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肉鸡曲霉菌病诊疗报告李银炉福建省平和县畜牧兽医站3637001993年11月,我县养鸡专业户张××饲养的197只红布罗肉鸡,7周龄突然发病,死亡58只。经笔者诊治认为是鸡曲霉菌病,经治疗149只病鸡全部痊愈。现报告如下。1.发病情况:张××于11月初...  相似文献   

2.
肉鸡的生产有以下特点:(1)肉鸡生产速度快:正常情况下2周龄体重达280克,4周龄达880克,6周龄达1 500克,8周龄达2 400克,一般是肉用仔鸡初生时的50~60倍;(2)饲养周期短,周转快:就目前水平,肉用仔鸡从出壳一般7周龄上市,体肥肉嫩,最快仅需42天体重可达1 500克,专业化生产1年可养5~6批;(3)饲料转化率高:肉用仔鸡的料肉比是所有肉用畜禽中最低的,一般是(1.9~2.15):1;(4)肉用品质好:肉用仔鸡的肉质细嫩多汁,味道鲜美,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5)肉鸡饲养效率高,能充分利用房舍:1个劳动力能饲养2 000~3 000只肉鸡,成活率96%,最高劳动效率平均每产100千克鸡肉只需4个工时,每饲养1只上市肉鸡可获纯利0.8~1元.  相似文献   

3.
1精育雏鸪 1~5周龄鹧鸪称为雏鸪.育雏的方式有保温伞育雏、炕道保温育雏、红外线灯育雏等.无论用什么方式育雏,育雏的温度1~2周龄34~31℃,3~5周龄29~25℃;湿度1周龄保持在60%~70%,以后保持在50%~60%;饲养密度1周龄每平方米80只左右,2~3周龄每平方米50只左右,4~5周龄每平方米30只左右;光照强度1周龄实行全日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4瓦),1周龄后采用16小时光照(每平方米2瓦).  相似文献   

4.
吉他霉素在肉鸡饲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岳增华 《饲料工业》2005,26(21):34-36
将平均出生体重41g±1.94g的肉雏鸡按饲养试验随机分成2组,每组设2个重复,一组做对照组,日粮中不添加吉他霉素;另一组为试验组,日粮中添加吉他霉素100mg/kg。分2个阶段(0~3周龄、4~6周龄)进行肉鸡日粮中添加吉他霉素对提高肉鸡增重和提高饲料效率的试验研究,并观察吉他霉素对预防肉鸡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及提高肉鸡成活率的作用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在0~3周龄肉鸡日粮中每千克添加100mg吉他霉素,试验组比对照组多增重89.1g,可提高阶段增重14.6%(P<0.05),增重效果显著;在肉鸡4~6周龄内试验组比对照组多增重135.7g,可提高阶段增重9.9%(P<0.05),增重效果显著;全期试验组比对照组多增重224.8g,可提高增重11.40%(P<0.05),增重效果显著。在饲料消耗方面,在肉鸡0~3周龄期间,试验组比对照组多采食18.1g,提高采食量2%(P>0.05),饲料消耗差异不显著;在4~6周龄期间,试验组比对照组多采食46.2g,提高采食量1.5%(P>0.05),饲料消耗差异不显著;全期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每只多采食64.3g,提高采食量1.6%,饲料消耗差异不显著。在饲料报酬方面,吉他霉素可提高肉鸡0~3周龄饲料转化率12.1%;提高肉鸡4~6周龄饲料转化率8.4%;全期提高饲料转化率9.7%。这说明吉他霉素有明显的促进肉鸡生长,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同时,吉他霉素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预防呼吸道和肠道疾病,提高鸡只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T.EI-Sheikh  N.Ahman 《中国家禽》2006,28(13):33-33
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观察维生素E+硒(Na2SeO3)和有机硒(赛乐硒)对夏季(30.0~43.5℃)慢性热应激条件下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180只1日龄的肉鸡被随机分成三个硒的日粮处理组,两种不同的养殖密度。每个处理组两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试验按照3×2因子设计:三种日粮处理组分别是采食维生素E+硒、赛乐硒和对照组(基础日粮)和两种不同的养殖密度(10只/平方米和8只/平方米)。在孵出时、2周龄、4周龄和6周龄时,分别称体重和计算饲料转化率。并记录每日的死亡率。在21、28、35和42日龄时,根据羽毛大小和皮肤的覆盖面积对羽毛进行评分。与维生素E+…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日粮不同代谢能和赖氨酸水平对AA肉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160只1日龄AA公雏,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32个重复,每重复1只鸡,实行单笼饲养。试验采用2因子(代谢能和赖氨酸)×2水平(低于和高于对照组)随机区组设计,设1个对照组(代谢能参照NRC,1994),2个代谢能水平分别为12.97、13.81MJ/kg;2个赖氨酸水平0~3周龄分别为1.0%、1.2%,4~6周龄分别为0.9%、1.1%,对照组代谢能水平0~6周龄为13.39MJ/kg,赖氨酸水平0~3周龄为1.1%,4~6周龄为1.0%。42日龄屠宰,试验结果表明:①日粮代谢能水平从12.97MJ/kg提高到13.81MJ/kg,肉鸡平均体重增加12.67%,饲料转化率升高7%(P<0.01);日粮赖氨酸水平提高20%,体重显著增加12.38%(P<0.05),饲料转化率升高3.84%(P<0.01);日粮代谢能和赖氨酸对饲料转化率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②随着代谢能水平的提高,屠体重、全净膛重、胸肌重、腿肌重、腹脂重和腹脂率相应提高,高能组显著高于中、低能组(P<0.05),赖氨酸水平对屠体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和胸肌率产生极显著的影响(P<0.01),与低赖氨酸组相比,高赖氨酸日粮组肉鸡屠体重增加12.33%、全净膛重增加12.62%、胸肌重增加28.53%、胸肌率提高3.11%,代谢能和赖氨酸水平对肉鸡腹脂重有显著的互作效应(P<0.05);③日粮代谢能水平为13.81MJ/kg,赖氨酸水平0~3周龄为1.2%、4~6周龄为1.1%时AA肉鸡获得最佳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与实际生产中应用的NRC(1994)代谢能和赖氨酸水平相比,AA肉鸡多赢利1.44元/只。  相似文献   

7.
1994年2~4月,天津市某大型肉鸡联合企业在肉鸡放养工作中曾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肉鸡腹水症,仅调查合同鸡场饲养的50万只肉鸡中,腹水症发生率高达40%,死亡率达25%,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肉鸡群在育雏阶段生长良好,死亡率极低,体重增长迅速。从2周龄时开始发病,至30日龄时达到发病高峰,平均日死亡率1.5%~2%。经采取各种措施后,到5月初已很好地控制了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肉鸡猝死综合征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肉鸡猝死综合征又称急性死亡综合征、急性心脏病等。随着养禽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养禽专业户的饲养规模及饲养量普遍较大,肉鸡新品种逐渐趋向于高度发育型,生长迅速,个体大,此病更加突出。肉鸡猝死综合征是发生于肉鸡的一种常见疾病,其所造成的死亡数约占总死亡数的1%~5%,已逐渐被人们重视。1流行特点肉鸡猝死综合征多发生于2~3周龄的雏鸡,尤以10多日龄的雏鸡发病比较多见,超过3周龄的鸡很少发病[2、3]。本病的发病率0.5%~4.0%,死亡率1.0%~5.0%。据报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2、3]。肉仔鸡在1~2周龄时成直线上升,3周龄时达到发病率高峰,…  相似文献   

9.
随着畜牧科技的发展 ,肉鸡的生产性能日益提高 ,上市日龄和生产周期缩短。但是在现实生产中 ,若肉鸡生产性能顺其自然发挥 ,往往会造成肉鸡前期生长过快 ,后期抗病力降低 ,一旦发病 ,难以治疗 ,甚至不能正常出栏。因此 ,掌握肉鸡生长规律是提高生产性能和获得经济效益的基础。1 肉鸡的相对增重规律相对增重 =(末重 -始重 ) /始重× 1 0 0 %。这个指标反映出某个阶段生长速度的快慢。肉鸡以周龄计算 ,计算这一周比上一周体重增加的倍数。表 1 肉鸡生长初期的相对增重周龄 1 2 3 45 67 8相对增重 3 3 81 5 1 81 5 7 42 3 3 2 5 2 0  由表 …  相似文献   

10.
冬季气候变化异常,昼夜温差大,早晚气温低。如果育雏温度过低,肉鸡容易受凉而引起腹泻或产生呼吸道疾病等,严重时会造成大量死亡。1严格温度指标肉育雏生长适宜温度随日龄的增长而下降,1~2日龄肉鸡育雏室温度24~25℃;3~7日龄31~34℃,肉鸡育雏室温度22~24℃;第2周龄21~22℃;第3周龄19~21℃;第4周龄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目的是揭示日粮中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同时还研究肉鸡从开食日粮变换成肥育日粮的适宜时间。材料和方法选用1周龄的胡巴特(Hubbard)肉鸡作了两个试验,仔鸡养在电热育雏笼中,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1:把600只1周龄的胡巴特肉鸡平均分为12组。日粮能量2800、3000和3200千卡/公斤,蛋白质相应为18、20、22和24%,按3×4因子交叉设计处理,重复试验2次。在第42天  相似文献   

12.
以慢速型(wod168)、中速型(wod178)和快速型(wod188和AA)肉鸡为研究对象,测定其1~7周龄时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盲肠的长度和重量,探究不同生长速度的白羽肉鸡肠道性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3种不同长速肉鸡的肠道性状在1~7周龄均有随周龄增加而增加趋势,wod188肉鸡2周龄时的十二指肠长度、回肠长度、空肠重量、3周龄时的盲肠长度、5周龄时的十二指肠重量,wod178肉鸡5周龄时空肠长度、2周龄时的回肠重量和AA肉鸡2周龄时盲肠重量的生长强度最大,对应的相对生长系数分别为88.60%、33.68%、58.64%、34.76%、53.81%、28.48%、75.00%和81.01%。4个品种大部分肠道性状测定值在7周龄时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1~5周龄(P<0.05)。1~7周龄时,wod188肉鸡和AA肉鸡大部分肠道性状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显著高于wod168肉鸡和wod178肉鸡(P<0.05)。综上,肉鸡十二指肠及回肠的长度和重量、空肠和盲肠的重量均在2周龄时生长强度最大,蛋鸡血缘占比越高,生长速度越慢,肠道性状的长度和重量越小。  相似文献   

13.
选用800只21日龄白羽肉鸡,采用5×4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成20组,每组4个重复。在玉米-豆粕型日粮基础上添加5个水平钙(0.6%、0.8%、1.0%、1.2%和1.5%)和4个水平非植酸磷(0.35%、0.45%、0.55%和0.65%),研究饲料中不同钙、磷水平对4~6周龄肉鸡骨骼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胫骨强度、胫骨灰分及胫骨磷含量和日粮钙、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但1.5%钙、0.6%钙和0.35%非植酸磷都显著降低胫骨强度、胫骨灰分及胫骨磷含量(P<0.05)。4-6周龄肉鸡达到最大胫骨强度时的日粮钙、非植酸磷添加水平分别为1.0%和0.45%。。由回归方程得出4-6周龄肉鸡胫骨灰分含量和胫骨强度达最大时的日粮钙、非植酸磷添加水平分别为0.99%、0.55%和1.02%、0.55%。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海南掀起利用林区放养肉鸡的饲养业,并获得很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省统计局统计,1993年全省禽肉总产量6.99万吨,创历史最高计录,比上年增值55.7%。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有1万多户常年在林区放养肉鸡。现将林区放养肉鸡的技术介绍于下。1、场地选择选择远离村庄和交通要道,地势高燥略呈倾斜,砂质或砂壤质土壤的林区。2、搭鸡舍采用油毛毯和小木料搭成约2米高的人字式简易鸡舍,鸡舍面积按每平方米饲养20只肉鸡的密度计算。3、肉鸡的饲养管理育雏期做好雏鸡的保温和疾病的防制。育雏温度:1~2日龄32℃,1周龄30~32℃,2周龄29~30℃,3周龄27~29℃,4周龄21~27℃。育雏供温设备采用:①电作热源的育雏器或红外线灯泡;③燃油作热源的煤油炉或马灯;③燃柴作热源的铁皮油桶灶。铁皮油  相似文献   

15.
正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鸡生产的传染病。在自然条件下,本病只感染鸡,并且肉鸡较蛋鸡易感。传染性法氏囊病仅发生于2~15周的雏鸡,3~6周龄为发病高峰期。在临床上本病的典型特征是雏鸡群突然大批发病,2~3 d内可波及60%~70%  相似文献   

16.
5~8周龄固始鸡能量和蛋白质需要量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试验选用 4周龄固始肉鸡 972只 (公母各半 )。采用 3× 3因子设计 ,饲喂代谢能 (ME)和粗蛋白质 (CP)水平不同的 9种玉米—鱼粉—豆粕型日粮。通过饲养试验、比较屠宰试验和代谢试验 ,研究不同的能量和粗蛋白质水平对 5~ 8周龄的固始鸡雏鸡生产性能、屠体成分的影响 ,根据三个试验的研究结果 ,得出固始鸡在 5~ 8周龄阶段 ,其日粮适宜的能量和粗蛋白质营养水平分别为 :代谢能 12 .6 9MJ Kg,粗蛋白质 18.2 0 % ,蛋能比 14 .34g MJ。  相似文献   

17.
贵阳市花溪区某鸡场年产 3万余只肉鸡 ,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水平。均在 1周龄用新支 (H12 0 )二联苗首免 ,2 3日龄用新支 (H52 )加强免疫。 2 0 0 0年 9~ 10月间 ,发现两批 (每批30 0 0只 )良凤花肉鸡在 30~ 40日龄开始发病。在 1周内发病率达到 5 0 % ,并出现死亡 ,最多时每天死亡 6 0余只 ,死亡率14%~ 18%。发病期间曾用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红霉素及病毒灵等药物 ,连用 3~ 5天进行治疗 ,但无明显效果。病鸡精神沉郁、食欲下降、饮水增加 ,严重水样下痢 ,以肾肿大、花斑肾、输尿管尿酸沉积病变为特征。经流行病学调查 ,病理解剖和实…  相似文献   

18.
广西玉林地方鸡种适宜能量和蛋白质需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林三黄鸡属广西地方优质鸡种之一 ,本试验旨在研究其母鸡全期日粮适宜能量 (ME)和粗蛋白质 (CP)的需要水平。试验设 4 (ME)× 4(CP)共 1 6个处理 ,每个处理 4 0~ 6 0只母鸡。结果表明 :以增重和经济效益为综合衡量指标 ,0~5周龄适宜ME和CP分别为 1 2 1 3兆焦 (MJ) /千克和 2 1 % ,6~ 8周龄分别为 1 2 1 3兆焦 (MJ) /千克和 1 8% ,9~ 1 1周龄分别为 1 2 1 3兆焦(MJ) /千克和 1 5%~ 1 6 % ,1 2周龄至出栏分别为1 3 39兆焦 (MJ) /千克和 1 5%。  相似文献   

19.
鸡慢性呼吸道病(又称支原体病)和鸡大肠杆菌病,是近几年肉鸡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3~7周龄鸡最容易感染。特别是在空气流通差,天气阴冷时更容易发病。由于同属条件性、接触性传染病,两病既可并发又能继发,虽呈散发性慢性经过,但死亡率可达20%以上,病鸡治愈后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是目前危害肉鸡饲养业的严重疾病。2005年4月28日,山东聊城某养殖户饲养肉鸡2000只,20日龄发病,死亡率达22%,经我中心诊断结果为慢性呼吸道病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现将发病及治疗情况汇报如下。1发病原因引起发病的主要原因:一是场舍环境卫生不良,管理措施不善。尤…  相似文献   

20.
肉鸡腹水综合征是以腹部积液,心衰,肺脏充血坏死,肾脏肿大及肝脏病变为特征的一种非传染性疾病。该病主要影响2~6周龄肉鸡,最早也可发生于1周龄内肉鸡,正常情况下体型较大鸡只容易发病。发生该病后可造成鸡只陆续零星死亡,最高可达30%以上。本文通过对1例肉鸡腹水综合征临床症状诊断和流行病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