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面分析了国际国内粮食安全形势以及湖南省粮食生产上存在的各种障碍因素,提出了提升湖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7大科技战略,为增产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从国家科技部举办的"农村先进适用技术暨高新技术展览会"上传来喜讯:湖南省永州市雅大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完成的"粮食新法酿酒,酒糟糖化养畜禽技术"项目荣获优秀奖。在此之前,该项目还获得了湖南省新技术新产品交易会科技创新金奖,永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  相似文献   

3.
2012年,湖南省粮食生产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面积、单产、总产"三增长"。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抽样调查数据表明,湖南省2012年粮食总产达到300.65亿公斤,比2011年增产6.7亿公斤;粮食面积达到490.8万公顷,比2011年增加6.9万公顷,每667平方米产量408.4公斤,比2011年增加3.4公斤。全省粮食生产科技水平进一步提升,通过抓水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齐穗三项关键技术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粮食的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4.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在新发展格局下国家粮食安全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区域粮食生产亦是这样。本研究结合2000—2019年湖南省粮食生产情况分析全省粮食生产特征,并采用粮食安全贡献度测算方法对2000—2019年湖南省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度进行了测算,最后提出了新发展格局下保障湖南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藏粮于地”;强化科技支撑,确保“藏粮于技”;加大支持力度,提高种粮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湖南省粮食生产现状,对制约湖南粮食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以及湖南省的粮食增产潜力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粮食持续稳定增产的思路和对策,对湖南省今后粮食的增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2004年6月7日,湖南省科技厅组织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省农业厅、湖南省农科院等单位的专家,对湖南农业大学主持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湖南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论证评审.专家组认真听取了该课题设计的情况汇报,审查了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通过质疑和答辩,专家组认为:“湖南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课题着眼于中国粮食安全的战略目标,根据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总体要求,以水稻科技集成、组装配套和研究提高为手段,以大幅度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为核心,开展“湖南水稻丰产…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粮食产量波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湖南省粮食产量的波动过程及其波动特征,以及影响湖南省粮食产量和需求的主要因素、并预测测湖南省中长期粮食供给前景.结果表明,耕地是约束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灾害情况和播种面积也直接影响粮食产量.化肥施用量在粮食总产增长初期的作用显著,但是随着化肥施用量增加,粮食产量与之呈边际递减的趋势.人口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是影响粮食需求的主要因素.从湖南省中长期粮食供给状况分析来看,湖南省粮食供求关系依然相对紧张,未来湖南粮食需求仍将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保障湖南省粮食安全对全省乃至全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粮食供需状况入手,分析了目前湖南省粮食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障湖南省粮食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全面小康食物与营养消费目标,以及湖南省自1949年以来人口的动态变化,对湖南省人均粮食需求量、人口总数和粮食需求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人均粮食需求量在395~405 kg之间,2025年人均粮食需求量在435~445 kg之间。预测2015年湖南省总人口为7 150万,2025年为7 350万。2015年湖南省共需粮食3 267万t,2025年共需粮食3 684万t。  相似文献   

10.
2012年8月2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周强(见封面),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易炼红,副省长徐明华一行到湖南省农业厅调研农业科技工作,走访视察了湖南省农业厅属有关科研院所,听取了省农业厅党组书记、厅长田家贵关于全省农业工作的情况汇报,对农业厅的工作特别是粮食生产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1.
在明确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必要性的基础上,本文选取湖南省2004—2019年粮食生产指标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的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赋权。结果表明,影响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业科研经费投入。因此,应保障粮食种植资源合理使用,如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土地流转以促进规模经营等,以实现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收集了湖南省100个县(区)1989~2008年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和人口总数等数据,通过计算获得了各县(区)的耕地变化强度指数、相对粮食承载指数,分析了湖南省近20a耕地和粮食生产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湖南省近20 a人口增加了8.50×106人,由于耕地面积统计口径不同,将湖南省耕地面积变化可分为两个时段比较,19...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湖南省大通湖区(农场)充分发挥人均耕地多、机械化易普及、科技易推广等农垦优势,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良好成效。2012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实现粮食总播种面积39.97万亩,总产量13.15万吨,连续12年增产;水产品总产量2.84万吨,实现产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35.6%。大通湖区先后荣获湖南省优质产粮大县、国家粮食生产先  相似文献   

14.
在明确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的基础上,选取湖南省2004—2019年粮食生产指标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包括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的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水平测度的评级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赋权。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湖南省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源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应在保障粮食种植资源合理使用的情况下实现农民持续增产增收,如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土地流转以促进规模经营等,以实现湖南省粮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收集了湖南省近25 a各县(区)的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和人口总数等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和空间重心模型对1989~2013年的湖南省粮食产量进行重心转移分析。结果显示,湖南省近25 a粮食总产量重心整体向西南方向移动,其重心移动速度和空间波动都比较小。为了确保湖南省粮食安全,应该确保一定的耕地数量,着重要做好对基本农田的保护,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突出龙头带动、项目拉动、科技促动、政策推动作用,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取得了较大突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全年销售收入5740亿元,同比增长19.6%。粮食、畜禽、果蔬、油料、茶叶、水产、棉麻、竹木等八大主导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加销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凭借资金、科技、市场优势,湖南省429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410亿元,增长20%;实现利润100亿元,增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既是我国粮食主产地,又是中部产粮的中坚力量,在保持省内经济稳定发展的前提下,还要保障全国粮食安全。本文利用SWOT战略分析法研究湖南省粮食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发现劳动力和耕地环境等方面存在问题与隐患。据此分析出保障湖南省粮食产业稳健发展的战略选择,并提出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强化农民耕地保护意识、积极预防自然灾害等发展建议,以期为促进湖南省粮食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加速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稳定和发展我省粮食生产,2012年2月17日,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在长沙县农业局举办了2012年湖南省水稻机插农机农艺技术培训会。培训会上,扬州大学戴其根教授、华南农业大学马旭教授、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栽培与土肥岗位专家马国辉研究员、南县青树嘴镇农技站童中全农艺师分别就水稻机插精确定量高产栽培关键技术、水稻机插育秧技术、水稻机插农机与农艺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方案和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专题讲座。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是我国13个粮食大省之一,肩负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大使命。基于粮食产业链视角,立足湖南省,分析湖南省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整体来看,湖南省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十分显著,但也存在着粮食加工企业的整体实力较弱、仓储技术落后、粮食流通整体规模偏小,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从而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湖南粮食安全中长期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湖南省2000~2015年的人口和粮食产量数据为研究材料,预测了未来10 a湖南省粮食消费、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再根据预测数据分析了湖南粮食供需缺口及自给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湖南省未来粮食安全的水平将有可能逐步下降,因此全省仍应加大农业扶持力度,提高生产效率,来满足日益增长的粮食需求,确保未来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