12和甬优1540二段秧手插栽培比机插栽培平均增产4.82%;籼粳杂交稻比常规晚粳稻增产20.79%~26.22%,主要原因是因为籼粳杂交稻大穗多粒;籼粳杂交稻二段育秧手插栽培比常规晚粳稻湿润育秧手插栽培每公顷增收6 250~7 000元。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2014,(6):45-49
以连作晚稻新品种甬优2640为材料,通过品比试验和播种期试验,研究其在金华地区的生态适应性及不同栽培方式下适宜的播种期。试验表明:甬优2640耐迟播,全生育期适中,穗大粒多,丰产性好,适合在金华地区作为连作晚稻种植;甬优2640机插和手插皆宜,机插甬优2640在7月5日前播种,手插稻在7月10日之前播种均能正常抽穗和灌浆,产量有保障。研究结果表明,甬优2640在金华作为连作晚稻栽培安全可行,规模种植大户可将其作为主栽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4.
对超级稻甬优12进行了机插和手插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播期下,机插与手插的生育期无显著差异;穗粒性状表现为机插有效穗数增、每穗粒数减;分蘖动态有较大差异,表现为机插稻起始分蘖缓慢,分蘖时间长,高峰苗多,群体大,成穗率低;2种栽培方式的产量基本持平,但机插成本和劳动强度降低,经济效益更好,有利于大面积生产。  相似文献   

5.
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手插、抛秧、直播、机插等种植方式对水稻生育期、叶片生长、根系生理、分蘖动态、群体干物质生产、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指出各种栽培方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可为水稻生产选择种植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金华市双季稻稻作方式的现状以及目前规模种植大户双季稻不同稻作方式的产量、生产成本和效益,分析了早晚稻直播、早晚稻机插和晚稻手插等稻作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指出未来规模种粮大户在稻作方式的选择上,早稻应以直播和机插为主,晚稻以机插为主,直播为辅。  相似文献   

7.
对早稻不同栽培方式下纹枯病的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手插、机插和直播在同一时期播种,纹枯病初见最早的是手插,比机插和直播早5 d左右;纹枯病急增期以直播栽培方式来得最早,比手插和机插早10~20 d;纹枯病病情指数以直播手插机插,直播在初见后的15~20 d,纹枯病病情显著重于手插和机插,手插与机插的病情差异不显著。因此,对直播早稻需更加重视并提早防治纹枯病。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水稻精量机械穴直播技术研究与示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促进直播技术在浙江省水稻生产上的应用,进行精量机穴播、撒直播、手插秧等不同种植方式的比较试验,同时进行水稻机穴播的生产示范。研究结果表明,在机穴播密度为23.5万hm2时,杂交籼稻内2优6号、杂交粳稻甬优9号和甬优12的产量和手插秧相近,都显著高于撒直播;机穴播的优势在于分蘖发生早且多,与手插秧相比,内2优6号、甬优9号和甬优12机穴播的每穗粒数分别降低7.92%、24.88%和15.68%,但有效穗数分别增加11.75%、21.92%和31.11%。2012年和2013年进行水稻机穴播生产示范,内2优6号、甬优9号和甬优12的平均产量分别达到9 667.6 kg/hm2、12 285.0 kg/hm2和12 294.8 kg/hm2,进一步说明水稻机穴播高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群体质量差异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试验以早熟晚粳品种9998—3为供试材料,研究水稻在直播、抛秧、机插、手栽四种不同种植方式下群体茎蘖动态、分蘖受生特点、叶面积指数变化和干物质积累及运转规律、穗层整齐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团子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机插稻、手栽稻成穗率、单穗重、总卡正数均比直播稻、抛秧稻高;结实车和千粒重差异均较小,其中结实率呈现直播稻〉手栽稻〉抛秧稻〉机插稻的趋势,千粒重呈现手栽稻〉直播稻〉抛秧稻〉机插稻的趋势;直插稻单位育效穗数最高,机插稻和抛秧稻的相近,手栽稻最低;机插稻、手栽稻的产量均较高,抛秧稻的次之,直播稻的景低。  相似文献   

10.
引进21个籼粳杂交稻甬优系列组合在武义地区进行单季晚稻机插比较试验,对产量、生育期和农艺性状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甬优12、甬优538、甬优1510、甬优8050、甬优7850、甬优15、甬优1140等组合产量高、生育期适宜,可在武义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甬优系列产量的增加主要依赖总颖花量、每穗粒数的增加,与有效穗、千粒重和结实率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大穗、特早熟籼粳品种甬优2640为材料,对钵苗机栽、旱育手栽和毯苗机插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产量、干物质积累、茎蘖动态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栽培方式间水稻产量存在显著差异,钵苗机栽、旱育手栽产量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钵苗机栽显著高于人工手栽,产量差异主要来源于每穗粒数;物质生产上,移栽至N-n叶龄期钵苗机栽和旱育手栽物质积累量多于毯苗机插,无效分蘖期毯苗机插物质积累量较多,至拔节期不同栽培方式干物质量相当,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钵苗机栽旱育手栽毯苗机插,三者间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与毯苗机插、旱育手栽相比,钵苗机栽水稻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除无效分蘖期)都具有一定优势,特别是生育中、后期物质积累多,叶片不早衰,结实率和千粒重较高。  相似文献   

12.
以甬优538、甬优9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轻多效唑水育秧(T1)、重多效唑水育秧(T2)和轻多效唑旱育秧(T3)三种育秧方式对水稻超秧龄机插的影响。结果表明,与T1处理相比,T2、T3处理的苗高、生物量受到抑制,成秧率变高,漏秧率降低,基本苗数增加;机插后2个品种的抽穗期均推迟,甬优538 T2、T3处理的产量高于T1处理,甬优9号T2、T3处理的产量低于T1处理。  相似文献   

13.
以武运粳23号为材料,比较了机插、抛栽、机条播和手撒播等4种不同轻简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高低表现为抛栽﹥机插﹥机条播﹥手撒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显著;效益表现为抛栽﹥机条播﹥机插﹥手撒播,不同方式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根据试验结果,对无锡地区不同轻简栽培方式的选择、高产高效途径及其关键技术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中熟晚粳宁81为材料,对机插、抛秧和手插3种栽培方式水稻的产量、干物质积累、茎蘖动态、成穗规律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种栽培方式稻谷产量表现为手插抛秧机插,与机插相比,手插和抛秧分别增产4.25%和2.00%;在茎蘖利用上,抛秧方式的苗峰较高但成穗率低,手插和机插成穗率较高,均大于70%,机插和抛秧以利用主茎第4~7叶位上的分蘖穗为主,而手插主茎第6~8叶位上的分蘖穗对产量的贡献更大;在物质生产上,前期抛秧物质积累量较多,至拔节期干物质量抛秧手插机插,拔节至抽穗期,手插方式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超过抛秧,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机插略高于抛秧和手插。  相似文献   

15.
对姜堰区246户农户、125.38 hm2水稻不同种植方式进行了随机调查。结果显示,在高产水平上,机插秧的产量略低于抛秧,但比直播稻高31.0 kg/667 m2;在中、低产水平上,机插秧的产量略高于抛秧,比直播稻高50.0 kg/667 m2左右。机插秧的成本比抛秧、直播方式低,而净效益却比抛秧高48.2元/667 m2,比直播稻高166.8元/667 m2。表明机插是姜堰区目前3种主要种植方式的最佳选择,也是今后水稻机械化生产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2015,(1):34-38
对手栽、抛秧、机插、直播等4种种植方式进行了对比试验,系统比较了不同稻作方式对丰两优香1号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丰两优香1号的产量手栽和抛秧最高,机插其次,直播最低,产量差异主要来源于每穗总粒数;生育期、分蘖发生动态、干物质积累以及抗倒能力等生长发育指标不同种植方式间都有较明显的差异。根据丰两优香1号不同种植方式产量与生长发育特性的差异,提出了相应的高产技术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以中早39、陆两优996分别作早季和晚季供试品种,两季均设置机插、机抛、机直播3种机械种植方式,共组成9种试验搭配组合,研究机械种植方式对双季稻生育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两季全生育期均表现为机插>机抛>机直播,两季大田生育期均表现为机直播>机插>机抛;两季分蘖发生速度与高峰苗数均表现为机抛>机直播>机插;干物质积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精准条播育秧机插对籼粳杂交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在减氮条件下降低产量损失的作用.[方法]以甬优538和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精准条播(precision drill sowing,PS)16条机插,并以相同播种量传统撒播(broadcast sowing,BS)机插为对照,同时设置不施氮肥(0 kg/hm2...  相似文献   

19.
栽培方式是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农艺措施。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栽培方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研究了抛栽、手插和机插3种栽培方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分蘖动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水稻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手插和机插处理相比,抛栽处理有利于促进植株提早分蘖和提高成穗率。早、晚稻各生育时期,水稻叶面积指数均呈抛栽手插机插的趋势。各处理植株群体根系干物质量和群体地上部干物质量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植株茎、叶、穗干物质量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其中抛栽处理显著高于机插处理(p 0. 05)。早、晚稻各生育时期,根系干物质量占总干物质量的比例以抛栽处理最高,机插处理最低;茎所占比例均以抛栽处理最低,叶所占比例均以机插处理水稻最大,穗所占比例均以抛栽处理最大。早稻和晚稻产量均表现为抛栽手插机插,抛栽和手插处理早稻和晚稻产量分别比机插处理增加1506. 7、1205. 3 kg/hm2和1444. 5、981. 0 kg/hm2。可见与手插、机插处理相比,抛栽处理水稻植株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协调产量构成因素,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0.
蔡冬华  谷源  李华  李青青  张卫  陈慧君 《作物研究》2016,(4):362-363,369
为了筛选适宜耒阳市种植的高产、稳产的粳稻新品种,以深两优5814为对照,引进5个水稻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甬优1540综合性状较好,在耒阳试种表现比对照显著增产;甬优538经济性状表现较好但分蘖较弱,需进一步探索其高产栽培方法。甬优9号、春优84及甬优12产量或抗病性不及对照,不适合本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