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植物检疫》是国内外公开发行、全面反映国内外植物检疫的发展趋势和我国进出境植物检疫、农业植物检疫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的技术性刊物。本刊主要刊登植物检疫和危险性有害生物的研究报告,有害生物检测鉴定、除害处理、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疫情调查与监管的技术与方法,以及国际植物检疫和病虫害疫情动态等信息;本刊为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2.
<正>非洲是我国农业"走出去"的重点区域,加强与非洲国家的农业合作,扩大农产品贸易既是我国政府落实中非合作论坛相关承诺的具体举措,又是深化中非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载体。植物检疫作为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通行做法,通过法律手段防止植物及其产品在流通过程中传播有害生物起到重要的作用。大部分非洲国家都制定了植物检疫法律,但各国植物检疫法律要素完整性还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从主要现行法规、进境许可、进境检疫要求等几个方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新疆巴州近几年来在开展植物检疫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面对新形势的要求,针对存在的问题,从检疫执法、产地检疫、调运检疫、疫情普查、检疫实验室建设、加强检疫人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检疫人员素质、探讨植物检疫示范园区建设、加强植物检疫的管理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努力开创植物检疫工作的新局面,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从而不断提高植物检疫各方面的工作,保护农业生产的健康、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有序流通,促进本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果农的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健全中国植物检疫体系、充分发挥植物检疫在农业生产和贸易中的作用,总结了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组织、区域性植物保护组织、TBT/SPS协议和检疫双边协定的现状。同时,重点从机构设置、法律法规及标准方面阐述了美国、欧盟、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组织的植物检疫体系及其特点,并且对中国目前的植物检疫体系进行了归纳,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在完善植物检疫性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推进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加强检验检疫项目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等方面提出了建议,更好地保护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  相似文献   

5.
武玉臻  张广华 《种子科技》2001,19(6):340-340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和与之相配套的规章 ,均多处提到农作物种子检疫问题。其目的是促进植物检疫机构提高检疫质量 ,保证种子的健康和农业生产安全 ,更好地为种子生产、经营者保驾护航。根据《植物检疫条例》的有关规定 ,只有县以上农业植物检疫机构出具的检疫证明才是合法有效的 ,任何其他单位的检验都不能代替植物检疫。植物检疫证明必须依照法定程序申请。1 种子生产地点的检疫证明《农作物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 ,申请领取种子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组织 ,向审核机关提交的材料中 ,必须有种子…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植物检疫执法宣传在国内植物检疫工作中的作用,自2004年以来,天水市植保植检站在开展植物检疫执法宣传的同时,对相关人群和全市调运检疫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统计,结果表明,普法宣传对植物检疫执法工作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植物检疫工作的难度,减轻了基层植物检疫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我国从七十年代起加强了国外引种工作,但各种危险病、虫、杂草的传播机会也随之增加。植物检疫是通过立法手段制止危险性病害、虫害及恶性杂草的传播蔓延,其具体任务是根据国家颁布的检疫法规、条例,制止  相似文献   

8.
浅谈北京市植物检疫应对“入世”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检疫是支持和服务于农产品贸易发展,应该成为北京市"入世”后农业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入世”要求关税降减,配额和补贴逐步取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发育成熟,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客观上需要植物检疫的支持.从WTO的历史发展和国际惯例来看,用检疫技术手段保护本国利益是必然的和合理的.因此,我国"入世”后,植物检疫的目的除了防止危险性病虫传入,保护我国的农林业生产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捍卫我国的主权和谋求经济利益,研究实施哪些措施控制进口和促进出口.亦即除了"把关”和"服务”以外,还要保卫我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保护我国农业和农民的利益.检疫将作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发挥作用,世界各国概莫能外,发达国家更具有优势,需要深入研究,审慎决策. 1 提高认识,加强对植物检疫的领导  相似文献   

9.
1 植物检疫审批的涵义及目的 1.1 检疫审批的涵义[1] 植物检疫审批是指输入检疫物或者过境运输检疫物,必须依法事先提出申请,办理检疫审批手续,有关主管部门按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原则,对准备输入国境的植物、植物产品进行审查,最终决定是否批准其进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查清了山东省农业植物检疫对象的发生发布情况,研制出了相应的检疫对策措施。经过8a连续应用,根除2种检疫对象,压缩了7种检疫对象的发生范围,控制和压低了其他检疫对象的蔓延危害。  相似文献   

11.
光肩星天牛是我国重要的林木蛀干害虫,被列入全国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名单。本文主要从光肩星天牛的常规检疫技术、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检疫除害处理技术3个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以期为光肩星天牛的检疫检验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发现新的检疫性杂草宽叶酢浆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宽叶酢浆草(Oxalis latifolia)是2010年在云南省昆明市新发现的一种入侵性强危害重的外来植物。为了解其危害特点,预测其将来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综述了该物种生物生态学特性和国外的危害和防治情况。通过GBIF软件的模拟分析了宽叶酢浆草在中国的入侵定殖风险程度。综合以上分析,提出了深入开展宽叶酢浆草的生态学和危害规律研究的必要性,与防范和化解宽叶酢浆草在中国的扩展蔓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枣实蝇在陕西省的风险性分析及检疫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评估枣实蝇(Carpomya vesuviana Costa.)在陕西危害枣果的潜在危险性。以制定科学的检疫对策,参照国际上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结合陕西省枣树资源分布情况,对枣实蝇在陕西省的3个地理区域进行了风险性分析。结果表明:枣实蝇在陕北、关中和陕南的评估风险性R值分别为2.239、2.065、1.469,枣实蝇在陕北和关中为高度危险性害虫,在陕南为低度危险性害虫。鉴于栆实蝇在陕西3个地区的风险性分析结果,提出了防止枣实蝇入侵陕西的检疫对策。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甲虫入侵陕西省的风险性分析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 Say)又称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是国际上公认的毁灭性检疫害虫之一,给世界马铃薯产业造成了重大损失。目前陕西尚未发现该甲虫。为了评估马铃薯甲虫在陕西省的潜在危险性,以制定科学的检疫对策。参照国际上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方法,结合其最适宜寄主分布及其分布区的气象数据,对马铃薯甲虫在陕西省的3个地理区域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在陕北、关中和陕南的评估风险性R值分别为2.331、2.051和2.149。马铃薯甲虫在陕西全境属于高度危险性害虫,鉴于马铃薯甲虫在陕西省的高度风险性,提出了防止马铃薯甲虫入侵陕西的检疫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为了完善国内在四纹豆象胚胎发育方面的研究,为四纹豆象的有效治理提供科学理论依据,给中国粮食部门的四纹豆象防治工作提供真实可靠的实验数据,通过显微镜观察描述了四纹豆象的胚胎发育过程,同时研究了温度对其发育历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8℃恒温和70%相对湿度条件下,四纹豆象胚胎发育经历了卵裂、胚盘胚带形成、胚层胚膜形成、胚体分节和附肢形成、胚胎背合与胚胎成熟时期等五个过程。卵的历期为118 h,其中0~11 h 为卵裂期,12~16 h 为胚盘胚带形成期,17~21 h 是胚层胚膜形成期,22~90 h 为胚体分节和附肢形成阶段,91~118 h 是胚胎背合与胚胎成熟阶段。在20~37℃的温度范围内,实验种群卵的孵化时间伴随着温度的提高而缩短。本研究为四纹豆象分类和系统发育提供依据,也为四纹豆象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引进花卉植物调查,从宣传培训、检疫和检疫管理、疫情监测和控制等方面入手,结合几年来在植物疫情控制工作中的实践,制订了引进花卉植物检疫管理措施。使引进花卉植物的受检率和疫情监测率明显提高,有效地减低了疫情传入北京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反转录实时定量PCR在植物基因表达分析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反转录实时定量PCR作为一项新的核酸序列定量分析技术以其定量准确、高灵敏度和高通量等特点,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分子诊断、病理分析以及食品安全检测等方面。然而其在植物基因表达水平研究上的报道较为少见。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总结了反转录实时定量PCR在植物基因综合表达分析、基因家族表达分析、基因差异表达分析、转基因表达分析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反转录、看家基因选择等影响检测基因表达的因素;指出该技术在重复性、灵敏度、标准化上所存在的问题。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反转录实时定量PCR将会在植物遗传育种、植物病理检疫以及分子进化等方面发挥更为广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麦抗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株高优异等位变异挖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了解北方冬麦区小麦抗旱品种的遗传多样性,筛选株高相关标记的等位变异,选用117个均匀分布于小麦各条染色体的SSR标记,对136份小麦抗旱品种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484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标记12.6个等位变异,变化范围为2~42个,供试材料的多态性遗传信息含量(PIC)变化范围为0.016~0.941,平均为0.640。聚类分析把同一地区或育种单位育成的品种、具有共同亲本的姊妹品种聚为一类,部分相近年代选育的品种也分别聚在一类,国外材料的基因导入对育成品种的遗传基础产生了影响。关联分析表明,在旱地条件下与株高显著相关的标记有19个(P0.01),其中6个极显著相关(P0.001);在水地条件下与株高显著相关的标记也有19个,其中7个极显著相关。水、旱两种条件下共检测出与株高极显著相关的标记9个,分别是Xbarc125(7D)、Xbarc168(2D)、Xgwm126(5A)、Xgwm130(2B)、Xgwm212(5D)、Xgwm285(3B)、Xgwm495(4B)、Xgwm95(2A)和Xwmc396(7B),其中Xgwm285的220bp、Xgwm495的181bp、Xgwm212的99bp和Xbarc125的167bp等位变异是与矮秆关联的优异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