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北方牧草种子生产的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我国北方内蒙古地区气候条件对牧草种子生产的适合性问题。重点分析了辐射、温度和降水对牧草种子生产的影响。作者认为 ,北方的高辐射能气候条件对种子生产是一个有利的因素。温度和降水虽能满足大多数北方牧草物种的种子生产需求 ,但多变的气候和水、热不同步是限制种子生产的主要问题。根据对北方气候特点和主要牧草植物生物学特性的分析 ,作者提出了北方牧草种子生产的区划并就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用中国178个常规气象观测站建站~2000年历年春季沙尘暴日数资料,分析了近50年来中国北方春季沙尘暴的气候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我国北方沙尘暴的形成、发展以及造成的危害。结果表明我国北方春季沙尘暴存在东西反位相差异,近50年来,春季沙尘暴日数总体趋势在减少,但20世纪末又有明显的回升趋势。这不仅与影响我国北方的冷空气路径有关,还与青藏高原冬季地面感热的异常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蔗扁蛾在中国的入侵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蔗扁蛾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一种重要入侵害虫.现已入侵我国20余省(直辖市、自治区).本文分析了其在中国的入侵成因.结果表明:我国南方自然气候和北方的温室气候条件、人为传播、特殊的生物学对策、寄主植物的大量种植、生态位空缺、天敌匮乏、认识的不足和管理的不善等是造成该虫在中国入侵的主要成因.建议通过检疫等手段加强该虫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方沙漠旅游地开发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按照旅游资源赋存条件、旅游地可进入性和旅游地空间竞争三个方面对我国北方沙漠旅游地开发的适宜性进行尝试性分析。研究表明:在沙漠旅游资源条件中,沙丘形态在影响沙漠旅游开发中起关键作用,而沙漠区规模对旅游开发影响不明显;夏季和秋初(即5至8月)的四个月是我国北方沙漠旅游地气候适宜期;而其它类型旅游资源与沙漠的结合能更有效地提升沙漠旅游地的吸引力;虽现已开发的沙漠旅游地大多分布在沙漠区的边缘区,但有向沙漠腹地扩展的趋势,另外,我国北方沙漠旅游地开发中旅游项目重复建设比较明显,由此而导致的空间竞争问题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5.
运用MSS、TM、ETM、CBERS-2四期遥感数据,采用参数统计、空间强度等值线追踪和重心点迁移等分析方法,全方位、多时段动态监测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代表区域—通辽市的荒漠化动态变化情况,并用地质、气候、土地利用数据分析论证了北方农牧交错带荒漠化消长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近32年(1975~2007年)来,通辽市沙漠化面积经历了增加-减少的过程,其重心位于开鲁县东来镇附近;通辽市的盐碱化面积呈现了减少-增加-减少态势,其重心位于科左中旗宝龙山镇附近。研究认为在自然条件(地质、气候等)大背景制约下,北方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在几十年时间尺度内演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土地利用结构合理与否。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对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及其气候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21,他引:34  
根据我国北方63个代表站点(1961-1995)的气候资料,在分析了该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现状的基础上,选用了合适的指标和计算方法,研究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农牧交错带界限及其气候生产力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降水不变,温度升高的情况下,现有的农牧交错带将东南移,范围扩大;同时气候生产力可能下降。而在温度升高、同时降水增加的气候情景下,农牧交错带的移动变缓,甚至不变,视降水的情况而定。降水增加能部分或完全补偿因温度引起的气候生产力的下降,气候生产力甚至有可能增加。降水是决定农牧交错带位置及其气候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但未来干热的气候趋势有可能使该地区的环境状况变得更为严峻。  相似文献   

7.
北方农牧交错带干旱灾害及其对暖干气候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 ~2012年气象数据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IDW)对北方农牧交错带气温、降水气候要素的时间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Is指数和Modet小波变换等方法研究该区域的干旱状况.结果显示:近52年来,北方农牧交错带气温增温速率为0.32℃/10a,降水量减少速率为7.35mm/10a,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气候暖干化导致该区干旱灾害的发生频率增加、强度加剧;干旱灾害主要存在7a和8a的年际变化周期,1989年以前气候偏湿润,1989年以后干旱严重;干旱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是西北段部分,西北段和东北段偏旱与大旱严重,而华北段重旱严峻.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马铃薯晚疫病流行特点分析与监测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冲  刘万才 《植物保护》2016,42(5):142-147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上的重要病害,是影响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系统总结了2008-2014年我国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概况及特点,分析了其影响因素。该病害年度间、地区间、品种间发生不平衡,北方产区受气候因素影响大,西南及中原产区常年偏重发生。2012年、2013年马铃薯晚疫病在全国范围内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发生范围广、流行扩展速度快、危害重。在气候、菌源量、品种抗性及防治因素中,气候是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北方稻区水稻害虫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北方稻区,特别是东北早熟单季稻稻区,水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耕作栽培制度等因素的变化,其水稻害虫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逐渐增大,对北方优质水稻生产构成了较大影响。本文综述近年来北方稻区水稻害虫发生危害概况,分析引起害虫发生危害的原因,总结区域性的水稻害虫防治策略和技术。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问题一直以来在学术界众说纷纭。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沟遗址第一地点出土炭化粟、黍的鉴定结果将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推进了五百至一千年。本文对西辽河上游地区特殊的地理景观分布、生态环境、气候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西辽河上游地区是中国北方旱作农业起源地或重要地区之一,西辽河上游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旱作农业的发展推动了这一地区文明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萨拉乌苏河地区地层中CaCO_3和易溶盐含量变化与气候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萨拉乌苏河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重点分析讨论了该区晚更新世以来地层中CaCO_3和易溶盐含量变化与气候变迁的关系。并提出关于晚更新以来干湿周期变化及其幅度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西部内陆干旱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格局一直是许多地学工作者极为关注的问题。不少研究者认为西部内陆干旱区古气候变化的格局和东部季风区相似。即冰期是干冷的、间冰期是温暖的。作者认为西部干旱区随着第四纪不同的发展阶段与其相应的古气候也随着作阶段性的变化。经综合分析研究表明,当进入晚更新世古气候演变为不同程度的冷湿与暖干相结合的气候格局。即表现为冰期冷湿与间冰期暖干的气候型。从此取代了早、中更新世的与东部季风区相似的冷干与暖湿相结合的气候型。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化与我国荒漠化监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新世以来我国主要沙地和沙漠景观动态变化与全球气候波动对应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对全球气候变化与我国荒漠化监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在时空两方面影响着我国的荒漠化监测,尤其是全球气候变化在空间范围上对土地荒漠化的不同影响。这包括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度和灵敏度两方面。  相似文献   

14.
全球变暖对鄂尔多斯地区水文情势影响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鄂尔多斯地区历史时期(全新世高温期、千年尺度、近四十年)气候冷暖与干湿情景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未来全球变暖对区域水文情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季风边缘带自然灾害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分析了季风边缘带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点。该区自然灾害类型多样,活动频繁,对工农业生产经常产生重大影响的灾害在16种以上,它包括大气圈灾害,岩石圈灾害和生物圈灾害。文中还从大气环流特征、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对自然灾害形成的环境背景进行了剖析。最后探讨了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北方16000年来气候变迁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两个典型剖面孢粉资料的对应分析,计算出我国北方16000年来温度变化典线。并对温度、湿度变化的过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气候变化趋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从气候标准的改变分析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10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22个气象站旬降水量和平均气温资料,比较了1960-1990年与1970-2000年气候标准的差异,并由此分析了西北地区气候变化的地域特征。说明西北地区在气温显著升高的同时,西部降水增加,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事实,但是西北地区东部干旱的形势比前期更加严峻。西北地区30a气候标准的差异,主要是由于20世纪60年代与90年代气候状态的显著差异造成的。新气候标准的应用对于气候统计分析、评价和预报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沙漠地区沙丘石英砂的表面结构特征,通过实际观察和分析,较系统地将其分为搬运介质机械作用特征、化学溶解——沉淀作用特征和不同时期不同沉积环境所形成的复合特征等三类。并分别与一定的搬运介质、气候条件和演变历史相联系,论述了它的鉴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姬缘蝽科(半翅目)昆虫分类问题及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中国分布的36种半翅目姬缘蝽科昆虫的分类地位及名称上存在的问题作了清理,并对该科的中国区系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