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基于驻波率原理的土壤含水率测量方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赵燕东  王一鸣 《农业机械学报》2002,33(4):109-111,121
提出了一种基于驻波率原理的土壤含水率测量方法,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和使用范围(主要分析土质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并将其与目前广泛使用的TDR及FD两种测量方法进行性能对比,从而得出SWR土壤含水率测量方法是一种高性能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2.
测量土壤质量含水率的体积置换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直接测量土壤质量含水率的方法,达到传统干燥称重法同等的效果。该方法将任意待测土样置于已知体积的容器中并将容器注满水,由已经测量得到的湿润土壤的质量、容器中盛满水后土样与水的总质量、假设已知的土壤颗粒密度和水密度,计算得到土壤质量含水率。给出了相应的测量方法、测量过程、土壤含水率计算过程。采用4种土壤,配制成10%、15%、20%、25%、30%的初始土壤体积含水率。用提出的体积置换法测得土壤质量含水率后,再将土样干燥,得到传统干燥法测量的土壤质量含水率。将两种方法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说明所提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较传统干燥8 h后称质量法测量的含水率高2.4%~2.7%。而传统方法延长干燥时间后,测量得到的含水率约增加1%~3%。表明所提方法测量过程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丘陵果园灌溉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忠  顾开新  刘飞 《排灌机械》2011,29(4):364-368
为解决目前丘陵地区果树灌溉技术中存在的过度灌溉、浪费水资源等问题,以实现丘陵果园节水灌溉,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设计开发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丘陵果园灌溉控制系统.系统以ATmega128L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由上位机、汇聚节点、无线传感器节点、土壤水分传感器和电磁阀等组成,其中土壤水分传感器和电磁阀连接到无线传感器节点上,汇聚节点与传感器节点之间数据采用无线方式进行传输,汇聚节点通过RS-232串口线与上位机相连.系统能实时监测葡萄土壤含水率的变化,根据土壤含水率来判断葡萄是否缺水,并发出灌溉指令实施对葡萄精确灌溉,系统实现了葡萄园灌溉的自动化控制.通过试验,选定25 cm深度的土壤含水率为灌溉启动监测量,启动灌溉的监测阈值设定为26.8%;选定50 cm深度的土壤含水率为灌溉停止监测量,系统停止灌溉的监测阈值为45.5%.试验表明:系统可以达到精确灌溉要求,结合葡萄的生存阈值可以实现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4.
颜小飞  郑晓亮  赵雅婕  赵燕东 《农业机械学报》2017,48(12):278-283, 236
枯落物含水率测定在森林水文学、碳循环、林火蔓延以及火险等级评估等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驻波率(SWR)原理的森林枯落物含水率测量方法,所设计的SWR水分传感器具有复用双环式探头结构,可分时测量枯落物或土壤的含水率和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输出电压与半分解、全分解枯落物和土壤含水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与商品化TDR水分传感器相比,SWR传感器测量枯落物和土壤含水率的平均绝对误差较小,且在厚度小于10 cm的枯落物含水率测量以及测量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对枯落物含水率进行长期原位测定时,SWR传感器可通过测量电导率判断半分解的枯落物是否随时间推移而完全分解,以便及时调整传感器水分测量的标定曲线,最大程度降低因枯落物成分改变对传感器测量精度造成的影响,为准确测量森林地表枯落物含水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土壤多参数复合测试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同时采集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及温度的多参数复合测试系统,对基于驻波率原理的土壤含水率测量方法、基于电流电压"四端法"的土壤电导率测量方法和基于"铂电阻"的土壤温度测量方法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以北京地区土壤为测试样本,土壤含水率、温度及电导率传感器的输出与对应的测量值线性拟合相关性分别为0.998 3、0.999 8、0.999 1,动态响应时间依次为土壤含水率460 ms、温度13 s、电导率2.28 s,稳定性测试结果的标准差分别为土壤含水率0.011 5、温度0.001 4、电导率0.010 3,系统稳态及动态性能均满足土壤多参数的测量要求。对土壤多参数复合测试系统的抗干扰性能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得出在采用分时供电的前提下,多参数复合测试系统的干扰主要存在于土壤含水率与土壤温度之间,即土壤温度探针作为介质异物会造成土壤含水率测量值的升高,这是一个系统误差,可在数据处理中进行统一补偿。选用得到普遍认可的土壤含水率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土壤电导率传感器与本研究的土壤多参数复合测试系统进行性能对比研究表明:本系统满足土壤含水率、温度和电导率实时在线测量的要求,可以为精细农林业提供一种高精度的便携式土壤多参数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6.
测量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复合传感器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直接获取土壤水特征曲线,在一种商品化微型张力计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同步测量土壤水吸力与容积含水率的复合传感器.将张力计中的一段金属保护套管作为天线,利用其辐射阻抗随着土壤含水率变化的规律来测量土壤容积含水率.在实验室环境下,利用3种不同质地土样(砂土、砂壤土、粘壤土)对复合传感器进行了试验,并与经典土壤水特征曲线测量方法(压力锅法结合砂箱法)获得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复合传感器在3种土壤样品上获得的水分特征曲线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0.05,与标准方法所获得的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土壤含水率的检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含水率检测对于实现现代农业中的精确灌溉、节约水资源等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综述了目前国内常用的土壤含水率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包括烘干法、张力计法、中子仪法、介电法和红外光谱法等;同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土壤含水率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国内相关技术人员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驻波原理的锥式林区土壤含水率仪设计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现有土壤含水率传感器在林区的测量性能及可使用性,在优化传感器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驻波原理的锥式林区土壤含水率仪,其锥角30°、探头直径20 mm、探头长度150 mm。实验结果表明:传感器横向测量范围为10 cm、纵向测量范围为18 cm,输出线性拟合决定系数在0.96以上。静动态特性分析表明,传感器测量范围为零到粘壤性土壤饱和含水率,测量精度为3%,稳定性标准差0.49%,超调量为0.48%,过渡时间0.582 s。通过与TDR(TRIME-HD2型传感器、德国)进行对比,测量结果线性拟合决定系数在0.97以上,两者测量性能相当,表明所设计的传感器能够达到实际使用的要求。本文设计的土壤含水率仪性价比更高,更适用于林区土壤含水率测量,使用更为便捷。  相似文献   

9.
土壤含水率测定是现代农业的基础.为了验证利用土壤光谱特征快速测定土壤含水率的可行性和适用性,采用分光测色仪获取5种土壤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三颜色L、a、b值,分析不同土壤在含水率改变时土壤颜色值的变化规律,并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①土壤颜色L、a、b值与其含水率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随土壤含水率升高,L值总体呈下降趋势,表现为土壤颜色逐渐加深;a、b值均为正值,但变化规律不明显.②土壤的L、a、b值与土壤含水率的相关程度随土壤质地变化而不同,沙壤土、沙姜黑土、火山灰土的L、b值与含水率相关度高,而砖红壤和壤土则为a、b值.③沙壤土的含水率对L值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L值与其含水率的相关系数在0.77以上.④通过沙壤土含水率与其三颜色值建立的三元回归方程对砖红壤、沙姜黑土、火山灰土、壤土均具有一定的通用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81.利用分光测色仪测定土壤含水率,节省人力,易于操作,有望为快速测定土壤含水率提供一种可选路径.  相似文献   

10.
近红外传感器测量不同种类土壤含水率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我国不同土壤类型地区的5种土壤样品,利用自行设计的近红外传感器测量不同土壤含水率对应的反射光强。选取中心波长1 940 nm的近红外光为测量光,1 800 nm为参考光,将两波长的反射光强值换算为相对吸收深度。实测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含水率的增加,相对吸收深度增加,两者间呈线性相关关系。选取独立样品对线性标定模型进行验证,除红土外,其他4种样品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6%。通过标定,所设计的传感器能够较好地测定不同土壤的含水率。  相似文献   

11.
田间持水量是重要的土壤水分常数之一,是开展墒情评价和旱情分析,指导科学灌溉不可缺少的基础信息。传统的土壤田间持水量测定方法操作复杂,给土壤墒情评价带来一定难度。通过将先进的无线土壤测量传感技术与传统的围框淹灌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的新方法,利用“滑动平均含水量法”和“移动平均法”计算确定土壤田间持水量,并在陕西、北京、吉林和河北不同土壤类型的农田开展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环刀法相比,围框淹灌仪器法测定结果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89%,不同质地土壤上测定结果均比较稳定,两种方法测定的田间持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围框淹灌仪器法测定土壤田间持水量具有可靠性和便捷实用性,是土壤墒情监测与评价的有效方法,适宜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膜孔灌溉条件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性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水分的空间分布规律是灌溉决策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而如何确定测定土壤含水量观测点的位置和间距是影响灌溉决策精度的关键。本文通过对膜孔灌溉棉田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性的研究 ,利用统计学分析方法 ,绘出了土壤水分的半方差图和等值线图。半方差图和等值线图对在灌溉决策系统中如何确定土壤水分观测点的位置和间距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在灌溉控制系统中灌水水质对土壤水分传感器性能的影响效应,选择了3种国内外常用的基于介电原理(FDR)的土壤水分传感器(5TE、CSF13、FDS100)对其精准性、一致性等关键性能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测量精度方面,5TE和FDS100传感器精度较好,土壤含水量测试值与实际值的R2达到0.892与0.914;...  相似文献   

14.
TDR时域反射法(Time Domain Refletrometry)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新技术,因其快速、简便、高可靠性、高精度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介绍了基于相位检测的TDR时域反射法土壤探头的测试原理以及结构组成,从理论上推导出该土壤探针采用PVC绝缘涂层和增加探针首端与同轴电缆同的阻抗变换能够有效地增大测量值的线性范围,改善土壤水分含量与信号传播时间间的线性关系.从土壤针绝缘涂层的对比实验和阻抗变换影响的对比实验中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5.
智能化土壤水分分布速测系统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从精准农林业测量的实时快速性要求出发,研制了连接GPS接收机与SWR土壤水分传感器的智能化土壤水分分布速测系统,该系统可完成GPS数据接收与处理、土壤水分采集与存储等工作。选择了合适的GPS测量方法进行试验,并应用GIS软件ArcView生成了土壤水分分布图。  相似文献   

16.
基于K-means聚类算法的草莓灌溉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提高日光温室封闭式栽培下草莓灌溉水肥利用率,研究了基质含水率和温度影响下的草莓灌溉策略优化方法。采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对草莓果期基质含水率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基质含水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分析,并结合日平均温度进行K-means聚类分析,提出一种草莓优化灌溉策略。试验结果表明,灌溉第1阶段基质含水率快速上升,在灌溉结束时达到峰值,每次灌溉基质含水率平均提高21.5个百分点;第2阶段快速下降,在20 min内基质含水率平均下降3.5个百分点;第3阶段变化趋于平稳,在30 min内基质含水率平均下降1.2个百分点。在每个灌溉周期内,含水率呈线性下降趋势,在整个果期内,其斜率随日平均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由0.0114增加至0.0365。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基质含水率变化和日平均温度区间进行定量灌溉,理论上果期每株草莓仅需要4.51 L水,可节水15.4%,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水肥利用率,实现节水节肥。  相似文献   

17.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春小麦三水利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充分灌溉条件下,采用不同的灌水次数和不同的灌水定额进行灌溉试验,考虑灌水与无灌水2个因素,对春小麦的水分利用系数及水分生产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育期土壤水和灌溉水所产生的效果对于小麦在80%以上,土壤水和降水对春小麦产量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从而进一步揭示和明确了灌溉水、土壤水、降水的价值,使几种水对作物产生的效果得到客观的评价。在干旱条件下水分利用率高是以牺牲产量为代价,在实际生产中应结合考虑各因素进行优化利用。  相似文献   

18.
智能滴灌系统中土壤水分传感器埋设深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智能滴灌系统顺应了我国水资源高效利用的要求,实现了作物的精确、适时灌溉,同时也为土壤水分状况的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土壤水分传感器恰好满足这个要求,其埋设深度是实现智能滴灌控制系统所需解决的最主要问题之一。通过对黄瓜根系分布特征和滴灌条件下黄瓜根区土壤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的分析,初步给出了传感器在黄瓜根区的2种埋设方案。在垂直方向以地表以下5~10、20~30 cm处为埋设传感器的最佳深度,40~50 cm处为辅助埋设深度。  相似文献   

19.
应用土水势和水量平衡原理 ,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模拟试验 ,实现石膏块土水势传感 ,计算机数字采集 ,墒情及灌溉预报自动化 ,灌区应用验证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设施农业精准灌溉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系统是针对近年我国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但缺乏先进实用的设施农业节水技术与设备而研制开发的.通过土壤水分传感器、植物营养检测系统、精准灌水机、PLC智能控制器、计算机监控等手段,充分合理利用有效水资源,从而使设施农业灌水效率和水的利用率达到最佳。系统应用高精度传感技术、通信技术、数据库存储和处理等技术,将计量系统、灌水设备、植物生长、土壤水分与作物生长规律及需水规律有机结合在一起,使调控手段更加合理,可在线提供实时作物灌溉数据,从而提高产量节省水源,实现精准灌溉,在国内设施农业领域具有创新性。系统具有经济节能、操作容易、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可在异地随时掌握作物灌水情况,大大方便了用户。可广泛应用于温室大棚、精细农业、草地牧场、城市绿化等领域,对节水农业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