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败血霉形体弱毒F株对鸡的致病性和免疫效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鸡败血霉形体弱毒F5和F36株的新鲜培养物分别点眼和鼻内接种1日龄鸡雏,比较其对鸡的致病性和免疫原性。结果,在鼻内感染时,F5可使30只鸡中的4只出现轻度气囊损伤,而F36只使30只中的1只出现轻度气囊损伤;点眼接种时,F5和F36均不使感染鸡出现气囊损伤;F5与F36接种鸡体内的抗体产生情况无明显区别,在强毒R株攻击后,2个代次菌株的接种鸡均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力,且无明显差异,但在维护体质量增加方面,F36株略优于F5株。  相似文献   

2.
以试管培养基中连续继代 36 次的鸡败血霉形体 F36 定为疫苗制造的起始代次,将其在人工培养基中再传 4、6、8、10、14 代(简称 F40、 F42、 F44、 F46、 F50),分别制成疫苗,各接种 8 日龄和 30 日龄雏鸡,作免疫原性和病原性测定,观察 F株的稳定性。病原性测定结果表明,各代次疫苗以 2~3 倍的免疫剂量接种感染,不引起鸡的呼吸道症状和气囊炎,对鸡不致病;免疫原性测定结果表明,用各代次疫苗接种鸡都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力,能有效地抵抗强毒 R 株的攻击,保护气囊不受损伤。  相似文献   

3.
对罗斯鸡和 S P F来航鸡用鸡毒支原体强毒攻击时,以鸡致病性大肠杆菌 O7 8 血清型菌株 16 小时培养物 02m l/羽皮下注射作人工诱导发病,试验鸡出现明显气囊病变,初步建立了以鸡致病性大肠杆菌为诱导因子的 M G 野外环境人工发病的动物模型。以此开放模型检测 S P F来航鸡以鸡毒支原体 S6 克隆致弱株 F156 代培养物点眼、滴鼻免疫后 30 日、60 日龄的攻毒保护率,结果保护率分别达 90% (18/20)、84% (42/50),而对照组为 30% (6/20)、50% (15/30),中期免疫效果证明,鸡毒支原体 S6 克隆致弱株有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鸡毒支原体F株弱毒疫苗接种剂量与免疫保护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在试管培养其中连传36代的鸡毒支原体F株的新鲜培养物和在-25℃保存了18d的湿疫苗分别作10倍系列稀释,然后取不同活菌浓率的疫苗分别以0.033ml/只点眼接种33日龄龄和46日龄无鸡毒支原体和滑液支原体感染的北京白鸡,各种日龄的鸡各留一组不接种作为阴性对照,。在免疫接种后的36d和72d分别采血分离血清作抗体检测和用强毒攻击,两击后将鸡剖杀观察气囊病变结果表明:当疫苗中活菌数达到10^5cc  相似文献   

5.
用于预防鸡马立克氏病(MD)的火鸡疱疹病毒(HVT)Fc─126株细胞培养低代毒,经过一日龄SPF雏鸡体连续回传五代,于最后一代回收病毒后,超声波裂解释放病毒,接种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挑选蚀斑纯化的克隆株。经过三次克隆纯化后,最后挑选出23个大蚀斑克隆株,3个中蚀斑克隆株和5个小蚀斑克隆株。对部分克隆株和其原始HVTFc─126株在细胞中增殖速度和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初步筛选出大斑克隆株(330801)作为疫苗种毒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6.
新城疫V4株弱毒变种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有限稀释法通过SPF鸡胚传代,从新城疫V2弱毒中克隆出一个变各,即20代以后的继代毒,命名为新城疫V4克隆20弱毒株,(ND-V4C20)。毒以10^-1-10^13×0.1ml接种10日龄SPF鸡胚尿囊腔150小时内,鸡胚极少死亡。每个滴度5个胚有尿液均可凝集鸡红血球。第10代和第20代的每个滴度5个胚有的混合尿液以10^-6×0.5ml一次饮水免疫鸡,即能引起HI抗体反应,也能抵抗新城疫强  相似文献   

7.
用于预防鸡马立克氏病(MD)的火鸡疱疹病毒(HVT)Fc-126株细胞培养低代毒经过一日龄SP雏鸡体连续回传五代,于最后一代回收病毒后,超声波裂解释病毒,接种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挑选蚀斑纯化的克隆株。经过三代克隆纯化后,最后挑选出23个蚀斑克隆株,3个中蚀斑克隆株和5个小蚀斑克隆株。对部分克隆株和其原始HVTFc-126株在细胞中增殖速度和免疫原性进行了比较,初步筛选出大斑克隆株(330  相似文献   

8.
腺胃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u98株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8年首次从哈尔滨市某鸡场鸡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病例中分离到IBV-H98毒株。将该病毒株接种SPF鸡胚并传至5代(F5),结果接种胚出现规律性死亡和典型胚胎病变特征,EID50为10^-6.40/0.2mL。IBV-Hu98F5感染SPF鸡胚尿囊液经负染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80 ̄120nm、有囊膜和纤突的冠状病毒粒子。用IBV-Hu98F5毒株人工感染1日龄SPF鸡能引起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理组织  相似文献   

9.
鸡败血霉形体SC克隆致弱株免疫原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透明塑料隔离器中进行了鸡败血霉形体人工发病试验,结果30日龄SPF来航鸡在NDV、IBV弱毒诱导和70/1000000(质量分数)氨环境刺激的联合作用下,致病率可达100%(7/7)。经鸡败血霉形体S6克隆致弱株SCF156代培养物点眼、滴鼻免疫后10,20,30d的SPF来航鸡再以MG强毒攻毒,结果,保护率分别达80.0%(4/5),75.0%(3/4)和87.5%(7/8)。近期免疫效果证明,鸡败血霉形体S6克隆致弱株SC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0.
鸡毒支原体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限制性内切酶BamHI,EcoRI和HindⅢ消化鸡毒支原体DNA,其电泳图谱能区别鸡毒支原体各株,比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更敏感,表明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为鉴别鸡毒支原体毒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确定在商品代鸡中是否疫苗株代替了MG野毒株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