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单道扫描等离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对四川北部25个产茶县133个茶园土壤中Al、S、P、K等16种无机营养元素含量进行测定,着重研究了该地区茶园土壤的无机营养元素背景值特征.结果表明,川北茶区土壤中S、P、K、Ca、Ti元素表现为显著贫化,Sb和Se表现为相对富集,其浓集系数k分别达9.47和5.38,其它Al、Mg、Mn等9种元素与中国土壤含量背景值相当或略低;营养元素背景值因土壤类型的不同而表现出一定的差异,Sb、Zn的背景值在不同类型土壤中差异显著, S、Sb的背景值以砂土中最高,K、Mg、Ca、Se、Ti的背景值以酸性紫色土中最高,Al和Mo的背景值以黄壤中最高,而P、Mn、V、B、Zn、Co、Ni等元素的背景值则以棕壤中最高.  相似文献   

2.
珲春盆地农田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分析珲春盆地农田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来源,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其砷(As)、汞(Hg)、铜(Cu)、铅(Pb)、锌(Zn)、铬(Cr)、镍(Ni)和镉(Cd)含量,开展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和富集指数分析。结果表明,珲春盆地农田中As、Hg、Cu、Pb、Zn、Cr、Ni、Cd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09、0.06、20.17、23.34、68.25、65.02、22.91、0.12 mg·kg~(-1)。按照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珲春盆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不明显,所有数值都小于Ⅱ级质量标准。按照吉林省土壤背景值评价,除Pb和Zn外,其余重金属的平均值都超过当地背景值,其中Hg较为严重,区域平均值为背景值的1.56倍。按富集指数评价,超过20%的样品Hg元素为重度污染,其他元素重度污染样品数都小于10%。研究表明:Hg具有明显的人为源特征,主要来源于电厂、居民煤炭燃烧、煤炭开采运输扬尘、农药化肥等。其他元素在区域上为自然源属性,Cu、Zn、Cd高富集区可能受工农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的影响,As受污水灌溉和农药化肥影响,Pb受交通运输车辆尾气等的影响,Cr受煤矿开采与运输以及煤炭燃烧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由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Ac)引起,是一种严重的世界性病害。细菌的鞭毛通常被认为是细菌的运动器官,在细菌的侵染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已有报道表明这种作用可受鞭毛蛋白基因fliS的调控,目前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鞭毛蛋白基因fliS的功能及其调控机理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该基因在鞭毛形成和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中的作用。【方法】以果斑病菌野生型致病菌株1号基因组DNA为模板,设计一系列引物,PCR扩增敲除基因fliS的上下游片段,通过回收、酶切、连接、转化等步骤构建敲除载体和互补载体,然后采用三亲杂交法,根据同源重组的原理,构建fliS基因缺失突变菌株及其互补菌株,并对其鞭毛的形态特征、致病性、过敏反应、游动性、群体感应、菌膜、生长速率、菌落形态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进一步提取细菌总RNA,以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glnA为参照来校正目标基因的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方法,比较野生菌株、敲除菌株和互补菌株部分鞭毛蛋白基因flh D、fliE、fliC、flgK、flgM、fliD和fliA的表达量差异。【结果】通过抗性基因Gm的筛选和PCR验证,成功构建了果斑病菌鞭毛蛋白基因fliS缺失突变菌株1-fliS及其互补菌株1-fliShb,并对所得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和鞭毛进行观察,结果表明,与野生菌株相比,鞭毛蛋白基因缺失突变菌株的游动性、菌膜形成能力减弱,互补后游动性、菌膜形成能力基本恢复;缺失突变菌株对甜瓜、西瓜幼苗以及西瓜果实的致病性降低,互补后对西瓜、甜瓜幼苗及西瓜果实的致病力完全恢复。电镜测试显示,突变菌株鞭毛变短,长度约为野生菌株的1/3—1/4,互补后鞭毛合成能力基本恢复,鞭毛长度约为野生菌的4/5;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在NA平板上的野生菌株菌落周围有明显的由细菌颤泳形成的特殊晕圈,而缺失突变菌株在NA平板上不能形成这种晕圈,互补后晕圈形成能力部分恢复;缺失突变菌株的生长速率比野生菌株慢,互补后生长速率没有恢复;野生菌株、突变菌株和互补菌株在过敏性反应和群体感应方面无差异。qRT-PCR分析结果显示,fliS基因缺失突变后,flh D表达量较野生菌株明显降低,fliE、fliC和flgK表达量较野生菌株明显升高,flgM和fliD表达量略微上升,fliA表达量基本不变;互补菌株中flhD、fliE和fliC表达量部分恢复,flgK、flgM和fliD表达量没有恢复,与突变菌株相同。【结论】鞭毛基因fliS对果斑病菌鞭毛丝的形成、游动性、菌膜形成能力、生长速率、菌落形态、致病性等均有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4.
探讨在铝胁迫下,不同林分土壤中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e)根际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变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揭示杉木对铝胁迫的响应机理,以杉木1代林、次生杉木2代林及次生阔叶林土壤为培养基质,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铝处理对杉木幼苗根标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铝质量分数的增加,蔗糖酶活性呈降低趋势,真菌数量呈上升趋势,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则具有低促高抑现象;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蔗糖酶活性不断下降,多酚氧化酶活性和真菌数量不断提升,而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则在低质量分数铝处理下普遍呈上升趋势,中高质量分数铝处理下普遍呈下降趋势;铝胁迫下的3种林分类型土壤的杉木幼苗根系微环境中,土壤酶活性以及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均呈次生阔叶林中最大、杉木1代林其次、次生杉木2代林最小,真菌数量则与之相反;4类土壤酶活性与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基本呈正相关,与真菌数量基本呈负相关。综上所述,杉木具有通过调节根系分泌应对铝胁迫逆境的应对机制,并进而影响根系土壤酶的活性和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和数量。土壤中铝的质量分数对于杉木幼苗根际微生态环境具有低促进、高抑制的调控作用。次生阔叶林土壤具有较高的耐铝性,杉木1代林其次,次生杉木2代林最低。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施用多裂翅果菊秸秆对葡萄幼苗生长及硒富集的影响.结果 表明,施用多裂翅果菊不同部位秸秆均降低了葡萄幼苗根系、茎秆和叶片的生物量,也降低了葡萄幼苗的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其中,施用多裂翅果菊叶片秸秆的葡萄根系、茎秆和叶片的生物量分别较不施用秸秆对照降低了29.76%、22.50...  相似文献   

6.
玉米苗期根系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8个玉米自交系,采用NCⅡ设计,组配15个杂交组合,研究玉米苗期根部性状配合力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根长、根鲜质量、根体积、活根数、根干质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4.43%、23.58%、29.11%、32.32%、36.00%;根鲜质量、活根数和根体积等组合间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根长组合间差异不显著。根鲜质量和活根数父母本GCA方差达显著水平;根体积父本GCA方差达显著水平,母本GCA方差不显著;根鲜质量和活根数母本GCA基因型方差大于父本,而根体积父本GCA基因型方差较大,活根数SCA基因型方差远大于父母本GCA基因型方差,其狭义遗传力也最小,仅为5.88%,而根鲜质量和根体积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分别为26.19%和25.23%。根长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根鲜质量和根体积在遗传上以加性效应为主,活根数则以非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改性生物炭对于汞污染地区植株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比例改性生物炭对于汞污染土壤绿豆生物量、汞含量、微量元素和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不施加改性生物炭(CK);施加0.67%土质量的改性生物炭(C-10);施加2.00%土质量的生物炭(C-30);施加3.33%土质量的改性生物炭(C-50)。结果表明:施加改性生物炭后绿豆各器官生物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C-30处理效果最佳,根、茎、叶、果实的干生物量增幅分别达到7.04%、40.86%、33.33%和52.76%;各器官汞含量显著降低,其中以C-50处理效果最佳,根、茎、叶、果实中的汞含量降幅分别达到74.34%、86.02%、70.66%和84.93%;C-30和C-50处理果实汞含量分别降低了83.56%与84.93%,远低于国标食品中总汞限量标准0.020mg·kg-1,达到可食用标准;C-30处理较为显著的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提高了可食用部分的品质与微量元素含量;施加生物炭后叶片酶活性表现出低促高抑的趋势,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性均在C-30...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为试材,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外源氯化镧对铜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及根系抗氧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铜胁迫显著提高了玉米叶片SOD、CAT、APX、DHAR活性、GSH含量、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及根系SOD、CAT、DHAR活性、As A含量、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而使叶片POD、GR活性、As A含量及根系POD、APX、GR活性、GSH含量显著降低。与铜胁迫相比,氯化镧+铜复合处理叶片的SOD、APX、GR、DHAR活性与As A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6.3%、86.2%、225.0%、62.5%、267.7%,其根系POD、APX、GR、DHAR活性和GSH含量分别显著增加了148.5%、66.7%、51.5%、23.7%、19.3%,叶片CAT、POD活性、GSH含量、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分别降低了47.5%、15.0%、15.4%、44.3%、48.1%,根系CAT活性、As A含量、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分别降低了42.9%、50.0%、35.8%、41.1%,氯化镧+铜复合处理使玉米幼苗生物量显著增加了25.4%。综上,氯化镧可提高玉米幼苗的抗氧化能力,从而缓解铜胁迫玉米植株所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9.
温热环境对母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及其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猪养殖业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母猪作为生猪养殖场的核心猪群,其生产性能是决定生猪养殖场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我国是世界生猪养殖的第一大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和商品猪出栏量均超过世界总量的50%,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母猪饲养管理水平较低,在生产性能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实际生产中母猪的生产性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母猪的营养摄取、机体特性、饲养空间环境及胎次等,其中温热环境是影响母猪健康和生产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温热环境包括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动、辐射及热传递等因素,他们共同作用于动物,使动物产生冷或热、舒适与否的感觉。适宜的温热环境有利于保障母猪的机体健康,提高其生产性能,反之,不适宜的温热环境会引起母猪的热环境应激,破坏体热平衡,甚至导致生产停止,使机体进入病理状态,引发疾病甚至死亡。因此,掌握母猪的温热环境需求并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对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和生猪养殖场经济效益至关重要。文章从温热环境对母猪的影响和温热环境调控技术两个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生猪养殖场母猪生产管理的温热环境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1)温热环境对母猪的影响方面。温热环境对母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行为、生理和生产性能等方面的变化。在行为方面,高温环境下,由于侧卧时母猪体表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更大,可增加机体散热量,母猪会通过行为姿势改变进行热调节,如增加侧卧时间、减少站立和俯卧时间,而母猪姿势行为的频繁改变会增加仔猪压死率。在生理方面,热应激时母猪会通过减少采食量、增加呼吸率和皮肤血流量等途径来减少代谢产热、增加散热,同时母猪血液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会增加、甲状腺素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这些生理变化会破坏母猪机体内分泌和能量平衡,进而导致胚胎早期死亡、流产和泌乳量下降。在生产性能方面,热应激会对母猪发情间隔、产仔数和泌乳量等生产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妊娠前期热应激主要影响返情率和产仔数,妊娠后期主要影响产活仔数和死胎数,分娩后则主要影响仔猪存活率,环境高温通过影响母猪的泌乳量对哺乳仔猪生产性能产生不利影响,通过影响母猪的采食量、泌乳期母猪失重和体内生殖激素的分泌,导致母猪断奶后发情延迟。(2)温热环境调控技术方面。母猪温热环境调控技术主要包括猪舍整体降温和局部降温两种,整体降温以"湿帘-风机"蒸发冷却降温技术为代表,通过风机排风造成舍内负压,迫使舍外未饱和的空气流经湿润的多孔湿帘,引起水分蒸发吸收大量潜热,降低进入舍内的空气温度,从而达到降低舍内温度的目的,该技术具有设备简单、经济高效的优势。猪舍局部降温主要是针对猪只躺卧区地板、两侧猪栏、猪栏上方等区域进行温度调控,主要有风管喷气嘴蒸发冷却、冷水覆盖降温和猪舍地板降温等方式,具有降温效果良好和节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通过实证研究湖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特点、问题、对策。结果表明,实施阳光工程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速度、效益增高、分布区域集中、特色培训模式形成、特色劳务品牌效应明显。针对农村劳动力素质低、受教育程度低、就业技能缺乏、信息不畅、职业技术教育薄弱、适宜岗位选择面太窄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阳光工程质量、开辟就业途径,重点开发小城镇、中小企业、乡村旅游业、服务业、园艺业、特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经济,提供适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更多岗位,是当前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根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共用412只滨白雏鸡,分别在1日龄或4周龄时感染 IBDV,检测了雏鸡感染后其外周血液、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 IgG,IgM 和 IgA 含量、血液 T 细胞免疫功能和脾脏 B 细胞抗体生成功能、血液 T,B 细胞、淋肥细胞数量以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丕氏斑、十二指肠、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中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 T 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1)雏鸡感染 IBDV 后,法氏囊、脾脏的浆细胞明显减少,脾脏 B 细胞抗体生成功能降低;胸腺、法氏囊、脾脏的 ANAE+T 细胞数量显著下降,说明感染鸡免疫器官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减弱.(2)IBDV 感染雏鸡引起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免疫组织一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盲肠扁桃体、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丕氏斑的浆细胞和 ANAE+T 细胞较对照鸡显著减少;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中 IgG,IgA,IgM 含量明显下降,表明感染鸡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均显著降低.(3)感染鸡外周血液 T,B 细胞数量减少,T 细胞功能降低,IgG,IgA,IgM 含量明显下降,表明和标志全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降低,是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显著降低的反映和表现.(4)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B 细胞功能抑制时间明显长于 T 细胞,证明感染鸡 B 细胞功能的损害重于 T 细胞.(5)4周龄雏鸡感染 IBDV 引起的免疫抑制程度低于1日龄感染鸡,呈现一定的感染日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不同栽培基质对金合欢容器播种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焕章  周存宇  王斌成  黄建新  许论军  谢自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4):13251-13252,13262
[目的]选用不同栽培基质培育金合欢(Acaciabealbata)容器播种苗,以期为金合欢容器苗培育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选用椰糠、椰绒、珍珠岩、陶粒、蛭石、泥炭、草炭7种栽培基质,共设5次重复,以金合欢种子为试材进行播种苗培育。[结果]不同栽培基质间全重、主根重、侧根重、地径、苗高之间呈极显著差异。椰绒基质播种苗全重、侧根重最大,分别为4.959、0.630g;椰糠基质播种苗主根重、地径、苗高最大,分别为:1.625g,2.53mm、19.56cm。不同栽培基质问复叶数、复叶小叶数呈显著差异,草炭基质复叶数最多(7.4片),其次是椰糠基质(7.2片);椰糠基质复叶小叶数最多(50.4片),其次是泥炭基质(44.0片)。[结论]椰糠为金合欢1年生容器苗培育首选基质,其次是椰绒。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延长冰藏三文鱼品质保持时间,将三文鱼鱼肉样品分别浸渍于异硫氰酸烯丙酯、壳聚糖、双乙酸钠和丁香酚4种保鲜剂溶液中100 min,同时以不加保鲜剂的样品为对照,冰藏14 d,每隔2 d测定硬度、色差、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三甲胺(TMA-N)含量、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TBARS)含量、K值、菌落总数等相关品质指标,研究不同保鲜剂对冰藏三文鱼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丁香酚组三文鱼硬度下降速度最缓慢,14 d时硬度为10.27 N,对照组硬度为7.31 N;壳聚糖对色泽保持效果最好,14 d时壳聚糖组ΔEab为8.6,对照组ΔEab为11.8;4种保鲜剂均能抑制样品TVB-N含量的增加,但差别不大,异硫氰酸烯丙酯可明显抑制样品TMA-N含量的增加,双乙酸钠能够明显抑制样品K值的增加,壳聚糖与异硫氰酸烯丙酯均能明显抑制样品的TBARS含量的增加;异硫氰酸烯丙酯可以明显降低冰藏期间样品菌落总数,第10天时菌落总数的对数值为6.09,而对照组已达到7.64。可见,4种保鲜剂对冰藏三文鱼均有较好的品质保持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竹笋快速高生长与母竹之间的养分输导关系,揭示毛竹快速生长内在规律,试验测定了竹笋快速生长期内不同竹龄器官(叶、枝、秆、蔸根)的主要养分质量分数、冠层(上层、中层和下层)水势、地上器官(叶、枝、秆)的生物量,与同样地同期小年期母竹测得值做比较。结果表明:在竹笋快速生长期,氮元素在母竹叶片中先下降后上升,而蔸根中则先略有升高然后趋于稳定;在叶中,钾元素随竹笋快速生长而迅速升高,而在蔸根中始终保持稳定状态;磷在叶片和蔸根的质量分数均较低。同小年期相比,氮元素在叶、枝、秆、蔸根中的质量分数均较低;磷元素在叶、蔸根的质量分数较低,而在枝、秆中其质量分数要高;钾元素在叶、秆、蔸根中的质量分数高,但在枝中低。在竹笋的快速生长期,各竹龄叶的水势变化总体呈"V"型曲线,从3月中旬到5月中旬,水势有变小趋势,随后有所回升。同小年期相比,林冠各层的水势均大于同期的小年期;在竹笋快速生长期,母竹地上各器官生物量占比相对稳定。同小年期相比,光合器官竹叶生物量占地上器官生物量的7.05%,增加了31.90%。因此,竹笋的快速生长对母竹产生了影响,在快速生长期,母竹通过营养元素的迁移、地上生物量格局的分配,为竹笋的快速生长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少化肥用量,增加马铃薯产量,促进中药渣的科学利用,本文在榆林设置了5个处理的田间试验,调查了马铃薯的生长指标,测定了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化肥基肥减量10%配施中药渣肥、复合微生物肥及菌剂处理(N5)显著增加马铃薯地下茎及匍匐茎的长度、薯块数、商品果产量、块茎还原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降低了马铃薯次果产量,相较对照,N5处理马铃薯匍匐茎、薯块数和商品果产量分别增加223.28%、99.40%和49.83%,次果产量降低55.47%。综上,N5有利于马铃薯匍匐茎的生长、增加块茎数目、促进次果向商品果转变,是实现中药渣肥料化利用、化肥减施及马铃薯产量与品质改善的较优施肥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阔叶树容器育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容器育苗为研究方向,以乳源木莲、深山含笑、大叶樟、猴欢喜等阔叶树种为试验材料,开展了育苗轻型基质、育苗容器规格、阔叶树容器苗出圃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轻型基质J16最有利于苗木根系生长,其根量最大,苗高生长最快。容器规格在育苗初期对苗木生长影响不大,但随着苗木的逐渐生长,不同规格容器的苗木各指标差异增大。从容器苗各形态指标间的相关性、生理指标及活力指标等方面分析,构建以外观特征、地径、苗高、高径比、>2 cm长Ⅰ级侧根数、全苗干重、根系水势、根生长潜力(RGP)为阔叶树容器苗质量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提出了大叶樟等3个阔叶树种容器苗的出圃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基于滞尘作用的城市道路绿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粉尘是造成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飘落规律对道路绿化滞尘效果有着重要意义.通过道路灰尘飘落规律模拟实验和道路实验,以及常见绿化树种叶面积测算、室内模拟道路环境对各树种的滞尘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罗汉松滞尘量最大,为2.524 9 g/m~2,其次为红翅槭2.178 7 g/m~2,这两种树种的滞尘量明显高于其他树种.其他树种滞尘率大小排序为红叶石楠、海桐、女贞、广玉兰、樟树、杜英、含笑、大叶黄杨、山茶、冬青、桂花、小叶女贞、杜鹃.粉尘飘落则显示出在不同距离点,由近及远呈现规律递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清香木姜子的优良单株选择、人工栽培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及数理统计的方法,对野生清香木姜子的表型特征及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天然林中,清香木姜子平均第一活枝高达2.03m,但总体树型不大;产量与二级分枝数量、二级分枝夹角、冠幅、胸径都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尤其是与二级分枝数量密切相关(相关系数为0.793 5);其果实在主枝顶端、一级枝、二级枝和三级枝上均有分布,但挂果率最高的是二级枝(占81.6%).建议:人工培育清香木姜子时注意控制密度,并通过人工干扰措施促进分枝数量,特别是二级分枝数量及长度,矮化植株,减小第一活枝高度.  相似文献   

19.
红花玉兰潜在引种气候适生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是近年在湖北五峰发现的木兰科Magnoliaceae木兰属Magnolia植物新种,其树形高大,花被片内外纯红,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可作为城市绿化树种和山地景观树种。为科学合理开展红花玉兰引种,避免盲目和失败,需要对红花玉兰在中国的可能引种区域进行划分。根据植物引种气候相似性原理,选取年平均气温、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高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风速、年平均相对湿度、年日照时数等9个气候因子,采用模糊数学中的欧氏距离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并结合层次分析法对红花玉兰进行气候适生区划分,确定了红花玉兰引种的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红花玉兰引种适宜区包括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浙闽丘陵、四川盆地东南部、云贵高原东北部和两广丘陵北部地区。该区受亚热带季风影响,雨热同期,容易形成内涝和病虫害,因此,引种红花玉兰在夏季要及时做好圃地清理、病虫害防治及排水工作;红花玉兰引种次适宜区包括四川盆地西北部、云贵高原西南部、两广丘陵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台湾岛、晋冀鲁山地丘陵地带、华北平原、辽东半岛、黄土高原中部及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该区部分地区持续低温时间较长且极端气温较低,栽植苗龄为3~4年生及以下的红花玉兰易受冻害,应进行越冬防寒;红花玉兰引种不适宜区为东北平原、黄土高原西北部、青藏高原西北部、新疆、内蒙古等地。表 10参33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香豆素对灰葡萄孢霉菌作用机理的影响,通过酶活试验、丙二醛(MDA)含量、葡萄糖含量变化试验,来分析香豆素对灰葡萄孢霉菌体内保护酶(SOD、POD、PPO)活性的影响,探究灰葡萄孢霉菌细胞代谢活动的强弱和细胞膜损伤程度变化。运用菌丝处理对照前后菌丝干重变化的方法来进行抑菌活性测定,以及用试剂盒测定的方法来进行酶活测定、MDA含量测定、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液体培养基中香豆素对灰葡萄孢霉菌的EC50为101 μg·mL-1;香豆素对灰葡萄孢霉菌孢内的过氧化物酶(POD)、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多酚氧化酶(PPO)的最高抑制率分别为82.7%、66.67%、56.36%;经香豆素处理的菌丝体各时间点的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对照组,细胞膜透性显著增强,第72 h时,处理组MDA含量为16.53 nmol·mg-1 prot,为对照组MDA含量的1.5倍;处理组葡萄糖含量始终<对照组,第36 h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下降了45.63%。可见,香豆素可抑制灰葡萄孢霉菌的生长,致使细胞膜菌丝膜酯损伤,抑制灰葡萄孢霉菌酶的活性,降低细胞中葡萄糖的含量,影响细胞正常代谢生长,为灰霉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