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设施条件下,研究了9个不同旱黄瓜品种生育期、形态特征、果实性状及产量等特性。结果表明:不同旱黄瓜品种生育期存在差别,其中吉优春冠618和极早38号收获期较其他品种长3~7 d;不同品种的旱黄瓜形态差别不大,田间生长势均较强;不同品种的旱黄瓜瓜长、瓜横径和单瓜重均有极显著差异性(p<0.01),其中超纯吉杂四号的单瓜重最大,为160 g;不同品种的旱黄瓜小区产量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以吉优春冠618和极早38号产量最高,分别为201.6、201.5 kg。综合性状及产量等数据,认为吉优春冠618和极早38号适应性好,产量高,适合在三亚冬季种植。  相似文献   

2.
以黄瓜为试材,研究了立体育苗模式下LED光源不同悬挂高度对黄瓜生长发育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立体育苗通过补光可显著提高黄瓜生长及植株生物量,提高程度与光照强度相关。随着LED光源悬挂高度的升高,黄瓜叶片SOD、POD、CAT及APX酶活性表现先升高后降低。与未补光相比,LED光源距离植物15 cm高度时,黄瓜生长生物量增加69.9%,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分别提高38.8%和98.7%,黄瓜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孔径穴盘对黄瓜出苗和前期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同一品种,研究不同孔径穴盘在黄瓜育苗中对芽率、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的生长量的调查、对比分析。[结果]不同穴孔的穴盘对黄瓜出苗茅率影响不显著,但对子叶、茎、根的生长影响显著。[结论]72穴黄瓜育苗穴盘最经济,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黄瓜大棚每公顷施入3750公斤金旺BYM酵素有机肥和150公斤金旺酵素有机液肥作基肥与追肥,与对照习惯施肥相比采收期提早4天;前10天产量增加89%;总产量增加37.3%。对黄瓜品质影响表现为还原糖提高13.8%、固形物提高9.0%、Vc提高2.4%。因此,酵素菌有机肥对大棚黄瓜的产量、品质及生长影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白皮黄瓜特选白叶三为试材,研究EM生物菌剂处理的有机肥对大棚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用化学肥料的条件下,微生物菌剂处理的有机肥能明显提高黄瓜的产量和品质。EM生物菌剂处理猪粪肥料栽培黄瓜的增产效果最显著,营养品质和安全品质最好,与普通农家肥相比较,增产38.18%;同时黄瓜的Vc、可溶性糖的含量也明显提高,而硝酸盐含量有所降低,整体上提高了黄瓜的食用品质和安全品质。  相似文献   

6.
夏花生产量低而不稳是制约花生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夏花生增产机理研究,逐步完善配套其高产栽培技术,采取技术、组织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大力推广夏花生高产栽培配套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介绍闽南地区黄瓜嫁接栽培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从枯萎病和疫病的发生和防治情况、南瓜砧木对枯萎病菌的免疫作用与对疫病的抗性、以及蔬菜嫁接技术的成熟,说明了黄瓜嫁接栽培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推广黄瓜嫁接栽培的建议和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田间试验数据和气象资料,分析了夏套棉的生育特点及其与热量条件的关系。提出了夏套棉高产稳产的适宜播期及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9.
1998-1999年以掖单22号为材料,采取塑盘育苗带土移栽与麦田套种,麦收后直播3种不同种植方式,研究了夏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植株高度,田间生长整齐度和叶面积系数,根系发育,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情况,明确了夏玉米塑盘育苗带土移栽的方式比麦田套种和麦后直播具有明显的生长发育优势和增产效果,为今后夏玉米改进种植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始于2012年的不同耕作方式长期定位试验,分析冬小麦播前深翻(DT)、旋耕(ST)和免耕(NT)3种耕作方式对后茬免耕直播夏玉米生长(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生理指标(叶面积指数和SPAD值)、子粒灌浆速率的影响,探析麦茬耕作方式对后茬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建成的影响。结果表明,ST处理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DT和NT处理(P<0.05),穗部干物质的分配比例分别较NT与DT处理显著增加了7.94%~13.79%、10.34%~17.48%。ST处理叶面积和持绿性优于DT和NT处理。ST处理的子粒灌浆速率较DT与NT处理提高12.71%~18.96%、5.25%~8.71%,最终获得最大产量。因此,冬小麦-夏玉米1年两熟种植模式下,麦茬旋耕更利于免耕直播夏玉米的生长和产量建成。  相似文献   

11.
江汉平原秋芝麻和夏芝麻各生育阶段温光水条件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4年试验秋芝麻产量与夏芝麻高产水产基本一致的基础上,用江汉平原腹地-荆州地区的长期气象资料,对秋芝麻和夏芝麻各生育阶段的温、光、水条件进行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秋芝麻各生育阶段对温、光、水条件的要求与江汉平原的气候资料吻合度总体上比夏芝麻高,尤其是降水状况对秋芝麻较为有利。而温,光条件对秋芝麻稍有不利之处,可以用适当的栽培措施弥补,在夏芝麻主产区-江汉平原适度发展秋芝麻,具有可靠的气候生态基础。  相似文献   

12.
苯醚甲环唑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苯醚甲环唑在黄瓜地使用后的生态环境安全性,指导苯醚甲环唑及其制剂的科学合理使用,通过添加回收率实验,借助GC检测技术,研究并建立了黄瓜和土壤中苯醚甲环唑残留量的分析与检测方法,并应用该方法研究了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在黄瓜地使用后,苯醚甲环唑在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①黄瓜和黄瓜地土壤样品中残留的苯醚甲环唑可用丙酮提取,二氯甲烷萃取,再经弗罗里硅土(Florisil)层析柱净化,最后用GC-ECD(Ni63)检测,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1.0 ×10-11 g,其在黄瓜和黄瓜地土壤样品中的最小检出浓度均为0.05 mg/kg;②当添加浓度为0.05~1.00 mg/kg时,苯醚甲环唑在黄瓜和黄瓜地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在89.22%~99.8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04% ~5.41%之间,符合农药残留量分析与检测的技术要求;③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在黄瓜地使用后,苯醚甲环唑在黄瓜和黄瓜地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在6.46~9.94 d之间,表明苯醚甲环唑在黄瓜地中属于较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最优设计试验研究了基施氮、磷、钾肥与覆膜夏大豆产量、经济效益及成本的关系。结果表明,增施氮磷肥是覆膜夏大豆高产高效优化栽培的关键。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明确了不同条件下的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4.
自然灾害对夏玉米生育性状的影响及抗救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7年临淄区夏玉米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旱灾和暴风雨的双重危害,使夏玉米的生长发育受到极为不利的影响。因及时采取了抗灾救灾措施,减轻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全区实收夏玉米Z1920lun,仍取得了公顷产63opkg的收成。l自然灾害对夏玉米生育性状的影响从夏玉米出苗到乳熟中期光照充足、温度偏高、降雨稀少。日照时数597.7h,比历年同期增加52.6h;积温1943.2℃,比历年同期增加155.2℃;平均降雨量Mm,比历年同期减少SO%,长期持续高温干旱,对夏玉米生育性状影响很大。8月19-20日玉米灌浆盛期,受11号台风影响,我区又突遭30年未…  相似文献   

15.
夏玉米几种生育性状异常的原因及对策庞淑萍,赵恒川,刘效文(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农技推广中心,淄博255400)1995年,临淄区夏玉米前期长势良好,但到生长的后期普遍出现空秆过多、结实不良、倒伏严重等异常状况,影响了夏玉米的产量。据测算,夏玉米比正常情...  相似文献   

16.
淮北地区夏玉米生育期气候资源的配置与提高单产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生物学角度阐述夏玉米生育阶段对温度、土壤水分含量、降雨和光照的要求。通过对气象资料的分析认为,安徽淮北地区温度和光照能够满足夏玉米生育的需要。耕层土壤水分含量受该时段降雨量的影响,而降雨的时空分布与大小与夏玉米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不相吻合,是影响夏玉米生育和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根据淮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夏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淮北地区夏玉米单产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东营地区秋季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随着畜牧业和玉米加工业的迅猛发展,玉米需求增长迅速。根据本地区夏玉米生育期间气候特点、地力条件和黄灌区夏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促进东营黄灌区玉米丰产稳产的具体栽培技术,为本地区夏玉米种植提供技术保障,充分挖掘玉米增产潜力,达到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确保产需平衡和粮食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花生与粮菜作物间套复种技术是作物种植制度的一大改革,该项研究是在常规花生栽培的基础上,确立了以花生为主体,间作套种一茬小麦与季蔬菜,即小麦/菠菜/花生/黄瓜一年上作四收模式。形成先后有序的田间立体种植结构,实现对土地、水淝和光能等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达到高产高效的目的?每公顷产小科5061公斤,花生5113.5公斤,菠菜16341公斤,黄瓜15727.5公斤,每公顷纯收入3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9.
1990-1993年在即墨市石门乡对夏直播花生覆膜栽培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与探讨,总结出一套成功的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措施。4年累计试验、示范面积达20多公顷,平均单产花生英颗4495.5kg/hm^2,比夏直播不覆膜每分顷增产荚果1380kg,增产44%。  相似文献   

20.
夏玉米间作甘薯不同带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秦巴丘陵低山地区,改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为小麦、夏玉米、甘薯一年三熟是可行的。主要采取夏玉米免耕种植,甘薯垄作栽培。秋季夏玉米,甘薯带型以133cm,双行夏玉米间作双行甘薯较佳,可在生产上扩大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