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聚落文化生态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南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生态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西南地区远离汉文化中心的中原地区,处于与西域交流的重要通道,因而该地区自古就是多民族多文化发展、交流及互相影响的地区。由于此地区多山的地形和艰苦的自然环境,保存了众多较为完好的民族聚落。本文根据过往研究文献综述了国内外文化生态研究动态,总结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南民族聚落文化生态动态模型,并探讨了西南民族聚落文化生态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展望,试图为未来西南地区聚落文化生态传承与研究、聚落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现代聚落布局与构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西南地区山多地少,民族众多,自然资原丰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和乡村群众对森林资源的依赖性大等特点,结合西南林学院师资设备条件,生源和分配的区位优秀,  相似文献   

3.
以西南地区地理环境及其影响下的特有文化资源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西南地区地形地貌、气候与农业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剖析了该区域的系列人文资源特征。认为:西南地区在极为复杂的地形地貌、复杂的气候条件形成了多样的农业,加之民族众多、聚居混杂,西南地区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多姿,但文化资源开发的无序或过度却普遍存在。最后,提出了西南地区文化资源开发与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4.
论提高西南森林航空消防效益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地区森林防火工作的需求和西南森林航空消防效益低下,是西南森林航空消防发展中所遇到的突出矛盾。从现有关于森林航空消防效益的研究入手,着重进行概念的分析和比较,提出森林航空消防效益评价标准的结构,并通过对影响效益的重要因子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的策略性建议,即在新形势下提高西南森林航空消防效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茂县羌族是我国一支古老而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拥有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渊源。茂县羌族村寨作为羌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对研究羌族建筑景观文化以及羌族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从村寨的区位选址、空间布局构成、景观节点的分析入手进行了研究,特别是对茂县典型羌寨——黑虎羌寨聚落景观空间进行了美学意义和建筑文化分析,力求为今后的羌族村寨聚落的保护、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西南山地城镇是各民族聚居地、聚落文化多样化的蕴藏地,自然资源充裕,但由于其地形复杂、生态环境敏感、也易发生工程和地质灾害。针对西南山地特有的土地资源情况,脆弱的人居环境,分析了当前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规划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原理进行了思考,为西南山地小城镇生态规划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西南片首次树木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在昆明举行为交流西南片树木遗传育种科研和生产实践方面的经验,增进了解,促进团结互助,推动西南地区树木遗传育种事业发展,首次“西南片树木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12月14日至16日在昆明举行。来自四川、贵州、云南...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贵州西南部地处珠江上游,是构建珠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地区。以贵州西南部重要水系两岸林区作为研究对象,对林区森林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贵州西南地区重要水系两岸林区森林生态效益为24.6亿元。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乡村聚落的发展窘境,对怀化侗族传统聚落生态景观模式进行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走访了怀化通道县240余个传统侗族聚落中的35个,分析得出"玄武龙脉山林+耕地+建筑群+鱼池+鼓楼+耕地+道路+福桥+曲水+寨门"为这些聚落生态景观的基本构成模式。研究发现侗文化影响降低导致传统侗族聚落发生演替,聚落生态景观模式发生扭曲。为此,须重点调整聚落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根据原生态创建新型立体生态农业和生态林业产业体系以修正聚落生态景观模式演替问题。  相似文献   

10.
景村关系一直是我国风景名胜区普遍存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风景区内乡村聚落的变迁。文章以达古冰川风景名胜区内的三达古藏族村寨为例,分析村寨与景区内冰川环境相融相依形成的高山牧场聚落体系及其聚落景观特征,探究景村关系的变化过程及新聚落的景观再生途径;基于旅游发展后新的景村协同关系的构建,从原有聚落保护利用、新聚落文化空间再生、民族社区参与等方面提出风景名胜区内藏族乡村聚落的景观再生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2005—2007年西南地区卫星监测热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南是我国受森林火灾危害严重的主要区域,分析我国西南地区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对改进这一地区的林火管理有重要现实意义.根据国家林业局林火监测中心提供的2005-2007年卫星监测到的热点数据及相关信息,发现2005-2007年西南地区热点主要分布在云南、广西和贵州西南部,所有监测到的热点中30.1%是农业用火,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和南部;44.6%的热点可能是野外植被燃烧引起的,这些热点包括草原、灌丛、森林和荒地上的火烧以及计划烧除、炼山等.西南地区的火烧主要发生在11月-翌年5月,1-5月份发生的火烧占全部野火热点的77.6%.森林火灾集中分布在云南东部和西北部、贵州东南部和广西大部分地区.由于这一地区人为火源和农业用火较多,加强研究区内高火险天气的火源管理是减少森林火灾的重要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乡村聚落景观格局和空间分布有深远的影响,但目前对于海岛熔岩台地型的乡村聚落景观研究较少。【方法】应用ENVI遥感影像处理软件和ArcGIS空间分析工具,定量分析海口市羊山地区2008年与2018年乡村聚落规模和格局变化,并选取相关景观格局指数,探究湿地、林地等环境因素对乡村聚落分布的影响。【结果】1)随着时间的演进,羊山地区乡村聚落的形态、数量、规模、分布均发生了改变。2008—2018年乡村聚落斑块数量激增,斑块总面积和斑块密度增加,斑块间的邻近距离和平均斑块面积相对减少。2)对比斑块形状指数发现,整体区域内聚落斑块形状整体趋于规整,其中邻近湿地的聚落斑块更趋于带状、边界更为曲折。3)从空间分布看,2008年和2018年乡村聚落均呈现聚集的格局,且2018年聚集度略高于2008年。4)随着乡村聚落离湿地、林地的距离增加,斑块数量和面积均产生锐减。此外,耕地斑块与道路斑块对羊山地区乡村聚落斑块分布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结论】目前羊山地区乡村聚落发展现状分为两类:一类为区位优势明显,得到优先发展,但由于缺少科学规划,村落传统风貌和生态环境被破坏;另一类地区较偏远,发展缓慢,许多古村落、古建筑得不到良好的保护而且遗弃。需要政府把握乡村聚落变化发展规律,因地制宜进行新农村规划建设和人居环境治理,引导乡村聚落朝集约化、内涵式方向发展。本研究揭示了海口羊山地区乡村聚落动态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可为城乡协调发展区的聚落景观布局优化、城乡土地空间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指出了喀斯特地区聚落空间演变有着显著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体现喀斯特地区人地关系的一种形式,也是探讨喀斯特地区发展的重要议题。以贵州毕节市为案例地,基于2000~2015年遥感影像提取贵州毕节市聚落数据,基于GIS叠加分析了功能研究区聚落水平空间演变。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期间,区域内各县关联维数值呈增加趋势,聚落在水平空间分布逐渐分散,聚落间相互作用越来越小,相关性弱;②2000~2015年期间,研究区聚落密度增加,聚落向各县城镇地区聚集并向各县城镇地区范围外延伸的趋势;③2000~2015年期间,区域内8个县聚落重心存在不同程度偏移,其中七星关区偏移最大,纳雍县聚落重心偏移距离最小。  相似文献   

14.
朱勇 《林业调查规划》2023,48(2):160-166
以西南民族地区171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ArcGIS空间分析、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核密度分析、地理联系率等统计方法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探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最邻近指数为0.789,表明其在空间上呈凝聚型分布;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地理集中指数G=44.90,大于理想状态分布下的地理集中指数34.2,表明其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但集聚度不高;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密度呈多核心特征,高核密度值地区有成都市、渝东南地区、渝西南地区、六盘水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其中成都市的核密度值最高;研究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分布受到地形、河流湖泊、资源禀赋、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分布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受林业部委托,由福特基金会资助的“西南地区林业局长社会林业培训班,于1996年5月6~15日在西南林学院举办。来自云南、贵州及广西3省(区)的36名林业局长参加了培训。培训班要求学员通过学习,掌握社会林业  相似文献   

16.
山区聚落与宜林地的优化配置研究,是揭示山区聚落人地关系的科学方法,能够为划分退耕还林和人工植被类型的空间范围提供科学依据,可直接服务于当前山区聚落新农村建设与规划。本文选取杂谷脑河流域典型山体聚落———增头寨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实地调研,提取聚落土地利用、覆被信息,以此对增头寨进行生态功能区划及聚落宜林地优化配置。同时,基于增头寨植被生长数据,利用SVS林分可视化技术,以花椒林为例,进行林分三维可视化研究,并详细分析、讨论了样地树高分布、径阶分布、冠幅比分布、森林覆盖率等林分信息,揭示林分结构与功能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以西南地区木材工业的产业现状和科技现状为依据,针对当地木材工业的背景、特点和存在问题,结合西南地区木材工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模式,指出西南地区的木材工业应重点开发区域特色产品;提出了产业及循环经济发展时当地木材工业的科技需求,强调了生态敏感地区木材工业的科学发展政策研究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在当代中国的聚落有机更新环节中,可以看到各类建筑师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全国范围内的乡土建筑改造设计,这也从侧面证明了中国大量的乡村聚落正以旅游开发为发展导向,竭尽所能的利用乡村资源,试图通过旅游开发进行产能置换,带动乡村经济,获得除传统乡村产业以外的红利。有大量的乡村聚落成功的实现了转换,发达的旅游业促进了村落迸发新的活力,形成人员回流,形成良性循环。与此同时也能看到很多乡村聚落在此过程中因为没能准确地定位自我优势以及是否具有旅游开发的条件,导致其在进行开发的不同环节受到影响,最终处于旅游资源不足、旅游人群稀少等尴尬境地。结合国内现有乡村聚落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及相关理论,以笔者实际调研过的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这类乡村聚落中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欧昭 《国土绿化》2012,(10):12-12
成都市地处大西南的川西平原,是四川省省会,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20.
陈云君 《中国林业》2009,(18):26-27
西南航空护林总站是国家林业局直属的司局级事业单位,于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一支服务于西南林区的专业森林消防队伍,业务上由国家林业局森林防火办公室归口管理。为了加强西南地区的森林防火工作,1995年成立西南森林防火协调中心,1997年建立西南卫星林火监测分中心,2000年又在西南航空护林总站建立西南森林防火物资储备中心,与西南航空护林总站实行一套人马四块牌子,承担西南森林航空消防、西南森林防火协调、西南森林防火物资储备以及南方十省(区)卫星林火监测等四项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