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家顾问》2005,(10):32-34
油杂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选育。半冬性甘蓝型杂交油菜品种。区域试验单产(667平方米产量,下同)195.10千克。含油量40.86%,品质达到“双低”优质油菜标准。菌核病发病率15.5%,病指8.0,病毒病发病率9.2%,病指3.23。全生育期218.4天。适于湖北省两熟和三熟制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优质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适宜大冶市主推的高抗、优质、丰产油菜品种,2011-2012年我们对9个优质油菜品种进行了油菜菌核病的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华油杂9号发病最轻,病情指数1.33;华双5号和中油杂4号病情指数均为6.67;华双5号实收每亩205.2kg,位居第三。该品种适宜在本市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浙江农业科学》2006,(4):481-481
油菜品种沪油杂1号(国审油21105012) 沪油杂1号是上海市农科院选育的甘蓝型、半冬性、隐性核不育早熟杂交油菜品种。全生育期227dE右。株高160cm左右,幼苗半直立,叶色淡绿色,裂叶2对,有缺刻,叶缘有锯齿,有蜡粉,有刺毛。花瓣较大,呈椭圆形,花色为淡黄色,开花状态侧叠。参加2003~2004年度长江中、下游区油菜区试,平均产量长江中游区2.720t/hm^2,长江下游区2.745t/hm^2;2004~2005年长江下游组区试,平均产量比对照皖油14增产10.5%。适宜长江中、下游区域种植。该品种抗病性突出,据2005年国家抗病鉴定结果:高抗菌核病,高抗病毒病。育苗移栽9月下旬播种,10月底移栽。  相似文献   

4.
春油菜拌种对菌核病和跳甲的防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控油菜病虫害,提升春油菜优质高效生产水平,以油菜菌核病和油菜跳甲为防治对象,在3种不同种植密度下,选择咯菌腈与吡虫啉、噻虫嗪混合或单独拌种,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拌种处理对油菜的出苗率有一定影响,其中杀虫剂拌种对油菜出苗率的影响大于杀菌剂;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拌种对菌核病和跳甲的防效均高于单独拌种;吡虫啉+咯菌腈拌种对油菜跳甲、春油菜菌核病的防效最高,分别可达66.80%和72.98%。春油菜菌核病病情指数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呈梯度式增加,拌种防效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综合产量分析,最佳播种密度为28.5~3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5.
<正> 油菜菌核病是我市油菜生产上威胁最大的病害之一,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推广杂交油菜以来,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发病日趋严重。2003年我市油菜种植面积11.33万hm~2,较上年调增2.97万hm~2,其主要品种为华杂4号、6  相似文献   

6.
不同栽培因子对油菜浙双6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浙双6号油菜产量的主要因素是播栽期和氮肥用量,种植密度虽然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但差异不显著。最佳处理组合为A1B2C2,即9月15日播种,10月20日移栽,种植密度为11.25万株/hm^2,施纯氮210kg/hm^2。  相似文献   

7.
36%田茂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油菜菌核病严重阻碍油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是油菜生产上最重要的病害之一。近几年,随着江苏省油菜种植密度和施肥水平的提高,油菜菌核病发生危害也在加重。防治油菜菌核病效果的高低,是能否夺得油菜高产的关键,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影响很大。如滨海县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油菜菌核病发生面积分别为0.93万hm2、2万hm2、3.3万hm2、4万hm2。据统计,因油菜菌核病发生导致的损失分别为268.8万kg、1 200万kg、4 420万kg、4 708万kg。4年合计损失菜籽10 596.8万kg,直接经济损失2.1亿元。为此,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科所与滨海县植保技术…  相似文献   

8.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太湖县近5a来油菜种植面积均在1万hm2以上。掌握当地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采取绿色高效防控措施,是确保油菜增产增收的重要保障。该文主要围绕油菜菌核病发病症状、发病规律、执行科学测报方法、贯彻预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方针,以及绿色防控技术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杂交油菜新品种秦优10号的示范种植考察,该品种表现出较好的丰产稳产性,且抗倒伏能力强、抗(耐)菌核病和病毒病、抗寒性较强,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根据秦优10号的生育特点,总结出了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有:适期播种,培育壮苗;保质移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合理运筹;强化田管,防好病害;适时收获,丰产丰收等。  相似文献   

10.
油菜菌核病危害损失率测定及经济阈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危害产量损失率(y)与油菜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x1)、最终茎病株率(x2)之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直播油菜田产量损失模型为Y=0.13111+0.78045x1、y=-3.37308+0.56393x2,移栽油菜田产量损失模型为Y=-0.13734+0.56541x1、y=-0.79191+0.30503x2。根据组建的产量损失模型,结合现行的油菜籽价格、产量水平、防治费用和防治效果,制定了油菜菌核病经济阈值,当直播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5.97或最终茎病株率达14.48%时,移栽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8.71或最终茎病株率达18.30%时,则应于防治适期内开展1次化学防治:当直播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10.75或最终茎病株率达21.09%时,移栽油菜田菌核病最终病情指数达15.31或最终茎病株率达30.53%时,则应于防治适期内开展2次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11.
油菜菌核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农业防治①清洁田园,减少菌源数量。②适当调整播种时期,使油菜初花期推迟,花期集中,有效控制菌核病的发生。③选好种子,培育无病壮苗。播种前用10%盐水选种,淘除浮起来的病种子及小菌核,选好种晾干后播种。④优化种植密度。在一定范围内适当降低油菜的种植密度,可使菌核病病情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双油8号的适播期、迟播临界期和获得高产的最佳种植密度,为建立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双油8号不同播期和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研究其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播期间的油菜生育期差别较大,播期越早生育期越长,9月15日播种的生育期达到243.8d,比10月1、15日播种的生育期分别长20.8、27.8d;在同一播期内,种植密度越小,成熟期越晚;种植密度增大,成熟期提早。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单株角果数的影响较大。[结论]在豫南地区双油8号的适播期在9月15日~10月15日,适播期内产量均以45万株/hm2最高;在晚播情况下,产量均较低,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产量增加,以种植密度75万株/hm2产量最高,因此晚播情况下应加大种植密度,以密补迟。  相似文献   

13.
湘杂油5号(国审油20030011)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两系杂交油菜品种。全生育期210天左右,比当前湖南省主栽品种早熟3天~5天。株型紧凑,产量高,优质,适应性广,抗倒,抗(耐)病毒病和菌核病能力较强。在2000年~2001年全国区试中,平均667平方米油菜籽产量157.5公斤。育苗移栽时湘中、湘南地区9月中下旬播种,湘北、湘两西地区9月上中旬播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以中油杂7819、中双10号、阳光918、08崇18-2四个双低油菜品种为材料,研究在高海拔山区马铃薯-油菜套种模式下,春夏反季节播种油菜,不同播期和油菜品种对菜薹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套种模式下马铃薯产量没有显著差异,均产量为9 660 kg/hm2;(2)除中油杂7819外,播期提前对其他3个供试品种的油菜薹产量没有影响;(3)马铃薯套种08崇18-2和中双10号模式经济效益最高,分别较单独种植马铃薯增收6 576元/hm2和6 369元/hm2。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08,(5):1-1
浙江省财政厅、农业厅近日出台了《浙江省2008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意见》,其主要内容如下。 1.补贴对象和范围 (1)补贴对象 本省籍农民(含农场职工)和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服务组织。(2)补贴范围 主要补贴动力机械、耕作机械、种植机械(含油菜播种机械)、植保机械、收获机械(含油菜收获机械)、粮食干燥机械、奶业生产机械、水产养殖生产机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和设施农业装备等10大类32种机具。  相似文献   

16.
不同海拔地区播期与苗龄对油研10号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不同海拔的油莱种植区域内安排田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分析播期与苗龄对油研10号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拔高度不同,油研10号获得高产时播期的时间和苗龄的天数都有所不同。不同海拔地区的不同播期对油研10号的最终产量结果影响很大,增产达极显著水平;而不同的苗龄对油研10号的植株群体和个体,结果也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对后期产量的影响很大。根据油研10号在3个不同海拔的油莱种植区域内获取高产可得出:播期在高海拔(1200m以上)油菜种植区域为9月10日左右;中海拔(750~1000m)油菜种植区域为9月15日左右;低海拔(750m以下)油菜种植区域为9月20日前。苗龄控制在30~35d。  相似文献   

17.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上的重要病害之一,在四川局部地区油菜根肿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油菜安全生产。以油菜菌核病和根肿病为防治对象,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利用其筛选的有益生防菌,选择双低和高芥酸油菜品种国豪油8号和绵油309,对其种子进行包衣处理,分别在无和有根肿病史的水旱轮作地,开展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有益生防菌包衣处理的菌核病发病率均低于没有包衣处理;包衣处理的不同品种产量均高于没有包衣处理,但品种间有差异;包衣处理过的高芥酸油菜品种绵油309的产量高于包衣处理过的双低油菜品种国豪油8号;在有根肿病史试验田种植的菌核病发病率低于无根肿病史试验田,产量高于无根肿病史试验田。包衣处理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治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南油10号(浙审油2012002)系四川省南充市农科院选育的油菜品种。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国家审定。适宜在云南、四川、重庆、贵州和陕西汉中地区的油菜主产区种植。生产上注意施用硼肥和防治菌核病。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了解机直播油菜的适宜播期,为今后直播油菜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南通市通州区作栽站进行了机直播油菜播期试验。结果表明,在每667m2种植密度1.5万株及同一管理水平下,于9月25日-10月25日播种,随播期推迟,产量呈下降趋势。"秦优10号"作机械直播在通州区的适宜播期为9月下旬-10月中上旬。  相似文献   

20.
为筛选出适宜山丹县种植的油菜品种,确定最佳的种植密度,2016年通过对引进的11个甘蓝型春油菜品种以及当地对照品种(青杂5号)的生育期、农艺性状以及产量性状进行多重比较,筛选出各性状较优的油菜品种华协1号。2017年用华协1号进行密度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处理1:2.382×105穴/hm2;处理2:2.925×105穴/hm2;处理3:3.375×105穴/hm2;处理4:4.365×105穴/hm2),筛选出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华协1号产量为3776.7kg/hm2,较对照品种青杂5号增产2.47%,华协1号与对照品种成熟日期相同,且丰产性、稳定性较强,故华协1号为最优油菜品种;华协1号油菜品种的播种密度为3.375×105穴/hm2(6.75×105株/hm2)时,油菜产量较CK有大幅度的提高,产量可高达3784.5 kg/hm2。故在该地区华协1号播种密度为3.375×105穴/hm2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