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试验旨在探索骨形态发生蛋白4(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4,BMP4)和SMAD家族蛋白4(SMAD family member 4,SMAD4)基因在公绵羊繁殖中的作用,以便深入研究公绵羊繁殖机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BMP4和SMAD4基因在高繁殖力的小尾寒羊公羊(n=3)和低繁殖力苏尼特公羊(n=3)大脑、小脑、下丘脑、垂体、输精管、肾上腺、睾丸和附睾8种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BMP4和SMAD4基因在小尾寒羊公羊和苏尼特羊公羊各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BMP4基因在睾丸中高表达,在输精管、肾上腺中中等表达,在其他组织中均呈痕量表达;SMAD4基因在睾丸、下丘脑、小脑、大脑中高表达,在其他组织中中等表达。BMP4基因在低繁殖力苏尼特羊公羊睾丸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高繁殖力小尾寒羊公羊(P0.05);SMAD4基因在低繁殖力苏尼特公羊8种组织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高繁殖力小尾寒羊公羊(P0.05)。说明BMP4和SMAD4基因在公绵羊繁殖中起到一定程度的负调控作用,这为公羊高繁殖性状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旨在进一步揭示TAC1和PRLR基因在绵羊季节性发情调控和繁殖时期转换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TAC1和PRLR基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成年苏尼特母羊(季节性发情品种)和处于不同繁殖时期的成年小尾寒羊母羊(常年发情品种)10种组织(下丘脑、垂体、松果体、大脑、小脑、卵巢、子宫体、输卵管、肾、肾上腺)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1)TAC1和PRLR基因在两品种绵羊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且组织表达特征基本一致,TAC1基因主要表达于性腺轴组织,PRLR基因主要在垂体和肾上腺中表达。2)TAC1和PRLR基因在长光照(LP)条件下苏尼特羊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短光照(SP)下表达量,在小尾寒羊大多数组织中黄体期表达量高于卵泡期。3)由短光照转换为长光照后,TAC1基因在苏尼特羊垂体中的表达量缓慢增加,在长光照49天时表达量极显著高于短光照和其它长光照时间点(P0.01);PRLR基因在苏尼特羊垂体中表达量从LP3D开始显著升高(P0.05),至LP21D时达到峰值,下丘脑中表达量从LP15D开始显著高于短光照(P0.05),且有持续升高的趋势。以上结果暗示了TAC1和PRLR基因可能涉及绵羊季节性繁殖和繁殖时期转换的调控,明确了它们发挥作用的主要组织,同时揭示了这2个基因由短光照转换为长光照后的表达变化趋势,发现PRLR基因在垂体和下丘脑中具有不同的响应模式。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PER2基因在绵羊繁殖相关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多态性与绵羊繁殖性状的关系,本实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PER2基因在季节性发情的苏尼特羊和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松果体、下丘脑、垂体、卵巢、输卵管以及子宫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检测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草原型藏羊、苏尼特羊、滩羊共204只)和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共564只)PER2基因g.2852655T>C位点的多态性。结果表明:PER2基因在绵羊的松果体、下丘脑、垂体、卵巢、输卵管以及子宫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在季节性繁殖的苏尼特羊卵巢和子宫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常年发情小尾寒羊(P<0.05),而在输卵管组织中则相反(P<0.05);分型结果表明,PER2基因的g.2852655T>C位点存在3种基因型,该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发情性状不同的绵羊品种之间具有显著差异。综上,PER2基因在季节性发情苏尼特羊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常年发情小尾寒羊,初步推测卵巢中较高水平PER2基因的表达通过抑制LHR受体的表达及孕酮的分泌,进而影响绵羊的季节性发情,且较高水平PER2基因表达可能在卵子受精和胚胎发育过程中也起到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PER3基因的组织表达水平及其多态性与绵羊季节性繁殖的关系,为绵羊育种提供理论基础,该试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研究PER3基因在季节性发情的苏尼特羊和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松果体、下丘脑、垂体、卵巢、输卵管以及子宫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SequenomMassARRAY~(○R)SNP技术对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草原型藏羊、苏尼特羊、滩羊共204只)和常年发情绵羊品种(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共564只)PER3基因的13个SNPs进行分型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PER3基因在绵羊的松果体、下丘脑、垂体、卵巢、输卵管以及子宫组织中均有表达,且其在季节性繁殖的苏尼特羊的表达均高于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卵巢组织除外),在松果体和子宫组织中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分型结果表明,在该实验室前期通过重测序得到的PER3基因13个SNPs中,g.43657503AG、g.43670012TC、g.43670807AG、g.43677259TC和g.43707227GA 5个SNPs在季节性发情和常年发情绵羊品种之间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P0.05);关联分析结果表明,PER3基因的13个SNPs与小尾寒羊产羔数并无显著关联(P0.05)。该研究表明,PER3基因在松果体、下丘脑和垂体等繁殖相关组织的表达,在苏尼特羊中均高于小尾寒羊,暗示着较高水平的PER3的表达可能与绵羊的季节性发情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CRH和POMC基因与绵羊季节性发情之间的关系,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两个基因在四季发情小尾寒羊和季节性发情苏尼特羊8个重要繁殖相关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CRH在下丘脑和大脑中高表达;POMC在垂体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下丘脑,在其他组织中均呈痕量表达,但小尾寒羊与苏尼特羊各组织间CRH和POMC基因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绵羊EYA3基因表达及其多态性与季节性发情之间的关系,本实验通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EYA3基因在常年发情绵羊(小尾寒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苏尼特羊)的大脑、下丘脑和垂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检测2组绵羊(常年发情组:小尾寒羊、策勒黑羊和湖羊;季节性发情组: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EYA3基因SNP位点(g.238191128G>C)的多态性,并与绵羊季节性发情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小尾寒羊还是苏尼特羊,EYA3基因在各组织中均广泛表达,在苏尼特羊垂体中表达较高(P<0.01);且长光照条件下季节性发情的苏尼特羊垂体中EYA3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绵羊EYA3基因g.238191128G>C位点均存在GG、GC和CC3种基因型。g.238191128G>C位点在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中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在小尾寒羊、策勒黑羊、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5个群体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并且该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常年发情和季节性发情绵羊组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综上,EYA3基因表达与g.238191128G>C位点与绵羊季节性发情性状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绵羊TSHR基因表达及其多态性与季节性发情之间的关系,本试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qPCR)研究TSHR基因在常年发情小尾寒羊和季节性发情苏尼特羊的大脑、下丘脑和垂体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比较两个绵羊品种的3种组织中TSHR基因的表达差异。同时利用SequenomMassARRAY~(○R)SNP技术检测2组绵羊(常年发情组:小尾寒羊、策勒黑羊和湖羊;季节性发情组: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原型藏羊)TSHR基因SNP位点(g.89290286AG和g.89355312GA)的多态性,并与绵羊季节性发情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小尾寒羊还是苏尼特羊中TSHR基因下丘脑中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大脑和垂体(P0.01),且苏尼特羊下丘脑中TSHR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绵羊TSHR基因g.89290286AG和g.89355312GA位点均存在AA、GA和GG共3种基因型,其中g.89290286AG位点在小尾寒羊、策勒黑羊和草原型藏羊中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在滩羊、湖羊和苏尼特羊中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g.89355312GA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TSHR基因上述2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在常年发情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综上,TSHR基因的表达可能与绵羊季节性发情有关,其g.89290286AG和g.89355312GA位点与绵羊季节性发情性状可能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8.
绵羊FGF 7基因组织表达及其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探究绵羊FGF7基因组织表达水平及其多态性与产羔数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利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q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绵羊FGF7基因在多羔小尾寒羊和单羔苏尼特羊以及小尾寒羊FecB不同基因型(BB、B+、++)各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同时采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多羔绵羊品种(小尾寒羊380只)和单羔绵羊品种(滩羊、苏尼特羊、萨福克羊、杜泊羊和草原型藏羊共380只)FGF7基因g.57842893CT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FGF7基因在单、多羔绵羊的心和肺中高表达,在其它各组织呈中等或低丰度表达;FGF7基因在多羔小尾寒羊绝大部分组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单羔苏尼特羊,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FGF7在小尾寒羊FecB不同基因型中的表达并无明显差异。g.57842893CT位点共存在CC、CT和TT 3种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g.57842893CT位点在苏尼特羊、萨福克羊和杜泊羊中表现为中度多态(0.25PIC0.50),在其它品种中表现为低度多态(PIC0.25);g.57842893CT位点仅在苏尼特羊、萨福克羊以及杜泊羊3个品种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g.57842893CT位点与小尾寒羊第1、2以及第3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P0.05),但CC型各胎产羔数均高于TT型。综上表明,FGF7基因的表达水平与绵羊产羔数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虽然可能不是影响绵羊产羔数的关键基因,但g.57842893CT位点对绵羊产羔数性状的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KISS1基因在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和季节性发情的草地型藏羊中的表达模式,以及KISS1基因多态性与绵羊繁殖之间的关系,实验采用qPCR技术对比分析KISS1基因在2个品种绵羊的10种繁殖相关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同时利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对常年发情绵羊(小尾寒羊、策勒黑羊和湖羊)和季节性发情绵羊(滩羊、苏尼特羊和草地型藏羊)KISS1基因2个SNPs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并与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qPCR结果显示:KISS1基因在小尾寒羊下丘脑、大脑、垂体和甲状腺中的表达量高于草原型藏羊(P<0.05);分型结果表明,g.1317523C>T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常年发情和季节性发情绵羊品种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g.1317523C>T位点在6个绵羊群体中均表现为中度多态(0.25T位点在小尾寒羊、滩羊、苏尼特羊和湖羊中均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g.1311578G>T位点在苏尼特羊和湖羊中处于哈代温伯格平衡状态(P>0.05);关联分析表明,这2个SNPs位点与小尾寒羊前3胎产羔数均无显著关联(P>0.05),但g.1311578G>T位点TT型各胎产羔数均大于GT和GG型。综上,KISS1基因与绵羊的季节性繁殖密切相关,并且g.1311578G>T位点对绵羊产羔性状有潜在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旨在进一步阐明GnIH和VIP基因在绵羊季节性发情和繁殖调控中的作用。本研究选取短光照(模拟繁殖季节)和长光照(模拟休情期)下成年苏尼特母羊各3只及卵泡期和黄体期的小尾寒羊母羊各3只,同时选取短光照第21天和长光照第3、15、21、42、49天共6个不同光照时间点的成年苏尼特母羊各3只,屠宰后采集其性腺轴组织(下丘脑、垂体、松果体、卵巢、输卵管、子宫体),利用qPCR技术分析GnIH和VIP基因mRNA表达规律。结果表明,GnIH和VIP基因在2个绵羊品种上述各组织中均表达,且在下丘脑中的表达量较高;苏尼特羊下丘脑中2个基因在长光照条件下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短光照条件(P<0.01);在小尾寒羊下丘脑组织中,黄体期VIP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黄体期GnIH基因的表达量稍高于卵泡期,但差异不显著(P>0.05)。由短光照转至长光照时,苏尼特羊下丘脑中GnIH和VIP基因表达上升,至长光照第3天时,2个基因表达均达到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本研究揭示了GnIH和VIP基因在季节性发情和常年发情成年绵羊性腺轴各组织中的定量表达特征,不同光照条件和不同繁殖时期绵羊下丘脑中这2个基因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提示了GnIH和VIP基因参与绵羊季节性发情调控和发情时期转换;在短光照转至长光照过程中,GnIH和VIP基因主要在长光照前3 d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旨在了解脂滴包被蛋白基因(perilipin)在羊不同肌肉组织中的表达特征,为阐明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对脂肪沉积的调控作用提供科学依据。以苏尼特羊、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选取背最长肌、肋间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为试验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研究perilipin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erilipin基因在苏尼特羊和小尾寒羊4种肌肉组织中均有表达;perilipin基因在苏尼特羊与小尾寒羊肌肉组织中的总体表达量没有显著差异;除肋间肌外,苏尼特羊的背最长肌、股二头肌perilipin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小尾寒羊,股四头肌二者基本一致;苏尼特羊背最长肌相对表达量最高,股四头肌次之,肋间肌相对表达量最小,背最长肌与肋间肌差异显著(P0.05);小尾寒羊肋间肌相对表达量最高,背最长肌和股四头肌表达量基本一致,股二头肌相对表达量最小,肋间肌与股二头肌差异显著(P0.05)。该研究为阐明perilipin基因在脂肪沉积和分解中的重要作用及羊肉肌内脂肪沉积调控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探究SIX1和TEF基因在苏尼特羊(Sunite sheep,SNT)和小尾寒羊(Small Tail Han sheep,STH)相关组织中的表达特征,有助于揭示上述2个基因在绵羊季节性发情和繁殖调控中的重要作用。选取季节性发情的SNT母羊在短光照(模拟繁殖季节)和长光照(模拟休情期)条件下及常年发情的STH母羊在不同繁殖时期(卵泡期和黄体期)的下丘脑等10种组织,利用qPCR技术分析上述不同繁殖状态下各组织中SIX1和TEF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SIX1基因在SNT和STH的垂体组织中均高表达,其它组织中微弱表达;TEF基因在2个绵羊品种的多个组织中广泛表达;SNT垂体中TEF基因在短光照条件下其表达量显著高于长光照条件(P0.05),STH垂体中TEF基因在卵泡期其表达量显著高于黄体期(P0.05);SNT子宫体中TEF在长光照条件下其表达量显著高于短光照条件(P0.05),STH子宫体中TEF在黄体期其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卵泡期(P0.01)。研究结果显示,SIX1和TEF基因表达在绵羊垂体中发挥重要作用,2个基因在SNT垂体中的表达变化趋势与已知的长光照诱导基因EYA3的表达变化不同,暗示绵羊垂体中SIX1和TEF基因不是通过转录水平变化来参与季节性发情上游基因的调控;TEF基因可能参与绵羊不同繁殖状态下子宫生理变化的调控。本研究为深入探究这2个基因在绵羊繁殖性能调控方面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揭示EYA3和TSHβ两个基因在绵羊季节性发情调控和繁殖时期转换中的作用。采用qPCR技术分析眼缺失基因3(Eyes absent 3,EYA3)与促甲状腺激素β亚基基因(Thyrotrophinβsubunit,TSHβ)在不同光照条件下(长光照和短光照)季节性发情的苏尼特羊(Sunite sheep,SNT)和不同繁殖时期(黄体期和卵泡期)常年发情的小尾寒羊(Small Tail Han sheep,STH)各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EYA3基因在两个品种绵羊各组织中广泛表达,TSHβ基因仅在绵羊垂体中高表达;在绝大多数组织中,两基因在苏尼特羊中表达量为长光照(Long photoperiod,LP)高于短光照(Short photoperiod,SP),而在小尾寒羊中是黄体期高于卵泡期;SP转至LP时,苏尼特羊垂体中EYA3与TSHβ的表达量均升高,在长光照第3天(Long photoperiod 3,LP 3)EYA3表达量达到最高,在LP 21时,TSHβ表达量达到最高,EYA3表达量提前于TSHβ开始降低。本研究揭示了EYA3与TSHβ在常年发情和季节性发情绵羊中的表达谱特征,不同光照条件与不同繁殖时期绵羊松果体与垂体中上述基因的表达模式,暗示EYA3可能也在松果体部位发挥作用,并对绵羊季节性发情进行调控,EYA3与TSHβ两个基因也可能参与发情时期的转换;SP转变为LP过程中,EYA3早于TSHβ发挥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FOXL2和FIGLA基因与绵羊产羔数之间的关系,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了二者在多羔小尾寒羊和单羔小尾寒羊8个重要繁殖相关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FOXL2和FIGLA基因均在卵巢组织中高表达,其次在下丘脑、垂体、输卵管、子宫体以及子宫角中呈中等丰度表达,在大脑和小脑组织中表达量相对较低。其中,FOXL2基因在多羔小尾寒羊小脑和子宫体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单羔组(P0.05),但在多羔小尾寒羊垂体和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单羔组(P0.05),在多羔小尾寒羊下丘脑中的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单羔组(P0.01);FIGLA基因在多羔小尾寒羊大脑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单羔组(P0.05),在其它各组织间表达差异均不显著(P0.05)。研究初步表明,FOXL2基因表达可能对绵羊产羔数有一定影响,FIGLA基因表达对绵羊产羔数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繁殖组织中SIX1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其多态性与绵羊季节性繁殖和产羔数之间的关系,本实验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研究SIX1基因在不同产羔数(单羔组和多羔组)小尾寒羊卵巢、子宫体、输卵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利用Sequenom MassARRAY?SNP技术检测多羔品种(小尾寒羊、湖羊、策勒黑羊共560只)和单羔品种(滩羊、苏尼特羊、草地型藏羊共204只)中SIX1基因g.69738971 TG的多态性,并与其中有产羔数记录的380只小尾寒羊产羔数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SIX1基因在小尾寒羊卵巢、子宫体、输卵管组织中均表达,且单羔组的子宫体中SIX1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多羔组(P0.05);分型结果表明,SIX1基因g.69738971 TG位点共存在TT、GT和GG 3种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单、多羔品种(即高、低繁殖性能的母羊)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卡方适合性检验表明,该位点在6个绵羊品种中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该位点多态性与小尾寒羊第1、2及第3胎产羔数均显著相关(P0.05),即野生型(TT)各胎产羔数均显著高于突变型(GT和GG)。综上,SIX1基因表达与绵羊繁殖有关,该基因表达水平与绵羊产羔数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负相关,其g.69738971 TG位点可作为控制绵羊季节性繁殖和产羔数性状的一个潜在分子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16.
旨在研究绵羊TRA2B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探讨其在两品种脂尾型绵羊脂肪等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和调控特性。采用RT-PCR克隆TRA2B基因编码区(CDS)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Real-time PCR检测广灵大尾羊和小尾寒羊8月龄公羊共8只心、肝、肾、小肠、睾丸、肾周及尾脂肪组织、股二头肌中TRA2B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TRA2B基因CDS区长867bp,编码288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RA2B为不稳定的水溶性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域,有2个O-糖基化位点和70个磷酸化位点,109~196氨基酸残基为RRM保守结构域。TRA2B基因mRNA在所检测的组织中均有一定的表达,睾丸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肾、肾周脂肪与尾脂(P0.05)以及肝、股二头肌和小肠中的表达量(P0.05),心中表达量最低(P0.05)。品种间总mRNA表达量差异不显著(P0.05),品种因素显著影响该基因组织间的表达(P0.05)。TRA2B可能在绵羊繁殖及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深入研究TRA2B在绵羊中的基因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了解FSHR和GnRHR基因的功能,揭示其对山羊繁殖性状的影响。本研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南江黄羊不同组织FSHR和GnRHR基因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FSHR和GnRHR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输卵管、子宫、睾丸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FSHR和GnRHR在母羊子宫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而在其他组织中表达水平相差不大;FSHR基因和GnRHR基因在子宫中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1);GnRHR基因在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垂体、下丘脑、输卵管(P0.05);公羊睾丸组织FSHR和GnRHR基因的表达量显著高于下丘脑和垂体(P0.05)。本研究结果将会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对山羊繁殖相关功能影响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揭示ESR1和PGR基因在小尾寒羊多羔性状中的作用,深入研究绵羊多羔性状的机理。采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SR1和PGR基因在不同繁殖力小尾寒羊群体12个组织(小脑、下丘脑、垂体、卵巢、输卵管、子宫、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ESR1和PGR基因在不同繁殖力小尾寒羊群体的12个组织中均有表达;ESR1和PGR基因分别在小尾寒羊子宫和输卵管中高表达;多羔小尾寒羊子宫、输卵管、卵巢和下丘脑组织中ESR1基因的表达量与单羔小尾寒羊无显著差异(P0.05);多羔小尾寒羊输卵管、子宫、卵巢和下丘脑组织中PGR基因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单羔小尾寒羊群体(P0.01)。结果提示,PGR基因可能参与小尾寒羊多羔性状的调控。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DIO2和DIO3基因在小尾寒羊不同繁殖时期(黄体期和卵泡期)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阐明这2个基因在绵羊发情转换中的表达模式,实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对比分析DIO2和DIO3基因在黄体期和卵泡期小尾寒羊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DIO2和DIO3基因在下丘脑、垂体、松果体、大脑、小脑、卵巢、子宫、输卵管、肾脏、肾上腺10种组织中均表达;DIO2基因在黄体期和卵泡期的垂体组织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其中黄体期垂体、子宫、下丘脑、松果体、输卵管和卵巢DIO2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卵泡期(P<0.05);DIO3在卵泡期松果体、下丘脑、子宫、垂体和输卵管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黄体期(P<0.05)。综上,DIO2能抑制绵羊发情,而DIO3促进发情。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 SHH)在不同品种绵羊背部皮肤中的表达差异,以探索SHH与羊毛弯曲形成的关系,选取美利奴羊和小尾寒羊作为研究对象,利用HE染色法观察2种绵羊背部皮肤的组织结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探究2种绵羊背部皮肤中SHH蛋白和基因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差异。结果显示:HE染色显示美利奴羊与小尾寒羊背部皮肤毛囊的组织结构存在毛囊数量及弯曲程度等差异;免疫组织化学试验显示,SHH蛋白在美利奴羊和小尾寒羊背部皮肤中均有表达,在美利奴羊背部皮肤中的毛乳头、毛基质、内外根鞘、皮脂腺和表皮细胞中显著表达,在小尾寒羊背部皮肤中的毛基质、内外根鞘和皮脂腺中显著表达;光密度分析显示,美利奴羊背部皮肤组织中SHH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美利奴羊SHH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Western blot显示,美利奴羊SHH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提示:羊毛弯曲的形成与其组织结构有关,并受SHH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