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揭示主要数量性状对湖北省棉花(Gossypium hirsutum L.)产量的影响规律,采用相关、通径、主成分和回归分析方法,对2011-2013年湖北省棉花区域试验67个棉花品种的产量及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主要数量性状中的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苗期病指(97.09%);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单株铃数(r=0.31)、衣分(r=0.32)、霜前花率(r=0.37)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子是果枝、病指和铃重因子;前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到82.14%。建立了棉花产量与生育期、第一果枝节位、单株铃数、铃重、衣分的多元回归方程,达极显著水平,可用此回归方程来预测产量,回归系数代表该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程度,表明铃重是影响产量的最主要因素。通径分析表明进入回归方程的5个数量性状的直接通径系数的绝对值大小排序为单株铃数(Py8=0.452 2)铃重(Py9=0.368 6)衣分(Py12=0.325 9)第一果枝节位(Py4=0.173 3)生育期(Py1=0.169 9),表明棉花育种和栽培必须保持结铃性和铃重同步提高,同时兼顾衣分和生育期。  相似文献   

2.
对夏大豆8个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荚粒数与产量相关极显著(0.5124**、0.3644**),单株粒数与产量相关达到显著水平(0.3052**),生育期和株高与产量也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通径分析得出,株荚数的通径系数为0.6634,荚粒数的通径系数为0.6860,百粒重的通径系数为0.5029,三者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力是荚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夏大豆新品种选育,从荚粒数和单株荚数入手,兼顾株高、生育期等性状,这样可提高选育效果。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夏播大豆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河南省夏播大豆的6个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与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单株粒数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株高、单株荚数、总分枝数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6个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顺序依次为:生育期>百粒重>单株粒数>有效分枝数>株高>单株荚数。大豆育种,注重选育生育期适中、百粒重大、单株荚数、粒数、有效分枝数多的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4.
秋播蚕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凤豆14号、苏03021、启豆2号等12个秋播蚕豆品种为参试材料,考察了生育期、株高、荚长、单株夹数、单株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等7个主要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通过通径分析建立了单株产量(Y)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7个农艺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其中单株荚数与单株产量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而生育期与单株产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性;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单株荚数荚长株高生育期百粒重单株粒数;单株产量(Y)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8.423+1.281X4+1.757X3;单株荚数(X4)、荚长(X3)被保留在最优方程中。  相似文献   

5.
新乡红花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居群红花栽培的20个优良株系为材料,调查红花主要农艺性状,研究其对单株种子产量影响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1个相关性状对种子产量的影响表现为总果球数有效果球数二级分枝数一级分枝数单果种子粒数主茎高无效果球数百粒重、株高分枝与主茎夹角果球直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株高(X_1)、总果球数(X_7)、二级分枝数(X_8)、单果种子粒数(X_10)和百粒重(X_(11))直接影响单株种子产量,多元回归方程为Y=35.2587+0.0579X_1+1.5290X_7-0.4211X_8+0.6591X_10+2.1317X_11(F=56.5917**)。通径分析表明,总果球数对单株种子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其次为单果种子粒数,再次是百粒重,以上三者是红花品种选育的主要目标性状。减少单株无效果球数可大幅提高单株种子产量。单株种子产量高产株型应是株高适中、一级分枝数多、有效果球数多、无效果球数少、单果种子粒数多、果球直径大、百粒重高。  相似文献   

6.
蚕豆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蚕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对加快蚕豆育种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蚕豆不同品种(系)的生育日数(x_1)、株高(x_2)、有效分枝数(x_3)、结荚节数(x_4)、单株荚数(x_5)、单株粒数(x_6)、每荚粒数(x_7)、百粒质量(x_8)、荚长(x_9)、荚宽(x_(10))和单株产量(Y)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单株产量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株高、结荚节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蚕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大小为:百粒质量每荚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结荚节数株高荚长荚宽生育日数,其中生育日数与荚宽两个性状直接效应为负效应。所以蚕豆高产品种选育应从百粒质量、每荚粒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入手,兼顾结荚节数、株高、生育日数等性状综合考虑选择。  相似文献   

7.
夏大豆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夏大豆8个主要经济性状与产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荚粒数与产量相关极显著(0.512 4★★、0.364 4★★),单株粒数与产量相关达到显著水平(0.3052★★),生育期和株高与产量也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通径分析得出,株荚数的通径系数为0.663 4,荚粒数的通径系数为0.6860,百粒重的通径系数为0.5029,三者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力是荚粒数>单株荚数>百粒重.夏大豆新品种选育,从荚粒数和单株荚数入手,兼顾株高、生育期等性状,这样可提高选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普通型日本菜豌豆×半无叶型菜豌豆宝菜2号”后代株系的株高(x1)、分枝数(x2)、糖度(x3)、单株荚数(x4)、双荚率(x5)、单株粒数(x6)、鲜百粒重(x7)、鲜荚产量(y)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个性状对鲜荚产量均有直接正向效应,其相对重要性排序为单株粒数>鲜百粒重>单株荚数>分枝数>株高>糖度>双荚率,其中各个农艺性状对鲜荚产量的直接效应中单株粒数最高,鲜百粒重次之。间接效应中单株荚数通过单株粒数对鲜荚产量的间接作用最大。综合各影响因素,在选育半无叶型菜豌豆时应注意各农艺性状指标的合理搭配。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农光互补"下油用牡丹单株产量与产量构成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农光互补"下油用牡丹的13个主要产量性状(株高、新梢长、SPAD值、冠幅、单株花数、开花率、结实率、角数、荚果数、含水量、单株种子数、百粒重、单果种子数)与单株产量进行相关性、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种子数呈显著正相关;建立了最优回归模型,回归方程为Y=-24.844 0+0.383 7X_4+0.249 3X_7+0.124 0X_(11),决定系数R~2=0.999 4;通径分析表明,冠幅、结实率和单株种子数对"农光互补"下油用牡丹单株产量有直接显著正效应。因此,需协调好这3个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农光互补"下油用牡丹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四倍体南通矮白菜单株种子产量构成性状的关系,对12株四倍体南通矮白菜的16个单株种子产量构成性状进行了相关、回归、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种子产量与二级分枝数等6个性状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回归分析发现二级分枝数对单株种子产量贡献最大,通径分析表明二级分枝荚数对单株种子产量的直接、间接效应最大。综合分析,摘心是提高四倍体南通矮白菜单株种子产量简单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陕西省关中地区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陕西夏播大豆的16个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应用通径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与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主次关系的分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单荚粒数结荚高度。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度依次为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株高百粒重有效分枝数生育期结荚高度单荚粒数。通过两种不同分析方法,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株高被认定为影响大豆高产最为重要的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2.
黑塌菜单株种子产量构成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1株黑塌菜(Brassica campestrisL.ssp chimensis Makion Var.rosularis Tsen et Lee)的21个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种子产量与一、二级侧枝的花数、枝条数、英数、种子数及全株的花数、英数、种子数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全株英数对单株种子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通过增加全株英数、全株花数、一级侧枝数和二级侧枝数可以提高单株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覆膜种植对宁夏干旱区苜蓿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为苜蓿种子生产提供适宜的种植方式。【方法】以甘农4号苜蓿品种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覆黑膜(HM)和覆白膜(BM)为处理,不覆膜为对照,连续2年(2016-2017年)测定不同覆膜处理下种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2016-2017年平均结果显示,HM和BM处理苜蓿的株高分别为105.75和104.77 cm,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9.38和8.40 cm;HM和BM处理的每株花序数为493.77和501.85个,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82.12和90.20个;BM处理的每花序结荚数与对照相比提高了1.33个,HM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HM和BM处理的每荚种子数分别为6.12和6.92个,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0.8和1.6个;HM和BM处理苜蓿实际种子产量分别为358.95和494.73 kg/hm2,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57.58和193.33 kg/hm2。由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可知,苜蓿单株种子产量与株高、分枝数、每株生殖枝数、每株花序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结荚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每株花序数对单株种子产量的贡献最大,其他因素对单株种子产量的贡献主要通过提高每株花序数间接地实现。【结论】覆白膜是提高苜蓿种子产量的最佳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4.
绿豆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相关分析系统分析了与绿豆产量有关的12个农艺性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分枝数, 单株荚数、单株产量、抗倒性和抗病性与产量呈正相关, 其中单株荚数、单株产量和抗病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而株高、主茎节数、荚长、荚宽、百粒重和生育期呈负相关, 其中荚长和生育期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12个性状对绿豆产量的直接作用依次为单株荚数>抗病性>荚宽>抗倒性>荚长>株高>分枝数>单荚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生育期>主茎节数。在高产绿豆新品种的选育中, 首先应注重对单株荚数、抗性和生育期的选育, 然后再综合考虑其他性状。  相似文献   

15.
对河南省大豆的6个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期与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单株粒数与产量达显著正相关;株高、单株荚数、总分枝数与产量相关性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6个主要数量性状与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顺序依次为:生育期>百粒重>单株粒数>有效分枝>株高>单株荚数.大豆育种,应注重选育生育期适中、百粒重大、单株荚数、粒数、有效分枝多的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陕西省关中地区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以陕西夏播大豆的16个品种(系)为试验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应用通径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与产量相关的农艺性状进行了主次关系的分析。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单株粒重>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荚数>株高>单荚粒数>结荚高度。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大豆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灰色关联度依次为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株高>百粒重>有效分枝数>生育期>结荚高度>单荚粒数。通过两种不同分析方法,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和株高被认定为影响大豆高产最为重要的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7.
 作为木本能源植物,文冠果的种子产量问题是制约其大力开发利用的主要因素。通过观测357个单株树形树势、叶片性状、果实性状、种子性状、产量相关性状、含油率等方面共26个性状,进行相关、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找出影响其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产量与地径、冠幅、叶长、叶面积、果长、果宽、每果种子数、果实鲜重、结果个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果皮厚、心皮数、种长、种宽、百果重显著正相关,与枝下高呈极显著负相关。果实鲜重、出籽率、结果个数、每果种子数、种宽是影响单株种子产量的主要因素。果实鲜重、结果个数和出籽率对种子产量的贡献较大,是选择高产单株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农光互补”下油用牡丹单株产量与产量构成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农光互补”下油用牡丹的13个主要产量性状(株高、新梢长、SPAD值、冠幅、单株花数、开花率、结实率、角数、荚果数、含水量、单株种子数、百粒重、单果种子数)与单株产量进行相关性、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单株种子数呈显著正相关;建立了最优回归模型,回归方程为Y=-24.844 0+0.383 7X4+0.249 3X7+0.124 0X11,决定系数R2=0.999 4;通径分析表明,冠幅、结实率和单株种子数对“农光互补”下油用牡丹单株产量有直接显著正效应。因此,需协调好这3个性状与单株产量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农光互补”下油用牡丹选育和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大豆花荚期生物鲜质量、根瘤鲜质量及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对20个大豆品种(系)的大豆花荚期生物鲜质量、根瘤鲜质量及农艺性状与小区产量进行相关性、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小区产量与单株粒数(r=0.668~(**))、单株粒质量(r=0.662~(**))、荚期植株鲜质量(r=0.593~(**))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粒质量(r=0.670~(**))、荚期植株鲜质量(r=0.721~(**))呈极显著正偏相关。通径分析显示,荚期植株鲜质量(0.461)和单株粒质量(0.412)对小区产量的直接正向影响较大;在所有性状中单株粒质量、单株粒数、荚期植株鲜质量可以解释70.2%小区产量的变异,以这3个性状建立最优回归方程为:y=1357.28+0.861x_3+1.736x_9+16.448x_(10)。综上分析可以看出,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荚期植株鲜质量对大豆小区产量影响较大,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选育黑龙江省西部生态区域高产大豆品种(系)时,除应注重选择单株粒数和单株粒质量外,还应关注荚期植株鲜质量。  相似文献   

20.
在优于大田管理的条件下,以22份小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7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从而确定影响小豆单株产量的因素。结果表明,除了荚长,其余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5%,荚长的变异系数最小,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大;7个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顺序为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荚长>百粒重;经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农艺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直接作用大小为单株荚数>百粒重>株高>荚长。综合考虑,小豆单株获得高产应选择单株荚数多、百粒重适中的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