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氰戊菊酯、辛硫磷及其混剂对棉铃虫解毒代谢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点滴法,筛选出对抗性棉铃虫具有明显增效作用的氰戊菊酯、辛硫磷杀虫剂混剂。用氰戊菊酯、辛硫磷及其混剂的亚致死剂量分别对棉铃虫幼虫进行处理,以丙酮处理为对照,24h后测定其代谢酶活性。结果表明:①多功能氧化酶催化的环氧化酶活性和O-脱甲基酶活性在棉铃虫敏感(S)品系中易被诱导,尤以前者最明显,而在抗性(R)品系中在一定程度上被抑制。②药剂对非特异性酯酶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现象,尤以辛硫磷抑制最明显,对羧酸酯酶的抑制作用强于对非特异性酯酶的抑制作用,对R品系的抑制作用强于对S品系的抑制作用。③药剂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与对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趋势相一致,在S品系中均产生抑制作用,以混剂最明显,而在R品系中只有氰戊菊酯产生抑制作用,辛硫磷和混剂却表现出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斜纹夜蛾溴氰菊酯抗性和敏感品系酯酶的生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斜纹夜蛾酯酶的动力学参数,酯酶同工酶电泳和杀虫剂(溴氰菊酯和丙溴磷)对酯酶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酯酶的Km值之间均没有显著差异,但抗性品系酯酶的Vmax值比敏感品系的高且差异显著。在酯酶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中,抗性品系中所含的酯酶同工酶条带数比敏感品系的多;溴氰菊酯浓度在12.5μmol/L时,对敏感品系酯酶的抑制率最大,约为30%,而对抗性品系酯酶的抑制率则随着溴氰菊酯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溴氰菊酯浓度在50μmol/L时抑制率最大,约为75%;但是丙溴磷对抗、感品系的酯酶的抑制效应较为一致。上述结果说明在抗性品系中出现了与敏感品系不同的酯酶同工酶,但这些同工酶并没有显著改变抗性品系全酯酶的Km值,仅是增强了其酯酶活性,提高了对溴氰菊酯的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3.
田间麦蚜和实验室麦蚜抗药性毒力测定和生化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蚜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主要通过取食和病毒传播来损害农作物。麦蚜的防治一直以化学防治为主,但由于其繁殖快,遗传背景复杂等,致使其抗性发展速度快、程度高,对多种常用农药已产生了显著抗性。笔者对从田间带回的麦蚜进行室内培养,并从其生测,生物化学角度对其抗性机理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如下:㈠分别用四大类别7种农药对田间麦蚜和室内麦蚜进行了毒力测定,在所有的药剂中,氧化乐果对室内品系的致死中浓度最低,毒死蜱对室内品系的致死中浓度最高。相对于室内品系,田间麦蚜对氧化乐果产生了40倍的抗性,对菊酯类的敌杀死产生了11倍的抗性,对灭多威产生了3倍的抗性,对于辛硫磷,吡虫啉,速灭杀丁,毒死蜱等抗性不明显。㈡测定了田间麦蚜和室内品系的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酶活性和动力学常数。田间麦蚜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及Vmax均小于敏感品系,而Km值大于敏感品系。对于其羧酸酯酶的水解活性,当以α-NA为底物时,田间麦蚜的羧酸酯酶水解活性明显低于室内品系的,而动力学常数Km值与Vmax均大于室内品系;当以β-NA为底物时,田间麦蚜的羧酸酯酶水解活性,动力学常数Km,Vmax与室内麦蚜无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4.
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遗传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室内选育的棉铃虫对辛硫磷抗性品系(Phoxim-R)和室内长期饲养的敏感品系(BK77)进行遗传杂交,研究了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Phoxim-R品系与BK77品系相比对辛硫磷具有129倍抗性,正反交后代对辛硫磷的抗性分别为22.6和25.3倍,表明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为常染色体遗传, 主效基因为不完全显性.通过分析杂交F1代和敏感亲本回交后代的辛硫磷LD-P线,表明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为单基因性状.  相似文献   

5.
利用室内选育的棉铃虫对辛硫磷抗性品系(Phoxim-R)和室内长期饲养的敏感品系(BK77)进行遗传杂交,研究了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Phoxim-R品系与BK77品系相比对辛硫磷具有129倍抗性,正反交后代对辛硫磷的抗性分别为22.6和25.3倍,表明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为常染色体遗传, 主效基因为不完全显性.通过分析杂交F1代和敏感亲本回交后代的辛硫磷LD-P线,表明棉铃虫对辛硫磷的抗性为单基因性状.  相似文献   

6.
B.t杀虫剂预处理缓解棉铃虫对化学农药抗性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B.t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处理24h后,敏感品系和田间抗性品系的棉铃虫二龄幼虫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分别提高到12.9和34.4倍。B.t杀虫剂预处理和未处理对照之间的棉铃虫二龄幼虫体内α-乙酸萘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无显著差异,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差异显著。与未处理对照相比较,B.t杀虫剂预处理田间抗性棉铃虫二幼虫的α-乙酸萘酯酶动力学值降低,对乙酰胆碱酯酶特异性抑制剂亲和力增高。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显示,试虫酯酶同工酶活力预处理组均低于未处理对照组。田间抗性品系中,B.t杀虫剂预处理后棉铃虫二龄幼虫E#-6酯酶同工酶带(乙酰胆碱酯酶同工酶带)消失。这一结果为深入研究生物杀虫剂和化学农药的联合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毒力测定和生化分析,研究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田间种群对12种杀虫剂的抗性稳定性,探讨花椰菜(Brassica oleraceavar.botrytisDC)、芥兰(B.alboglabraBailey)、上海青[B.campestrisL.ssp.Chinensis(L.)M ak ino]、甘蓝(B.oleraceaKale)等4种不同寄主植物对抗药性衰退的影响,以及在此过程中小菜蛾幼虫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在脱离选择压力的条件下,用花椰菜饲养4代后,小菜蛾对氯氰菊酯、杀虫双、灭多威、杀灭菊酯、毒死蜱、辛硫磷、甲胺磷抗性水平较快下降,抗性衰退比达1.65-3.68,而对阿维菌素、氟虫腈、虫螨腈、氟啶脲和刺糖菌素的敏感性变化相对较小,抗性衰退比为0.90-1.19.小菜蛾取食不同寄主植物4代后对甲胺磷敏感性变化显著,以取食上海青的小菜蛾种群最为敏感,其次为取食芥兰、甘蓝和花椰菜的种群,F1代与F5代的LC50比值分别为3.68、4.43、5.18、7.70.衰退过程中,不同种群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活力均有所下降,F5代各种群间乙酰胆碱酯酶比活力差异不显著,而羧酸酯酶比活力间则有显著差异,比活力大小顺序依次为花椰菜、芥蓝、甘监、上海青的小菜蛾种群,F1代与F5代活力比值分别为1.72、1.90、2.70、5.14;F1种群的米氏常数(Km)值明显高于F5种群,为F5种群的1.61-2.10倍,而F5代各种群变化不大,F1代种群的最大反应速率Vm ax与F5各种群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模拟田间药剂的选择压力,用辛硫磷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逐代处理,以选育其抗性种群,并测定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和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CarE)的活性变化。选育至12代,对辛硫磷抗性增长到4.524倍。生化分析表明,抗性品系AChE和CarE活性均显著高于敏感品系。在抗性选育过程中,小菜蛾AChE酶活性增长迅速,其比活力由F0的0.035μmol/L·mg·min上升为F12的0.209μmol/L·mg·min;小菜蛾不同选育世代CarE酶活性差异显著,F12比活力增长到F0的12.944倍。  相似文献   

9.
抗辛硫磷及氰戊菊酯的棉铃虫品系对苦皮藤素的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叶接虫法及饲料混毒法,测定了苦皮藤根皮提取物基皮藤素对棉铃虫抗性品系(对氰戊菊酯抗性倍数为242.8、对辛硫磷抗性倍数为44.4倍)和敏感品系的毒力,结果表明,苦此藤素对抗性品系棉玲虫的拒食中浓度和抑制生长中浓度分别为敏感品系的2.95和2.28倍。因此,抗有机磷及菊酯类农药的棉铃虫品系对苦皮藤素仍有其相应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R-工程菌表达产物酯酶 B1的固定化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抗性库蚊的解毒酶基因克隆到大肠杆菌中,得到R-工程菌,该工程菌的表达产物酯酶B1能高效降解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菊酯等4大类农药。本研究将重组质粒pR L-B1转入大肠杆菌D H5α,以5%的接种量转接到LB液体培养基中,37℃振荡培养13h。超声波破碎工程菌,20%~80%的硫酸铵沉淀粗提后,采用海藻酸钙将R-工程菌表达产物酯酶B1进行固定化,并测定了固定化酶对其特异性底物α-乙酸萘酯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酶的最佳固定化浓度为0.15g·L-1,最佳固定化时间为12h,固定化酶最佳反应pH为7.0~7.5,最适温度为40℃,固定化酶显示出很高的热稳定性和重复使用稳定性,在常温下其半衰期为12d,利用双倒数法确定固定化酶的Km为1.8×10-3m m ol·L-1,Vm ax为1.45×104U·g-1,固定化酶的K m是液态酶(1.35×10-3m m ol·L-1)的1.33倍,V m ax只有液态酶(2.7×104U·m L-1)的近1/2。利用气相色谱测得其对有机磷农药对硫磷(1605)的降解率在30m in内达53.8%。  相似文献   

11.
氰戊菊酯与辛硫磷混剂防治棉铃虫的增效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点滴法生测结果表明:氰戊菊酯与辛硫磷1:2混剂对棉铃虫抗性(R)品系3龄幼虫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高达330.68。离体条件下测定了各药剂对抗性棉铃虫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中浓度I50及混剂对上述三种酶的共抑制系数,结果表明,该混剂对棉铃虫增效的机理可能与抑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主要棉区棉铃虫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点滴法,以在室内饲养的新疆阿拉尔地区棉铃虫作为相对敏感种群,对江苏省个市棉铃虫田间种群进行有机磷杀虫剂的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江苏泗阳、东台,通州、六合和南京东郊等地棉铃虫对久效磷已产生中等水平的抗性,抗性倍数为12.6-38.6;  相似文献   

13.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阿维菌素对福州菜区田间小菜蛾种群进行抗性筛选,经连续选育15代后小菜蛾的抗性较筛选前提高了66.44倍;抗性筛选前后分别测定了供试小菜蛾对氯氰菊酯、马拉硫磷、灭多威、抑太保等杀虫剂毒力的敏感度,结果表明抗性选育品系对氯氰菊酯、马拉硫磷、灭多威、抑太保等杀虫剂不表现交互抗性;解毒酶抑制剂PBO和TPP对阿维菌素分别增效1.61倍和1.38倍,表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可能与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试验表明,久效磷、倍硫磷、西维因、马拉氧磷、虫螨磷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西维因、倍硫磷或马拉氧磷与氰戊菊酯混用(3:1)对瓜蚜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66.8,276.7和411.1;久效磷、倍硫磷或虫螨磷与溴氰菊酯以3:1混用对瓜蚜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49.9,488.2和592.7。对桃蚜,马拉氧磷+氰戊菊酯(3:1)共毒系数为328.1,虫螨磷+氰戊菊酯(1:1)共毒系数为699.8;久效磷、西维因或虫螨磷与溴氰菊酯以3:1混用,共毒系数分别为143.2,258.0和448.1。这些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对桃蚜或瓜蚜羧酸酯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_(50)值为10~(-5)~10~(-8)mol/L),其抑制能力与对氰戊菊酯和溴氰菊酯的增效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对蚜虫体内水解拟除虫菊酯的羧酸酯酶的抑制是主要的增效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棉蚜啶虫脒不同品系解毒酶活性测定和增效剂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棉蚜啶虫脒抗性、敏感品系解毒酶活性测定和增效剂试验,明确与抗药性产生密切相关的解毒酶.[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研究棉蚜啶虫脒品系解毒酶活性变化和增效剂的增效作用.[结果]棉蚜啶虫脒抗性品系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细胞色素P450s O-脱乙基比活力都高于敏感品系,其中抗感品系中羧酸酯酶、细胞色素P450s O-脱乙基比活力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啶虫脒抗性品系三种解毒酶活性分别为敏感品系的2.91、1.04和1.69倍.增效剂磷酸三苯酯(TPP)、增效醚(PBO)、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在啶虫脒敏感棉蚜品系中的增效比为1.02、1.03、1.02,在啶虫脒抗性棉蚜品系中的增效比为1.77、1.61、1.04.[结论]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在棉蚜对啶虫脒的抗性产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棉蚜不同品系羧酸酯酶的酶标仪动力学测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分光光度计终点测定法和酶仪动力学测定法对3个抗性水平不同的棉蚜品系和1个敏感品系的羧酸酯酶进行了研究。以α-乙酸萘酯(α-NA)为底物时,敏感品系(S)和抗性品系R1,R2,R3终点测定法所需的最适酶量分别为1/2,1/20,1/33和1/100头蚜虫,β-乙酸萘酯(β-NA)为底物时分别为1/3,1/20,1/33和1/100头蚜虫。S品系对β-NA的水解活性明显高于α-NA,而抗性品系相反,对α-NA的活性明显高于β-NA。对α-NA水解的活性在不同品系间差异较大(近60倍),而对β-NA水解的活性差异小于对α-NA,最大约为14倍。用酶标仪动力学测定法研究表明,4个棉蚜品系间羧酸酯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差异,S,R1,R2和R3分别为38,85,198和762mOD·min^-1·虫^-1;与4个品系的抗性程度比较,酶动力学方法的测定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17.
棉铃虫羧酸酯酶基因cDNA的克隆、表达及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克隆棉铃虫中肠羧酸酯酶基因,了解该酶的分子特性,为研究棉铃虫抗药性机理奠定基础。【方法】制备抗血清,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中肠cDNA表达文库进行免疫筛选,得到编码棉铃虫羧酸酯酶基因的cDNA克隆,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和网站进行序列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表达,并以α-醋酸萘酯溶液为底物进行活性测定。【结果】测序分析表明,羧酸酯酶基因hc3(GenBank登录号:GU119888)全长2 896 bp,编码795个氨基酸。羧酸酯酶HC3的等电点pI为3.94,活性中心包括3个氨基酸残基(催化三联体):Ser204, Glu331, His444;第545—773位包含大量高度重复的Gly,Asp、Glu(GDE区域)构成亲水区。该基因在大肠杆菌BL21中成功表达约100 kD的HC3蛋白,检测表达的羧酸酯酶活性为0.32 mmol/100 μL酶液。【结论】成功克隆、表达了棉铃虫羧酸酯酶蛋白HC3,并发现GDE亲水结构域。为进一步了解羧酸酯酶的三维结构及其水解作用并设计新型杀虫剂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对久效磷抗性棉铃虫品系的选育及其乙酰胆碱酯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久效磷对采集于山东聊城抗性地区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uebner)进行抗性品系选育,经过10代的室内选育,抗性倍数达211.88倍,为选育前的6.67倍,发现筛选后对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和灭多威的抗生分别下降了8.13,7.44和13.36倍,对甲基对硫磷和辛硫酸的抗性基本保持不变,这说明久效磷与其他5种被试药剂之间没有明显的交互抗性,还对抗,感棉铃虫体内AChE进行了研究,对久效磷抑制粗酶液的实验表明,抗性品系锦铃虫体内AChE的交互抗笥,还原抗,感棉铃虫体内AChE进行研究,对久效磷抑制粗酶液的实验表明,抗性品系棉铃虫体内AChE的I50是敏感品系的3.18倍,酶液纯化使抗,感品系AChE的I50分别下降6.69和3.49倍,说明粗提液中存在AChE保护因子,且这种保护因子在抗性品系中更有效,但纯化后,抗,感品系的AChE敏感性之间仍存在1.66倍的差异,此外,两品系AChE的动力学参数也存在显差异,由此认为AChE敏感性降低与其它因子共同组成了棉铃虫对久效磷的抗性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农户烟仓害虫的防治多采用有机磷杀虫剂进行熏杀处理,但因施药剂量随意性较大而影响卷烟原料的品质,寻找科学合理的熏杀剂量意义重大。采用滤纸载药密闭熏蒸法,研究了敌敌畏、毒死蜱和辛硫磷3种常规有机磷杀虫剂熏蒸浓度分别为3、6和9 g/m3时对烟草粉螟3龄幼虫的室内熏杀效果。结果表明:敌敌畏熏杀效果最好,辛硫磷次之,毒死蜱熏杀效果最差。敌敌畏3 g/m3浓度熏蒸3 d,试虫的校正死亡率可达89.9%;辛硫磷6 g/m3浓度熏蒸5 d,试虫的校正死亡率可达88.3%;毒死蜱6 g/m3浓度熏蒸5 d,试虫的校正死亡率为76.3%。目前在我国农户烟仓害虫防治方面,敌敌畏仍不失为一种理想的熏杀药剂。  相似文献   

20.
取食不同寄主棉蚜的羧酸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特性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棉花、木槿和南瓜3种寄主作物隔离饲养不同抗性程度的棉蚜(171B、RR1和RR2),取食不同寄主后棉蚜羧酸酯酶的米氏常数(Km)值无显差异,而各品系之间酶的最大反应速度(Vmax)差异显。与取食棉花的棉蚜各品系相比,取食木槿的各品系乙酰胆碱酯酶对甲胺磷的敏感性均有所下降;取食南瓜的各品系以其抗性不同有所差异,抗性最高的RR2品系的敏感性上升,而RR1品系的敏感性有所下降,171B品系的敏感性无显性变化。在不同处理之间,棉蚜AChE的酶学特性(Km值和Vmax)也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中对可能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