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玉米骨干自交系秸秆纤维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我国20世纪60年代以来应用广泛的27份骨干亲本自交系的秸秆纤维成分研究,结果显示自交系秸秆纤维品质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纤维素(CELLU)、半纤维素(HCELLU)和木质素(ADL)平均含量分别为47.657%、24.551%、21.096%、20.906%和3.776%;不同自交系间秸秆NDF、ADF、CELLU和ADL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HCELLU无显著差异性;各纤维组分含量之间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不同年代间自交系秸秆纤维品质NDF、ADF、CELLU、和HCELLU含量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即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各组分含量较高;ADL含量在不同年代自交系秸秆中含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
秸秆饲料尿素处理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处理方法对秸秆饲料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半纤维素、纤维素及木质素消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碱和尿素,可以明显作用于秸秆的各组分,5%氢氧化钠23℃处理7天、5%尿素27℃处理28天,能显著提高纤维素、半纤维素及木质素在瘤胃中的消失率,是提高秸秆营养价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前沿科技     
正中科院新成果变废为宝挖掘玉米秸秆的潜在价值中国科学研究人员,通过特色资源筛选、突变体鉴定和木质素基因工程调控等工作,在木质素合成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成果,获得了多个细胞壁降解效率高,且具有潜在商业化利用价值的植物资源。(光明网)  相似文献   

4.
我国常用玉米自交系秸秆品质性状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白琪林  陈绍江  戴景瑞 《作物学报》2007,33(11):1777-1781
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法对我国91份常用普通玉米自交系和11份高油自交系秸秆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IVDMD)、粗蛋白(CP)、粗脂肪(EE)、可溶性糖(WSC)、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性木质素(ADL)、中性洗涤纤维(NDF)7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探讨秸秆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以及影响秸秆品质的主要成分。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各性状自交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IVDMD及其相关品质的含量近似正态分布。不同品质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WSC含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33.15%。IVDMD与NDF、ADF、ADL呈极显著负相关,与WSC、EE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P含量显著正相关。影响秸秆品质的性状依次是IVDMD、ADF、NDF、WSC、ADL、CP和EE含量。根据青贮玉米育种的要求,筛选出5份IVDMD和WSC含量高、NDF、ADF含量低的自交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青贮玉米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青贮玉米的概念和品质标准 青贮玉米是指在玉米乳熟后期至腊熟期,收获包括果穗在内的地上部植株,作为青贮饲料原料的玉米.青贮玉米的品质,目前国际上通常采用洗涤剂对纤维的营养价值进行评价,具体标准是:于物质含量30%~40%,干物质产量2500kg/hm2,粗蛋白含量>7.0%,淀粉含量>28%,中性洗涤剂纤维含量<45%,酸性洗涤剂纤维含量<22%,木质素含量<3.0%,离体消化力>78%,细胞壁消化力>49%.饲养牲畜适口性好,消化率高,是较为理想的食草动物饲料.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酶和乳酸菌对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与玉米(Zea mays L.)秸秆混合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对照(C)、酶制剂(E)、乳酸菌制剂(LAB)、酶+乳酸菌制剂(E+LAB),60天后测定青贮饲料发酵品质。结果表明:添加酶或乳酸菌制剂均提高了多年生黑麦草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添加剂组p H、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氨态氮/总氮值低于(P0.05)或显著低于(P0.05)对照组,乳酸、粗蛋白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E和E+LAB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低于其他各组,而LAB组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V-Score评分结果表明LAB处理组青贮发酵品质分数最高。因此,在多年生黑麦草与玉米秸秆混合青贮实际生产过程中,单独使用乳酸菌即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发展中国家玉米象甲(Sitophilus zeamais Motseh.)是引起玉米严重损失的一种仓库害虫。本研究调查了9个热带玉米基因型中籽粒皮细胞壁成分对玉米象甲抗性的作用。测量了对玉米象甲的6个敏感性参数,并阐明了这些参数与细胞壁成分诸如普通的酚酸、二阿魏酸(DiFAs)、羟基脯氨酸-富糖蛋白(HRGPs)和营养及物理特性间的关系。结果查明象甲敏感性与总体DiFAs、HRGPs、籽粒硬度、籽粒皮,  相似文献   

8.
木质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对秸秆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筛选木质素高效降解菌,对筛选的方法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利用三种定性筛选平板结合定量的木质素磺酸钙降解的方法,能明显提高筛选效率,从16个菌株中筛选到3株对木质素有较强降解能力的菌株Tp1、Tf1与Ls21.为进一步验证所筛菌株的降解效果,选取其中综合性能较好的Tf1菌株(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对小麦秸秆与玉米秸秆进行固态发酵试验,并以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BKMF-1767作参照,结果表明,Tf1对小麦秸秆与玉米秸秆木质素的降解率分别为38.4%与47.7%,均高于参照菌株(分别为32.2%和34.6%).  相似文献   

9.
用 1 % ,4% ,8% ,1 2 5 % 4种浓度的碱性双氧水处理玉米秸秆。研究表明碱性双氧水处理显著改变秸秆NDF和半纤维素含量 (P <0 0 5) ,极显著改变秸秆纤维素、ADF和木质素含量 (P <0 0 1 )。羊粪液替代瘤胃液作两级离体消化试验结果表明 ,秸秆干物质消化率得到显著提高 (P<0 0 5)。8%浓度的碱性双氧水处理 ,使秸秆木质素含量降低 46 43% (5 85 %vs1 0 92 % ) ,干物质消化率提高 1 1 1 93 % (2 8 42 %vs1 3 41 % ) ,对提高秸秆营养价值最有效  相似文献   

10.
甜菜丛根病(Rhizomania)是甜菜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细胞壁在抗病过程中起重要的保护作用,本研究以5mmol/L水杨酸(SA)处理甜菜幼苗,研究外源SA对细胞壁中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A提高了甜菜幼苗细胞壁中HRGP含量,提高幼苗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细胞壁木质素含量增加,说明外源SA作为信号分子,可调控甜菜细胞壁中的防御系统,提高抗病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青贮饲料调制是一项短时间内的突击性工作,刈割青玉米秸秆未能尽快调制青贮致使青贮饲料质量受影响;【方法】为此本试验选用农大108玉米秸秆收获后凋萎的1d、3d、5d、7d调制青贮,以研究刈割后凋萎时间对青贮饲料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在本试验的凋萎条件下,试验期内玉米秸秆中干基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水分含量逐渐下降,凋萎7d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水分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在凋萎的1d、3d、5d、7d调制青贮,凋萎7d的青贮pH和氨态氮比例显著高于凋萎1d(pH,4.82比5.27;氨态氮/总氮,5.90%比8.56%),但青贮饲料中乳酸、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结果表明收刈后青玉米秸秆5d之内可以调制青贮  相似文献   

12.
玉米茎秆纤维品质性状及其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利用B73与By804构建的高油玉米群体为材料,对细胞壁主要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3个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以探讨茎秆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以及与茎秆穿刺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各性状家系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品质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木质素含量变异最大,变异系数达20.10%。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三者之间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其中,纤维素和木质素与茎杆穿刺强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水稻小麦秸秆成分近红外光谱快速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传友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133-140
农作物秸秆可作为清洁的燃料使用,其燃料特性的快速检测对于秸秆的能源转换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秸秆样品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和热值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判断秸秆发热量的主要能量指标为木质素和半纤维素2种成分;小麦秸秆和水稻秸秆的各成分含量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秸秆中的灰分、N、P、Na和Mg的含量显著性高于小麦秸秆(P<0.01);而热值、挥发分、固定碳、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C和H的含量显著性低于麦秸(P<0.01);2种秸秆的水分、K、Ca和Fe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利用秸秆中C、H、N的含量建立多元线性模型预测样品的热值,预测值和真值之间的相关关系决定系数R2达到0.9273,均方根误差为224 J/g。  相似文献   

14.
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是一种配体门控的阳离子通道,存在于动物和植物体内,是真核生物信号级联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利用水稻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cyclic nucleotide-gated channel, OsCNGC10)基因,构建了超表达载体pU1301-CNGC10-Flag和双靶点敲除载体pRGEB32-CRISPR/cas9-cngc10,通过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法获得敲除和过表达材料,并从T2代中分离到纯合植株oscngc10-2及OE-CNGC10-6。转基因植株茎秆特性以及抗倒伏性分析表明,突变体oscngc10-2茎秆强度和抗倒伏性增强;茎秆细胞壁组织切片以及组织成分分析则表明突变体oscngc10-2植株抗倒伏性增强是由于茎秆细胞壁茎壁厚度、薄壁组织细胞丰度以及木质素含量增加所致;过表达OsCNGC10降低了茎秆壁厚、茎秆木质素含量以及茎秆细胞壁细胞丰度,敲除OsCNGC10增加了茎秆木质素含量且增加了茎秆细胞壁薄壁细胞丰度,初步证明OsCNGC10与水稻茎秆细胞壁成分合成相关,负调控水稻抗倒伏性;T2代田间试验结果表...  相似文献   

15.
有机物料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红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32):70-76
为了研究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酸碱度的影响效果,采用室内土壤培养试验和生物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不同有机物料(秸秆、猪粪、泥炭和木质素)对石灰性潮土和酸性红壤、黄棕壤pH的动态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施用秸秆后,土壤培养试验和油麦菜盆栽试验中潮土pH降低,红壤pH增加,但秸秆对潮土pH的降低作用及对红壤pH的增加作用均随时间延长而减弱。在樱桃萝卜及小麦盆栽试验中,秸秆对潮土和黄棕壤pH影响不显著。秸秆增加第一茬萝卜试验中红壤pH,降低第二茬试验中红壤pH。施用猪粪、泥炭和木质素后,土壤pH随时间变化不显著。施用猪粪后,潮土pH降低,红壤和黄棕壤的pH增加。泥炭可降低潮土和黄棕壤的pH,对红壤pH影响不显著。在樱桃萝卜盆栽试验中,施用木质素后潮土pH降低,第一茬试验中红壤pH升高,第二茬试验中红壤pH变化不显著。因此,只有施用猪粪降低潮土pH、增加酸性土壤(红壤和黄棕壤)pH,对土壤pH具有一定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是影响青稞抗倒伏和秸秆饲用特性的重要因子。以抗倒伏品种昆仑14号和倒伏品种门源亮蓝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种植密度对这2个品种生长发育、抗倒伏特性和秸秆饲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对2个品种的抗倒伏和秸秆饲用特性的影响存在差异。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昆仑14号根长、根体积、根数和根干重先增后降,茎粗和壁厚依次下降;门源亮蓝根系和茎秆相关指标则随种植密度增大而下降。昆仑14号抗倒伏相关指标先增后降,但整个生育期未发生倒伏;门源亮蓝各指标均显著降低,诱发倒伏现象提前发生,致使倒伏率增大、倒伏程度加剧。昆仑14号茎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化学成分含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后降,门源亮蓝各成分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对饲喂价值随密度增加呈现增高的趋势。综合抗倒伏特性与秸秆饲用特性,昆仑14号最佳种植密度为375×104株hm~(-2),门源亮蓝粮饲兼用时适宜密度为300×104~375×104株hm~(-2)。  相似文献   

17.
稻草秸秆栽培金针菇基质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稻草秸秆栽培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不同生长阶段,基质木质纤维成分的变化和与 基质主要成分降解相关的几种胞外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降解 主要集中在生殖生长期,木质素在营养生长期降解迅速;与纤维素降解相关的两种酶活性从培养初 期到结束一直保持比较平稳的趋势;与木质素降解相关酶在菌株培养初期活性较高,木聚糖酶活性 初期活性很低,在子实体形成期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淀粉酶活性高峰出现在初期,蛋白酶活性在初期 和子实体形成期较高,但整体上酶活性变化较为平稳。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同型乳酸菌和异型乳酸菌对全株玉米青贮发酵品质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以短乳杆菌(L.brevis)和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为添加剂,分别设置无添加组(CK组)、添加短乳杆菌组(LB组)和添加植物乳杆菌组(LP组),60d后对全株玉米青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乳酸菌发酵剂均提高了全株玉米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相比于对照组,添加剂组p H、氨态氮/总氮、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显著降低(P0.05),乳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丙酸、丁酸和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各组中,LP组产生的乳酸、粗蛋白含量最高,p H值、氨态氮/总氮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LB组产生的乙酸含量最高。综合评分结果表明LP组青贮发酵品质分数最高,比LB组改善青贮品质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青贮玉米‘中原单32’(ZYD32)和‘大京九26’(DJJ26)为试验材料,设置低密(67 500株/hm2)、中密(90 000株/hm~2)和高密(112 500株/hm2) 3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23项营养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的营养品质和品种自身特性以及种植密度相关,其中品种对可溶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SP)、脂肪(Fat)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密度对瘤胃可降解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DP)、钾(K)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品种、密度同时对粗蛋白(CP)、总可消化养分(TDN)、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淀粉(SH)、单糖(ESC)、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木质素(LN)、48 h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NDFD)、灰分(Ash)、钙(Ca)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随着种植密度的升高,两品种的瘤胃可降解蛋白占总蛋白的比例(DP)、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木质素(LN)、钙(Ca)、镁(Mg)、钾(K)含量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总可消化养分(TDN)、非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FC)、淀粉(SH)、灰分(Ash)含量均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单糖(ESC)、48 h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NDFD)、每吨产奶量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粗蛋白(CP)、脂肪(Fat)含量方面2品种随密度变化的表现不一致‘,ZYD32’的粗蛋白(CP)、脂肪(Fat)含量随密度的升高而降低,‘DJJ26’的粗蛋白(CP)、脂肪(Fat)含量则无显著性变化。综上所述,不同青贮玉米品种‘ZYD32’和‘DJJ26’均在种植密度为90 000株/hm~2时所获得的青贮玉米品质最好,在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时,2品种的每吨干物质产奶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秸秆还田是秸秆利用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田间生产秸秆量大且降解缓慢,添加外源物料对加快秸秆降解、促进养分释放有重要意义。基于网袋法,添加不同浓度的生化黄腐酸和微纤维岩棉,研究其对玉米秸秆降解及土壤碳氮、作物生长的影响。外源物料施入量设计3个梯度,分别为土重的0.5%、1%、2%。设计7个处理:单秸秆(CK)、秸秆+0.5%生化黄腐酸(T1)、秸秆+1%生化黄腐酸(T2)、秸秆+2%生化黄腐酸(T3)、秸秆+0.5%微纤维岩棉(T4)、秸秆+1%微纤维岩棉(T5)、秸秆+2%微纤维岩棉(T6)。结果表明:(1)添加生化黄腐酸的各处理降解前100天慢后快,降解率、降解速率与浓度呈反比,360天后降解率达75.97%~82.6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秸秆氮释放率以100天为转折点,360天氮释放率达71.51%~74.75%;与CK相比,降低土壤容重19.85%~30.53%,增加土壤总孔隙度19.57%~26.09%,提升土壤碳氮含量;除T1外,对作物生长起抑制作用。(2)微纤维岩棉在各时期均能加快玉米降解,快速释放氮(除T4),360天达63.60%~78.13%;相比CK土壤容重降低24.43%~29.77%,总孔隙度增加21.74%~26.09%,土壤碳氮含量显著提升;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促进根系发育。两物料一定程度上均能加快秸秆降解,促进养分释放,提高土壤碳氮含量,作物生长受物料浓度影响差异显著,整体效果添加微纤维岩棉各处理优于生化黄腐酸,以土重0.5%、1%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