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苦荬菜(Ixeris polycephala Cass)具有很高的饲用和药用价值,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为了合理利用、研究和开发苦荬菜资源,本文综述了近些年关于苦荬菜分类、生物学特性、农艺学特性、细胞学、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不同熟期苦荬菜的染色体数目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苦荬菜Lactuca indica是一种优良的牧草种质资源,熟期是苦荬菜利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对2种不同熟期的苦荬菜种子根尖细胞进行冰浴处理,染色体用醋酸洋红染色制片。染色体数目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早熟苦荬菜和晚熟苦荬菜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18,没有差异。早熟苦荬菜核型公式为2n=2x=2m 12sm 4st;晚熟苦荬菜核型公式为2n=2x=16sm 2st,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太空环境诱变苦荬菜的细胞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卫星搭载的2种苦荬菜Lactuca indica种子SP1代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空环境诱变处理后提高了苦荬菜种子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出现了包括微核、染色体桥、染色体断片等在内的多种类型的染色体变异.早熟苦荬菜对太空环境诱变的敏感性大于晚熟苦荬菜.  相似文献   

4.
中华苦荬,为菊科植物苦荬菜的全草。据方喻《南宁府志》记载,苦荬菜是当地出产的药物,“可除蛇虫之毒。”《中药大辞典》也指出苦荬菜有解毒的功效。中华苦荬菜(败酱草)具有抗烟碱的作用[1]。现代医疗实践证明苦荬菜有解痉、清热解毒、抑制和治疗艾氏腹水癌等功能,苦荬菜另一特有的功效是对动物尼古丁(烟碱)或卷烟焦油中毒具有十分独特的解毒功效。[2]。因此,本人尝试用中华苦荬菜治疗家畜烟碱中毒,取得较好疗效。1病因烟碱(尼古丁)存在烟草的茎、叶及烟灰中。在烟叶中烟碱(尼古丁)含量高达1.5%~3%。烟叶味辣具有行气、止痛的作用,能刺激牲…  相似文献   

5.
种植苦荬菜养鹅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荬菜原为我国野生植物,别名:良麻、苦麻菜、鹅菜、山莴苣、八月老。经多年选育,已成为广泛栽培的优良高产饲料作物。我国北方农村大量种植苦荬菜养鹅,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1苦荬菜的利用技术苦荬菜通常是切碎或打浆后拌糠麸喂鹅,采食率和消化率均高。1.1青刈苦荬菜一般可以刈割2~3次。第1次刈割在株高40~50厘米时进行,留茬15~20厘米。以后每隔4~5周,当再生株高为50~60厘米时进行刈割,留茬不低于上次高度。当再生植株出现花蕾时,即停止生长,进行最后一次刈割。1.2青贮苦荬菜青贮要在现蕾期至开花期刈割,入窖后,经30~40天可完成乳酸发…  相似文献   

6.
苦荬菜也叫苦苣莱、凉麻、山莴苣等,是一种营养性、适口性皆好的青绿饲料。苦荬菜味稍苦,性甘凉,柔嫩多汁,适口性特别好,其粗蛋白质含量达20%左右,兔非常喜食。该菜病虫害少,再生能力强,利用时间长,1年可多次收割,每667m2产量高达1万kg。1特性苦荬菜是1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  相似文献   

7.
以30份苦荬菜种质材料为研究对象,对11个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苦荬菜种质资源表型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三级生殖枝数变异幅度最大(38.04%),生殖枝高度和小花数次之,叶长变异幅度最小(11.87%),不同类型间以野生材料变异幅度最大(46.37%);(2)苦荬菜各性状间显著相关,叶片长又宽的苦荬菜其茎秆粗壮,植株高大,花序长,二级和三级生殖枝数多;(3)聚类分析表明,不同苦荬菜种质资源可划分为4组,第1组与第2组属于叶匍匐型,第3组属于中等宽叶直立型,第4组属于阔叶直立型;(4)主成分分析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1.904%,不同材料间差异来源主要是株高、茎粗、叶长、叶宽、小花数。  相似文献   

8.
早熟苦荬菜(Lactuca jndica L)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苦麻菜、苦苣等。原为野生植物,经多年驯化选育,现已成为栽培的高产优质青饲料作物。但我省无霜期较短,苦荬菜生育期较长,因此得不到成熟和种子,影响了推广应用。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从1977年开始进行苦荬菜的选育工作,现育出的早熟苦荬菜,在黑龙江省98%以上的植株能开花结果,收到成熟的种子。1 植物学形态特征根群主要分布0—20厘米土层中,但入土深度可达1米以上。茎直立,株高和茎粗因栽培密度和刈割方式不同差异很大。不进行刈割的植株一  相似文献   

9.
在黑龙江省巴彦县种植苦荬菜、鹅头稗和细绿萍3种牧草,分别替代l/2日粮饲喂l~21日龄圈养雏鹅。试验结果表明,苦荬菜、鹅头稗和细绿萍3种牧草均适合哈尔滨地区种植;苦荬菜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粗灰分含量均高于细绿萍,粗纤维含量低于细绿萍;鹅头稗干物质和粗纤维含量高于前二者,但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低于前二者;细绿萍产量最高,苦荬菜次之,鹅头稗最低;三者的适口性依次为苦荬菜、鹅头稗、细绿萍。饲喂期间苦荬菜组雏鹅日均耗料量最少.成本最低,成活率达96%,效果最好;鹅头稗组在其次,成活率93%;细绿萍组最差,成活率89%。对照组全喂精料,采用集约化养鹅模式,成活率82%,经济效益最差,但周期最短。苦荬菜组免疫器官重与体重比最高。  相似文献   

10.
叶菜类饲料种类繁多,除了作为饲料栽培的苦荬菜、聚合草、甘蓝和牛皮菜等之外,人类食用蔬菜,边角废料及野菜等都是良好的青饲料来源。1苦荬菜苦荬菜又称苦麻菜、鹅菜等,苦荬菜生长快,再生能力强,南方一年可刈割5~8次,北方3~5次,每亩产鲜菜5000~7000千克,是牛、猪、禽、兔、鱼等的一种好饲料。其鲜嫩多汁,适口性  相似文献   

11.
苦荬菜别名苦麻菜、山莴苣、鸭子食等,属菊科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种子为瘦果,种子成熟时呈紫黑色,其上有一束白色冠毛。苦荬菜是一种高产、优质、适应性强、适口性好的优良饲料作物,是猪、鹅、鸭、鸡、兔等喜食的叶菜类青饲料。其再生性强,一年可刈割多次,极具推广价值。可是由于过去是随便到田野去挖苦荬菜,而没有采集种子种植,其产量不高。因此为改变这种传统状况,我们于1993年在田间野外采集苦荬菜种子,从中清选出9kg在我县草籽场进  相似文献   

12.
苦荬菜又名苦菜、鹅菜、山莴苣、八月老、洋莴苣等,俗称肥猪菜.由野生经多年驯化选育,培育为一种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好、鲜嫩适口,并广泛栽培的优良高产饲料作物.苦荬菜在遵义县种植利用较为广泛,现就其生长环境、栽培技术、田间管理、收获与利用等方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优质高产苦荬菜新品种缺乏的实际问题,试验以龙牧苦荬菜(Luctuca indica L.Longmu)为原始群体,选择优异单株,通过4次单株选择、开放授粉、多元杂交及品比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历经11年育成龙牧10号苦荬菜(Luctuca indica L.Longmu No.10)。该品种株型直立,花期平均株高为198 cm,生育期为120 d左右。平均鲜草产量为109 767.00 kg/hm2,比对照(龙牧苦荬菜)增产20.69%,平均种子产量为534.55 kg/hm2,比对照(龙牧苦荬菜)增产4.64%,适宜在黑龙江省各地及毗邻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锦屏苦荬菜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2018年,笔者以地方品种锦屏苦荬菜为材料,以"龙牧苦荬菜"和"蒙早苦荬菜"为对照,在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试验基地开展了品种比较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对各品种的物候期、植株性状、鲜草产量、种子产量、茎叶比和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锦屏苦荬菜综合性状优良,鲜草平均产量为5057.42 kg/667 m~2,种子平均产量为8.2 kg/667 m~2,锦屏苦荬菜抽苔、开花、结实晚,全生育期长(282 d左右),比对照晚54 d~64 d。  相似文献   

15.
长旺盛,适应性强,产量高,营养丰富,是猪良好的饲料.新鲜的苦荬菜含水分89%,粗蛋白2.6%,粗脂肪1.7%,粗纤维1.6%,无氮浸出物3.2%,灰分1.9%.风干的苦荬菜含粗蛋白质20%以上.新鲜的苦荬菜柔嫩多汁,有白浆,微有苦味,有健胃和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因此,夏秋季节给猪多喂些苦荬菜好.  相似文献   

16.
苦荬菜又名苦苣菜、苦麻菜、凉麻、山莴苣等。苦荬菜鲜嫩多汁,营养成分丰富,适口性好,利用率高,是奶牛、猪、兔、家禽和鱼类等动物喜食的优质青饲料。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苦荬菜饲用价值和利用效果,保证其品质和安全,笔者根据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所形成的标准化栽培技术,对其规范化栽培的术语和定义、土地和种子的选择处理、种植与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利用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定。  相似文献   

1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溶剂对蒙早苦荬菜活性物质提取的影响。试验以蒙早苦荬菜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使用5种不同溶剂提取蒙早苦荬菜根、茎、叶进行总酚和总黄酮,测定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评价不同溶剂提取物抗氧化能力与活性物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极性溶剂对不同部位的提取效果不同,叶的60%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和总酚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10.22、10.69 mg/g;根的乙醇(99.7%)提取物总黄酮含量最高(7.65 mg/g),甲醇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3.92 mg/g);茎的水提物总黄酮含量最高(6.89 mg/g),60%乙醇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3.36 mg/g)。研究表明,蒙早苦荬菜中活性物质的含量与其抗氧化性间呈良好的量效关系。蒙早苦荬菜各部位总黄酮和总酚的提取量排序为叶>根>茎,60%乙醇溶液是提取蒙早苦荬菜总黄酮和总酚的最佳溶剂。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蒙早苦荬菜(Lactuca indica L.)不同部位(种子、根、茎、叶和花)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本试验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结合气质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对70℃和90℃萃取条件下蒙早苦荬菜种子、根、茎、叶和花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通过NIST质谱库检索并运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蒙早苦荬菜释放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醇类、醛类、酮类和烃类;较高的萃取温度促进了蒙早苦荬菜中挥发性成分的释放,70℃和90℃萃取温度下分别鉴定出116和137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己醇、己醛、β-紫罗兰酮、乙酸、二氢猕猴桃内酯和1-石竹烯为70℃萃取温度下蒙早苦荬菜的主要成分;戊醇、壬醛、β-紫罗兰酮、十八烷二酸和二氢猕猴桃内酯为90℃萃取温度下蒙早苦荬菜的主要成分;不同部位释放的挥发性物质组成及含量不同,叶中含有更多的挥发性成分。本试验可为蒙早苦荬菜挥发性成分的开发及其芳香健康功效等精深加工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和理论依...  相似文献   

20.
正1苦荬菜苦荬菜为一年生草木植物,有剥叶型和刈割型两类,刈割型产量较高。苦荬菜的适应性强,产量高,叶脆嫩多汁,味稍苦,营养价值较高,是一种优良的蛋白饲料,牛、羊、鱼、鹅等各种畜禽均喜食。每亩可产鲜草5000~8000kg,最高可达10000kg。选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种植生长最好。为保证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