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病原 蜜蜂螺原体是一种呈螺旋状,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菌体直径0.17微米。 (二)症状 患病蜜蜂爬出箱外,在地面上蹦跳、爬行,失去飞翔能力,三五只蜜蜂集聚在一起,行动缓慢,不久死亡。死蜂大多双翅展开,吻伸出,发病严重时,不仅青壮年蜂死亡,而且刚出生不久幼年蜂也爬出箱外死亡,蜂群群势下降危害更大,患病蜜蜂消化道不尽相同,有的中肠膨大呈灰白色,有的缩小呈褐  相似文献   

2.
石培章 《畜牧与兽医》1989,21(6):273-275
<正> 蜜蜂螺原体病是西方蜜蜂的一种新病,它对养蜂业危害严重,造成的损失极大,但目前尚无特效药治疗。蜜蜂螺原体是一种螺旋状、能运动、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寄生在成蜂体内。患病蜜蜂失去采蜜能力,爬出箱外,在地上爬行死亡。病情严重时,成年蜂、青年蜂、甚至刚出房的幼蜂也会大批爬出箱外,  相似文献   

3.
熊成 《蜜蜂杂志》2024,(2):14-17
爬蜂病是使蜜蜂失去飞翔能力,在蜂箱内外四处爬行直至死亡的成年蜂病。该病的发生与环境温度、湿度有着密切关系,不同季节发生的爬蜂病,其表现症状也各不相同。蜂群患病严重时,大量青壮年蜂会持续爬出箱外,不久又会相继死亡,给养蜂生产带来较大损失。文章通过分析蜜蜂爬蜂病的症状与成因,并提供必要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养蜂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王咢 《蜜蜂杂志》1989,(6):15-16
蜜蜂螺原体病病原体是一种螺旋状,能运动,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寄生在成蜂体内,对蜜蜂造成严重危害,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患病蜜蜂失去采集能力,爬出箱外,在地上爬行后死亡。发病严重时,成年蜂、青年蜂、甚至刚出房的幼蜂也会大量爬出箱外,群势很快减弱。广大养蜂者称其为“爬蜂病”。一、病原据国外文献报道:1977年美国学者克拉克(T·B·Clark)已发现蜜蜂螺原体病是蜜蜂致死性的传染病;1981年法国生物学家莫森(c·Mouches)’用SP-4培养基分离出蜜蜂螺原体B31和B39两个致病的病原菌株,其个体差异也很大,在17—500  相似文献   

5.
蜜蜂爬蜂病的预防与治疗药物由于气候反常,蜜蜂“爬蜂病”在各地蜂场蔓延,一年四季都有发生,蜂群群势下降很快,甚至造成全群覆没,蜂场倒闭,严重影响养蜂生产发展。一、症状和诊断蜜蜂“爬蜂病”的主要症状表现:患病蜜蜂爬出箱外,在地面上爬行,行动迟缓,尔后死亡...  相似文献   

6.
(一)病原蜜蜂螺原体是一种呈螺旋状,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菌体直径0.17微米. (二)症状患病蜜蜂爬出箱外,在地面上蹦跳、爬行,失去飞翔能力,三五只蜜蜂集聚在一起,行动缓慢,不久死亡.  相似文献   

7.
董秉义  冯峰 《中国蜂业》1998,49(2):16-17
爬蜂病的病因与防治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100093)董秉义冯峰所谓爬蜂病,其主要症状为患病蜜蜂爬出箱外,在地上爬行死亡。其实爬蜂病这种命名并不科学,由于爬蜂病的病因复杂,尚未完全搞清楚,这种笼统的叫法也就不奇怪了。不管怎么说,现在看来爬蜂病已成...  相似文献   

8.
更正     
杨华 《蜜蜂杂志》2006,26(7):22-22
放蜂场地的选择除了蜜粉源充足外,有干净的水源供蜂饮用非常重要。一旦放蜂场地选择不当,周围有工矿企业排放的污水和臭坑死水,蜜蜂饮用后易患“爬蜂病”。2000年春天,我和东明县张蜂友去菏泽市郊采蜜,蜂群前期发展较好,子脾面积逐渐扩大,但不知什么原因早晨有大肚采集蜂爬出箱外,不能飞翔,还有些采集蜂在回巢途中降落后不能再次飞起而死亡。3周后新蜂出房,爬蜂也逐渐增多,后来“爬蜂病”暴发,大量蜜蜂爬出箱外,腹部膨大,失去飞翔能力,行动迟缓,阴雨天转晴后更显严重。用手拉出病蜂中肠观察:中肠膨大,失去弹性,环纹不明显,后肠有棕色、绿色…  相似文献   

9.
蜜蜂螺原体是一种螺旋状、能运动、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寄生在成蜂体内,对蜜蜂造成危害。患病蜜蜂爬出箱外,在地上爬行死亡。目前广大养蜂者称其为“爬蜂病。”一、病原:据国外文献报导。1977年美国学者克拉克(Clayk·T·B)已发现蜜蜂螺原体病是蜜蜂致死性的传染病;1981年法国生物学家莫森(Mouches·C)用SP—  相似文献   

10.
孙乐安 《中国蜂业》2009,60(1):27-27
黄河下游地区,春季爬蜂久治不愈,年年如此。多年观察发现,每年3月15日左右定期发病,爬蜂持续10多天,蜂群出现严重春衰,爬出的蜜蜂都是刚出房的新蜂,也就是蜂群开繁蜂王产的第一代子。蜜蜂在早晨7—8点陆续爬出箱外,振翅无力,聚集在蜂箱附近低洼处死亡。爬蜂的原因是开繁过早,在低温下人为提早繁殖,违背了自然规律,蜂群无法哺育出体质健壮的幼蜂。当地蜂农为赶刺槐蜜源,将开繁时间定为雨水,甚至更早,此时天气还相当冷。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养蜂人感觉蜂是越来越难养。有时候突如其来发生蜜蜂死亡,持续一星期,严重的几乎全群覆灭,或只剩寥寥无几。有时候还在生产蜂王浆,马上会有许多蜜蜂在巢框上跳动抽搐,稍过一会,就爬出箱外,在地上跳动,也会沿着小草、小树上爬跳,不一会儿就爬到低洼处或坑里死亡。这使养蜂人感到束手无策,忙于乱投药,用药后也没见好转,看看蜂箱内,蜜蜂越来越少,三天一过,王浆生产也不能进行,怜惜的心情,真有说不出的难受。  相似文献   

12.
箱外观察的优点是省力、省工、快捷、不惊动蜂群 ,易于发现问题和情况 ,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依据。通过箱外观察可大大减少开箱的次数 ,避免开箱惊扰蜜蜂和降低巢温 ;通过箱外观察还可以发现失王、饥饿、白垩病、爬蜂病等。1.失王群 :蜜蜂不安静、嗡嗡振翅 ,有时还能发现蜂王尸体。2.饥饿群 :巢门外死蜂遍地 ,严重时有拖出的蛹。3.白垩病 :巢门外有工蜂拖出的呈白色、黑色的“石膏蛹”。4.爬蜂病 :蜜蜂腹部膨大 ,许多幼蜂在清早就爬出箱外 ,在周围地上 ,特别是在沟、坑里爬行。作为1名养蜂者 ,对以上几种症状是容易分辨的 ,可以做到…  相似文献   

13.
于殿军 《吉林畜牧兽医》1991,13(3):28-29,21
蜜蜂螺原体是一种螺旋状,能运动,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寄生在成蜂体内。其发病快,来势凶猛,对蜜蜂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由于患病蜜蜂失去采集能力,爬出箱外,在地上爬行死亡,故为养蜂者称之为“爬蜂病”,是我国目前蜜蜂的一种新病。一、病原据国外文献报导。1977年美国学者克拉克(Clark,T·B) 已发现蜜蜂螺原体病是蜜蜂致死性传染病;1981年法国生物学家莫森(Mouches,C.)用SP—4  相似文献   

14.
《中国蜂业》2017,(5):38-39
<正>近几年我国春季和秋季会有大量蜜蜂爬出巢门而死亡,死亡的成年蜜蜂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慢性麻痹病引起的。蜜蜂慢性麻痹病又叫黑蜂病、瘫痪病,养蜂者要学会鉴别该病发作时成年蜂从爬出巢门到死亡的的症状,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病。蜜蜂慢性麻痹病的防治对于蜂群春繁阶段快速度过越冬蜂更替期,迅速进入采集蜂积累阶段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慢性麻痹病的发病原因、症状描述以及防治措施做简要介绍。一、病原蜜蜂慢性麻痹病是由慢性麻痹病病毒(Chronic bee  相似文献   

15.
治蜂螨心得     
<正>养蜂老师傅曾经说过:要想养好蜜蜂要勤治螨,看好蜂王,别让蜂群挨饿。大小蜂螨是意蜂的"克星",蜂螨成灾有时就会让蜂群全军覆灭,蜂螨危害严重时出现大量无翅幼蜂爬出箱外死亡,工蜂身上附着蜂螨吸取血淋巴,这时蜂群群势迅速削弱。受蜂螨危害的蜂群体质弱、寿命短、采集力差,雄蜂生殖力  相似文献   

16.
毕志武 《蜜蜂杂志》2006,26(6):12-12
近几年来,我通过实际观察和试验性的管理,加之对蜂友们的访问、交谈,总结了“爬蜂病”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爬蜂病”的发病时间多为3月上旬(惊蛰)至4月上旬(清明)前,气温在15 ̄20℃的春繁时期。外界温度达到25℃以上即慢慢消失。发病蜂多为外出采集受风寒侵袭的归巢老蜂,也有不归巢就死于箱外的蜜蜂。病蜂症状多表现为先爬后蹦,蹦后再爬,反复发作直至死亡。另一种则是蜜蜂爬出蜂箱,一直向前,直到死亡。发病严重的蜜蜂腹部简单剖析:肠道里存有黄褐色的花粉和黑褐色的液体,并有较大的腥臭气味。近年来为防治“爬蜂病”,我曾做了多种试验。…  相似文献   

17.
蜂痢良药-仙人掌蜜蜂下痢病虽属非传染性病害,但蜂群一旦发生此病,其病蜂腹部膨大,飞翔困难,多在蜂箱外乱爬,常在蜂箱附近排出大量黄褐色且有臭味的粪便。冷天,病蜂为了排泄粪便,往往爬出巢门而冻死,造成蜜蜂大量死亡,引起春衰。对于蜜蜂下痢病的治疗,过去常用...  相似文献   

18.
蜜蜂螺原体病是由螺原体菌引起的一种蜜蜂病害 ,国内于1988年初见报道。蜜蜂螺原体是一种螺旋状、能运动、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寄生在成蜂体内 ,对蜜蜂造成危害。蜜蜂螺原体病是一种能使蜜蜂死亡的传染病 ,常与孢子虫病、麻痹病同时发生 ,蜂农一般称之为“爬蜂病” [1]。本文以螺原体病为主症 ,谈一点见解。1症状蜜蜂螺原体病发病突然 ,来势凶猛 ,病蜂大多是青幼年蜂。病蜂在箱外蹦跳咫尺 ,欲飞不能 ,严重时 ,打开箱盖即可见病蜂往框梁上跳 ,提脾时离脾往下掉 ,箱底死蜂堆积 ,但群内秩序井然 ,并不螫人 ;病蜂后足一侧瘫痪 ,死蜂吻…  相似文献   

19.
<正>爬蜂病,在黑龙江地区春季普遍发生,它使蜂群由强变弱,失去生产能力,应引起重视。一、爬蜂的种类1.痢疾引起的爬蜂越冬饲料不佳,蜜脾封盖面积小;室内越冬湿度大,室外越冬冷热不均。久而久之蜜蜂得不到排泄,腹部膨大,蜂群骚动不安,活动量增加,蜜蜂散团,导致食量加大最后发生下痢,工蜂在越冬后期将稀粪便排泄在巢脾及箱壁上。其实只要蜜蜂下痢,在越冬期已经出现爬蜂现象,只不过大部分死于箱底,少部分爬出箱  相似文献   

20.
刘阳  王志 《蜜蜂杂志》2005,25(4):24-25
箱外观察是蜜蜂饲养过程中一种经常使用的管理方法,在箱外观察时,我们经常会看到箱前或蜂场内存在着一些蜜蜂尸体。通过观察蜂尸的躯体状态、挤压或拉出蜜蜂腹部器官观察蜜蜂消化系统是否正常等方法,能够初步判断蜜蜂死亡的原因,如受病敌害的侵袭、中毒、饲养管理方法不当等,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补救,将经济损失缩小到最低点。1 病害方面一般死蜂较多,具有大肚黑尾症状,挤压腹部会挤出黑黄色粪便,有的蜜蜂肠胃变色,是患病致死的现象。1.1 麻痹病被蜂群驱赶出来的工蜂,体表绒毛脱落,呈现出黑色且相对较大的腹部,蜂尸似油炸一般呈油腻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