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赣抚平原灌区双季稻优化灌溉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测定双季早、晚稻的耗水量,研究2012年赣抚平原灌区不同灌溉方式下双季早、晚稻的水量与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间歇灌溉方式下早、晚稻本田期的腾发量、地下渗漏量、作物系数均低于淹水灌溉;与淹水灌溉方式相比,早、晚稻间歇灌溉处理本田期的耗水量分别减少4.35%和4.61%,作物系数(Kc)分别减少4.00%和3.4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37%和2.96%,产量分别增加3.30%和1.40%。  相似文献   

2.
一、水稻工厂化育秧主要技术内容 水稻工厂化育秧一般包括选择育秧方法、种子处理、苗土准备、秧田准备、联合播种和秧苗管理等环节。育秧方式有符合机插要求的软盘旱育以及用于抛秧的561穴软盘旱育。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灰色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为手段,以保定地区望都灌溉试验站两年的冬小麦耗水量为基本资料,对影响作物耗水量的诸气象因子逐一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影响耗水量的最重要因素。根据文中的结论,可以建立耗水量与最重要因素的关系式,在灌溉预报中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4.
依据天长市二峰灌溉试验站2010年夏玉米地下水位埋深试验资料,通过6种地下水位控制处理和3种对照夏玉米试验,探讨了不同地下水位埋深对夏玉米的耗水量及耗水量与产量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的耗水量呈抛物线型,前后期小,中期大,到抽雄吐丝期达到最大,并随水位埋深加大而降低;过高或过低的耗水量均影响夏玉米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需水量与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7年5~9月在山西省临县湫水河灌溉试验站进行了马铃薯需水量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的耗水规律为发芽期1.54~2.79 mm/d,幼苗期1.67~3.14 mm/d,块茎形成期2.84~5.59 mm/d,块茎增长期达到最大值4.77~5.91 mm/d,淀粉积累期降为3.49~4.89 mm/d。马铃薯耗水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为了取得高产和较高的水分利用率,全生育期的耗水量应在450~500 mm之间。在当地气候、土壤及栽培模式下,马铃薯的灌溉制度为全生育期灌水2次,灌水定额60~90 mm,灌溉定额115~175 mm。  相似文献   

6.
1982~1985年,先后在山西省运城、临汾和晋中等棉区的10个灌溉试验站,对棉田地膜复盖的效应及其耗水量、耗水规律和灌溉制度进行了观测试验。各试验站在基本条件相同的前提下,进行了盖膜与不盖膜棉花灌溉对比试验,复盖度一般为55%~65%,  相似文献   

7.
鄂北地区不同灌溉模式水稻需水及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湖北省鄂北地区干旱现状,采用长渠灌溉试验站2009—2013年的水稻灌溉试验资料,研究了不同节水灌溉模式下水稻需水变化规律和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灌溉模式对水稻蒸发蒸腾量、耗水量、灌水量、产量及水分生产率等指标有显著影响。与浅灌模式和中蓄模式相比,湿润模式水稻耗水量和灌水量明显降低,同时提高了水稻产量和水分生产率。因此,从节水和增产角度,湿润模式是较为适宜的节水灌溉模式。  相似文献   

8.
秧田灌水深度对水稻秧苗生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稻二优培九秧苗期2叶1心期至7叶期不同的灌水深度处理对秧苗分蘖及生长影响的研究表明:秧苗期灌溉水的深度与秧苗分蘖和根系生长密切相关,灌水越深,分蘖发生和根系生长越不利。浅水层灌溉,能促进秧苗分蘖的发生,促进根系生长,提高秧苗素质;而灌水深度达到4 cm,则不利于秧苗分蘖的发生和根系生长,根冠比不足。提出在水稻生产秧苗期用浅水灌溉或无水层灌溉的有效水分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微纳米气泡增氧灌溉对双季稻需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微纳米气泡增氧灌溉技术对水稻节水增产的综合影响,以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为双季早、晚稻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微纳米气泡增氧灌溉对双季稻需水特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纳米气泡增氧灌溉处理的灌水量、排水量和耗水量均低于常规水灌溉处理,早、晚稻水分利用效率(耗水量)分别提高7.78%和8.37%,降雨利用效率分别提高6.03%和24.58%,产量分别提高4.05%和3.35%。同时,微纳米气泡增氧灌溉具有良好的节肥效果。  相似文献   

10.
水稻优化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淠史杭灌区农业生产的现状,通过对秧田耗水量-泡田用水量-本田需水量-本田灌溉制度的系列试验资料分析,提出了适合淠史杭灌区目前条件下节水增产的水稻优化灌溉制度;经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1.
晚稻品种生长期比早稻长,但要在安全齐穗期避开寒露风的影响。所以机插秧苗在秧盘中的生长也会超期6~10天,要培育出符合机插要求的秧苗,其关键在于控苗。
  1育秧方式及播种要求
  (1)育秧方式:采用秧田本土泥浆育秧,具有操作简便、节本增效、易于管理等优势,适合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2.
灌溉经济效益是指灌溉和未灌溉相比所增加的农副产品产值。泉州市灌溉试验站于1986年开展的水稻灌溉与不补水试验成果(早稻和晚稻)表明,都能够达到增产增收,经济效益显著,灌溉效益一般占总收入的12%左右。一、试验方法设计水稻灌溉与不补水两个处理作单因素对比试验,重复三次,采用随机排列法。小区面积0.1亩,用200~#混凝土现场整体浇筑  相似文献   

13.
20 0 3年 9月 3 0日上午 9时 ,湖北省灌溉试验中心站在漳河工程管理局团林灌溉试验站揭牌成立。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司长李代鑫出席揭牌仪式并发表讲话。漳河团林灌溉试验站建站于 1963年 ,主要致力于水稻灌溉制度、灌水方法、需水量及水肥耦合等方面的技术试验研究。几十年来。在湖北省水利厅和漳河工程管理局的领导与支持下 ,依托武汉大学水利水电学院的技术力量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为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行管理和区域水资源最优配置提供了丰富翔实的资料 ,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湖北省灌溉试验中心站在漳河…  相似文献   

14.
稳步推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发展湖南省水利水电厅1湖南省节水灌溉发展的现状和基本特色湖南省节水灌溉50年代萌芽,70年代起步,80年代迅速发展,90年代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到1993年底,全省已建节水灌溉面积70.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4.5万亩,柑桔38.6...  相似文献   

15.
在水稻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病虫害和某些不良外界条件影响或者管理措施不当,会对水稻产生生理性障碍,影响水稻正常的生长发育,严重时会造成水稻减产甚至绝收。秧田期水稻秧苗发生生理障碍,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秧苗死亡。因此,了解水稻秧田期秧苗生理障碍发生种类,并进行正确诊断,分析发生的原因,采取必要的预防和补救措施,对打好水稻高产稳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机械化生产是我国现代稻作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探明双季晚稻生物降解秧盘育秧适宜播期,以五优308和甬优2640为材料,研究生物降解秧盘不同播期(7月1日、7月6日和7月11日)育秧对双季晚稻秧苗素质、分蘖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过迟不利于晚稻安全齐穗,浙江晚稻机插播种期以7月1日左右为宜,此处理的秧苗健壮,没有超秧龄迹象,且群体颖花量较多,有较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产量最高。但株高易过高,需要合理调控其秧苗生长,以适应插秧机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17.
根据山西省文峪河灌区春玉米的种植特点、生长规律及生产实践需要,采用文峪河试验站春玉米灌溉试验的实测资料,开展了春玉米灌溉预报试验研究及应用,研究春玉米在有限供水条件下的耗水量、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研究得出的春玉米需水规律可为灌区灌溉用水计划的制定及动态修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82年以来,于麦仁店灌溉试验站进行了控制土壤含水量水稻灌溉技术及水稻需水量的试验研究,其成果表明,采用节水高产的控制灌溉技术后,水稻耗水量大幅度下降,生理生态需水规律发生显著变化。文章从稻田土壤水分等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水稻自身生理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变化等方面,分析了水稻节水机理,并对彭曼法在节水灌溉水稻需水量计算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应力系数K_s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灌水对冬小麦耗水量和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6年10月~2008年5月在山西省运城灌溉试验站进行了两年的冬小麦需水量和灌溉制度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的耗水规律为播种~越冬阶段0.48~1.11 mm/d;越冬~返青阶段0.14~1.07 mm/d;返青~拔节阶段0.69~2.10 mm/d;拔节~抽穗阶段2.02~4.27 mm/d;抽穗~灌浆阶段达到最大值3.57~8.62 mm/d;灌浆~收获阶段1.63~3.85 mm/d。冬小麦耗水量与产量呈抛物线关系,为了取得高产和较高的水分利用率,全生育期的耗水量应在380~440 mm之间。在当地气候、土壤及栽培模式下,冬小麦的灌溉制度为全生育期灌水3次,灌水定额60~80 mm,灌溉定额180~240 mm。  相似文献   

20.
非充分灌溉制度对Jensen模型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非充分灌溉中作物各生育阶段最优耗水量及产量对Jensen模型的敏感性。基于灌溉制度优化模型,构建了非充分灌溉制度对Jensen模型的敏感度计算公式,并以北京永乐店试验站1998~1999年度冬小麦的水分生产函数为例,进行了非充分灌溉制度对Jensen模型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Jensen模型参数λi的波动对最优灌溉制度以及产量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小;2与返青—拔节、灌浆—成熟阶段相比,拔节—孕穗、孕穗—灌浆阶段的最优耗水量计算结果受参数λi波动的影响比较小;3与返青—拔节、灌浆—成熟阶段相比,拔节—孕穗、孕穗—灌浆阶段的Jensen模型参数λi波动对各阶段最优耗水量及产量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