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子的味道波函数(I)—介子的味道波函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u,d夸克的同位旋波函数出发,利用李群不可约表示权的性质,导出了介子的味道波函数,给出了介子填充的SU(3)与SU(4)味群不可约表示的权图。  相似文献   

2.
从u,d夸克的同位旋波函数出发,利用李群不可约表示权的性质,导出了重子的味道波函数,给出了重子填充的SU(3)与SU(4)味群不可约表示的权图.  相似文献   

3.
从u,d夸克的同位旋波函数出发,利用李群不可约表示权的性质,导出了重子的味道波函数,给出了重子填充的SU(3)与SU(4)味群不可约表示的权图。  相似文献   

4.
本文完整地给出了自由落体的双波函数量子论,讨论了刚性边界对落体的非局域性影响,研究了非厄密算符(-ihd/dx)^3{x∈[0,∞]}的意义,本文的结果不仅再一次说明了双波函数量子论的优美之处,即经典力学结果是双波函数理论的经典极限,通常的量子力学结果是统计系统中的统计结果,还表明了双波函数量子论对算符厄密性的要求比通常量子力学对它的要求要低。  相似文献   

5.
测不准关系是量子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关系,对于测不准关系取最小值时,波函数的形式怎样?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许多教科书中很少谈到,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首先推导了测不准关系取最小值时,波函数满足的方程,并且以一维坐标和动量为例,解此方程,求得了最小测不准波函数的具体形式,然后讨论了它的物理意义。经分析,它是线性谐振子的波函数,但一般不是定态波函数,而是消灭算符的本征函数,并是线性谐振子定态波函数按泊松分布的相干叠加,其经典图象象一个作简谐振动的经典籽子。  相似文献   

6.
本文给出了自由电子颤动的双波函数描述,讨论了它所引起的动量与速度的分离及其经典对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色夸克团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张量表示的方法构造含有五夸克成分的八重态重子味波函数.  相似文献   

8.
给出氢原子体系双波函数理论中当量子数很小时位置量随时间演化的明显表达式,讨论了氢原子体系矩阵元〈n1,l2±1│r│n2,l2〉的经典极限,研究了这些结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色夸克团模型的基础上,利用张量表示的方法构造含有五夸克成分的八重态重子味波函数.  相似文献   

10.
根据波函数的有限性和幂函数叠加势的渐近性质,利用对能量本征函数的假设,得到Schrodinger方程在二维叠加势场中的能量本征值和本征函数,为进一步研究其他类型的叠加势场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用双波函数理论研究了频率含时的谐振子,通过对位移,动量,能量等物理理的计算表明,该谐振子作准谐振运动,能量不是守恒量,而当频率变成常数时,其结果还原为通常的简谐振子的双波描述。  相似文献   

12.
研究旨在探讨日粮添加蔗糖和葵花油对奶山羊生产性能、瘤胃发酵和脂肪酸(FA)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萨能山羊16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基础日粮不添加油脂和蔗糖(CON组)、基础日粮中只添加葵花籽油(SO组,含量为3.7%DM)、基础日粮只添加蔗糖(SU组,含量为5.2%DM)和基础日粮同时添加葵花籽油和蔗糖(SO+SU组,含量分别为3.7%和5.2%DM)。蔗糖和葵花油代替了日粮中的大麦。分别在试验第18、36、54天检测牛奶产量和组成,第18、54天对瘤胃发酵参数和乳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干物质采食量、牛奶脂肪、蛋白质和乳糖含量没有受到影响。与CON组相比,SU组的产奶量显著升高(P0.05),而SU和SO组4%乳脂率校正奶产量极显著增高(P0.01),乳糖率也远超过对照组(P0.1)。试验显示,CON组瘤胃乙酸极显著增高(P0.01);与CON组相比,SU组和SO+SU组戊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SU组和SO+SU组瘤胃p H趋于下降(P0.05),而SU组具有最高的瘤胃丙酸浓度(P0.01)。饮食对瘤胃丁酸、异戊酸和氨态氮浓度没有影响。与CON和SO+SU相比较,SU组的乙酸与丙酸比值显著降低(P0.05),SO组没有变化。与CON和SU组相比较,饲喂葵花籽油极显著增加了血浆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浓度(P0.01)。与对照组相比,大部分脂肪酸不受饮食中蔗糖的影响。与CON或SU组相比,SO组和SO+SU组乳脂中总反式脂肪酸-C18的比例、总CLA和C18系列含量有所增加。说明用蔗糖代替大麦粒可以提高奶山羊产奶量,并改变瘤胃发酵模式。此外,蔗糖并没有改变瘤胃脂肪酸生物氢化路径,奶山羊饲喂不饱和脂肪和糖的组合时,并没有改变乳脂肪酸组成。  相似文献   

13.
在介子交换模型下,考虑质子入射动能为2.8GeV时,对p+4 He→p+π+4 He反应中共振激发N*(1 440)(Roper共振态)进行了研究,在π介子与核子不变质量为1 440MeV附近重现了Roper共振峰;得出了末态π介子的角分布和动量分布,讨论了在兰州重离子冷却储存环(CSR)上开展该实验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预防应激性溃疡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预防应激性溃疡(stress ulceration,SU)对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治疗疗效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未出现SU之前给予预防性治疗措施作为预防组;另从同期重型颅脑伤未出现SU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给予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预防组出现SU14例(9.3%),死亡25例(16.7%);对照组出现SU69例(46.0%),死亡41例(27.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早期SU的预防治疗是减少其发生率和降低患者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一类扭仿射Nappi-Witten代数的表示理论,运用Heisenberg代数的表示,证明了该类扭仿射NappiWitten代数上任何非零水平的不可约拟有限模是最高权模或最低权模.  相似文献   

16.
设Ф是秩不小于1的不可约根系,计算了当Ф为An型时,秩l(1≤l≤n)不可约子根系的个数为Gl(An)=(n+1 l+1)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D_6群为例阐述了如何把第一类点群的群元素和几何图形联系起来,以展示出群元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它给出了一种求群的乘法表、正则表示、置换群表示和某些不可约表示的直观的方法——图示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明确山羊地方性鼻内肿瘤病毒(ENTV-2)SU蛋白的功能.[方法] 采用RT-PCR方法从ENTV-2FJ分离株中扩增获得SU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9T载体;测序验证后,再亚克隆到PET-32a(+)上,在RosettagamiB(DE3) 感受态细胞进行表达,采用SDS-PAGE 、Western-...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下,尿素与缓释氮肥掺混对大田玉米生长、干物质累积量、产量、氮肥利用率和土壤硝态氮残留的影响,为作物高效施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玉米品种郑单958,设置了3种氮肥类型(尿素(U)、缓释氮肥(S)、尿素缓释肥3∶7掺混(SU))和4个施氮水平(N1(90 kg·hm~(-2))、N2(120 kg·hm~(-2))、N3(180 kg·hm~(-2))、N4(240 kg·hm~(-2))),以不施氮肥(N0)为对照,共13个处理。生育期内对玉米株高、茎粗和叶面积指数进行观测,并统计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结果】氮肥类型与施氮量及两者交互作用对玉米生长指标、干物质累积量、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都有显著的影响。尿素掺混缓释氮肥(SU)在N3施氮量下玉米最大干物质累积量和氮素累积吸收量分别为17 927.9 kg·hm~(-2)和156.1 kg·hm~(-2),较其他处理分别提高了16.0%—61.7%和8.1%—45.2%。尿素掺混缓释氮肥(SU)在N3施氮量下,产量达到最高,为6 200 kg·hm~(-2),比尿素(U)N3处理和缓释氮肥(S)N2处理的产量分别增加了19.8%和20.7%;其中,缓释氮肥处理(S)和尿素掺混缓释氮肥处理(SU)在N2施氮量下比尿素处理施氮量减少30%时,产量无显著性差异。玉米的产量并不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尿素(U)和尿素掺混缓释氮肥处理(SU)在N3施氮量时玉米产量比N4施氮量分别增加了19.7%和19.0%,缓释氮肥处理(S)中N2施氮量的玉米产量比N3和N4施氮量分别提高10.9%和26.5%。尿素掺混缓释氮肥(SU)N3处理玉米吐丝期后营养器官中氮素向籽粒中转运量最大,比尿素(U)N3处理和缓释氮肥(S)N2处理分别增加了14.7%和8.2%,有利于促进籽粒的增产。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尿素掺混缓释氮肥(SU)处理的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比尿素(U)处理和缓释氮肥(S)处理分别平均减少21.2%和9.5%,尿素掺混缓释氮肥(SU)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不仅促进玉米的吸收,更减少土壤氮素向更深土层的淋失,提高耕作层的土壤养分。【结论】尿素与缓释氮肥掺混,施氮量180 kg·hm~(-2)是试验区玉米高效生产的最佳施氮量。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一般形式的含时线性势, 通过假设波函数形式的方法得到了Schr?dinger方程的精确和完备解. 同时指出, 用两个波函数φ(t)〉和ψ(t)〉定义的坐标和动量的矩阵元〈φ(t)xψ(t)〉和〈φ(t)pψ(t)〉满足经典形式的运动方程. 按照量子力学的系综理论, 这样的经典形式的运动方程实际上是流体方程. 进一步研究发现, 对于任意形式的线性系统有类似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