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龄蚕立式条桑一日一回育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由于农村养蚕的比较效益下降 ,使蚕业生产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 ,开发研究高效、省力、规模化养蚕新技术 ,已势在必行。全年壮蚕条桑育在日本早已普及 ,其核心技术是针对养蚕业劳动力不足、成本增加的状况 ,采取以简单养蚕装置为前提 ,通过专业经营、扩大规模和机械化 ,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养蚕。我国也有全年壮蚕条桑育的研究和应用 ,特别是春蚕期的条桑育已有很多的成功经验。如室外塑料大棚地蚕条桑育、新梢倒挂育和地蚕斜面条桑育等[1~ 3] 。对常规条桑育方法进行了有效改进 ,增加了蚕座的透气性 ,减少了蚕沙发霉和蒸热等不…  相似文献   

2.
不同饲育方式的微生态环境及其对养蚕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5龄家蚕不同饲育方式的蚕座微生态环境进行了观察与分析 ,发现 5龄地面条桑育蚕座中的温度、湿度 ,不良气体 (CO2 、N2 O)的含量 ,微生物的消长情况 ,以及蚕座结构对蚕儿行为的影响等因素形成的微生态环境 ,均优于片叶育蚕座 ,且在高温季节愈加明显。据此揭示了条桑育比片叶育的桑叶利用率高 ,养蚕成绩好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前生产上壮蚕省力、规模化饲养,一般多采用地蚕条桑平面育的型式,这种型式虽然给桑快捷、方便、省力,但是占用蚕室面积较大,不能够有效地利用蚕室空间.而且由于整个4龄期或5龄期不除沙,极易使蚕沙发霉及蚕座产生蒸热.同时有给桑量及消毒防病等饲育技术不规范的诸多因素,最终会影响到蚕茧产量及养蚕效益的提高.据实验调查,进行壮蚕平面条桑育,每张蚕种(10g蚁量)至少需要蚕室面积20m2以上.尽管地面立式条桑育比平面条桑育节省蚕室面积40%左右,但仍不能适应规模化养蚕的需要.因此,我们在地面立式条桑育研究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缩小单位饲养量的蚕室使用面积,并且创造一个既有利于壮蚕生长发育的环境,又能在不增加蚕室等房屋成本投资的情况下,成倍地增加饲养量,制成了适应5龄蚕省力、规模化饲育的简易立式条桑育专用蚕台,并利用其进行了多次养蚕试验,据此制定了相应的饲育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4.
试验以固态发酵大曲酒的副产物白酒糟为主要原料,麦麸为主要辅料,采用气压自平衡固态厌氧发酵工艺生产猪用生物饲料。试验分为4个处理组,研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条件下白酒糟与麦麸的配比对发酵产品质量的影响,测定分析了发酵原料和发酵成品中的水分、总能、蛋白和粗纤维含量。详细分析了物料温度、乳酸菌含量、酵母菌含量以及乳酸产量随发酵时间的变化过程。试验发现,在环境温度为12~27℃的条件下,发酵进行到72 h左右,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数量达到最大范围(均在107 cfu/g以上),物料的温度也达到最高(物料的表面温度达到35℃左右),但是乳酸的产量始终在缓慢增加,168 h以后才基本趋于平稳。白酒糟在发酵原料中的配比越低,发酵体系的代谢活力越强。当白酒糟的配比从60%下降到30%时,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最大值均上升了30%左右,而乳酸的产量增加了近40%。  相似文献   

5.
氟苯尼考是新一代氯霉素类抗菌素,可用于家蚕细菌病防治。针对全年各养蚕季节环境温度相差较大的情况,研究不同环境温度下氟苯尼考在家蚕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不同养蚕季节的蚕病防治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以500μg/m L氟苯尼考药液浸渍后的桑叶给不同温度条件下饲养的家蚕5龄第5天幼虫添食,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添食药物后不同时间蚕体血浆中的药物浓度,经药理学计算软件DAS 2.0分析显示:给药后蚕体血浆中氟苯尼考的浓度不断上升,30℃处理区与24℃处理区的峰值分别出现在给药后3 h和4 h;添食3 h后停止给药,30℃处理区蚕体中的血药浓度逐渐下降,至停药1.5 h后低于24℃处理区。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在家蚕体内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变化受环境温度影响,高温环境下蚕体对药物的吸收快,但消除也快,故在夏秋蚕季高温环境下使用氟苯尼考防治家蚕细菌病,需要适当增加添食药物的浓度。  相似文献   

6.
发酵豆粕中乳酸含量的检测方法一般使用碱滴定法,该方法检测的是总酸的含量,不能准确测定发酵豆粕中乳酸的含量。本实验通过对比碱滴定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酵豆粕中乳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乳酸含量较为稳定、准确。同时,本文检测了豆粕在发酵过程中乳酸含量的变化,豆粕在发酵前乳酸含量极低,几乎检测不到;加入菌种后检测乳酸含量占物料的2.50%;经48 h发酵结束后检测乳酸含量占物料的5.16%;发酵豆粕经干燥粉碎后乳酸含量占物料的8.96%。  相似文献   

7.
调查华南蚕区现有的蚕沙处理主要有分散简易堆肥、沼气发酵和集中资源化利用处理3种模式。针对该蚕区高温多湿的环境,以及一年多次养蚕,蚕沙生产量大的情况,提出因地制宜,采用简易蚕沙池改造升级、小型设施堆肥处理、小规模集约化堆肥处理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蚕沙好氧堆肥处理技术,并通过蚕沙堆肥过程与条件的控制,达到蚕沙病原菌灭活无害化、蚕沙堆肥发酵完全熟化和蚕沙作为桑园肥料应用无风险的目的,构建蚕沙产地无害化和肥料化处理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蚕沙是家蚕病原物的主要载体之一。为了探讨蚕沙产地无害化处理技术的可行性,调配80%蚕沙+20%蘑菇基料(蚕沙与蘑菇基料混合)、80%蚕沙+20%蘑菇基料+0.1%生物菌剂(蚕沙与蘑菇基料混合)、80%蚕沙+20%蘑菇基料+0.1%生物菌剂(蚕沙与蘑菇基料不混合)3种静态好氧堆肥,调查3种改良蚕沙静态好氧堆肥的发酵温度以及对家蚕重要传染性病原的灭活效果。结果显示:3种蚕沙静态好氧堆肥上、中、下各部位发酵温度≥50℃的时间均超过10 d,发酵温度≥60℃有4~24 d;家蚕微孢子虫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在(60±1)℃堆温下经过3 d即被完全灭活。研究结果表明:3种配料的改良蚕沙静态好氧堆肥不同部位均具有良好的发酵条件,能产生杀灭家蚕传染性病原的高温,达到蚕沙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魏勇  陈汉文 《江苏蚕业》2019,41(3):14-16
养蚕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在大蚕饲养、上蔟和采茧环节,需要大量劳动力,养蚕规模化与用工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围绕省力化养蚕,介绍了大蚕地面育、自动上蔟、自动采茧技术本文从大蚕地面条桑育、木质方格蔟自动上蔟、自动采茧机的运用着手,向广大读者介绍了省力化养蚕技术。希望笔者的经验,能够被广泛的应用到生产上,以缓减养蚕生产用工量大、雇工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探讨用不同有效活菌数、纤维酶活含量的发酵菌种对蚕沙发酵腐熟及其中常见家蚕病原微生物灭活作用,研究蚕沙含水率对蚕沙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每100kg蚕沙中有效菌数总量不低于500亿个,纤维素酶活总量不低于2500ug的发酵菌种,并且对蚕沙堆放盖膜处理,保证蚕沙的含水率不低于60%,才能够在短时间内让蚕沙迅速升温发酵,发酵温度达到60℃以上且持续7d以上,15d内蚕沙充分发酵腐烂降解,有效缩短堆肥时间。腐熟后的蚕沙全N为2.83%、全P20,为1.83%、全K20为4.4%、有机质含量67.88%,碳含量为26.25%,碳氮比(C/N)9.27,均能达到堆肥配比的要求,不需添加任何配料可直接回田使用,达到对蚕沙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不同添加剂对小黑麦青贮饲料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不同添加剂对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养分及硝基化合物含量的影响,分别添加6 mL/kg甲酸或2%蔗糖后,袋装青贮.经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添加甲酸可以显著降低小黑麦青贮饲料的pH值,提高乳酸含量,降低乙酸、丁酸、氨氮含量,添加蔗糖显著提高了小黑麦青贮饲料的pH值,以及乙酸、丁酸、氨氮的含量;不同添加剂处理间小黑麦青贮饲料的CP、NDF、ADF含量没有显著差异,青贮后硝酸盐含量显著下降(P<0.05),亚硝酸盐含量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12.
华北驼绒藜青贮贮藏过程中发酵品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陶莲  玉柱 《草业学报》2009,18(6):122-127
本研究探讨了华北驼绒藜青贮过程中发酵品质动态变化及添加剂对其影响。试验处理设对照组、乳酸菌处理组、纤维素酶处理组和乳酸菌+纤维素酶混合处理组,分别在贮藏后的1,3,5,10,30和45 d后开封,测定其pH值、乳酸、乙酸、丁酸和氨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发酵最初3~5 d内pH值迅速下降;发酵最初10 d内乳酸和乙酸含量迅速增加;而随着贮藏时间延长氨态氮、丁酸含量逐渐增加。与对照组相比,添加乳酸菌制剂、纤维素酶和乳酸菌制剂+纤维素酶的3个处理组均可提高华北驼绒藜青贮料的乳酸含量,降低pH值、氨态氮、丁酸含量,改善华北驼绒藜青贮料的发酵品质;其中添加乳酸菌制剂+纤维素酶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不同水平乙酸对燕麦和紫花苜蓿(7∶3)混合青贮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设对照组和3个乙酸添加组(0.3%,0.4%,0.5%),青贮后第30,45和60天开窖取样,测定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同时60 d后打开剩余的所有实验室青贮窖,将青贮饲料暴露于空气中,测定青贮饲料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添加乙酸显著(P<0.05)降低了混合青贮饲料的pH,其中0.4%与0.5%乙酸处理组pH显著(P<0.05)低于0.3%乙酸处理组。青贮60 d后乙酸添加组乳酸含量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但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乙酸显著(P<0.05)降低了青贮过程中氨态氮/总氮,且氨态氮/总氮随着乙酸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各乙酸添加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其中0.4%乙酸添加组最高。在有氧暴露前10 d,各组pH和氨态氮/总氮基本保持稳定,其中乙酸添加组低于对照组。暴露10 d后各组pH均有上升,其中对照组显著(P<0.05)上升。在整个有氧暴露阶段,乳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逐渐下降,但各乙酸添加组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其中0.4%乙酸添加组乳酸含量始终保持最高。综合考虑发酵品质和有氧稳定性,0.4%乙酸添加量最适宜。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乙酸和糖蜜对发酵全混合日粮(FTMR)品质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试验以全混合日粮(TMR)为发酵原料,设对照组、乙酸(A)、糖蜜(M)、乙酸和糖蜜组合添加(AM)4个处理,发酵45 d后分析FTMR的发酵品质,同时将所有FTMR暴露到空气中,分别在第6,9和12天取样评定其有氧稳定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A和AM组降低了乳酸含量(P>0.05),各组仅检测到微量的丙酸、少量的丁酸和较低的氨态氮/总氮,表明各组FTMR发酵品质均良好。有氧暴露6 d后,各组乳酸、乙酸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对照和M组pH值在第12 天显著(P<0.05)上升至5.70和6.50,具有较高的氨态氮/总氮和酵母菌数量。而A和AM组乳酸含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好氧性微生物和酵母菌数量在整个有氧暴露的过程中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有氧暴露12 d后pH值仍维持在4.50左右,延长了有氧稳定时间。综合考虑,为了获得品质优良的FTMR饲料,可在TMR中添加0.3%乙酸,既不影响发酵品质,也可提高其有氧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迅猛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劳动力发生转移,采用省力化养蚕技术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工本,提高经济效益己成必然趋势。传统的养蚕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生产的需要,一些新的养蚕技术便应运而生,全年条桑育取代传统的片叶养蚕、自动上蔟取代拾蚕上蔟等使工作效率大为提高。近年来泾县桃花潭镇晚秋蚕饲养大力推广条桑育、蚕台育等饲养方式取得成功。1晚秋大蚕条桑育、蚕台育的意义1.1有利于提高养蚕工效,减轻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对菌糠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调制30份菌糠青贮,采用青贮袋抽真空密封贮存,室温放置。分别在发酵第1、3、7、15、30和60d开封,测定青贮料的发酵品质。每个开封处理设5个重复。结果发现,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乳酸含量和乙酸含量持续显著升高(P0.05),青贮料的p H值显著降低(P0.05),15d后p H值继续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30d和60d丙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60d时氨态氮含量和丁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说明菌糠青贮发酵饲料最佳的发酵时间是15~30d,不宜超过30d,发酵时间的延长,青贮料中不良产物氨态氮含量、乙酸含量、丙酸含量和丁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甲酸和蔗糖添加剂对苏丹草青贮的影响,以结实期苏丹草为原料,分别设对照、添加甲酸(6ml/kg)、添加蔗糖(2%)处理,袋装密封青贮60 d后分析.结果表明,添加蔗糖或甲酸都能显著改善苏丹草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添加甲酸可以显著降低青贮饲料的pH,极显著降低氨态氮含量,极显著提高乳酸含量.添加蔗糖可以显著提高乳酸含量,极显著提高乙酸含量,显著降低氨态氮含量.添加甲酸处理可溶性碳水化合(WSC)和硝酸盐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对照和蔗糖处理.与原料相比,青贮之后硝酸盐含量显著下降,而亚硝酸盐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针对如皋部分地区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现状,实地调查饲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养蚕前消毒、养蚕过程中消毒、养蚕结束后消毒的三大消毒防控技术贯穿整个养蚕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糖蜜添加对西兰花茎叶稻秸苜蓿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坚  王亚琴  闻爱友  邵涛 《草业学报》2014,23(3):248-254
本试验目的是评价糖蜜添加对西兰花茎叶稻秸苜蓿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即糖蜜添加为0(对照组),2.5%,5.0%,添加比例以鲜重为基础。在青贮后的第1,3,5,7,14和30天打开青贮罐,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对照组pH值在青贮发酵最初14 d缓慢下降,青贮第30天,对照组的pH值显著上升到4.96(P<0.05),糖蜜添加组pH值从第3天开始随青贮时间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30 d后,pH值均低于4.0。在青贮的第14天,所有处理组乳酸含量均达到其最大值,分别为50.82,84.84,86.64 g/kg DM。所有处理组乙酸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随着青贮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在青贮发酵过程中所有处理组丙酸和丁酸均未检出或少量检测到。与对照组相比,糖蜜添加显著(P<0.05)提高了乳酸/乙酸、乳酸含量,同时显著(P<0.05)降低了pH值、氨态氮/总氮和丁酸含量;但2.5%和5.0%糖蜜添加青贮在pH值、乳酸/乙酸、乳酸含量、氨态氮/总氮和丁酸含量上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添加2.5%糖蜜即可提高混合青贮发酵品质。  相似文献   

20.
以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养蚕大户王子贤户为例,介绍了简易、省力、高效的“十日养蚕法”技术模式以及采取“十日养蚕法”技术模式所取得的成效.“十日养蚕法”技术模式摆脱了劳动力和劳动强度对家蚕饲养的束缚,摆脱了传统家蚕饲养规模小、蚕桑产值占家庭收入比重低的弊端,能够吸引青壮年劳动力进行家蚕饲养集约经营,让日渐式微的蚕桑产业重新走向辉煌,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