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工厂化养猪的工艺流程浙江省农科院陈力敏日本工厂化养猪,从70年代初期开始,从美国引进封闭式猪舍。他们认为,无窗、自动控制照明和通风,主要用于分娩舍。由于封闭式猪舍内较暗,所以母猪既能在安静的环境中产仔。又因保温设备好,仔猪生长发育快,事故损失小,...  相似文献   

2.
工厂化养猪的生产过程需要进行科学的组织安排,保证按计划进行有规律的高效率的均衡生产,因此必须按“全进全出”的饲养工艺进行合理的设计计算.1 计算的已知数据“全进全出”饲养工艺的猪群组成与生产节拍、饲养工艺、母猪的受精怀胎率、母猪每胎产仔数、各舍猪群成活率及饲养周期等有关,猪场不同,这些数据亦有所不同.下面仅按一定的已知数据,对万头商品猪场进行设计计算.生产节拍:一周一批哺乳期:5周母猪受精怀胎率:0.8每胎分娩活仔数:9.1头(平均)母猪淘汰周期:3年仔猪成活率K_仔(0.91)(分娩舍)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实际现代化猪场为背景。根据工厂化养猪要求,系统地论述从生产管理、遗传育种、经营销售分析、财务成果统计等一整套标准化、规范化的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我国养猪业生产逐步实现工厂化、集约化已大事所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显得十分重要。运用计算机指导母猪配种、妊娠、分娩、断奶到育仔、育成、育肥、出售一整套饲养,制定养猪生产规划、猪舍建筑设计、选种与选配、售后服务以及人、财、物管理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计算机化的工厂化养猪管理系统将养猪生产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程序化、进一步推动养猪生产标准化、规范化,提高生产、科研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一、工厂化养猪的形势工厂化养猪就是现代化养猪。工厂化养猪是采用现代先进学技术,以工业生产方式,进行高效率的养猪生产。工厂化养猪的高效率主要表现在:猪的产品率高;饲料转化率高;生产成本低。三者  相似文献   

5.
在规模猪场生产中,分娩舍的生产管理是整个猪场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工作琐碎、技术性强等特点。因此,分娩舍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猪场的生产成绩和经济效益。而分娩舍管理的关键在于母猪,本文总结了分娩舍内母猪的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工厂化养猪的管理要点王子荣,严公达,陈艳凤,喻春元(新疆八一农学院,乌鲁木齐,830052)随着养猪生产工厂化、专业化、商品化水平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大,必须实行科学管理。才能提高工厂化养猪管理的水平。新疆已投产的20多个工厂化养猪场,都比较重视技术装备...  相似文献   

7.
说到工厂化养猪,往往首先想到设备,多讲设备,甚至有人片面理解为工厂化养猪就是机械化养猪。我们说:否!工厂化养猪,应以技术为核心,设备为技术服务,按照技术的要求和生产工艺流程,配以相应的设备。衡量工厂化养猪水平的高低,应以技术水平(体现为产品—猪—质量)为主要根据。设备是工厂化养猪的特有因素,是不同于传统养猪的基本点。  相似文献   

8.
五、饲养管理技术(一)饲养管理的一般要求工厂化养猪生产饲养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喂料、清粪、给水、转群、配种、分娩接产、护理、消毒、免疫注射、断奶、环境控制、称重、测膘、选育、资料记录、情况报告、常规治疗、售猪等,每天必须完成饲养管理的各项常规工作,并达到各项技术要求,按照各道工序的饲养管理技术规程进行科学的管理,生产实行全进全出制。每天至少喂料和清扫圈舍两次,并认真巡视猪群,分析和处理各种情况,加强防疫和严格资料的记录记载工作,切实地根据猪的不同生产阶段和生理特点进行饲养和管理,确保工厂化养猪生产规范化…  相似文献   

9.
《现代农业》2005,(2):31-32
一、饲养管理的一般要求工厂化养猪生产饲养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喂料、清粪、给水、转群、配种、分娩接产、护理、消毒、免疫注射、断奶、环境控制、称重、测膘、选育、资料记录、情况报告、常规治疗、售猪等,每天必须完成饲养管理的各项常规工作,并达到各项技术要求,按照各道工序的饲养管理技术规程进行科学的管理,生产实行全进全出制。每天至少喂料和清扫圈舍两次,并认真巡视猪群,分析和处理各种情况,加强防疫和严格资料的记录记载工作,切实根据猪的不同生产阶段和生理特点进行饲养和管理,确保工厂化养猪生产规范化、科学化。二、各道…  相似文献   

10.
分娩舍饲养管理规程规定了分娩舍内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操作要求与注意事项,因此规模猪场必须要有工厂化的流程模式,分阶段饲养,全进全出,还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防控体系来保证仔猪的良好生存。  相似文献   

11.
猪群生产是猪场日常工作的核心,一个猪场的效益主要由猪群生产的水平高低而直接体现。而猪群生产中的基础母猪数量、每周配种母猪数、怀孕率、分娩率、窝均产仔数、仔猪存活率、育仔存活率、育成存活率、母猪淘汰率和母猪分娩指数等工厂化养猪参数又是直接衡量猪群生产的水平高低的一系列硬指标,因此,利用工厂化养猪参数可以监测某个时间段的猪群生产的状态。原理是依据现有猪场的基础母猪数量和猪群的某个时间段初期的实际繁殖状态,通过计算机根据工厂化养猪理论参数模拟运算产生出标准猪群生产数据,将之与猪场猪群生产的实际数据相比较,并制出曲线对比图,从对比图中可直观看出猪群生产中的各个环节的优劣,这样就实现了对猪群生产的某个时间段的动态监测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 为满足国内外市场对瘦肉猪的需求,发展生产商品瘦肉猪,就必须采用工厂化,集约经营养猪方式。1987年,我省着手筹建万头猪场20余座。工厂化养猪生产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生产体系和统一的杂交模式。为此,1987年我们以长×大、大×长猪为母本,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猪为父本进行杂交组合试验。以期筛选最佳杂交模式,为工厂化养猪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养猪的生产环节中,对哺乳仔猪抚育是一项技术环节关键性的工作,在对哺乳仔猪做好母猪和仔猪的抚育关键技术外,还要做好保健防疫工作。分娩舍乳猪和保育舍仔猪常因病菌感染,原因,引起仔猪抵抗力下降,造成仔猪发病率、淘汰率、死亡率高,给养猪业带来很大损失。为此,做好仔猪的防疫保健也是保证养猪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仔猪腹泻是由许多因素引起的常发疾病,影响仔猪生长,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是困扰和影响养猪业发展的一大难题。目前集约化养猪生产实践中,仔猪断奶由过去的60日龄逐渐提前到35日龄或更早,由于断奶后饲养管理跟不上。导致仔猪断奶后腹泻综合症发病逐年增加,据统计,腹泻病死率约占10%~20%,甚至达40%。发病后仔猪的生长速度明显缓慢,免疫功能减退,很容易继发其他传染病。经过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对断奶仔猪腹泻原因进行综合分析,认为通过加强分娩舍仔猪饲养管理、减少仔猪腹泻给养猪生产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加强防治是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的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15.
目前,工厂化养猪技术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养猪模式.工厂化养猪技术就是以工业生产方式,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和设备,进行高效率的养猪生产,提高猪群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猪场的劳动生产率,以达到大量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猪肉的目的.采用工厂化养猪技术后,猪的平均日增重可达到700~800g,育肥猪六个月即可出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工艺流程的类型 1981年5月深圳市光明畜牧合营有限公司建成了我国第一条万头养猪生产线以来,全国已有10个省、市、区16个系统建起了80多条年产5000头和10000头养猪生产线,从此开始了工厂化养猪的新阶段。目前,我国工厂化养猪工艺流程和机电设备分三个类型: 第一类:引进设备型。10多年来,我国共引进工厂化养猪设备有30多套,其中有美国三德公司密封式和半开放式的,泰国敞开式的、匈牙利半开放式的、台湾敞开式设备  相似文献   

17.
宋燕 《油气储运》2005,(1):31-31
单元式养猪工艺的阶段划分 单元式养猪工艺不同于传统的养猪工艺,将养猪生产划分为5个阶段,建有5种不同类型的猪舍,实行流水作业。其流程如下:空怀配种舍、妊娠限位舍、产仔哺乳舍、仔猪保育舍、生长肥育车间。  相似文献   

18.
新疆工厂化养猪技术要点严公达,王子荣,陈艳凤,喻春元(新疆农业大学,乌鲁木齐,830052)1新疆工厂化养猪概况工厂化养猪是现代化养猪的重要部分,采用现代化的技术与设备,进行高效率的养猪生产,使猪群的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圈舍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和经济...  相似文献   

19.
工厂需要设计,高楼大厦需要设计……,工厂化养猪场也需要设计。工厂化养猪也象工厂一样,把整个生产过程划分几个车间(猪舍),按生产(工艺)流程有条不紊地从一个车间到另一个车间的进行流水作业。它涉及的因素很多,因此,对这个工厂的精心设计,有利于发挥最佳效益。长期以来,我国的养猪业是以农家分散饲养为主,商品率很低。七十年代开始,各地也曾兴建过一些规模有数百头、数千头、少数达到年产万头以上的养猪场,但这些猪场中的大多数,还是采用传统的饲养工艺,有的场并不具备工厂化饲养条件。因此,也没有达到工厂化生产水平,以致造成转产或停产,教训是沉痛的。工厂化养猪与传统式农户分散养猪相比较,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1.具有一定规模太小的规模,发挥不了工厂化猪场的“工厂化”经营特点与优势,达不到最佳经营效果;规模太大,管理水平如果跟不上,也会使“工厂化”的优势减弱,综合经济效益降低。  相似文献   

20.
一个猪场猪只损失最大的可能主要在分娩舍或保育舍,而保育舍的仔猪饲养的好坏有很大程度取决于分娩所提供的断奶仔猪的好坏。因此,分娩母猪的有效饲养管理是生猪养殖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