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8 毫秒
1.
杂交稻新组合粤杂922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杂922是广东省农科院利用不育系GD—IS与恢复系R128配组育成的感温迟熟型杂交水稻新组合。海口市于2001年早造引进试种,经3年的多点试验示范和大田生产种植,发现该组合具有株型理想、丰产性好、抗病力强和品质优良等特性,目前是海口市早造加速推广的主要当家组合之一。  相似文献   

2.
丰优42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用优质不育系粤丰A与广恢428配组而成的感温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于2003年2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该组合米粒细长,经广东省粮油检测监督中心评定。稻米外观品质为早造一级。我市于2001年引进丰优428等组合进行试验示范推广。至今年早造累计推广应用1.52万hm^2,一般亩产在500kg以上,  相似文献   

3.
Ⅱ优128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以11—32A作母本,广恢128为父本组配成的感温、早晚兼型用杂交水稻组合,于1995年引入我省试种,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表现产量高、抗性强、品质较好,适宜我省早晚造种植,2000年成为我省早、晚造杂交水稻主推品种,截止2004年5月,全省累计种植面积31.2万hm^2。  相似文献   

4.
于2001年春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引进新品种丰华占进行品种试验,经过两年四造的多点试验示范,丰华占表现出株型好、抗病力强、生育期适中、丰产性较好和米质优等特性,一般每hm^2产量6000一6750kg,高产的达7729.5kg,适宜在桂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湛薯93-16具有高产、中质、抗病力强等优点,是集食用、饲用和加工于一体的兼用型甘薯新品种。该品种在广东省甘薯新品种区试中,鲜、干薯产量都比对照种广薯128增产,可溶性糖含量也比广薯128高。2001年3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6.
扬饲麦1号(原名6907品系)系江苏省扬州大学农学院于1994年育成的一个大麦新品种.1998年1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1年,我县从江苏省黄海农场引进该品种,经三年的试验、示范种植,表现为成穗率高,增产潜力大,一般亩产450~500kg,高产地块逾过600kg,成穗率高于西引2号8.7%~12.5%,产量高于西引2号10%~15%,是一个理想的饲粮大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天优998系天丰Ax广恢998配组.由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育成,2004年通过广东省审定(粤审稻2004008)。2004年上犹县引进作一季晚稻大面积连片示范,于2004年9月10日邀请市农业局领导、专家一行到实地观摩评选,一致认为该组合生育期适中.铢叶形态好,抗逆性强,丰产性好,米质优。产量高。  相似文献   

8.
粤杂122系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GD-IS与恢广122杂交测配而成。2001年3月通过了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8年引入梅州试种0.24公顷,1999年试种20公顷,2000年种植333.3公顷,2001年推广种植16000公  相似文献   

9.
华优桂99系广西藤县种子公司,华南农业大学,广东饶平县种子公司用华农A与桂99杂交培育而成的,2001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漳浦县2004年开始引进试验示范,表现适应性好,产量高,抗性强,米质优。  相似文献   

10.
两优培九系江苏省农科院用培矮64S×9311培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由于生育期较长,一般作中稻种植。我县于2001年引进两优培九在兴福镇神岗村连片示范种植76公顷,经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作物杂优站、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进行实割实测验收平均每667m~2产量达694.5kg,高产田块达737.68kg,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华优桂99”是广西藤县种子公司1998年早季利用优质不育系“华农A”与优质恢复系“桂99”杂交配组而成,属优质杂交稻新组合。2000年通过广西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2001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同年通过国家审定。该组合1999年由龙海市种子站引进、试验试种,2002年、2003年参加漳州市  相似文献   

12.
培杂双七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两系杂交稻新组合。2000-2001年兴宁市农业局组织实施了由广东省农科院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优质两系稻培杂双七生产技术体系试验示范,面积66.7hm^2。兴宁市农业局根据培杂双七的品种特性,运用两系稻优质高产栽培措施、平衡施肥方法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示范成功,示范片培杂双七生长平衡,转色正常、无病虫为害,每667m^2产量2000年早造为656.2kg、晚造为664.8kg,2001年早造为595.72kg、晚造为691.92kg,充分发挥了培杂双七的高产稳产特性和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3.
宜香673系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优质不育系宜香A与自育强恢复系福恢673配组而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参加福建省晚稻新品种筛选试验.因该组合2004年区试增产显著,2005年破格进入福建省生产试验,顺昌县于2004年引进试种,经两年的多点试验、示范、该组合表现产量高、米质优,  相似文献   

14.
皖油17号系滁州市农科所和安徽省种子总公司采用不育系H3A与恢复系H3C配组选育而成的杂交油菜新组合。1998-2000年在安徽省区试平均667米产量180.3千克,含油量42.2%,属双低油菜。2001年9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安徽省油菜产区种植。2006年伊犁鑫丰园种业公司引进,在巴彦岱乡小面积种植,每667米^2取得300千克以上的产量,  相似文献   

15.
优质高产晚稻杂交组合——金优11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优117系湖南省常德市农科所用23A与常恢117配组育成的晚稻杂交组合.2003年通过湖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我县于2001年引进,通过几年的试验与示范,该组合表现优质、高产、稳产、抗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塔罗科血橙新系于1999年春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引进,至2005年整个阐北发展面积达近600hm^2。2001年开始少量挂果,2004年产量达3—4万kg。塔罗科血橙新系在闽北生态气候条件下表现早结丰产,苗木种植的塔罗科血橙新系三年生的树,树高1.3-1.5m,冠幅,1.2-1.5m。开始少量挂果,平均株产2—3kg,高的株产达4-6kg。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新品系中旱110由定西地区旱农中心于1996年从中国农科院作物育种所引进,1997--2001年度完成引种选育程序。该品种抗旱、抗病,丰产,适应性广。1998--2001年度在定西地区生产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3176.55kg/hm^2,比对照品种陇鉴19产量2806.20kg/hm^2增产13.2%。其籽粒含粗蛋白14.08%、淀粉71.70%、赖氨酸0.46%、湿面筋37.40%,适宜在海拔1700--2000m的半干旱地区的山坡地、梯田地和旱川地种植。  相似文献   

18.
花生新品种—汕油2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汕油21系广东省汕头市农科所1993年组配杂交,于1998年育成的花生新品神。2004年通过全国花生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南方花生种植区试验示范。2006年我站从广东省汕头市农科所引进该品种,并作春季进行试种栽培,表现产量高、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性强等特点。现将该品种试种示范表现、  相似文献   

19.
特优128是广西藤县种子公司采用福建漳州市农科所育成的龙特浦A与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育成的R128配组选育而成的感温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2001年12月通过广西区审定。2004和2005年早造参加海南省区试及生产试验,同时在省内试种超过2万hm^2,表现高产稳产,抗性较强(抗自叶枯病优于Ⅱ优128),具有适应性较广、米质较好等特点,群众普遍反映良好。2005年11月通过海南省审定。  相似文献   

20.
春花生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引进12个春花生新品种(系)进行比较试验,以泉花7号为对照,从产量、农艺性状、经济性状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0910-63和龙花128的荚果与籽仁产量比对照品种泉花7号增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综合性状表现较优,适合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