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在福州市种鸭场工作期间,从事番鸭种蛋机械孵化工作多年。番鸭种蛋个大、壳厚、壳膜坚韧、壳外油层厚、蛋黄大、脂肪含量高,孵化率不理想。后来本人采用种蛋水平放置、手工翻蛋、增加翻蛋次数和人工喷水等措施,孵化63批,受精蛋孵化率提高到82%,最高批次达90.5%。现将主要措施小结如下。1 孵化前处理 1.1 种蛋收集 每天上午将鸭舍送来的种蛋经认真筛选,剔除破裂、畸形、软壳、青壳等不合格蛋后,水平横放于蛋盘上,并沿蛋中心轴对称的两面画红、黑两条线,以便中后期掌握翻蛋角度。1.2 种蛋消毒 将选好种蛋…  相似文献   

2.
番鸭蛋具有蛋黄含脂率高,蛋壳厚且坚韧,有蜡质油膜等特点,故其孵化方法与其他种蛋有所不同,下面就番鸭种蛋的选择、存放、消毒及孵化期的温度、湿度、翻蛋、凉蛋、通风等技术措施进行小结,以期提高番鸭种蛋的孵化率。  相似文献   

3.
本场番鸭种蛋采用同机分批入孵、恒温孵化的方式。本文总结了种蛋存放、消毒。温度、湿度、通气、翻蛋、凉蛋等因素对提高其孵化率的作用。一、种蛋来源选用本场生产的种蛋,品种为由法国引进的白羽番鸭,选择其大小合适(70-85克)的、形状正常(椭圆形)的,剔除有裂纹的、畸形的及污染严重的。种蛋合格率达95%以上,受精率达90%以上。使用电孵化机和电出雏机。二、种蛋存放与消毒种蛋要勤于收集,保持鸭舍产蛋箱干燥卫生,减少污染,保持种蛋的清洁。种蛋以大端向上装盘,便于气室在大端形成,有利于出雏,减少难产(啄壳而不能出壳)…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人们对种蛋在孵化期内最适翻蛋次数十分关注。Olsen(1930)和Landauer(1967)曾观察到母鸡在自然孵化过程中,每天翻蛋96次。Kuiper和Ubbels(1951)、Kaltofen和Ubblels(1954)、Kaltofen(1955,1956)认为,在人工孵化中,每天翻蛋24次比低于24次翻蛋的受精蛋孵化率高。而Robertson(1961)研究表明,过高频率的翻蛋,会降低种蛋的孵化率,例如每天翻蛋480次比每天翻蛋  相似文献   

5.
黑番鸭与白番鸭杂交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四年品种繁育,黑番鸭原种和福建农大的RF白番鸭两个品系番鸭的生产性能各项指标均有所提高,RF白番鸭种蛋受精率提高了5.65%,黑番鸭种蛋受精率提高了12.5%,RF白番鸭受精蛋孵化率提高13.88%,黑番鸭受精蛋孵化率提高14.76%,白番鸭的成活率提高2.12%,黑番鸭成活率提高3.26%,生长繁殖表现良好。对黑白番鸭杂交后代的表型观察发现,其正反交后代均以黑白花番鸭居多。  相似文献   

6.
番鸭肉质鲜美,肌肉丰厚,含脂肪低;番鸭耐粗饲,适旱养,生活力强,其销路广、市价高、经营有利,很有发展前途。但由于孵化期长达33~35天,人工孵化出壳率偏低(蛋壳较厚)影响了番鸭的发展。本人一年多来用热水床孵化番鸭取得成功,7028枚蛋平均孵化率达85.5%,最高一次达90.78%,比国内外报道的番鸭蛋孵化水平都高些,例如以色列报道的番鸭孵化率仅82%。现绍介如下: 一、热水床孵化的构造。孵化8000枚番鸭蛋的设备是:①2米×1.9米的棉被  相似文献   

7.
自然环境下种蛋保存条件对孵化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汝敏  黄伟霖 《中国家禽》2004,26(13):13-16
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平均温度20.8℃,相对湿度89.9%),根据种蛋的保存时间(1~3天,4~6天,7~9天,10~12天)、放置方式(锐端向上,锐端向下)、翻蛋与否,将入孵蛋分为16个处理组,与大批量的种蛋同机孵化。试验结果表明:保存时间对种蛋孵化率起决定性影响,保存期一周内孵化率最佳,超过一周则孵化率明显下降。翻不翻蛋对种蛋孵化率的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早期和中后期胚胎死亡率。放置方式对保存期在10天以内的种蛋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胚胎早期死亡率、胚胎中后期死亡率没有影响;种蛋保存期超过10天时。锐端向下存放可提高孵化率。  相似文献   

8.
前言长期以来,人们对种蛋在孵化期内最适翻蛋次数十分关注。Olsen(1930)和Landauer(1967)曾观察到母鸡在自然孵化过程中,每天翻蛋96次。Kuiper和Ubbels(1951)、Kaltofen和Ubblels(1954)、Kaltofen(1955,1956)认为,在人工孵化中,每天翻蛋24次比低于24次翻蛋的受精蛋孵化率高。而Robertson(1961)研究表明,过高频率的翻蛋,会降低种蛋的孵化率,例如每天翻蛋480次比每天翻蛋96次的种蛋孵化率低。Wilson(1991)研究结果表明,每天翻蛋96次可获得最高的受精蛋孵化率。Deeming(1989)和Wilson(1991)都认为最关键的翻蛋时期应从孵化期的第三天开始…  相似文献   

9.
番鸭的蛋重对受精率孵化率及鸭苗初生重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黑白羽番鸭蛋重对受精率、孵化率及鸭苗初生重的影响程度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大蛋(86-90克)和小蛋(70-74克)受精率都低,分别为85.38%、86.96%;受精蛋孵化率亦低,分别为67.57%、68.75%;出壳弱雏多,健雏率分别为90.71%、91.81%。中等蛋(75-85克)受精率高达93.97%,受精蛋孵化率亦达87.45%,健雏率为98%-99%。种蛋重与雏鸭初生重成正相关,初生重为蛋重的68.68%。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养禽家对番鸭表现出明显的兴趣,但人工孵化时孵化率低是繁殖番鸭的一大障碍,而抱窝鸭抱孵的孵化率往往在90%以上。四年来,我们研究了番鸭孵化率低的可能原因,并查明人工孵化条件下番鸭胚胎发育的某些特点。孵蛋分水平放置和垂直放置。“Универсал”型孵化器内鸭蛋不可能在蛋盘上水平放置,否则翻蛋时蛋会掉下来。因此我们用金属网把蛋盘盖住。鼓形轮转动时蛋盘  相似文献   

11.
法国番鸭的孵化期比较长,从种蛋入孵至出雏共35天。应按不同季节,掌握好孵化温湿度,春季:室温在20℃左右,孵化机内温度为102.5°F,湿度75~85%。夏季:室温在30℃以上,孵化机内温度为101°F,湿度为80%左右。秋季:孵化机内温度为102°F,湿度为80%左右。冬季:室温在5℃~10℃左右,孵化机内湿度为105°F(看胚胎发育可适当调高温度),湿度为70%左右。法国番鸭的孵化,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应做好在机外喷水凉蛋。入孵17天后,开始喷水凉蛋,用干净喷  相似文献   

12.
种蛋于孵化期间的失重多与少,是取得最佳孵化成绩(孵化率和雏鸡质量)的一个必要条件。研究资料证实,种蛋在孵化前19天中失重13%-14%,其气室的斜口扩展至蛋的最大直径处,有利于雏鸡破壳,孵化效果最好。孵化期内种蛋失重与种鸡品种、种蛋大小、种蛋贮存期、...  相似文献   

13.
番鸭是优良的瘦肉型禽种,具有生长快、体重大、瘦肉率高、产肝性能好等特点。因此番鸭在现代养禽业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地位,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途的禽种,近年来国内外都十分重视番鸭生产,孵化是番鸭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孵化率的高低不仅影响出雏数量,而且直接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及孵化场的经济效益。本试验主要研究翻蛋角度、喷水凉蛋对番鸭孵化效果的影响。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时间和地点2001年5~8月在本站孵化场进行。1.2试验材料试验种蛋选自本站从福建农大引进的法国父母代番鸭所产的合格种蛋,孵化机为安徽蚌埠生产的…  相似文献   

14.
在孵化生产中,选蛋时往往会遇到2%~3%的裂纹种蛋,通常情况下,这些种蛋只能当食用蛋处理,不能作种蛋用,但笔者通过试验,证实了裂纹种蛋也能取得良好的孵化效果。1 现状及分析1.1 沈阳市辽中县某鸡场年产种蛋100万个左右,其中裂纹蛋3~4万个,截至1999年12月,建场七年,产有裂纹种蛋已逾25万个。这些蛋基本都被当作了食用蛋处理。1.2 孵化裂纹蛋,由于蛋内水分超正常蒸发,胚胎大量死亡,所以孵化率极低。正常情况下,1~19d正常种蛋失重率为11.6%~15.6%,裂纹种蛋为19.5%~27.8%。1.3 设想裂纹种蛋和正常种蛋都具有良…  相似文献   

15.
收集37、41、59和63周龄的罗斯肉鸡种蛋,在18℃、75RH的环境下保存1~2天,然后进行人工孵化。在孵化期3~11天内分别以每天24、48、96次进行转蛋,其余1~2天和12~18天以每天24次转蛋。实验结果表明:37和41周龄肉鸡种蛋的孵化率显著高于59和63周龄肉鸡的种蛋,这主要是由于59和63周龄肉鸡的种蛋在孵化中有较高的早期胚胎死亡率;每天转蛋96次的种蛋孵化率显著高于每天转蛋24或48次,这主要是由于转蛋次数的增加可降低孵化后期胚胎死亡率;种蛋品质与影响种蛋孵化率或死胚率的转蛋次数间没有显著互作。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各种禽蛋在正常孵化过程中的减重,因禽种不同而有不同的最佳失重范围。已知,获得鸡蛋最佳孵化率的失重范围在10—12%。目前,有关番鸭在孵化期间的失重规律尚未见报道。为了解番鸭蛋的孵化特点、我们对正常孵化效果的番鸭蛋在孵化期间的减重规律及其与孵化率等关系进行观察与测验。  相似文献   

17.
种蛋孵化期间水分失重受孵化器湿度控制,孵化室内湿度、季节、周围环境相对湿度及种蛋自身的条件(蛋重、蛋壳质量、蛋壳空隙率和种鸡年龄)等因素都会产生影响。孵化期间种蛋水分失重的不同会造成胚胎成活率和种蛋孵化率的不同。为了测量孵化期问种蛋水分失重及其影响因素,我们在哈尔滨青年农场祖代鸡场孵化车间进行了调查和部分试验。  相似文献   

18.
孵化期间种蛋失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种蛋在孵化期间因营养物质的消化、水分的蒸发而失重。种蛋的失重率与出雏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种蛋在孵化期间的失重率可因品种、孵化条件而改变。 Joseph等(1988)认为种蛋的最佳失重率为12%~13%;杨长城等(1987认为番鸭种蛋在孵化期间的失重率为 10%~12%。耿照玉、王秀玲(1990)用海佩科肉用种蛋得出失重率为12%~13%,罗斯蛋用种蛋失重率为13.64%。笔者通过对伊莎褐种蛋在孵化期间失重率的研究探索了种蛋在孵化期间的失重规律。 一、材料和方法 1.实验材料 JW-10800型孵化…  相似文献   

19.
《饲料工业》2002,23(4):53-53
种蛋在上孵之前,需要保存一段时间,现将保存种蛋应注意的问题介绍如下:1温度要适宜保存种蛋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好,最适宜的温度为10℃~15℃。2湿度要适宜种蛋壳上有许多气孔,在保存期间,蛋内水分通过气孔不断被蒸发,必须使贮蛋室保持一定的湿度。种蛋贮存室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70%~80%。3定期翻蛋种蛋保存期间,宜将种蛋钝端朝下放置。这样,可使蛋黄位于种蛋的中心。保存时间稍长时(6d~7d以上),每天应翻蛋一次,以防胚胎粘连,保证正常的孵化率。4环境清洁、空气新鲜贮蛋室和接触种蛋的蛋盘、蛋架等要清洁卫生…  相似文献   

20.
赫书苹 《中国家禽》2001,23(18):24-24
在孵化生产中,获得理想的孵化率除需要适当的温度、良好的通风、翻蛋及湿度外,种蛋的质量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现将我地区一起因种蛋质量不良而引起胚胎死亡、造成孵化率下降的情况叙述如下。1基本情况我地区某规模化孵化场,于2000年5月15日首次代孵黑羽乌骨鸡。第一批入孵种蛋12500个,出雏12400只,8天时照蛋,受精率94.5%,入孵蛋孵化率达86.45%,首次孵化成功。隔10天后,用同样的方法于5月25日入孵第二批种蛋17700个,在孵化期间,突然出现死胚率增高的现象,8天时照蛋受精率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