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在养殖业中消毒就是杀灭养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常用的消毒方式是用消毒液对畜禽及其舍内外环境喷洒消毒。消毒液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要达到消毒彻底,应做到:  相似文献   

2.
畜禽养殖消毒误区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毒是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灭病原微生物,目的是消灭被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的病原体,以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是预防畜禽发病的源头性工作。但在实际生产中,特别是农村散养的畜禽,消毒成为一种可有可无、随意操作的事情,导致畜禽疫病不断,养殖效益降低,为此,笔简要列举目前畜禽养殖存在的误区,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瘤胃微生物生物区系,对改善各种营养物质的代谢、维持瘤胃内环境的稳定有重要作用。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在几十年来国内外对反刍动物瘤胃纤毛虫研究的基础上,其对瘤胃内环境指标和营养物质代谢方面的影响予在系统阐述,旨在对纤毛虫的去留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4.
春季是细菌及病毒繁衍的最佳季节,如疏于管理和防疫极易造成猪场暴发多种疾病,严重影响生猪养殖的综合效益,应引起养殖户高度重视。1猪舍环境改善猪舍长期保持温暖、干燥、通风,勤扫圈舍,定期消毒,创造无病原微生物的良性养殖环境是春季养猪的重要策略。此期要重视哺乳期、断奶期仔猪适宜生长环境的调控,避免环境应激因素造成危害。因初  相似文献   

5.
一、动物细菌性疾病生物防治的必要性 随着集约化养殖场的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环境污染越加严重,细菌性疫病明显增多,如鸡的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葡萄球菌病、绿脓杆菌病、支原体病等。其中不少病的病原广泛存在于养殖环境中,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这些环境性病原微生物,已成为养殖场的常在菌并引起常发病。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发酵床养鸡模式能够克服传统集约化生产中鸡只得不到动物福利的缺陷。垫料层形成的小环境能抑制病源微生物的繁殖,分解家禽排泄物,改善养殖环境,从而增强动物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畜禽产品品质;有益菌群还能产生多种酶类和维生素,提高家禽饲料利用率,降低养殖成本。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畜牧业的规模养殖取得了较快发展。养殖小区是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的重要模式.是科技进步和建设商品化养殖基地的重要载体,它便于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便于疫病的防治.便于产品的运输销售.便于环境控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8.
规模养殖在推动畜牧业发展及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它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日益发展壮大。但在养殖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的同时,所呈现的状况也是良莠不齐的,一些欠规范的养殖小区在各种内在、外在环境设置上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影响了饲养动物生产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动物的福利。  相似文献   

9.
天然草地的另类资源--土壤微生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登第 《草业科学》2003,20(12):68-71
天然草地除固有的生态作用和生产资料性质外,土壤中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微生物尚未作为资源被认识和利用。从自然资源角度对天然草地土壤微生物的特点、潜在价值和利用途径进行探讨,对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和维护环境健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蔡茂扬 《北方牧业》2013,(21):14-15
1环境控制的目的与重要性1.1环境控制的目的随着集约化养殖的发展,猪群密度的加大,畜舍潮湿,空气污浊,粉尘的漂浮,为许多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提供了便利。生物安全措施和环境控制措施已经不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选择,而应该是在养殖场中被强制长期实施以确保畜群不受传染性病原威胁的重要措施。猪场环境控制的目的是消除影响动物健康生长的环境因子,减少应激,为动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臭氧水处理技术与水产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臭氧水处理技术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清除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毒有害物质。由于臭氧处理后的分解产物是氧气,不会给环境带来任何不良影响,良好的环境接触特性,使得臭氧的应用十分广泛。  相似文献   

12.
受“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为提高奶源质量,便于管理、监管.今年河北省加大了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的建设力度。大部分散养奶牛已入驻奶牛养殖小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已成为河北省奶牛的主要饲养方式,但因集中饲养造成奶牛密度大、接触多,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因此,我们要重点加强养殖小区的卫生防疫工作,尤其要重视环境卫生消毒,其目的是消灭传染源散播于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阻止疫病继续蔓延。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保证奶牛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环境栏圈消毒药的选择和应用赵式文(金华种猪场)为确保畜牧业生产的安全和贯彻"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每年都要选购消毒药进行环境栏圈的消毒。为了充分发挥消毒药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作用,必须了解消毒药的理化特性,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用模糊相似优先比的数学方法,研究了东北羊草草原生态环境的退化规律和微生物综合作用的变化规律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的退化规律为:羊草生境-虎尾草生境-碱茅生镜-碱蓬生镜。微生物的变化规律为:羊草>虎尾草>碱茅>碱蓬。环境的退化与微生物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对称性,对环境退化的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验证了用模糊数学的方法研究环境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禽业导刊》2004,21(5):42-42
在禽流感流行的情况下,强化养鸡场的环境消毒是防治禽流感的重要措施,也是养殖场兽医防疫体系和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消毒指杀灭或清除被病原体污染的场内环境,畜体表面,设备、水源等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使之达到无害化,防止疾病发生和蔓延。应当注意,消毒和灭菌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概念,也对应着不同的药物。在选择消毒剂和灭菌剂时要注意它们二者间的区别。一般来说,消毒剂不  相似文献   

16.
规模养殖环境对肉鸡的健康和福利影响是各个环境因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产生的,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饲养密度、通风、温度、湿度、光照和氨气。就此,文章从动物福利角度出发,围绕肉鸡生产环境控制,对近年来开展的氨气浓度及湿度对肉鸡生产的影响、不同饲养模式对肉鸡肠道微生物及黏膜免疫的影响、饲养密度对肉鸡应激反应和福利水平的影响等系列研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2003年水产养殖总量已达3029万t.占世界水产养殖总量的约70%。随着规模化、集约化、高密度养殖逐渐成为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主流.养殖用水随意排放.导致了养殖环境污染,各种病害问题日趋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开发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研制的海洋微生物制剂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对调整和改善养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刘谨 《水禽世界》2007,(4):24-25
随着机械化、现代化、规模化养鸡业的发展,养殖户对雏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饲养环境中病原微生物含量逐渐增多。因此,无论是养殖户对雏鸡质量意识的增强,还是客观环境的要求,提高雏鸡质量是养殖业亟待解决的  相似文献   

19.
猪场消毒是杀灭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播途径,减少动物受感染机会的重要措施是科学养猪,提高效益,大力推进养猪产业化经营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搞好猪场消毒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变暖的暖冬,害虫和病原微生物继续以比较快的速度生长繁殖,造成养殖动物感染疾病。特别是在冬春季节交替之时,易感动物更容易发生感染,进而诱发养殖业中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流行。这一过程在养殖业的圈养环境中更为明显。畜舍、池塘等小气候环境容易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被养殖动物更易发生感染。随着气温的升高,加上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导致畜禽采食量减少,肌体免疫力低下。此时,各类病原微生物便乘虚而入,给养殖动物的健康造成危害。专家强调指出,温度升高导致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度加快,微生物在生长繁殖前必然先经过DNA复制,而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DNA复制过程中。因此,温度升高的结果必然会引起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突变率升高。各类病原微生物在突变后其一些生理生化特点也将发生改变,如病原体的存活变异、抗药性变异等。发生变异后,病原微生物(尤其是病毒)将突破其寄生、感染的分布区域进行扩散,形成新的传染病。或是某种动物病原体(尤其是病毒)与野生或家养动物病原体之间发生基因交换,导致病原体获得保护,从而躲过动物免疫系统的攻击,引起新的传染病。据数据显示,未经清洗的动物被毛、皮肤微生物数量可达10^5-10^6个/cm^2,刚排出的家畜粪便微生物数量可多达10^7个/g,瘤胃成分中微生物的数量可达10^9个/g。这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是不致病微生物,当气温升高后,其中一些微生物发生突变,致病力增强。这样,这些突变后的微生物就能够冲破肌体的防御系统,扩散至动物肌体的其他部位,此时变为严重的致病菌,例如大肠杆菌、坚强芽孢杆菌等一些耐热、喜温的芽孢杆菌属。从传染性的角度来看,气温升高会使病原微生物的传染途径变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