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肖海峰通过对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判断出我国猪肉消费具有刚性。猪肉的消费需求逐渐恢复,要仔细考虑猪肉价格上涨造成的消费转移情况,建议进一步分析猪、牛、羊、禽肉之间的替代关系。他介绍,我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主要呈现三个特点:第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1996—2017)数据,1995—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肉类消费年均增长1.7%;农村居民人均肉类消费年均增长3.7%。比较不同肉类品种(猪肉、牛肉、羊肉、禽肉)增长速度,均为农村  相似文献   

2.
1999年6月,受农业部畜牧局的委托,我们对吉林、内蒙古、山东、江苏、四川、广东6个省(自治区)进行了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调查。每省设计调查规模为110户,实际收回涉及省、地级市、县城、乡镇和村各个层次的城乡居民有效样本共633户,其中城镇居民359户,农村居民274户。利用这些样本我们估测出了我国1998年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量和消费结构.并对城乡居民的高产品消费行为进行了分析。 一.城乡居民畜产品的消费总量 1.我国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已达较高水平 根据调查,扣除头、蹄、尾、下水并按市场零售量计算(…  相似文献   

3.
为了释放农村地区消费潜力、提高农村居民营养健康水平,本研究基于陕西省农村居民687份调查问卷数据,以农村居民品牌生鲜肉消费为例,利用有序Logistic模型研究收入预期对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运用逐步回归法检验幸福感在收入预期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升级过程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收入来源预期与收入水平预期均对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收入水平预期影响效应强于收入来源预期;幸福感在收入来源预期与收入水平预期影响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均发挥中介作用;婚姻状况、学历对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年龄、是否曾为贫困户、是否肉类自给、距离生鲜肉售卖点远近对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升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应从改善收入预期,增强居民幸福感,加大品牌农产品、安全农产品、绿色有机农产品宣传推广力度三个角度促进农村居民食物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4.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高于投资,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显著增加,城镇居民的消费支付能力增强,消费支出额度增大,商品化程度增高,消费结构变化明显,本文选择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武汉为例,对武汉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做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一、城乡居民猪肉消费特征城乡居民家庭猪肉消费数据是国家统计局对居民家庭食物消费的抽样调查数据,没有考虑户外消费、流动人口饮食等,这一数据低于居民实际消费总量,与人均占有量有较大差距。1.猪肉消费在我国肉类消费中占据主导地位。猪肉一直是我国居民肉类消费的主体。上世纪80年代以前,猪肉占我国居民肉类消费比重的95%  相似文献   

6.
以重庆市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将1997—2005年重庆市城乡居民的纯收入和各类消费支出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及2005年重庆市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和各类消费支出的横截面数据按不同收入分组后的资料代入ELES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定量分析了重庆市农村居民当前消费结构的具体特点,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河北省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均发生了很大变化。笔者在对河北省畜产品消费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引导居民对畜产品进行适度、合理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山东饲料》2014,(7):9
<正>近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山东省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加快推进山东省原"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整合工作,并出炉整合"时间表",2014年8月底前,各市要制定出台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确保自2014年9月1日起,按统一政策组织居民参保。这意味着,居民医保不再有城乡身份"标签",在山东省不属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范围的城乡居民,包括农村居民、城镇非从业居民、国家和我省规定的其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食物消费水平和食物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随着人们收入水平提高,东西方文化的结合及消费观念的改变,中国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一些建议有助于改善居民食品消费结构,进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确保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  相似文献   

10.
正1生猪养殖规模加速扩大随着南方水网地区实施生猪污染治理,合理划定限养和禁养区域,生猪规模养殖加大,生猪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猪肉的消费也稳中有增。未来10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以及消费市场需求的优化,城镇居民猪肉消费稳中有增,农村居民未来消费增长空间较大,精深加工猪肉产品消费将明显上升,肉类消费结构呈现多样化,猪肉消费需求将进一步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2牛羊肉供需仍将偏紧,  相似文献   

11.
拉动农村居民的乳品消费是乳企扩大消费市场的重要途径。笔者基于对河北省农村的调查数据分析了目前农村居民的乳品消费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居民乳品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个人年收入、购买频率、保质期、质量曝光对购买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笔者对比了县、镇、村所在地居民的影响因素差异,提出促进河北省农村居民乳品消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由于新疆独特的人口特征,所以其畜产品消费独具特点.本文利用统计数据,采用横向对比看出,新疆与全国相比畜产品消费总量低、消费量城乡差异大、畜产品消费结构不同;纵向对比发现,新疆人均畜产品消费量呈增长趋势,城乡居民畜产品消费结构差异变小,最终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2001~2016年相关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禽肉消费特征,根据消费需求理论确定影响城乡居民禽肉消费需求的因素,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消除影响因素间多重共线性影响的回归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城镇居民禽肉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有禽肉价格、替代品猪肉价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影响乡镇居民禽肉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为消费习惯、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替代品牛肉价格。提示通过稳定禽肉价格、提高禽肉品质、培养消费习惯,有助于禽肉消费,促进居民健康饮食。  相似文献   

14.
利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LES)对重庆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作了对比分析,给出了各类消费需求的收入弹性、价格弹性和交叉弹性,指出目前重庆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结合实证研究结果归纳出了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羊肉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的重要畜产品,逐渐由地区性、季节性消费向全国性、全年性消费品转变。近年来,我国羊肉消费需求较为强劲,羊肉消费数量不断增加,我国羊肉市场处于紧平衡状态。本文分析了我国羊肉消费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居民羊肉消费在肉类消费中占比较低,但城乡居民羊肉消费量的差距在逐渐缩小。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居民人均羊肉消费量开始呈上升趋势,但当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羊肉消费量开始减少。羊肉消费中户外羊肉消费的比例较高且户外羊肉消费以火锅和烧烤两种模式为主,羊肉消费的可替代性弱。人均收入水平、羊肉自身价格、牛肉价格对城镇居民羊肉消费均具有显著影响,禽肉消费价格对城镇居民羊肉消费的影响也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6.
<正>1猪肉在农村居民家庭动物性食品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猪肉在我国农村居民家庭的食物消费中占据重要地位。根据统计数据分析,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年动物性食品的消费量基本维持在34kg(见表1)。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蛋品、奶类和水产品的消费呈现增长  相似文献   

17.
琚润涛  唐增  高晶 《草业科学》2018,35(3):695-702
本研究对甘肃省2000-2014年居民人均食物虚拟水消耗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均食物虚拟水消耗量从2000-2014年呈上升趋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动物产品的消费量在总的食物消费结构中比重增加。2014年甘肃人均食物虚拟水消耗量是481.83 m3,低于同期的全国人均水平。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动物产品消费增加,导致虚拟水消耗增加。若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要求的膳食平衡标准,未来甘肃省居民年人均食物虚拟水消耗量将增加133.42~423.85 m3,这给原本水资源短缺的甘肃地区带来了重大挑战。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提出通过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倡导健康消费和运用虚拟水战略等方式缓解地区水资源压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1992—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城乡居民乳制品消费差异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收入水平、消费习惯、基尼系数、乳制品及其替代品价格、苜蓿价格、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对我国城乡居民乳制品消费差异均有显著影响,收入分配差距对乳制品城乡高、低消费区消费差异的影响显著;城镇低消费区居民乳制品消费差异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消费习惯对城镇高、农村低消费区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9.
孙廷艳  唐增  尚振艳 《草业科学》2015,(9):1518-152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模式由以植物源食物为主向动物源食物为主转变。而且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耕地越来越少,对中国的食物安全造成了潜在的严重风险。本研究采用Gerbens-Leenes等和Kastner等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庆阳市食物消费模式与土地需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庆阳市的食物消费模式比较单一,以植物源食物为主,肉类消费水平(2.08%)远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9.03%)。随着未来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物消费结构将发生变化,动物源食品的消费量将增加,将需要更多的草地资源满足需求。因此,应加强草地的保护和建设,大面积恢复草地植被,大幅度提高草地生产力,提高牧草的产量和质量。这将有利于合理调整食物消费结构,更全面准确地评价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乡居民近年来膳食情况如何?全国食物营养监测网日前公布的一项监测报告告诉人们:城市居民膳食结构基本合理,但动物性食物消费依然过多,豆类食物摄入仍显不足;农村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热量摄入已满足需要,但食物消费仍以谷类为主,蔬菜水果、动物性食物较少。 对于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全国食物营养监测网以2000年期望膳食模式评分法对1998年的膳食结构作出打分:城市90分,农村70.2分。 全国食物营养监测网是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与国家统计局1990年以来连年试点监测基础上形成的,有26个农村监测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