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一般发生于夏季或夏秋之交.潜伏期一般为3~5天。流行热传播速度快、流行面广、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2.
奶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Bovine iepzoo Ticfever Vinls)引起的一种非接触性急性传染病。通常由吸虫昆虫——蚊蚋所传播,多发于湿盛与多蚊的长夏季节,在长沙地区,一般开始于七月,终结于九月,一个牛场发病可延续一个月以上,且每六年左右流行一次。其死亡率的高低,取决于继发病的类型,若继发肺气肿,死亡率可高达  相似文献   

3.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传播迅速,病程较短,身体健壮者发病3 d后好转.本病广泛流行于亚、非和大洋洲,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侵害对象是奶牛和黄牛,以3~5岁多发,1~2岁和6~8岁次之,犊牛和九岁以上老龄牛较少发病,其中孕牛和高产奶牛最易感.牛流行热病毒是一种有囊膜RNA病毒,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故其多发于夏秋闷热多雨期.此外,本病的流行有较明显的周期性,以3~5年和5~8年流行一次.  相似文献   

4.
牛流行热(Bovine Epizootic Fever)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是高热呼吸促迫、流泪、流涎、流鼻汁及因四肢疼痛引起跛行。一、流行病学病牛是本病的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病牛高热期血液中。传播途径为吸血昆虫库蠓叮咬病牛后,再叮咬健康牛,经皮肤传染。因其流行季节多在阴雨潮湿过后,库蠓大量繁殖时期,一旦库蠓被杀死,流行即告终止。易  相似文献   

5.
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弹状病毒科、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奶牛、黄牛和水牛等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中以奶牛最易感[1]。本病是我国南方地区多发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吸血昆虫生存活跃的月份,多为良性经过,大多数牛经2~3d后即可恢复正常[2]。但因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疫情持续时间长、后遗症严重和淘汰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害了奶牛产业的健康平稳发展。湖北省黄冈市是牛流行热的疫区,常见发生于奶牛和黄牛(农村耕牛)。  相似文献   

6.
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弹状病毒科、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奶牛、黄牛和水牛等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中以奶牛最易感。本病是我国南方地区多发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吸血昆虫生存活跃的月份,多为良性经过,  相似文献   

7.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型热性传染病。大部分2-3d恢复正常,又称“三日热”。主要表现病牛高热和呼吸促迫、流泪、流口水、流鼻汁以及四肢关节疼痛所致发的跛行,多良性经过。因为病毒是吸血昆虫库蚊和蠓传播,因此库蚊和蠓活动季节正是本病的发病季节。黄牛、水牛、乳牛均可感染发病。  相似文献   

8.
正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又称三日热,有些地方称为四蹄困、腐腿病。各种牛均可感染发病,主要流行于蚊蝇多的季节,吸血昆虫消失流行即告终止。笔者采取中西结合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牛流行热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流行热(Bovine Ephemeral Fever)是由病霉引起奶牛、黄牛和水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牛流行热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成员.本病的特征是突然高热,呼吸急促,消化机能障碍,关节僵硬,跛行,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从1955年起在我国20多个省市范围内已有7次全国性大流行.牛患本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传播扩散迅速,牛群大批发病,由于护理和治疗不当,死亡率还有可能上升,同时,奶牛的产奶量和奶的品质明显下降,耕牛使役能力受损或丧失,部分怀孕母牛流产,病牛因体弱瘫痪而被淘汰,给养牛业造成经济损失十分巨大.流行病学:牛流行热是由节肢动物传播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一般开始于夏末秋初,但南方有些省份还出现于初夏或盛夏时节.由于本病多发于吸血昆虫大量孳生的季节,因此人们认为按蚊和库蠓是牛流行热的媒介昆虫.根据近年来流行病学观察,流行周期已缩短至3~5年,有的地方甚至还短.由于近年来养牛业蓬勃发展,新生牛群不断出现,人工免疫接种,牛的生命周期缩短及交通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该病的发生规律越来越不明显,凭过去的经验,已很难对其发病时间做出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10.
牛流行热(又名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为:突然高热、流泪、泡沫样鼻漏、呼吸迫促.产奶量急剧下降。虽多取良性经过.但部分病牛常因瘫痪而淘汰。该病的传染源是病牛,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牛高热期血液及呼吸道分泌物中。除与病牛直接接触外,吸血昆虫叮咬皮肤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