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面粉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面食品的适口性和面粉售价的高低.因此,在小麦加工时,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1、剥壳清理.将待加工的小麦先放进剥壳清理机中清筛.通过机械的自衡振动筛,将小麦里的大杂、轻杂去掉,以减轻麦间设备的压力.如果小麦含杂物较多,清理过程中应进行二筛、二打、二去工序.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5X-12型风筛式清选机的基本结构、技术性能特点和主要技术参数.所述设备包括振动喂料系统、前风选系统、筛选系统、中间风选系统、后风选系统、出料系统、排杂系统及动力系统等,并重点介绍了振动喂料装置、风选系统、筛体振动装置以及主动力系统的设计和工作原理.其风选系统采用上下正、负压双风系,喂料、出料、居中3次除轻,提高除杂能力;筛选系统设计为上下筛箱等惯量反向配置,降低震动和噪音.小麦种子试验结果为:获选率99%,净度98%,有害杂草籽清除率91%,破损率0.02%,实际生产率为12.6t/h,噪声85 dB(A),粉尘质量浓度6.2 mg/m~3,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该机的设计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3.
郭茸恺  王泽建  庄英萍  黄明志  郭美锦  储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151-11153,11198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钠发酵中底物-产物作用对氧传递的影响,以期为黑曲霉发酵生产葡萄糖酸钠的生物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小型反应器试验,分别确定了葡萄糖酸钠和葡萄糖两种物质对溶液体积传氧系数的影响,进而又考察了两种物质交互作用的影响,在该基础上对发酵工艺进行改进,将原先的代放工艺改成葡萄糖流加工艺,通过流加葡萄糖维持较低的糖浓度,利用OUR为参照指标,在维持相同OUR水平下,比较了两种发酵工艺。[结果]研究中发现葡萄糖酸钠浓度的升高会显著降低kLa,而葡萄糖对其影响则较小;在葡萄糖酸钠溶液中逐渐升高葡萄糖的浓度,会造成kLa的下降,低浓度的葡萄糖有利于体系的氧传递。葡萄糖的消耗及葡萄糖酸钠的积累对体积氧传质速率有明显的影响,在实现相同菌体的氧气摄取速率情况下,优化后新工艺所需的搅伴转速和通气流量等设备供氧条件明显优于原工艺,新工艺在降低发酵能耗的同时,还避免了原工艺中代放操作造成的未利用底物的浪费。[结论]该研究探明了葡萄糖酸钠发酵中底物-产物作用对氧传递的影响,优化了黑曲霉发酵生产葡萄糖酸钠的生物工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用复合发酵剂生产发酵鸭的工艺条件。[方法]通过改进和优化传统加工工艺,量化各工艺配方及技术参数;设计的发酵鸭工业化加工生产线,采用先进的机械化设备,按照产品质量标准,并应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的原理与方法,对生产全程进行质量监控。[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鸭胚腌制最佳条件为:食盐浓度5%,蔗糖3%,复合香辛料4%,腌制时间16 h;通过单因素试验与响应面分析确定的最佳发酵条件:植物乳杆菌、戊糖乳杆菌、变异微球菌与汉逊德巴利氏酵母菌的比例为1∶2∶1∶2,接种量为3.15%,发酵温度为31.5℃,发酵时间为22.7 h。发酵鸭加工工艺的关键点确定为清洗、腌制、发酵、烘烤、杀菌与熟制、冷却与检验。[结论]改进和优化了发酵鸭的传统加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推进了发酵鸭加工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比较绿茶加工中不同热源杀青机械的能耗和热效率。[方法]对四川省茶叶生产企业杀青工序中使用的燃气式和燃煤式滚筒连续杀青机在实际生产中的燃料消耗进行测定、计算、分析。[结果]试验得出,热源为天然气的6csT.7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和热源为烟煤的6cST-6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对1kg单芽鲜叶进行杀青工序需要消耗的热量及热效率分别为4615.92kJ、23.35%和6732.80kJ、16.01%。在扁形芽茶杀青工序中,不同热源杀青机械的热能利用率不同,使用热源为天然气的6CST-7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的热效率优于使用热源为烟煤的6CST-6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的热效率。[结论]研究可为茶叶机械设备生产企业降低杀青机械能耗并提高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曾舟华  徐振强  曾昆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9):16509-16510
[目的]提高薯渣制乙醇的产率,并降低该过程的能耗。[方法]以干薯渣为原料,粉碎后加水,经纤维素酶转化,并采用混合菌发酵生产乙醇的新工艺。[结果]乙醇产率达到22.6%以上。与传统工艺相比,产率提高10%以上,能耗降低30%。[结论]新工艺有工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潘声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86-17187,17226
[目的]提出了一种制备肌醇的新工艺,以优化肌醇生产方法。[方法]以玉米浸渍水为原料,采用连续离交法(ISEP)等工艺来制取肌醇。研究还对工艺中的主要控制参数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以玉米浸渍水制取肌醇的新工艺过程主要包括:絮凝除杂,ISEP提取植酸钠,植酸钠溶液浓缩、水解、结晶、过滤(除去Na2HPO4,水解液脱色离交,离交液经浓缩、干燥、结晶得到肌醇产品。[结论]相比传统工艺,ISEP制取肌醇新工艺能显著提高产品收率,而且该生产工艺具有原料来源广泛、工艺简化、原辅料消耗低、产品纯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廖章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98-15899,15902
[目的]优化卷烟烘丝工序工艺参数。[方法]对烘丝生产工序工艺技术参数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优化,通过对内在品质的评价,寻求适宜工艺运行控制参数。[结果]卷烟烘丝工序工艺运行控制最优参数为:烘丝工作蒸汽压力0.25 MPa,热风温度120℃,热风风速0.5 m/s。在此工艺条件下,烟丝的填充值和结构有明显改善,烟支单重下降了6 mg/支,烟叶原料消耗下降0.42 kg/箱,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结论]该研究得出的烘丝过程中适宜的工艺技术参数不仅能改善烟丝的物理质量,利于减少烟支单重、降低消耗,而且能有效提高产品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9.
王小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374-8375,8381
[目的]实现红枣输送、定位、冲核和分离过程完全自动化,提高红枣去核加工工艺自动化水平。[方法]分析红枣去核生产工艺技术要求对关键技术构件进行革新设计,对主要技术参数进行计算与选择,最后给出一整套设计方案。[结果]根据红枣及其加工工艺特点增加了红枣存储机构,实现了红枣的存储及往输送带上输送;采用凸轮机构作为冲核杆的导向机构,减少了冲杆在刚进入导向机构时的冲击力,降低了红枣破损率。[结论]该机的设计实现了红枣去核工艺全自动化。该机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破坏率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史先振  王强伟  李永仙  王洪新  高行恩  苏义海 《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980+6053-5980,6053
[目的]探讨常温渗糖法生产白姜蜜饯的新工艺。[方法]以安徽铜陵白姜为原料,进行常温渗糖法生产白姜蜜饯的试验,并检测其总糖、水分以及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质量指标。[结果]常温渗糖梯度为先用40%的蔗糖液后用50%的蔗糖液,时间分别为6h和10h。该工艺制得的白姜蜜饯含糖量为46.12%,水分含量为18.55%,菌落总数为460cfu/g,大肠菌群≤300MPN/kg。[结论]制得的白姜蜜饯质量较好,使白姜蜜饯生产过程快速省工,节约能耗,减少用糖,降低营养物质损失,适宜于连续化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小麦粉生产设备的整体利用率和小麦粉加工效率,在对某小麦粉企业单条生产线生产过程研究的基础上,收集生产相关数据,结合应用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选用Flexsim仿真软件建立了小麦粉单生产线加工流程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结果发现:在小麦粉加工过程中,小麦清理和研磨设备的利用率较低,设备阻塞率达24.1%和26.9%,是生产过程的瓶颈;经仿真数据分析和多次仿真提出改善方案,对模型进行优化,优化后小麦清理和研磨设备阻塞率下降至13.5%和15.6%;另外,单包小麦粉生产数量由10 645个上升至21 290个,设备的整体利用率得到了明显提高。研究结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此类小麦粉加工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维生素C合成工艺。[方法]以维生素C钠为原料,经过酸化、分离、除盐、回收、精制提纯处理制取维生素C,试验系统考察了酸化过程中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物料的物质的量比及用水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结果]维生素C合成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酸化处理过程中,反应时间120 min,反应温度20~30℃,盐酸与维生素C钠的物质的量比1∶1,酸化反应体系中水含量41.0%。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维生素C收率为94.74%,其纯度达到99.80%。[结论]该工艺降低了原料单耗,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收率,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具有产业化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及技术参数,为广西红茶的创新技术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无公害茶园中金萱茶树品种被小绿叶蝉刺吸的一芽一叶鲜叶为原料,在红茶传统加工工艺基础上,结合乌龙茶晒青工艺、智能红茶发酵机发酵技术、智能烘干技术等多种先进的茶叶加工技术研制桂香红美人茶。[结果]总结出桂香红美人茶加工工艺及关键技术参数为:被小绿叶蝉刺吸的鲜叶→晒青(鲜叶失水率6%~10%)→萎凋(萎凋叶含水量62%~64%)→揉捻(40~60 min)→智能发酵机发酵(温度:32℃,湿度:95%,时间:3.5 h)→造型→智能烘干(温度:80℃,时间:120 min)→提香(温度:100℃,时间:30 min)→成品茶。[结论]该技术充分利用小绿叶蝉危害的鲜叶加工出市场价值较高的红茶新产品,能大幅度提高有机茶园综合效益,对推进有机食品生产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丁邦琴  邱鑫  周烽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8):8334-8336
[目的]研究不同影响因素及工艺条件对酶法生产L-谷氨酰胺的影响。[方法]以安琪酵母为试验菌种,在YEPD培养基中28℃培养24h后进行气流干燥处理,然后进行谷氨酰胺的合成反应,之后测定与计算葡萄糖(谷氨酸)的量、谷氨酸的消耗量以及谷氨酰胺的生成量。[结果]在磷酸盐浓度为0.15mol/L,酶液浓度在80U/ml时,谷氨酸加入量为25g/L,谷氨酰胺的产量最大,提高葡萄糖加入量会增加谷氨酰胺的转化,但利用率明显降低。通过正交试验发现,优化条件与单因素试验结果一致,谷氨酸添加量是最显著的因素,在优化条件下,谷氨酰胺产量达26.8g/L,转化率为91.2%。采用葡萄糖、谷氨酸的分批补料工艺,得到谷氨酰胺的最高产量为33.8g/L。[结论]优化酶法合成谷氨酰胺的工艺条件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