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名牌提高区域特色产业的竞争力,果业名牌带动品牌建设,依托品牌开拓占领市场,知名品牌既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又是企业形象的代表。有商标才有品牌,有了品牌才有名牌,有了名牌才能提高区域特色产业的竞争力。品牌意味着高质量、高信誉、高效益、低成本。它是通过产品结构的优化、存量资产的盘活、技术含量的提高和科学化的管理逐步发展壮大的。西安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南依秦岭,北临渭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是多种北方落叶果树的适生区,现栽培的果树有猕猴桃、  相似文献   

2.
聂晶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131-134
在当前乡村振兴、产业全面升级的背景下,农产品品牌培育已成为带动产业变革的重要引擎,"乡村振兴,品牌先行"已经成为共识.中国果类产品虽然品牌众多,但能获得认可和溢价的品牌几乎没有.作为大型集群化的国企,广东农垦具有建立垦区公共品牌的先天优势.该文以建设"广垦果园"垦区公共品牌为例,从建设农作物区域公用品牌的意义、关键因素等方面分析入手,提出了建设农作物公共品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立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美誉度—区域品牌效应—企业品牌竞争力理论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对新疆吐鲁番葡萄产业集群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探究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对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对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推动包括直接和间接两条路径。直接路径是区域品牌通过其品牌声望、品牌地位等直接推进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提高;间接路径则是区域品牌美誉度提升后形成了辐射效应和协作效应,并通过辐射效应和协作效应增强企业的显性品牌竞争力和隐性品牌竞争力;间接路径中,"集群区域品牌美誉度—辐射效应—企业显性品牌竞争力"的路径效应明显高于"集群区域品牌美誉度—协作效应—企业隐性品牌竞争力"的路径效应。最后,提出通过政府制度创新促进"政、产、学、研"联动、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引导中小企业紧密协作、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融合发展来提升传统特色农业集群区域品牌协作效应,继而增强集群中小企业隐性品牌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浅谈名牌     
名牌的涵义 所谓名牌一般是指具有高无形资产价值的商标、品牌。名牌产品具有高知名度、高质量、高市场占有率和高市场信誉的特征。名牌除了具有易被识别,有利于宣传和推销商品等一般商标的作用外,还具有以下的功能效应。 1.拓展功能。名牌是信誉和质量的保证,名牌企业可以名牌为武器,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使名牌不断辐射发展到新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甘肃特色农产品种类很多,但能产生名牌效应的却很少。作者通过对甘肃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只有通过各级政府、生产加工企业和广大农户的共同努力,才能打造甘肃特色农产品品牌。  相似文献   

6.
建设优质农产品区域品牌,是大力提升区域农产品质量、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梅州金柚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近年来以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产业价值成为区域知名的农业品牌产品。但目前,梅州金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仍存在诸多不足,如在品牌化决策方面,部分企业的品牌和名牌意识还不强;在品牌归属策略方面,政府主导推动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在品牌名称决策方面,品牌的推广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品牌延伸策略方面,中高档品牌的打造还欠缺力度。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广东省梅州市要明确品牌定位,多管齐下,激发企业品牌建设积极性;借鉴丽水模式,多措并举,强化对区域品牌的监管;整合各类资源,多方合力,大力提升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开展精深加工,多元发展,全力增加区域品牌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7.
和田垦区红枣产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又一支柱性产业。虽然红枣产业为和田垦区职工带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导致近几年红枣市场的波动与不景气。本文主要针对本区域红枣种植生产管理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探讨红枣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技术及对策,提升和田垦区"和田玉枣"品牌市场竞争力与影响力,使红枣产业能够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掀起一股争创名牌、树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的风潮。因为名牌表示着某企业,某产品具有的优秀品质,良好信誉,美好形象。名牌就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无价之宝。同样的商品挂上不同的商标,打上不同的品牌,在市场上的信誉、价格、换回消费者的信赖、热情、购买欲、购买行为、购买结果是大不一样的。有好多在中国加工或生产的产品,一挂上洋品牌、知名品牌,立刻就身价倍增。这就是名牌效应。这也是目前好多企业追求名牌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培育品牌、发展品牌和保护品牌,是山东省青岛市品牌农业的成功之路.也是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亮点。目前,青岛市已培育国家级名牌农产品13个,省级名牌农产品17个,市级名牌农产品36个.品牌农业占到全市农业经济总量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加快现代化大农业三步走,实现百年垦区建设目标,在深入理解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垦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优势效应,认为垦区在资源、区位、经济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科技以及政策等方面优势效应明显,从而推进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建设.  相似文献   

11.
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围绕农产品的区域品牌展开研究,通过对农产品区域品牌“伞品牌”与“个别品牌”进行定义,具体分析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探讨农产品区域品牌中伞品牌的覆盖效应,以及品牌伞下子品牌对其的影响.以“凤桥水蜜桃”区域品牌的发展为例,通过实例分析进一步提出通过建立伞品牌与个别品牌的互动机制,更好地发展农产品区域品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在借鉴现有关于日本区域品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剖析区域品牌直接和间接波及效应入手,基于外部性理论构建分析框架,重点结合日本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和区域品牌建设,分析了日本在区域品牌建设的官民协同推进机制,总结提出了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区域品牌建设中,适度公权介入、坚持市场化目标导向、明确国际化定位以及统筹官民资源协同推进等方面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在借鉴现有关于日本区域品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剖析区域品牌直接和间接波及效应入手,基于外部性理论构建分析框架,重点结合日本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和区域品牌建设,分析了日本在区域品牌建设的官民协同推进机制,总结提出了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和区域品牌建设中,适度公权介入、坚持市场化目标导向、明确国际化定位以及统筹官民资源协同推进等方面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周云逸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769-20770,20871
以廉江红橙为例,借鉴"新奇士"的经验,确定了柑橘区域品牌定位和建设主体,并提出应尽快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推广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以保护区域品牌,并利用品牌推广和延伸来提升品牌的效应。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品牌经历了竞争区别物、竞争手段、竞争要素和竞争主体的演变过程.产品若要在众多的竞品中脱颖而出,品牌创建是一个必经的途径.对于农产品而言,由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分散性和弱质性,单个生产经营者创建企业品牌是比较困难的,而区域内众多生产经营者联合起来创建区域品牌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农产品质量特性的隐蔽性和区域性、农业经营的高度分散性为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创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农产品区域品牌带来的增值效应、识别性应和产业化效应等为其创建提供了现实意义.然而农产品区域品牌公共物品的属性、使用主体行为的外部性和农产品质量的隐蔽性使其创建面临着经营主体缺失、品牌维护困难、品牌提升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在明确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创建和维护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名牌的效应是巨大的。为此,许多企业在内抓产品质量的同时,不惜投入重金宣传自己的产品,力争创出使大家认可的市场名牌。但迄今为止,名牌战略在我国的实施,还主要集中在工业领域,名牌种类也主要是工业名牌。许多人认为农产品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及自身其他种种特点,创名牌宣传的难度太大,并且意义不大,所以农产品创品牌一直被忽视。 近些年来,随着农业市场化程度愈来愈高,农产品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以及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这一切为农产品创名牌创造了有利时机。那么,农产品该如何创  相似文献   

17.
《福建农业》2008,(12):36-36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注重品牌农业发展,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品牌农业发展,同时发展当地名牌,截至2008年9月,厦门市农业企业共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福建省名牌产品30个、福建省名牌农产品4个。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凡是工业品都有其品牌、名牌.所谓名牌,就是同类产品中的"老大哥",也就是同行业中的拳头产品.名牌是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孵育出来的,名牌的品牌价值亦很高昂.  相似文献   

19.
农业文化的价值及继承和保护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运用旅游学、农业经济学及品牌管理理论,对湖南农业旅游名牌战略和开发模式及对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湖南作为农业大省和旅游大省,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实施农业旅游名牌战略已经是大势所趋;农业旅游名牌战略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和农业旅游的转型升级,有利于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农业品牌、旅游品牌的发展空间。湖南农业旅游名牌成长具有区域旅游合作不断深化、农业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及新农村建设的广泛开展等良好机遇,同时也面临名牌意识淡薄、国内竞争加剧、缺少长效融资渠道及旅游人才匮乏等严峻挑战。湖南农业旅游名牌载体开发的主要模式可以划分为田园型、乡村型、科技型、农贸型四种。制订实施农业旅游名牌战略过程中,应该重点在战略思路、发展规划、区域特色、营销创新、营造环境几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0.
小品类孕育大品牌。山东章丘大葱以其高、大、脆、白、甜在全国久负盛名,被誉为"葱中之王"。目前,章丘大葱种植规模达到10万亩,被认定为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国名牌农产品,品牌价值近50亿元。章丘大葱如此畅销,得益于章丘品牌农业兴农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