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明确采用植保无人飞机施药方式防治烟草病虫害的可行性,对比分析了采用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WG)防治烟草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田间效果和添加助剂倍达通对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喷施药剂对棉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植保无人飞机喷施5%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WG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随着施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施药后7 d,制剂用量为60、75和90 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31%、64.00%和93.93%。在制剂用量为75 g/hm2下,添加10 mL/L的助剂倍达通可使植保无人飞机作业对棉铃虫的防效从64.00%提高到92.59%,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施药后7 d的防效为94.30%。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药剂量(75 g/hm2)下,采用背负式喷雾器喷施药剂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好于采用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然而,通过添加10 mL/L的助剂倍达通或提高20%用药量,采用植保无人飞机施药可达到与采用背负式喷雾器施药相同的防治效果。该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提升植保无人飞机防治烟草病虫害的施药技术和加快植保无人飞机在烟草植保中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利用四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在山东设施茶园防治主要害虫, 研究两种类型的植保无人飞机和传统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施药在不同冠层茶树叶片上雾滴密度?沉积量和覆盖率分布情况以及对茶树主要半翅目害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Ⅰ型植保无人飞机?Ⅱ型植保无人飞机和背负式喷雾器在茶树叶片上平均雾滴密度分别为102.72?50.58个/cm2和29.83个/cm2, 沉积总量分别为0.175?0.371 μL/cm2和53.562 μL/cm2, 雾滴覆盖率均值分别为1.95%?2.52%和19.42%?不同施药器械对茶树各层的雾滴密度?沉积量和覆盖率有显著影响?两种类型植保无人飞机施药雾滴密度总体为茶树树冠上层>中层>底层, 正面>背面?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施药的雾滴沉积量和覆盖率显著高于植保无人飞机, 叶片正面沉积量和覆盖率明显高于叶背面?Ⅰ型植保无人飞机喷施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40 mg/L 3 d和5 d后对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为82.20%和71.73%, 该处理对防治茶树黑刺粉虱具有速效性且持效性较好?Ⅰ型植保无人飞机喷施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240 mg/L 3 d和5 d后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效为84.44%和77.25%; Ⅱ型植保无人飞机喷施25 g/L溴氰菊酯乳油60 mg/L 3 d后对小贯小绿叶蝉的防效为98.18%, 具有较好的速效性?植保无人飞机施药对黑刺粉虱的防效优于背负式喷雾器, 但对叶蝉的防效与背负式喷雾器相当?不同施药器械不同药剂处理中瓢虫的数量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通过水旱两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多旋翼无人植保机、担架式静电喷雾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4种不同施药机械施药,对水稻中下部病虫害防治效果和作业效率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水旱两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多旋翼无人植保机、担架式静电喷雾机药液穿透力强,雾化效果好,对稻飞虱、纹枯病等水稻中下部病虫防效显著优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作业效率是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8.3倍~35.7倍,适用于水稻病虫害大面积统防统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器械施药对小麦蚜虫的防效及农药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在山西万荣开展田间施药试验,研究植保无人机、背负式电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机、高压泵喷雾机、背负式电动风送式喷雾器的农药沉积量与利用率,并对比上述器械施药防治小麦蚜虫的效果。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各处理的农药沉积量、利用率均高于其余4种地面植保器械处理。喷液量0.8~1.2 L/667m2、添加0.5%或1.0%助剂的植保无人机施药处理的农药利用率均在40%以上,最高可达57.31%。应用各器械喷施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3 g/667m2(制剂用量)对小麦蚜虫均具良好防效,药后7 d防效均在82%以上,地面植保器械施药处理的防效相对优于植保无人机。  相似文献   

5.
通过多旋翼无人植保机、手推式动力喷雾机、风送式高效远程喷雾机(加农炮)、水旱两用喷杆喷雾机以及机动喷雾器和手动喷雾器6种植保机械,对水稻主要病虫害进行施药防治试验示范,无人植保机、水旱两用喷杆喷雾机、手推式动力喷雾机其防治效果优于其他施药机械,作业效率是手动喷雾器的30倍~50倍。  相似文献   

6.
采用植保无人机和机动喷雾器2种施药方法,开展了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2种农药对玉米草地贪夜蛾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采用2种施药械施药对2种农药的田间防效均没有显著差异。200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mL/667m 2药后7d防效最高,植保无人机施药和机动喷雾器施药防效分别为89.0%、91.8%,叶片保护率分别为86.5%、88.3%。150g/L茚虫威乳油18mL/667m 2药后3d防效最高,植保无人机施药和机动喷雾器施药防效分别为85.5%、85.2%,叶片保护率分别为75.8%、76.4%。茚虫威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氯虫苯甲酰胺表现出更长的持效性。  相似文献   

7.
正通过测试植保无人施药机在防治水稻主要病虫害时每667m2用药量、用水量、作业效率、防治效果等数据,与常规背负式电动喷雾器的防治效果、作业效益进行对比,为今后应用植保无人施药机防治水稻病虫害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5年在广西武鸣县双桥镇八桥村开展应用植保无人施药机防治水稻病虫害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施药时农药雾滴飘移规律以及施药作业人员职业暴露情况,依据喷雾飘移田间测试国际标准ISO22866和人体暴露贴片测试法,对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和电动背负式喷雾器在水稻田喷施氯虫苯甲酰胺和苯醚甲环唑时的农药雾滴飘移量及施药作业人员人体农药沉积量进行了对比测试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环境条件下,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在作业速率4 m/s和作业高度1.8 m参数下施药时,在距施药区下风向边界0~30 m范围内地面均有农药飘移性沉积,30 m处氯虫苯甲酰胺飘移率为0.9%,而背负式喷雾器施药的飘移量则主要集中在距施药区0~3 m区域内,3 m以外区域飘移率均≤0.6%;背负式喷雾器在距施药区5 m以及10 m远处空中不同高度的飘移量均小于0.001 μg/cm2,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在距施药区5 m远处空中的飘移量大于10 m处,并且在垂直分布上,距冠层2 m左右 (无人飞机的飞行高度) 处飘移量最多。结合两种施药机具的雾滴粒径(背负式喷雾器DV50 值为149.4 μm,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DV50 值为115.3 μm) 分析,无人飞机的雾滴具有更高的飘移潜力。由于实现了人机分离,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进行作业时人体暴露量很低,而背负式喷雾器施药时对作业人员身体各部位均会造成一定的暴露,其中以手前臂和腿部正面暴露最为严重,在施用苯醚甲环唑时,右前臂背面暴露量最高,达到15.19 μg/cm2。本文中针对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喷雾作业时在下风向的飘移沉积研究方法和试验结果,以及对多旋翼植保无人飞机施药过程中职业暴露的研究,可为农药喷雾作业缓冲区距离确定和人员作业安全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试验分别使用植保无人机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20%三氟苯嘧啶WG防治稻飞虱。结果表明,不同的施药器械对药效无明显影响; 20%三氟苯嘧啶WG对稻飞虱具有较好的速效性,药后3 d防效达83.59%;持效期长,14 d后防效达98.52%。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疆MG-1P型植保无人飞机在棉花苗期进行喷雾,探讨喷雾量及助剂对农药在棉花上的沉积分布及对棉蚜防治效果的影响。以5%啶虫脒乳油为试验药剂,在3个喷雾量 (15.0、22.5和30.0 L/hm2) 及添加2种飞防助剂 (YS09和倍达通) 条件下进行喷雾,以诱惑红为雾滴沉积和农药利用率测定的指示剂,采用Deposit-Scan软件分析雾滴密度和雾滴覆盖率。结果表明:采用植保无人飞机施药,棉花叶片上的雾滴密度和覆盖率随着喷雾量的增加而提高,其中,喷雾量为30.0 L/hm2时叶片正面和背面的雾滴密度最高,分别为43.42 和58.04 个/cm2,雾滴覆盖率分别为6.44% 和6.34%。3个喷雾量下农药沉积率分别为3.53%、3.70%和4.00%,低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处理,药后1~3 d对棉蚜的防效也低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处理。喷雾量为22.5 L/hm2 时,添加助剂YS09和倍达通对叶片上雾滴密度、雾滴覆盖率及农药利用率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对棉蚜的防效,药后1 d防效为86.24%和84.40%,分别比对照提高9.34%和7.48%,药后3 d防效达95.34%和94.73%,显著高于对照 (88.06%),达到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雾水平 (94.36%)。表明采用植保无人飞机在棉花苗期进行施药,提高喷雾量有助于药液在棉花叶片上的沉积,在啶虫脒乳油中添加助剂YS09和倍达通,可提高药液对棉蚜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稻主要病虫草害无人机飞防效果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稻全程飞防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智能植保无人机与人工使用电动喷雾器施药防治水稻病虫草害效果相近。智能植保无人机对中稻田杂草总体鲜重防治效果为79%,略高于电动喷雾器防治效果(76.6%);对二代二化螟保苗效果为84.6%,纹枯病防治效果为84.6%,三、四代稻飞虱防治效果为91.3%、84%;电动喷雾器防治效果分别为:84.6%、77.9%、90.1%、75.9%。在与电动喷雾器施药防治效果相近或略高的情况下,智能植保无人机可有效提高防治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在生产上是可推广的一种新的植保施药器械。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超低容量静电喷雾器施药对贵州省湄潭县茶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效,分别使用超低容量静电喷雾器、机动喷雾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喷施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15%茚虫威乳油+5%多抗霉素水剂,进行了防治茶树病虫害作业。超低容量静电喷雾器施药后7 d对茶饼病的防效为89.11%,药后15 d对茶假眼小绿叶蝉、茶棍蓟马、茶黑刺粉虱、茶蚜和茶黄螨的防效分别为93.99%、91.44%、91.12%、90.61%和90.00%,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防效。与机动喷雾器、手动喷雾器相比较,静电喷雾器作业效率分别提高了1.67倍、7.00倍,用水量也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13.
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喷施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的飘移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植保无人机喷施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蜜蜂的飘移风险,在田间试验场景下,比较分析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新烟碱类杀虫剂时的雾滴飘移量及对蜜蜂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和多旋翼植保无人机进行施药作业时,距离施药区下风向5 m处的雾滴飘移率分别为0.50%和23.98%;而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施药时,即使距离施药区下风向17 m处的雾滴飘移率仍高达2.79%,且多旋翼植保无人机施药时的飘移总量显著高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新烟碱类杀虫剂时,应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作业时距离下风向5 m处的蜜蜂在施药后1 d内的死亡数量为75头,分别是距离下风向17 m处和对照组的2.4倍和1.8倍,施药后2~8 d内蜜蜂的死亡数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应用多旋翼植保无人机作业时距离下风向5 m处的蜜蜂在施药后1 d内的死亡数量为4 721头,分别是距离下风向17 m、29 m处和对照组的3.0倍、6.1倍和112.4倍,施药后2~8 d内蜜蜂的死亡数量明显降低,但距离施药区较近的蜜蜂其死亡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多旋翼植保无人机喷施新烟碱类杀虫剂对蜜蜂存在较高的飘移风险。  相似文献   

14.
新型药械在小麦蚜虫防治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5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开展小麦蚜虫防治试验。其中采用了2种新型植保药械施药,通过调查、比较,对其田间应用效果做出评价。旋翼无人施药机和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处理对小麦蚜虫的平均防效分别为94.7%、84.3%,作业效率分别为1 667、400 m2/min。旋翼无人施药机在小麦上层具有较高的药液沉积,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小麦中、下层具有较高的药液沉积。  相似文献   

15.
不同作业方式和施药模式下杀虫剂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植保无人机施药沉积利用率高但防治效果不稳定的问题,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保无人机和背负式喷雾器喷施后药液在水稻植株上的农药沉积率,选择烯啶虫胺、吡蚜酮、呋虫胺和毒死蜱4种杀虫剂分别对分蘖期和拔节期水稻进行不同施药模式的室内喷施试验,以模拟分析水稻非靶标部位的农药沉积对褐飞虱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喷施后水稻中上部的农药沉积率为34.83%,显著高于背负式喷雾器的农药沉积率(15.30%),但药后7 d的校正防治效果分别为61.4%和64.4%,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烯啶虫胺、呋虫胺和吡蚜酮3种内吸性杀虫剂室内模拟喷施后1 d和4 d均为直接喷施处理的水稻基部农药含量最高,且该处理药后1、4和7 d的校正死亡率最高,分别为23.33%~70.00%、46.67%~80.42%和70.00%~87.50%;其次为遮挡茎部喷施处理,而水中加药和叶片受药处理的防治效果最差。对于兼有触杀和熏蒸毒性的有机磷类杀虫剂毒死蜱,水中加药处理和直接喷施处理药后1、2和4 d的校正死亡率均在98.33%以上,显著高于其他2种处理。表明不同杀虫剂的吸收传导特性不同,这直接影响其能否到达水稻基部,进而影响其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甘肃平凉冬小麦田开展施药试验,以调查5种常用植保机械喷雾作业防治冬小麦病虫害效果.结果 表明,八旋翼无人机雾滴中径最小,为223.6 μm,背负式电动喷雾器雾滴中径最大,为345.3 μm;各施药处理在田间的雾滴密度均为上层>中层>下层;植保无人机的雾化效果优于其他植保机械,但穿透性差;八旋翼植保无人机、六旋翼植保无...  相似文献   

17.
无人机施药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有效手段。海南是草地贪夜蛾的周年繁殖区,在海南开展飞防试验,筛选适合飞防的杀虫剂、无人机机型及施药时期,并研究施药时间点对防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区进行2次飞防,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人工喷雾处理,且防控成本较低;无人机喷施氯虫苯甲酰胺的防治效果较好,第2次药后7 d防效达94.6%,显著高于茚虫威和甲维盐;在玉米苗期和小喇叭口期施药的效果最佳,药后7 d防效分别为94.3%和91.3%,显著高于大喇叭口期或抽雄期施药;在海南省东方市开展飞防,早7时或晚7时施药的防效较高。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纳米杀菌剂的减量增效作用,本研究采用2种喷施方法,以水敏纸为雾滴沉积指示剂, 分析植保无人飞机和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喷施15%苯甲·吡唑酯微乳剂(ME)和25%苯甲·吡唑酯悬浮剂(SC)两种不同剂型杀菌剂的雾滴密度及雾滴覆盖率,调查并计算苹果病叶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和综合效益。结果表明,植保无人飞机飞行高度影响雾滴密度和覆盖率,纳米农药15%苯甲·吡唑酯ME的雾滴密度和覆盖率与25%苯甲·吡唑酯悬浮剂(SC)的雾滴密度和覆盖率有差异。各杀菌剂处理对苹果锈病的防效最好,防治效果均在97%以上,对苹果黑星病的防治效果次之,末次药后15 d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对苹果斑点落叶病有效,末次药后15 d的防治效果均在50%以上。植保无人飞机喷施纳米杀菌剂15%苯甲·吡唑酯ME在防治成本、时效性和节能上均明显优于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因此,采用植保无人飞机喷施纳米杀菌剂15%苯甲·吡唑酯ME可有效防治苹果黑星病和苹果锈病,同时实现杀菌剂减量,综合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植保无人机喷施草铵膦对非耕地杂草的防除效果及其最适使用浓度,用植保无人机、电动喷雾器对不同杂草茎叶喷施18%草铵膦可溶液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在施药后7、14、21 d分别观察记录不同杂草的外观状态,并计算株防效、鲜重防效.结果表明,药后21 d,植保无人机施药量为3.0 L/hm2小区的鲜重防效与电动喷雾器施药量...  相似文献   

20.
两种施药器械对水稻中吡蚜酮残留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水稻样品中吡蚜酮的LC-MS/MS检测方法,同时2019年进行了背负式喷雾器和植保无人机施用吡蚜酮农药试验,对两种器械施药方式下吡蚜酮在水稻样品中的残留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吡蚜酮在稻谷和植株空白样品添加的平均回收率在72%~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4%~11%之间,稻谷和植株中的定量限分别为0.01和0.02mg/kg。在同一用量下,在施药后2h和14d,稻谷和植株中吡蚜酮残留量表现为:植保无人机>人工背负式喷雾器。因此在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病虫害时,需关注农产品中残留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