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麻黄防护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及养分释放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定位研究的方法 ,在福建惠安赤湖林场定期收集木麻黄林分的凋落物 ,开展凋落物分解试验 ,并研究了木麻黄防护林的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 :( 1 )沿海木麻黄防护林 2 0a和 7a林分的凋落物年产量分别为 1 3 973和 1 2 3 85t·hm- 2 a- 1 ;( 2 )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 ,木麻黄凋落物的失重率随时间而变化 ,其相互关系可用方程式W =-0 0 3 2 6t3+0 5 465t2 +2 1 5 41t+0 865 7来表达 ;( 3 )在不同林龄林分中 ,2 0a林分凋落物及其各组分中养分元素的含量高于 7a林分 ;同一林分中 ,元素种类不同 ,它们在凋落物各组分中的含量差别较大 ;( 4 ) 7a和 2 0a木麻黄林分每年归还给林地的养分总量为 2 5 0 2 4和 2 80 2 5kg·hm- 2 a- 1 ;( 5 )木麻黄凋落物分解的半衰期为 1 0 2a ,95 %的凋落物分解所需时间为 4 4a;7a和 2 0a林分每年通过凋落物分解释放进入林地土壤的养分总量分别为 1 2 5 1 2和 1 3 6 82kg·hm- 2 a- 1 。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马尾松人工纯林养分循环过程中的养分归还动态,利用凋落物收集器法对低、中、高3种密度类型马尾松人工纯林的年凋落量、组成、月动态变化及凋落松针中各养分浓度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密度林分年凋落量最大,约为4.51 t/hm2,明显大于低、高密度林分,差异显著(P0.05),低密度林分与高密度林分间差异不明显;各月凋落量存在明显差异,秋季凋落量最大;凋落物各组分中,松针所占比例最大,占70%以上;凋落松针中各养分浓度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最大季与最小季之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茂县四种人工林凋落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四川省茂县四种人工林的年凋落量、凋落物组成、凋落动态及分解率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云南松、日本落叶松、连香树、油松这四种人工林的年凋落量依次为6.42、4.87、3.79、3.45 t·hm-2a-1;四种人工林其叶的年凋落量占年总凋落量的比例明显大于其它组分的;四种人工林其叶的凋落集中在10、11月,呈现出明显的温带森林凋落的特征;连香树、日本落叶松、油松、云南松其花的凋落高峰期分别出现在4月、4月、6月和6~7月;日本落叶松和油松、云南松其果的凋落高峰期分别出现在9月和4月;叶鞘和芽鳞分别在8月和7月时出现最大凋落量;其它组分凋落的动态规律不明显;各人工林凋落物的分解率随其阔叶所占总凋落量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木麻黄人工林营养元素的积累与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生长级木麻黄叶部养分含量的观测表明,多数元素呈现劣势木>平均木>优势木的趋势。易于移动的营养元素含量从树冠上层至下层不断减小,难以移动的元素含量则逐渐增加。树叶中养分积累量占木麻黄全树中的比例最大。木麻黄各器官中的营养元素积累量、养分元素在林分中的总积累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均随林分生长发育而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5.
思茅松人工林凋落物量及其分解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对普洱市清水河5种不同密度6年生思茅松人工林的凋落物量及分解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思茅松人工林年凋落物量随密度增大而递增;5种思茅松人工林月凋落规律相似,呈单峰型变化,在全年间,3~4月的凋落物量占全年的68.31%~73.51%,其余各月比较低;思茅松人工林凋落物归还养分的多少与凋落物量密切相关,人工林全N的归还量最高,全Mg的归还量最低,5种大量元素归还量的顺序为:N>P>Ca>K>Mg;思茅松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分两个阶段,旱季凋落物分解速度相对较慢,雨季凋落物快速分解,整个分解阶段呈现"由慢到快"的规律,年分解率受当地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各种营养元素在木麻黄林分中的存留量从幼林阶段起不断增加,成熟阶段达到最大,至过熟阶段又趋下降。凋落物和降水淋溶的养分归还量随林龄增大而持续提高。养分吸收量的变化趋势与存留量相似。随着木麻黄林龄的增长,养分归还量占吸收量的比例不断提高,养分存留量的比率不断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探究火山生态系统凋落物养分释放(或流失)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凋落物分解袋的方法,以五大连池火山熔岩台地中落叶松、白桦、山杨为代表的优势植物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分解速率及其养分释放动态差异。【结果】6种凋落物叶片的质量残留率在不同时间、树种、来源间存在显著差异。根据Olson指数衰减模型,不同凋落物分解50%的时间是5.73~9.17 a,分解95%的时间是8.04~13.03 a,分解系数为0.545~0.994。分解速率表现为熔岩孤丘>熔岩台地且山杨>白桦>落叶松。从来源来看,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其C含量、N含量以及P含量均表现为熔岩孤丘>熔岩台地,N∶P值均小于14。凋落物质量残留率与C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与N元素呈极显著正相关,与C∶N值呈显著负相关。C∶N值与N∶P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质量残留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相对于阔叶树种凋落物叶片,针叶树种凋落物叶片分解较慢。凋落物的C含量变化没有明显规律,P含量变化一致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且P元素相比C元素、N元素更不易被溶出,分解过程中,凋落物样品受到N元素的影响最为显著,N含量越高且...  相似文献   

8.
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凋落物数量、组成及动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27 a生杉木观光木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凋落物的数量、组成及季节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的年凋落物量为5.942t@hm,略高于纯林杉木的5.668 t@hm,其中杉木和观光木分别占凋落物总量的70.38%和18.28%;混交林中观光木落叶占观光木凋落物总量的比例为82.78%,比相应杉木针叶所占比例高出21.8%;混交林与纯林凋落物总量均在3月、8月和12月出现峰值,而以3月数量最大,其季节变化模式则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  相似文献   

9.
采用定时定位采集与监测的方法,对辽东山区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分解的生态学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胡桃楸天然次生林凋落物中叶的干物质量比重最大,枝次之,花和果比重较小;凋落物叶中C/N越低,氮元素含量越高,凋落物分解得越快,C/N与凋落物分解速率呈负相关关系;5—9月凋落物干物质平均失重率为17.28%,其中5月失重率最低,为9.73%,随后的6—8月失重率逐月增加,8月失重率最高,为22.37%,9月失重率略有降低,为20.17%;凋落物分解速率与降水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和凋落物自然含水率都呈显著的二次函数关系;影响凋落物分解过程主要环境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显著性分析表明,降水量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主导因子,凋落物自然含水率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10.
杉木凋落物分解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对杉木凋落物的分解速率的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枝、叶、果1年的失重率分别为22.97%、43.51%、25.22%.凋落物枝、叶和果的分解速率分别为0.291g/(g·a)、0.588g/(g·a)和0.405g/(g·a).凋落物中失去元素的重量与元素总重量的百分比呈现趋势为:钾>磷>氮>镁>钙.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退耕还林6种典型配置模式凋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区退耕还林6种典型配置模式凋落物持水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的累积年限越长和植物群落的生长量越大,累积量越大,累积年限最长的油松群落凋落物达到11.2 t/hm2,生长量最大的杨树-沙打旺群落凋落物累积量为8.4 t/hm2;凋落物的分解程度越强其持水率越高,杨树-沙打旺群落半分解层凋落物持水率最高达到340.4%;凋落物的分解强度越强,在吸水初期吸水量越多,大部分凋落物在吸水中后期表现为分解强度大而吸水量少;凋落物对降雨的有效拦蓄与凋落物的累积量和最大持水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有效拦蓄量最高的杨树-沙打旺群落达到20.7 t/hm2,最低的柠条锦鸡儿-沙打旺群落仅为8.3 t/hm2。  相似文献   

12.
长沙市4种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量及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沙市城乡交错带4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各林分林下植被生物量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林分林下活地被物生物量均表现为地上部分>地下部分;枯落物层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已分解>半分解>未分解,且在不同林分中,枯落物的生物量占林下地被物生物量的比例均为最大,在50%~76%之间,除杉木人工林外,其余3种林分草本层所占比例最小;总生物量差异较为显著,湿地松林为28.75 t/hm2,显著大于其它3种林分;活地被物生物量以湿地松林为最大,达8.46 t/hm2;幼树层生物量的大小为湿地松林>枫香林>杉木林>樟树林;灌木层生物量的排列顺序为枫香林>湿地松林>樟树林>杉木林;草本层为杉木林>湿地松林>枫香林>樟树林;凋落物生物量的变化规律同草本层。  相似文献   

13.
2002年11月至2003年10月在福建沿海中部惠安县崇武镇赤湖林场用收集筐法收集木麻黄凋落物,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的归还量;应用GR-3500型氧弹式热值仪测定木麻黄凋落物的热值,并测定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的灰分含量.结果表明:木麻黄人工林的凋落物归还量为14.18 t·hm-2·a-1,其中小枝占72.21%,枝条占23.41%,球果占2.68%,其余部分占1.69%.归还分布情况是:4-9月为归还高峰期,占总归还量的68.48%,其它月份占总归还量的31.52%.凋落物各组分灰分含量平均值顺序为:花(5.32%)>小枝(4.90%)>枝(4.69%)>球果(3.20%);凋落物干物质热值平均值顺序为:小枝>(21.11 Kj·g-1)>花(20.96 Kj·g-1)>球果(19.91 Kj·g-1)>枝条(19.89 Kj·g-1);凋落物去灰分热值的顺序为:小枝(22.19 Kj·g-1)>花(22.18 Kj·g-1)>枝条(20.87 Kj·g-1)>球果(20.63 Kj·g-1).整个林分的能量归还量为294.55 GJ·hm-2·a-1,其中小枝占主体,归还量为215.79 GJ·hm-2·a-1,其次是枝条66.07 GJ·hm-2·a-1,再次是果7.66 GJ·hm-2·a-1,花最小5.02 GJ·hm-2·a-1,各月的能流变化与凋落物生物量相似.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常绿阔叶林18个样地的凋落物数量、组成、季节动态及土壤肥力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幼龄林至成熟林的年凋落物量为1.47~2.71 t·hm-2·a-1,成熟林年凋落物量最大,幼龄林最少;叶片是森林凋落物的主要成分,枝、花果、皮、碎屑所占总量的比例较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有明显的凋落节律,季节动态为双峰型;凋落物能明显改善土壤肥力,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全氮的含量,但与土壤全磷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克拉玛依不同配置模式防护绿地凋落物现存量及养分贮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克拉玛依市区北郊防护绿地为研究对象,对14种不同配置类型地表凋落物进行收集、取样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凋落物现存量117.34~719.36 g.m-2,乔灌行间混交方式最高,显著大于其他配置方式(P<0.05);凋落物各亚层贮量表现为未分解层>半分解层>完全分解层;地表凋落物组成以叶为主,占97.0%~53.8%,枝(皮)与其他组分因植物配置模式不同差异较大,花(果)所占比例最低;不同配置类型地表凋落物的养分含量、贮量均变异较大,以配置紫穗槐的乔灌行间混交类型地表凋落物各养分含量和贮量较高;地表凋落物中有机C含量最高,全Ca含量次之,全P含量最低,其他养分含量均较低;养分主要贮存在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完全分解层极少。  相似文献   

16.
竹林养分循环Ⅰ.毛竹纯林的叶凋落物及其分解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我国亚热带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主要产区的四片试验地上,随机布置了21个区组90个集叶斗,持续观察3a,以研究林内叶凋落物的动态。在相同立地上,又用同样方法布置20个区组400个落叶分解袋,通过林地潜育定期采集潜育样和样袋中残留物养分含量分析等方法,研究凋落物分解时的失重速率和N、P、K、Ca、Mg等养分元素的反馈。试验结果表明,毛竹林叶凋落物量在其年变化周期中有两个高峰期,峰值的出现时间由于立地条件的不同迟早不一。第一高峰值所代表的叶凋落物量因林分的生长特性不同其占全年总量的百分数变动于17—56%之间。竹叶凋落物在分解时其失重速率在初始期变化较快,但经20周林地潜育后渐趋稳定;养分的反馈情况因元素的不同而异,一些大量元素在其向土壤释放前于凋落物分解后的残留物中先有一个累积阶段。  相似文献   

17.
凋落物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分解过程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准确测定凋落物的分解动态,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格局和过程非常重要。本文的工作在贡嘎山高山生态系统观测试验站开展,对海拔3 000 m的峨眉冷杉(Abies fabri)林进行定位观测,并对峨眉冷杉林凋落物分解过程进行了长期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凋落物的分解速率是阔叶>针叶>枯枝,峨眉冷杉林的阔叶、针叶和枯枝等凋落物分解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分别为6.8年、10.5年和14.5年,分解95%所需时间分别为29.3年、45.6年和63.1年;(2)无论阔叶还是针叶、枯枝,其有机碳含量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而有机碳分解率均随着时间而增高;利用指数衰减模型,获得凋落物有机碳的分解系数是阔叶>针叶>枯枝;(3)在每年凋落物输入峨眉冷杉林林地时,其中的阔叶、针叶和枯枝已经开始分解,当年可释放的有机碳分别为52.18 kg·hm^-2、4.32 kg·hm^-2和0.67 kg·hm^-2,各类凋落物每年有机碳释放总量为61.13 kg·hm^-2,占凋落时有机碳量的6.58%。  相似文献   

18.
采用分解袋法,在室内设置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叶凋落物混合分解试验,按照不同质量混合比例设置了5种处理,即纯华北落叶松、纯白桦、落桦(1:1)、落桦(2:1)、落桦(3:1)。结果表明:白桦叶凋落物分解速率明显高于纯华北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和白桦叶凋落物混合分解可以促进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的分解,且随着白桦叶凋落物比例的增加,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P浓度呈上升趋势,K,C浓度和C/N比呈下降趋势;纯白桦叶凋落物N,K,C释放率大于纯华北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和白桦叶凋落物混合分解可以促进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中N,K,C的释放,对P的释放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叶凋落物分解可以改善土壤pH和养分含量,土壤的pH、有机质、速效N,P,K均有所提高。总体来看,华北落叶松和白桦叶凋落物混合分解对改善土壤养分比纯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单独分解效果要好。  相似文献   

19.
木荷凋落物分解及对土壤作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福建省永春碧卿林场开展的木荷凋落物分解及土壤淋溶试验表明 :木荷人工林凋落物量和养分积累量下坡 >中坡 >上坡 ,养分积累量Ca >N >K >Mg >Fe >P >Zn >Cu ;凋落物分解的失重率Ws与时间t之间存在Ws =34 45 2Lnt -3 0 741(R =0 98)的对数关系 ;木荷凋落物可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 ,提高土壤和下渗液的盐基量 ,提高土壤pH值 ,降低土壤水解性总酸度等途径来缓解土壤的酸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百里杜鹃林区马缨杜鹃凋落物花叶混合比例对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百里杜鹃是贵州毕节的重要旅游资源,其凋落物和林地枯落物层发挥着保护土壤、固碳、涵养水源等多种生态功能。杜鹃花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收集鲜花凋落物是实现其药用价值的主要途径。本研究以贵州毕节百里杜鹃林区优势树种马缨杜鹃为例,量化不同花叶比例凋落物混合的非加和效应,建立凋落物分解模型并模拟凋落物分解动态,以期为确定花凋落物合理收集强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固定样地布设不同花叶比例的混合凋落物分解网袋420个,即花干质量比例分别为0(纯叶)、10%、20%、30%、40%、50%、100%(纯花) 7个处理,每个处理60个重复,在1年内每2个月测1次样品质量损失率;然后,基于Olson方程,构建凋落物分解残留率随花比例及分解时间变化的模型。【结果】马缨杜鹃的花叶混和凋落物的分解残留率随分解时间及花比例增加而降低,分解1年后的残留率在花比例为0、10%、20%、30%、40%、50%和100%时分别为63.1%、58.7%、60.2%、56.8%、56.2%、55.5%和55.2%;凋落物的阶段分解率在0~61天内最大(0.054 g·d~(-1)),在62·183天内迅速降至0.017 g·d~(-1),在184~306天内回升至0.024 g·d~(-1),在307~365天内大幅降至0.005 g·d~(-1);存在混合凋落物的非加和效应且表现为促进分解作用,在花比例10%、20%、30%、40%和50%的处理中,非加和效应最大值分别为分解365天后的7.8%、365天后的4.7%、330天后的6.9%、310天后的6.8%和270天后的6.6%;建立了考虑凋落物混合的非加和效应的凋落物分解残留率模型,拟合精度高达0.987;模拟分析表明,花比例80%时的凋落物累积分解率最高,1年后可达48%;当花比例为接近自然比例的20%和人为降低的15%、10%、5%和0时,分解1年后的模拟残留率分别为60.0%、61.3%、62.8%、64.4%和66.1%;野外实测分解1年后,花比例10%处理的残留率平均值为58.7%,花比例20%(接近自然比例)处理的残留率平均值为60.2%,二者无显著差异,但都显著低于纯叶处理的残留率(63.1%),即在收集利用花凋落物时,只要剩余凋落物中的花比例不低于10%,就可使凋落物分解率基本维持在自然水平。【结论】马缨杜鹃的花叶混合凋落物分解率随花比例增大而加快;建立考虑非加和效应的分解模型能准确预测分解过程;花凋落物药用开发的收集利用强度不应超过自然花凋落量的一半,以维持凋落物的自然分解速率及枯落物层的结构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