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我国白尾海雕分布区域和种群现状的研究,查清我国白尾海雕资源状况、分布区域、栖息地现状、种群受威胁状况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由此可知:东北地区是白尾海雕的重要繁殖区域,我国关于白尾海雕系统研究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应加强白尾海雕基础研究、种群动态及野外监测研究,故在此可开展繁殖生态学以及行为学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白尾海雕     
<正>白尾海雕是身长近1米、翼展接近3米的大型猛禽。成年雕的毛色多为暗褐色,而尾羽为纯白色。锋利的爪子能轻松将湖里的鱼或者其他鸟类、野兔等抓住。白尾海雕勇猛、雄健,被视作力与美的象征,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3.
《河北林业》2005,(2):15-16
国家Ⅰ级保护鸟类(16种):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金雕、白肩雕、虎头海雕、白尾海雕、玉带海雕、胡兀鹫、细嘴松鸡、褐马鸡、白头鹤、丹顶鹤、白鹤、大鸨、波斑鸨  相似文献   

4.
3月25日,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密云区不老屯镇密云水库沿岸举行鸟类放归活动,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在内的8只野生鸟类重回蓝天。此次放归的鸟类共计6种8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2只,白尾海雕1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1只、小天鹅1只、灰鹤1只、猎隼2只。这些鸟类在北京地区属于留鸟和候鸟,全年或春、秋等迁徙季节见于密云、怀柔、延庆、房山等地的山区、水库、湿地等区域。  相似文献   

5.
姚毅 《湖南林业》2005,(2):37-37
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2年,总面积19万公顷,是国际重要湿地和亚洲最主要的冬候鸟栖息地之一。这里有鸟类30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有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鹤、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7种,被誉为“全球小白额雁最主要的越冬地”、”长江的明珠”、“拯救濒危鹤类和淡水豚类的希望地”。  相似文献   

6.
2022年4月至2023年11月,对内蒙古商都察汗淖尔湿地公园鸟类进行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数据与《商都察汗淖尔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中的鸟类数据进行比较,新增了6目11科70种,合计18目38科149种鸟类。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有33种,占总种数的22.15%。新增的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有遗鸥(Ichthyaetus relictus)、黑鹳(Ciconia nigra)、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和猎隼(Falco cherrug)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有白额雁(Anser albifrons)、黑颈䴙䴘(Podiceps nigricollis)、雕鸮(Bubo bubo)、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长耳鸮(Asio otus)、黑翅鸢(Elanus caeruleus)、毛脚鵟(Buteo lagopus)、大鵟(Buteo hemilasius)、灰背隼(Falco columbarius)9种。湿地公园鸟类的增多主要与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实施和鸟类监测力度加大有关。  相似文献   

7.
史洋 《绿化与生活》2010,(10):46-47
<正>达里诺尔湖位于内蒙赤峰市西北部的贡格尔草原,距北京汽车车程约550公里(北京-承德-围场-克什克腾旗-达里诺尔湖),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二大淡水湖,湖区面积238平方公里,目前记录到的鸟类共计16目42科23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45种,如大天鹅、金雕、白尾海雕和大鸨等。每年春秋候乌迁徙季节这里都会聚集大量的雁鸭类水鸟,  相似文献   

8.
白尾海雕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004年在大山包保护区大海子湿地首次发现,到现在每年都能看见它活动在大山包保护区。2008年11月13日14点13分,保护区管理局的工作人  相似文献   

9.
根据实地考察及有关文献资料对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有鸟类91种,隶属13目,38科。雀形目鸟类是保护区鸟类群落的主体。白溪自然保护区的鸟类中,国家I级保护动物1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4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I的鸟类14种,列入广东省重点保护鸟类5种。在区系组成上,东洋界鸟类最多,有64种,占总种数的70.33%;古北界鸟类14种,占15.38%;广布种鸟类13种,占14.29%。本次调查对掌握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种类和分布现状等本底资料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保护区今后的科研工作及开展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和长期监测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正>甘肃盐池湾是祁连山甘肃片区的一块“宝地”,知名度极高,2018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东亚西非、东亚-澳大利西亚两条候鸟迁徙路线在盐池湾交会。千万年来,黑颈鹤、金雕、白尾海雕、胡兀鹫、高山兀鹫等诸多鸟类与雪豹、白唇鹿、野牦牛、藏野驴、豺、棕熊、兔狲等兽类共享这片乐土。  相似文献   

11.
黄河宁夏段是春秋季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石嘴山市黄河湿地是中国灰鹤种群重要的越冬栖息地,也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大鸨、黑鹳、白尾海雕,以及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大小天鹅、白琵鹭等重要的越冬地。刚刚进入冬日,石嘴山市爱鸟协会各个小分队的队员们就开始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全国第八大淡水湖泊——梁子湖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保护与管理,采用实地调查、文献查阅的方法对湖北梁子湖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开展系统研究。结果为该保护区共有鸟类16目49科190种,较2001年《保护区科考报告》增加了鸟类7科24种。建议未来通过严格划定核心保护区、加强生物多样性监测和开展科普教育等工作,保护鸟类的繁殖栖息地。  相似文献   

13.
为给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尤其是鸟类资源保护提供依据和参考,本文以《秦岭鸟类原色图鉴》为基准,参考《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四版)》,并利用长青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结果、多年鸟类科研监测记录、2022-2023年鸟类资源调查结果,以及国内最新分类学研究成果,对长青保护区鸟类名录进行了系统整理、修订和更新。结果表明,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鸟类共计36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8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0种,陕西省重点保护鸟类11种。本次鸟类名录的修订与更新较为全面地掌握了区内鸟类物种状况及分布区域,为进一步开展鸟类资源监测与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随着观鸟活动的普及和鸟类调查监测的持续,将有更多新分布鸟类被发现和记录。  相似文献   

14.
<正>沙湖自然保护区是1997年1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自治区级保护区。总面积4247.7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134.37公顷,缓冲区面积692.77公顷,实验区面积2420.77公顷。保护区内沙湖湿地有各种脊椎动物144种,植物6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4种(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大鸨);国家二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保护生物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理念的普及,社会各界对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愈发重视。但生物多样性本底状况不明,变化趋势不清将影响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鸟类对于环境质量感知较为敏感,其群落结构及种群数量是衡量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能够作为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为此,文章研究应用样线法调查鸟类个体数量,并使用相应算式计算整个地区的鸟类种群密度。研究应用AI鸟类智慧监测识别系统获取鸟类种类、数量信息,并监测气候环境等数据,从而评估生态环境,为鸟类等生物提供优质的生存环境。通过有效手段探析鸟类生存状态,为优化、整治生物生存环境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水鸟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为掌握辽宁越冬水鸟状况,以便更好地开展保护工作,2015年1月采用直接计数法对辽宁省33处湿地开展了水鸟资源调查,共发现水鸟34种,隶属6目9科,种群数量46 395只。其中种群数量较大的有绿头鸭(18 353只)、赤麻鸭(7739只)、斑嘴鸭(5212只);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丹顶鹤(37只)、东方白鹳(171只)、大鸨(5只)、遗鸥(1830只)、中华秋沙鸭(7只)、白尾海雕(18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灰鹤(295只)、疣鼻天鹅(2只)、大天鹅(8只)、小天鹅(2只)、鸳鸯(4只)。全省冬季水鸟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沿海和鸭绿江、浑河、太子河。建议采取加强种群保护、栖息地保护、执法监管、宣传教育、资源监测和科学研究等措施有效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17.
锦州地区鸟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锦州地区对野生鸟类种类统计不全、新分布种类不明等诸多问题,锦州市自2015年开展了鸟类资源调查工作,采用日常监测和样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共记录到鸟类21目64科336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1种,三级保护鸟类266种,辽宁重点保护鸟类7种。调查发现东北地区鸟类新分布有大红鹳;辽宁鸟类新分布有黑嘴松鸡、白眼潜鸭、黑腹军舰鸟、白喉林莺、褐头鸫。文章同时对锦州地区鸟类资源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纵览     
《绿化与生活》2024,(1):39-40
<正>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携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助力生物多样性之都建设。一是结合全市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监测网络,构建北京鸟类智能监测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声纹识别技术,实现对北京鸟类物种、分布及活动规律的多点位动态实时监测,科技赋能鸟类保护,目前已获取数据500余万条,记录到16目,56科,200余种鸟类。二是编写了《北京常见鸟类100种》,该书图文并茂、中英文对照、方便携带,  相似文献   

19.
江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华东"屋脊",武夷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中山区与南岭联系的重要生物通道.为进一步掌握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20年1-8月期间,在保护区布设37台红外相机作为固定监测点,运行9028个相机工作日,拍摄有效照片2666张,记录鸟类、兽类10目19科31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鹇、蛇雕、中华鬣羚、水鹿.红外相机的应用使保护区开展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和保护管理工作更加便捷,有利于了解本底资源数据,为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0.
江西赣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华东"屋脊",武夷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中山区与南岭联系的重要生物通道.为进一步掌握保护区野生动物资源现状,于2020年1-8月期间,在保护区布设37台红外相机作为固定监测点,运行9028个相机工作日,拍摄有效照片2666张,记录鸟类、兽类10目19科31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国家II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白鹇、蛇雕、中华鬣羚、水鹿.红外相机的应用使保护区开展野生动物资源本底调查和保护管理工作更加便捷,有利于了解本底资源数据,为管理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