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甘薯耐旱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甘薯耐旱性鉴定方法、鉴定指标、生理生化机制和分子机制等方面综述了我国为主的甘薯耐旱性研究进展,并针对甘薯栽培的特殊性和当前耐旱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甘薯耐旱性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甘薯耐旱性品种苗期筛选及耐旱性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甘薯耐旱性品种的快速筛选,本试验采用室内PEG模拟连续干旱法对22个甘薯品种(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济薯21、12057、11001和零9281等品种(系)的根系持水力、根系活力和幼苗成活率较高,具有较强的苗期耐旱性;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根系持水力、薯苗质量和含水量、根系活力等可作为重要的苗期耐旱性筛选指标;干旱胁迫下根系的持水能力和采苗后薯苗状况是影响甘薯苗期耐旱性的重要因素。在生产上,选用耐旱性品种和采用壮苗是抵御干旱胁迫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以淀粉型甘薯品种万薯5号和食用型品种万薯1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开展不同干旱水分胁迫下对甘薯叶与根中生理特性变化情况及不同甘薯品种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受到干旱胁迫影响时,不论从甘薯根体积、鲜薯产量,还是甘薯生理特性变化情况都表明万薯10号比万薯5号耐旱性强;并且受干旱胁迫时在叶和根中甘薯POD、MDA以及Pro变化趋势不一致。其中MDA、Pro在叶与根中的变化存在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不同特色甘薯品种比较试验表明,适宜作烤食等用途的甘薯品种有龙薯9号、苏薯8号,其综合性状、耐肥耐旱性、鲜薯产量、外观、食味等方面表现较好;适合蒸煮食用的品种有临11137、渝紫7号,其薯形、口感等方面表现较好。建议这些品种在临沂市丘陵山区或平原沙土地带可替代老品种扩大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5.
甘薯品质特性与乙醇产量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选用11个品种鲜甘薯和14个品种甘薯粉,对甘薯干率、淀粉、蛋白质、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等品质特性与乙醇产量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甘薯乙醇产量差异极显著(P<0.01);乙醇产量与鲜甘薯的干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乙醇产量与甘薯粉各品质性状之间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乙醇产量与鲜甘薯品质性状之间线性回归分析呈显著水平,建立的回归方程为:Y=2.086+0.162X1+1.064X2+0.248X3(P<0.05)(Y为乙醇产量,X1为淀粉、X2为蛋白质、X3为还原糖);乙醇产量与甘薯粉品质性状之间线性回归分析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 一、甘薯在旱作农业中地位甘薯是耐早能力较强的块根作物。据初步观察:甘薯的根系发达,深达1.5米以下;而且块根内含有大量的水分,约占70%左右;甘薯没有明显的成熟期,所以对水分亏缺也没有特别敏感的时期。土壤水分不足时,如田间持水量降至40%左右(砂壤土含水率8~10%),茎叶生长和养分积累速度迟缓,但水分状况一旦改善,又可继续生长。在甘薯生长中、后期,即使在严重干旱条件下,土壤含水量降至田间持水量的20%(土壤含水率4~5%),植株仍然不致枯死,由此可见,甘薯的耐旱性比较强。近年来,在我省早薄地上甘薯种植面积仍然保持在1300万亩左右,春薯面积约600万亩,主要分布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揭示不同耐旱性甘薯苗期根系的抗氧化特性。[方法]以耐旱性强的济薯21和耐旱性弱的济紫薯1为材料,采用水培和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 ,研究了干旱条件下不同耐旱性甘薯苗期根系活性氧、抗氧化物质和抗氧化酶差异。[结果]在干旱条件下,济紫薯1苗期根系的H_2O_2含量和O~(2-)生成速率分别比济薯21的高1.9%和102.6%,济薯21和济紫薯1根系中的Vc含量分别增加了25.3%和81.1%,而多酚含量则增加了24.8%和37.6%,在上述指标中济紫薯1的增幅均高于济薯21;干旱条件下,济薯21和济紫薯1根系中的抗氧化酶活性均升高,其中POD活性增幅最大,PPO活性增幅最小,济薯21苗期根系中的SOD、POD、APX和PPO活性增幅比济紫薯1的高一倍左右,两个品种干旱处理间的SOD3、POD2、CAT1、APX2和PPO2-等同工酶的条带变化明显。[结论]耐旱性越强的甘薯品种,干旱条件下苗期根系中H_2O_2含量、O~(2-)-生成速率、Vc和多酚含量增幅越小,抗氧化酶活性增幅越高,抗氧化酶差异主要与SOD3、POD2、CAT1、APX2和PPO2-等同工酶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28个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耐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8份主要玉米自交系农艺性状进行耐旱性研究.[方法]在正常灌溉和干旱胁迫处理下,采用α-lattice设计,调查出苗期、散粉期、吐丝期、株高、穗位高、雄穗长、穗长、穗粗、单穗粒数和单株产量等,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定与筛选,确定耐旱指标,计算耐旱系数,并换算成综合耐旱系数.[结果]可用ASI、株高、穗位高、雄穗长、穗长、穗粗、单穗粒数和单株产量作为耐旱指标对玉米自交系的耐旱性进行评价;株高、穗长和穗粗3个性状的耐旱性与单株产量的耐旱性关系极为密切.[结论]自交系齐319、长3、吉465、英64、888-9和2002F17的综合耐旱性较强,耐旱系数分别为0.89、0.88、0.86、0.86、0.86和0.85;"ASI+综合耐旱系数"法是较为实用的耐旱性评价方法,可在育种实践中加以应用;ASI、株高、穗位高、雄穗长、穗长、穗粗、单穗粒数和单株产量等可作为玉米自交系综合耐旱性评价的主要性状,其中株高、穗长和穗粗3个性状的耐旱性与单株产量的耐旱性关系极为密切,在耐旱育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不同甘薯品种套作玉米下的群体产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7个不同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其在套作玉米下的群体产量优势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套作模式下,甘薯产量较净作降低,不同甘薯品种间的单株薯数、单株薯重、产量差异显著,套作南薯88、徐薯22和渝薯2号甘薯所得产量及淀粉产量均较高;7个不同甘薯品种套作玉米种植下的复合群体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均存在套作优势;以净作和套作宁4-6、济黑薯1号和E08101等特用型甘薯所得产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以7个不同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其在套作玉米下的群体产量优势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套作模式下,甘薯产量较净作降低,不同甘薯品种间的单株薯数、单株薯重、产量差异显著,套作南薯88、徐薯22和渝薯2号甘薯所得产量及淀粉产量均较高;7个不同甘薯品种套作玉米种植下的复合群体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均存在套作优势;以净作和套作宁4-6、济黑薯1号和E08101等特用型甘薯所得产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四川丘陵地区地膜覆盖对甘薯营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川丘陵地区以西成薯007为材料,研究覆盖黑色地膜、透明地膜、不覆膜处理对甘薯营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膜处理能促进甘薯茎的增粗和伸长,提高叶面积指数,获得更高甘薯藤叶产量;2种覆盖方式均能显著提高甘薯的鲜薯产量和薯干产量,黑膜覆盖处理的茎叶和鲜薯产量最高,透明地膜覆膜处理的薯干产量最高。透明膜覆盖可以促进甘薯早期的产量形成,黑膜覆盖能促进中后期的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12.
大豆品种耐旱性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量变化是大豆品种耐旱性的综合体现,本研究提出用综合产量干旱指数(CI)法可将大豆耐旱性分为三类:CI≥0.600,为耐旱性强的品种;0.400≤CI<0.600,为耐旱力中等品种;CI<0.400,则为不耐旱品种。耐旱性强的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高,叶片较厚,叶片的水分临界饱和亏缺显地高于不耐旱品种的临界饱和亏缺,耐旱性强的品种,干旱年份和正常年份下的料/叶比没有显差异,而耐旱性弱的品种,受旱后粒/叶比显下降。耐旱性强的品种茎中导管的密度和口径都较大,木纤维细胞直径也较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在不同地力条件下甘薯专用肥对甘薯T/R、块根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探索不同地力条件下的甘薯专用肥配方,促进甘薯生产科学施肥、绿色发展。结果表明,在低中高3种地力水平条件下,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甘薯专用肥均能显著提高甘薯块根产量,降低T/R,亩增产256.46 kg;显著改善块根品质,提高商品薯产量,平均亩增产311.18 kg,商品率平均提高4.98%;显著降低块根中淀粉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含量;显著提高甘薯经济效益,平均亩节本增收637.82元。  相似文献   

14.
探明鲜食甘薯新品种在贵州的种植表现,为贵州种植鲜食甘薯提供品种选择。对引进的8个鲜食甘薯新品种开展大田试验,考察农艺性状与产量,并对其进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湛薯271鲜薯产量高、薯形好、薯块大小均匀、商品性较好;苏薯22、龙薯35鲜薯产量较高,但结薯不整齐,大薯占比高;其余甘薯品种产量和商品性均次于以上3个品种。湛薯271鲜薯产量和商品性综合表现好,宜作为鲜食甘薯品种推广种植;苏薯22、龙薯35商品性略差,可视不同用途进行一定面积的推广种植;其余5个甘薯新品种有待进一步挖掘优势特性进而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氯化苦及其复配剂对甘薯地进行了土壤消毒,结果表明,其对甘薯茎线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5%、100%,对甘薯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均超过87%;消毒处理技术能显著提高甘薯产量,商品薯产量增产率达329%,总薯产量增产率达82.74%。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出适宜延安种植的优质、高产、易推广的专用型甘薯品种,优化甘薯品种种植结构,试验对延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18年引进的15个甘薯品种(系)的产量、基础干物质、可溶性糖、粗淀粉、灰分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研究表明:当地农家品系YG2015-04-01基础干物质含量高、粗淀粉含量高,适宜做淀粉加工型甘薯进行推广,8个引进新品种(系)甘薯中苏16、心香单株结薯数多,产量适中,667 m2产量2 404.49 kg、 2 460.59 kg,可溶性糖含量高适宜做鲜食型甘薯进行推广;6个引进新品系紫薯中秦黑薯产量高,667 m2产量2 703.97 kg,秦紫1号产量居中,667 m2产量2 257.19 kg,基础干物质含量高、粗淀粉含量高,适宜做淀粉加工型紫薯进行推广;徐紫8号产量居中,可溶性糖含量高适宜做鲜食型紫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甘薯耐旱突变体的离体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甘薯品种栗子香为材料 ,用PEG6 0 0 0作为耐旱性突变体离体筛选的选择剂 ,将栗子香胚性悬浮细胞培养在含有 0~ 35 % (w/v)PEG6 0 0 0和 2 .0mg·L-12 ,4 D的液体MS培养基中。结果表明 ,甘薯耐旱性离体筛选的适宜选择压为 30 %PEG6 0 0 0。采用多步选择法 ,在含有 30 %PEG6 0 0 0和 2 .0mg·L-12 ,4 D的液体MS培养基中对经 80Gyγ射线辐照的栗子香胚性悬浮细胞进行离体筛选 ,获得了 2 0个耐旱性小细胞团。将这些小细胞团转移到添加2 .0mg·L-12 ,4 D的固体MS培养基上 ,获得了耐旱胚性愈伤组织 ,并形成体细胞胚。将具有体细胞胚的胚性愈伤组织进一步转移到添加 1.0mg·L-1ABA的MS培养基上 ,体细胞胚发芽形成完整植株 ,共获得 18株再生植株。将获得的 18株再生植株移栽到温室 ,获得 11个株系。用苗期干旱处理、叶片保水力及耐旱系数等指标对这 11个株系进行耐旱性分析 ,其中 3个株系的耐旱性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甘薯在不同定植时期对产量的影响,本试验选择龙薯9号,分别在4月25日、4月30日、5月5日、5月10日、5月15日定植甘薯幼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定植时期对甘薯小区重量有影响,处理3 (5月5日)甘薯的小区产量最高;定植时期对甘薯单株重量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处理4 (5月10日)差异明显显著。结论:5月5日至5月10日定植,甘薯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甘薯病毒病复合体(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对甘薯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以徐薯22等8个不同肉色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嫁接SPVD,测定了甘薯生物学产量及块根中主要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嫁接SPVD后,所有甘薯蔓长变短、基部分枝数增多、单株地上鲜重增加;不同品种小区产量为6.53~12.75 kg,与其对应的健康处理差异显著;病毒侵染后能提高甘薯地上干率;病毒降低了甘薯薯块干物质的积累、淀粉和蛋白质的合成和积累、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但显著提高了薯块还原糖的积累。  相似文献   

20.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脱毒甘薯的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氮、磷、钾肥和密度4因素及其互作对脱毒甘薯豫薯7号产量的影响。[结果]4因素与甘薯产量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对脱毒甘薯产量的影响效应依次为钾肥>氮肥>密度>磷肥。氮、钾互作对甘薯产量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为氮、密度互作,氮、磷互作的影响效应较小。随着产量的提高,脱毒甘薯对钾的需求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豫薯7号的最高产量为53.0 t/hm2。[结论]脱毒甘薯产量在45.0 t/hm2以上时的农艺措施为:施N 63.42~74.73 kg/hm2,施P2O567.76~82.24 kg/hm2,施K2O 106.70~127.71 kg/hm2,密度4.6万~5.3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