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探明蕨菜各部位对养分的吸收、运转及利用的年变化规律,对蕨菜不同部位中大量矿质元素的年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蕨菜需要大量元素数量由大到小顺序为KNCaMgP;随着蕨菜的生长,各种元素在蕨菜体内大量累积,地上部分积累集中在4至8月份,而地下部分积累集中在7至10月份;食用茎N、P、Mg元素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说明食用茎营养主要来自蕨菜的根状茎传输。  相似文献   

2.
微波干燥等对蕨菜干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鲜蕨菜经过微波、真空、热风、恒温4种干燥处理,测定不同干制工艺条件下不同时间蕨菜的重量及干燥结束时蕨菜中维生素C和Fe含量的变化,并进行复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0 ℃微波干燥蕨菜的干燥速率、复水性能均优于其它3种方法;同时,其营养损失较少,外观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桂西野生蕨菜的生物活性成分与抗逆性的关系,以野生蕨菜为试验材料,测定了野生蕨菜的蛋白质、糖、叶绿素及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每100 g桂西野生蕨菜鲜样中含蛋白质0.334 g;叶绿素和还原糖含量较少,叶绿素a/b比值为2.11,可溶性糖主要集中在叶片;顶芽的MDA含量明显高于叶片、达到3.0776μmol/g;蕨菜采后各部位的POD活性大小为幼茎>顶芽>嫩叶>老叶.说明桂西野生蕨菜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并具备抵抗逆境的适应机制.  相似文献   

4.
采用商洛野生蕨菜为试验材料,通过室温和冷藏处理后,对其顶芽、幼叶、成熟叶和成熟茎中的蛋白质、叶绿素、丙二醛(MDA)含量及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测定,探讨两种贮藏条件对蕨菜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商洛野生蕨菜在室温、冷藏下顶芽的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34.8%、37.5%;成熟叶中叶绿素含量最高,幼叶次之,成熟茎中含量最低,且冷藏条件下叶绿素含量较高;冷藏条件下蕨菜各部位POD活性降低幅度相对较小;室温条件下MDA含量增加幅度始终要比冷藏条件下大,说明室温条件对商洛蕨菜MDA含量影响更大,冷藏处理能相对减轻蕨菜膜脂过氧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取、纯化蕨菜中黄酮类化合物,并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用浓度为70%的乙醇提取蕨菜中黄酮类化合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的含量;并考察温度、光照、pH值、稳定剂、碳水化合物和金属离子对蕨菜黄酮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蕨菜根中黄酮含量达4.2640%。蕨菜黄酮在pH值为4-6及有碳水化合物存在的条件下都能稳定存在,自然光和强光对黄酮含量有一定的影响,还原剂对黄酮含量有较大影响,Mg2+、A l3+、Fe3+等金属离子对黄酮稳定性有影响。[结论]该研究可为蕨菜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蕨菜孢子无菌繁殖的最佳培养方法。[方法]以蕨菜孢子为材料,研究消毒方式、赤霉素(GA_3)浓度、光照和温度、无机盐和糖浓度对孢子萌发、原叶体发育、原叶体增殖、幼孢子体诱导的影响。[结果]5%NaClO溶液消毒5 min为蕨菜孢子最佳消毒方式;在含有0.2 mg/L GA_3的培养基上,孢子萌发速度明显提高,比CK提前13 d,心形原叶体出现时间也提前10 d;MS是蕨菜孢子萌发的最佳培养基,蕨菜孢子萌发温度最好在20~25℃,心形原叶体必须在光照条件下才能形成;蕨菜原叶体增殖最适培养基是MS,此时增殖系数达79.1;蕨菜原叶体增殖培养基最适糖浓度为1%,此时增殖系数是88.3;KT激素有利于蕨菜孢子体形成,最佳培养基为MS+KT 0.2 mg/L,叶片最多(4.6个),孢子体出现时间最短(35 d)。[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蕨菜产业化快繁体系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山野菜以高营养、低污染、无公害和极高的保健价值,深受人们的喜爱。蕨菜是山野菜中销量最大、出口最多的品种,被称为"山菜之王",是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野菜之一。吉林产区的蕨菜品质最好,营养价值最高,被称为"雪国山珍"。近年来,野生蕨菜资源破坏严重,露地栽培蕨菜逐渐兴起。本文研究了蕨菜露地栽培的高产技术及展望了人工栽培蕨菜发展前景,以期提高露地栽培蕨菜产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8.
《现代农业》2002,(5):19-19
蕨菜,又名龙爬菜,是生长在山坡的一种野生蕨菜类植物.蕨菜嫩茎叶可以炒食,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经常食用,对慢性关节炎、头晕、失眠、高血压等病都有较好的疗效.由于蕨菜有特殊的清香,又很少受到环境的污染,营养学家把它列入保健食物,并誉为"山菜大王".蕨菜全身是宝,除蕨菜叶外,蕨茎含淀粉35%-46%,俗称蕨粉,是滋补性食品和酿酒原料.蕨菜全株可入药,能驱风湿、治脱肛,利尿解热,又可作驱虫剂.目前我国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蕨菜出口日本等国.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是增加山区农民收入及出口创汇的好门路.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蕨菜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采用塑料大棚、小拱棚、露地栽培3种种植模式,对蕨菜株高、鲜质量、根系活力、硝酸还原酶活性、维生素C、可溶性糖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塑料大棚模式不同生长期株高、各部位鲜质量、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均较高,NR活性在蕨菜生长前期也高于其他处理,更有利于蕨菜生长发育;塑料大棚和小拱棚产量达20 800 kg/hm2和15 600 kg/hm2,分别比露地增产50.72%和13.04%;大棚模式Vc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纤维素含量仅为小棚和露地的61.79%和41.08%,改善了蕨菜的口味和品质。小棚模式各项指标次于大棚,但较露地栽培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选用新鲜蕨菜作原料,辅以茉莉花全粉、蔗糖、柠檬酸与麦芽糊精,开发出一种新型保健饮料。研究结果表明,蕨菜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蕨菜粉65%、蔗糖3%、茉莉花6%、柠檬酸0.5%、麦芽糊精28.5%;蕨菜饮料的最佳干燥条件为进风温度为200℃,喷雾压力为1.0 kg/cm^3,喷出物粘度(水与蕨菜质量比)为1:1.0。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不同种类的幼嫩蕨菜,进行了若干制品的加工研制。结果表明:通过对蕨菜的适当处理,将其制成蕨菜罐头、糖醋蕨菜、酸辣蕨菜、五香蕨菜、速冻蕨菜等系列加工品完全可行,而且加工适性和成品的风味均以紫褐色种类为好。  相似文献   

12.
蕨菜别名蕨台、龙头菜、鹿蕨菜、如意菜、山凤尾、凤凰草、小角、蕨儿菜,为蕨科凤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蕨菜指可食用的蕨类植物,大兴安岭地区蕨类植物有16科40余种。在大兴安岭地区盛产的蕨菜主要是蕨、荚果蕨、蹄盖蕨、分株紫箕等。蕨菜高1m左右。地下根状茎斜生或匍匐生长,叶由地下茎抽生。新叶未展开时上部向内卷曲,密生成绒毛;  相似文献   

13.
为野生蕨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用分光光度法对野生蕨菜中总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冬季野生蕨菜,根状茎总黄酮化合物含量最高,达6.09%;叶片和叶柄总黄酮化合物含量相对较少,分别为2.95%和3.09%。春季野生蕨菜,根状茎与叶片总黄酮化合物含量较高,分别为5.80%和5.54%;叶柄总黄酮化合物含量较低,仅为2.28%。春、冬季节采收的野生蕨菜均以根状茎总黄酮化合物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正> 蕨菜属风尾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由叶芽生长出来未开展的羽状叶和幼嫩叶柄,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野生山菜,有“山菜之王”的美称。如我县山野菜公司生产加工的蕨菜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及我国香港。  相似文献   

15.
真空冷冻干燥蕨菜的理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真空冷冻干燥蕨菜的理化特性作了分析,并与热风干燥蕨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蕨菜的干燥率、复水率、水分活度分别为14.8:1,91.8%和O.48,热风干燥蕨菜分别为14.1:1,77%和0.61;营养成分维生素C、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氨基酸的保存率分别比热风干燥蕨菜高63.4%、7.7%、61%和10%。  相似文献   

16.
蕨菜的特性及人工繁殖栽培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蕨菜是受消费欢迎的一种野生蔬菜,针对目前野生蕨菜过度采集和产量下降的实际,介绍了蕨菜的特征特性及食用蕨菜的种类与孢子有性繁殖和根茎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 蕨莱属凤尾蕨科植物,取其幼嫩茎叶作蔬菜,为品质优良的森林蔬菜之一。蕨菜质脆滑嫩鲜甜可口,营养价值高,每100克蕨菜中含水分86克、蛋白质1.6克、脂肪O.4克、碳水化合物10克、粗纤维1.3克、钙24毫克、磷29毫克、铁6.7毫克、胡萝卜素16毫克及维生素B、C等。蕨菜的药用价值较高,能治风湿、利尿解热,对慢性关节炎、头晕、失眠、高血压等病都有较好的疗效。开发利用蕨菜资源,为发展林业商品生产和丘陵山区农民致富开辟了一条新门路。其栽培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蕨菜,又名龙爬菜,是生长在山坡的一种野生蕨菜类植物。蕨菜嫩茎叶可以炒食,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 C 及胡罗卜素,经常食用,对慢性关节炎、头晕、失眠、高血压等病都有较好的疗效。由于蕨菜有特殊的清香,又很少受到环境的污染,营养学家把它列入保健食物,并誉为“山菜大王”。蕨菜全身是宝,除蕨菜叶外,蕨茎含淀粉35%~46%,俗称蕨粉,是滋补性食品和酿酒原料。蕨菜全株可入药,能驱风湿、治脱肛,利尿解热,又可作驱虫剂。目前我国每年都有相当  相似文献   

19.
纸型蕨菜加工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研究纸型蕨菜加工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方法]以蕨菜为原料,从添加剂的选择、用量和干燥条件等方面对其纸型产品的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大豆分离蛋白、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淀粉及甘油用量对纸型蕨菜品质的影响。[结果]添加0.2%大豆分离蛋白、0.2%海藻酸钠、0.3%羧甲基纤维素钠、5%淀粉、1.5%甘油、1.5%食盐,在60℃干燥70 min后再在80℃干燥15 min加工出的纸型蕨菜易成型,品质较好。[结论]纸型蕨菜的成功研制,丰富了纸型蔬菜的品种,为蕨菜深加工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蕨菜,又名拳头菜、龙爪菜、如意菜、长寿菜等,属蕨科,蕨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蕨菜的幼叶、芽、嫩茎富含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及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根状茎含35—40%淀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蕨菜的需要量越来越大。过去蕨菜一直做野生蔬菜采食,随着市场需要量的增加,近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