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比较肉鸡基础饲粮组成对线性回归法测得豆粕中磷的真回肠消化率(TID)的影响。试验选用432只雄性15日龄罗氏肉鸡,根据初始体重按照3×3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9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鸡。9个日粮处理组包含3种基础饲粮(玉米淀粉组、酪蛋白组和玉米组)和3个豆粕水平(13.0%、26.0%和39.0%),试验期7 d。结果表明:酪蛋白组和玉米组肉鸡体增重和饲料转化效率高于玉米淀粉组(P0.05),而玉米组的采食量高于玉米淀粉组和酪蛋白组(P0.01);玉米组干物质表观回肠消化率低于玉米淀粉组和酪蛋白组(P0.01);玉米组回肠食糜中磷的排泄量高于玉米淀粉组和酪蛋白组(P0.01);酪蛋白组可消化磷含量大于玉米组,而玉米组可消化磷含量大于玉米淀粉组(P0.01);酪蛋白组磷的表观回肠消化率大于玉米淀粉组(P0.05),而玉米淀粉组大于玉米组(P0.01);饲喂不同日粮肉鸡的回肠食糜磷排泄量和可消化磷含量随豆粕水平提高线性增加(P0.01)。线性回归法测得玉米组豆粕中磷的TID(61.85%)低于玉米淀粉组(75.08%)和酪蛋白组(71.77%)豆粕中磷的TID(P0.05)。由此可见,肉鸡基础饲粮类型显著影响豆粕中磷的TID的评定。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类型和磷水平对生长猪后肠磷消化率和可消化磷含量的影响。选用32头平均体重为(34.1±1.2)kg安装了简单T型瘘管的生长公猪,采用2×2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以玉米-豆粕型和小麦-豆粕型饲粮作为基础饲粮,通过添加磷酸氢钙提高饲粮总磷水平,研究其对生长猪后肠磷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豆粕型饲粮组的回肠食糜磷排泄量和粪磷排泄量显著低于玉米-豆粕型饲粮组(P0.01),从而增加了回肠可消化磷和全肠道可消化磷含量以及磷的表观回肠消化率和全肠道消化率(P0.01)。通过添加磷酸氢钙增加饲粮磷含量,可显著提高采食玉米-豆粕型和小麦-豆粕型饲粮生长猪的总磷摄入量、回肠食糜磷排泄量、回肠可消化磷和全肠道可消化磷含量以及磷的表观回肠消化率和全肠道消化率(P0.01)。后肠可消化磷和磷的表观后肠消化率不受饲粮类型和磷水平的影响(P0.05)。玉米-豆粕型饲粮低磷组、玉米-豆粕型饲粮高磷组、小麦-豆粕型饲粮低磷组和小麦-豆粕型饲粮高磷组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比磷的表观回肠消化率分别高9.69%、6.79%、9.36%和10.53%(P0.05)。由此可见,生长猪后肠存在磷的消化吸收,但其消化吸收能力有限,且不受饲粮类型和磷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使用线性回归法研究肉鸡饲粮添加酪蛋白对豆粕中磷真消化率测定的影响。采用2×3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384只15日龄罗斯肉鸡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试验因子包含2种饲粮类型(无酪蛋白添加和添加酪蛋白)和3个磷水平(0.22%、0.30%和0.38%),选择三氧化二铬作为指示剂测定肉鸡对豆粕中磷的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随饲粮总磷水平增加,肉鸡采食量、体增重和饲料转化率显著线性增加,而磷表观消化率和存留率以及干物质消化率和存留率显著线性降低(P0.01);饲粮添加酪蛋白显著减少肉鸡食糜和排泄物中总磷排泄量(P0.01);使用线性回归法测得酪蛋白添加组豆粕中磷的真消化率71.26%和存留率60.58%显著高于无酪蛋白添加组的61.84%和48.68%(P0.05)。由此可见,饲粮添加酪蛋白影响线性回归法对豆粕中磷真消化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选用48头平均体重为(40.3±0.6)kg生长阉公猪,采用2×3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通过在生长猪玉米豆粕型和小麦豆粕型饲粮中添加磷酸氢钙和磷酸二氢钙,研究基础饲粮组成对差量法测得磷酸氢钙和磷酸二氢钙中磷真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豆粕型饲粮组的粪磷排泄量显著低于玉米豆粕型饲粮组,可消化磷和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TTD)显著高于玉米豆粕型饲粮组(P0.01)。饲粮添加磷酸氢钙(DCP)和磷酸二氢钙(MCP)显著增加生长猪的总磷摄入量、粪磷排泄量、可消化磷以及磷的ATTD(P0.01)。差量法测得小麦豆粕型饲粮组DCP(P0.05)和MCP(P0.1)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TTTD)分别为88.31%和89.01%,显著高于玉米豆粕型饲粮组的81.02%和84.87%。因此,基础饲粮类型显著影响生长猪对饲粮无机磷中磷的消化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用线性回归法(又称梯度回归法,regression analysis technique,REG)测定生长母猪钙、磷内源排泄和豆粕钙、磷真消化率。选择6头大白×长白二元杂交生长母猪,平均初始体重为(27.6±3.0)kg。采用6×6拉丁方设计,以玉米淀粉-豆粕为基础配制6个不同钙(0.04%、0.09%、0.13%、0.17%、0.22%和0.26%)和磷(0.09%、0.18%、0.27%、0.35%、0.44%和0.53%)水平的半纯合日粮,试验共6期,每期8d,预试期6d,正试期2d。结果得出,以日粮干物质采食量(DMI)为基础,粪钙的排泄量随日粮钙摄入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P<0.01),用回归曲线法得出内源钙排泄量为0.43g/kg DMI,豆粕钙的真消化率为23.41%。以DMI为基础,粪磷总排泄量随日粮磷摄入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P<0.01),内源磷排泄量为0.89g/kg DMI,豆粕磷真消化率为41.44%。钙平均表观消化率比真消化率低28.77%,磷平均表观消化率比真消化率低29.24%。结果显示,不同钙、磷水平的豆粕日粮,钙、磷的表观消化率变化比较大,而真消化率相对稳定。用表观消化率进行饲料配方,会导致钙、磷生物学效价的低估,造成钙、磷过量添加和猪粪钙、粪磷的增加。用真消化率评定钙、磷的生物学效价,比表观消化率更准确,因此在配制动物日粮时更能接近动物实际生产需要量,既不造成浪费也不会出现缺乏。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磷水平对线性回归法测定豆粕中磷真消化率的影响。选用48头平均体重为(36.0±0.1)kg生长公猪,采用2×3因子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通过在半纯合日粮(低磷日粮,无玉米添加)和常规日粮(高磷日粮,含50.0%玉米)上添加3个水平豆粕(13.0%、26.0%和39.0%),研究日粮类型(低磷日粮和高磷日粮)对线性回归法测定豆粕中磷真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日粮豆粕水平增加,生长公猪的总磷摄入量、粪磷排泄量、可消化磷和存留磷量呈线性增加(P<0.01)。与低磷日粮相比,采食高磷日粮显著增加日粮总磷摄入量、粪磷排泄量、尿磷排泄量、可消化磷和存留磷(P<0.05)。通过使用线性回归法,生长猪采食高磷日粮测得豆粕中磷的真消化率为36.11%,显著低于采食低磷日粮测得结果 43.38%(P<0.05)。由此可见,由半纯合日粮(低磷日粮)测定得出的豆粕中磷的真消化率显著高于常规日粮(高磷日粮)的测定值,因此在使用半纯合日粮测得饲料原料中磷真消化率的数据用于日粮配置时应考虑上述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生长猪饲粮磷水平对磷酸氢钙(DCP)中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评定的影响。选用56头体重为(25.90±0.25)kg的杜×长×大杂交去势公猪,根据体重随机分为7个处理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饲喂未添加DCP的基础饲粮,6个处理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64%、1.28%、1.92%、2.56%、3.20%、3.84%DCP。使用全收粪法测定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结果表明:生长猪总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随饲粮DCP水平提高呈线性和二次增加(P0.05);随着DCP添加水平的提高,由差量法测得无机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呈二次上升的趋势(P0.1),具体表现为无机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随饲粮DCP水平提高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通过线性回归法发现,生长猪饲喂低DCP饲粮后测得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显著高于饲喂高DCP饲粮(P0.05)。由此可见,饲粮磷水平显著影响差量法和线性回归法测得DCP的全肠道真消化率;使用差量法测定饲粮原料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时应将饲粮磷水平维持在接近磷需要量的水平,使用线性回归法测定磷的全肠道真消化率时应将饲粮磷水平控制在低于磷需要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磷水平和钙磷比饲粮添加植酸酶对妊娠母猪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遗传背景一致、2~3胎次(预产期前28 d)、体重为(221.91±7.41)kg、预产期相近的健康"长×大"二元杂交母猪36头,按照胎次、预产期均衡原则随机分为9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钙、磷水平分别为7.26、5.81 g/kg);组2为基础饲粮添加植酸酶;组3~5保持钙水平(7.26 g/kg)不变添加植酸酶,减少无机磷添加至对照组的75%、50%、25%[钙磷比为(1.35~1.63)∶1.00];组6~9保持钙磷比不变(1.25∶1.00)添加植酸酶,减少无机磷添加至对照组的75%、50%、25%、0。结果表明:1)正常磷水平下,添加植酸酶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粗灰分、有机物和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极显著降低了粪中磷的排泄量(P0.01),有降低铜、锌排泄量的趋势(P0.10)。与对照相比,低磷水平添加植酸酶极显著提高了干物质、粗灰分、有机物、磷、钙、铁、铜、锌的表观消化率(P0.01),显著降低了粪中磷、钙、铁、铜、锌的排泄量(P0.05)。2)饲粮在保持钙水平不变或钙磷比不变的条件下添加植酸酶,随磷添加量的降低,干物质、粗灰分、有机物、磷、铁、铜、锌的表观消化率均呈线性或二次升高(P0.05),粪中磷、铁、铜、锌的排泄量呈线性或二次降低(P0.01),保持钙磷比不变,钙、粗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显著提高(P0.05)。3)以表观可消化磷为标准,饲粮保持钙水平不变和钙磷比不变添加植酸酶可分别替代0.91、1.27 g/kg的无机磷,减少24.70%、34.48%的粪磷排泄量。4)钙磷比不变(1.25∶1.00)组饲粮的养分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钙水平不变[高钙磷比(1.35~1.63)∶1.00]组饲粮(P0.01),且粪矿物质的排泄量极显著减少(P0.01)。综上所述:1)在本研究条件下,在低无机磷、低钙磷比(1.25∶1.00)饲粮中,添加植酸酶提高养分消化率的效果更显著。2)以表观可消化磷为标准,母猪饲粮的钙磷比为1.25∶1.00时,添加植酸酶可减少1.27 g/kg的磷添加。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磷水平和采食量对生长猪磷的回肠和全肠道消化率评定的影响。试验选择18头安装简单T型瘘管的生长去势公猪(平均体重35.2 kg)按照9×4不完全拉丁方设计进行消化试验。9个饲粮处理组包含3种饲粮(无磷饲粮、低磷饲粮和高磷饲粮)和3个采食水平(体重的3%、4%和5%)。试验共分4期,每期8 d。结果表明:生长猪回肠食糜磷排泄量和粪磷排泄量随饲粮磷水平的提高极显著增加(P0.01);粪磷排泄量随采食量提高显著增加(P0.05);采食高磷饲粮生长猪磷的表观全肠道消化率(ATTD)随采食量增加线性降低(P0.05),而低磷饲粮组磷的表观回肠消化率(AID)随采食量增加有线性增加的趋势(P0.1);低磷饲粮组磷的标准回肠消化率(SID)随采食量增加有线性增加的趋势(P0.1),而增加采食量有线性降低高磷饲粮组磷的标准全肠道消化率(STTD)的趋势(P0.1)。由此可见,采食量对生长猪磷消化率评定的影响受饲粮磷水平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法测定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及高粱和豆粕中磷的真消化率。试验选用6头健康大白×长白阉公猪为消化试验动物,平均体重为(23.6±1.23)kg。采用6×6拉丁方设计,设6个磷水平(0.08%、0.15%、0.23%、0.30%、0.38%、0.53%),以豆粕、葡萄糖、玉米淀粉等为基础,以高粱和豆粕为磷唯一来源,配制半纯合试验饲粮。饲粮中添加0.35%Cr2O3作为外源指示剂。试验分6个试验期,每期8d,其中6d适应期,2d收粪期。饲粮中磷表观消化率受饲粮中磷水平的影响(P<0.05),并随饲粮中磷水平的提高由14.88%增大至34.88%。在以g/kgDMI为计量单位条件下,生长猪粪磷的排出量与饲粮磷的摄入量呈线性关系(P=0.0001)。结果表明,多重线性回归法可用于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和植物性饲料磷真消化率的测定;以豆粕-高粱型模型饲粮测定出生长猪内源磷排泄量为0.2940g/kgDMI,高粱中磷的真消化率为56.05%,豆粕中磷的真消化率为39.41%。  相似文献   

11.
结合当前草牧业发展现状,笔者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创新尝试。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项目教学法在《草食动物饲养学》课程中的综合应用及其效果,并结合雨课堂的应用,使得课程表现形式灵活多样,课堂气氛活跃,充分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加强了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促进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及实践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常量营养素钙、铁、锌,微量营养素VB1、VA、烟酸为指示指标,跟踪研究了不同工艺生产的配方奶粉产品的营养素货架期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保质期内不饱和脂肪酸、VB1、碘等有一定的衰减,蛋白质、脂肪、钙、铁、锌变化不明显,水分含量有上升趋势,总体干法湿法复合工艺更有利于产品货架期营养保存.  相似文献   

13.
为了比较临床中常用的猪伪狂犬病诊断方法的检测效果,试验采用常规方法对猪伪狂犬病毒进行不同浓度梯度的稀释,分别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PA-ELISA)、琼脂扩散试验(GDT)3种方法对猪伪狂犬病毒进行检测,并对各种方法的敏感性、可重复性、经济性、简便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SPA-ELISA法和PCR法的灵敏度都远远高于GDT法,并且二者的敏感性相当;PCR法和SPA-ELISA法适用于实验室对PRV的确诊;GDT法所耗费的材料较少、经济、操作简便,适合于临床大规模的检测和初次检测猪伪狂犬病毒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以4个不同禽类品种(金定鸭、长乐灰鹅、象洞鸡和闽南火鸡)为试验材料,采用4种不同方法从其全血中提取DNA,比较不同方法的DNA提取效率。结果表明:由于品种之间DNA存在差异,DNA的质量和产率也有显著差异,金定鸭全血DNA用树脂法效果最佳;长乐灰鹅和闽南火鸡全血DNA用酚-氯仿法效果最佳;而盐析法是提取象洞鸡全血DNA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5.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法学教学方法,很受国人的重视,但是由于存在对其的一知半解往往容易造成误区,文中在分析几种案例教学误区的基础上,探讨了案例教学的基本理论,从案例教学的起源人手,分析了案例教学的界定和特征,并对其进行透析,针对案例教学存在的优与劣,提出对案例教学这种教授方法不能囿于形式,而应该采用发展的观点,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赋予其时代含义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依据GenBank中登录的常见细胞污染支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选择高度保守的区域设计引物,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的支原体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出6种支原体,并能敏感的检测到10个拷贝数的目的基因.采用建立的PCR方法和传统的培养法对23个不同样品(细胞、血清、疫苗成品、半成品)进行检测,符合度100%.该方法的建立可大大缩短疫苗生产过程中支原体检验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浊度法测定泰乐菌素及其制剂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试验菌,抗生素检定培养基Ⅲ号为试验用培养基,将泰乐菌素稀释成不同的浓度,寻找浓度的对数值与相对应的吸光度呈直线相关的线性范围,建立测定泰乐菌素及其制剂含量的浊度法。泰乐菌素的浓度在0.6-2.0u/mL之间,其浓度的对数值与相对应的吸光度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r为0.9992。经t检验,泰乐菌素浓度的对数值与相对应的吸光度回归效果显著。所建立的浊度法平均回收率为99.87%,平均可信限率为2.76%,RSD为0.37%。管碟法与浊度法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浊度法具有简便、精确、快速的特点,可用于泰乐菌素及其制剂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布鲁菌病是一类由各型布鲁菌感染而引起的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被感染的动物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流产、胎盘炎、附睾炎、睾丸炎等。人感染布鲁茵病后,多呈慢性经过,可损害人体多种器官。虽然病原学鉴定是一种常规有效的诊断布鲁茵病的方法之一,但由于其对操作人员安全以及实验室级别的要求非常严格,加之从患病动物体内分离病原体的过程既耗时又具有危险性,在布鲁茵病临床诊断实践中推广应用困难。布鲁菌病血清学诊断方法显示出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但难以鉴别布鲁菌各型野毒株以及疫苗株感染。鉴于上述问题.深入开发和研制更高特异性、敏感性和稳定性的新型布鲁茵病诊断方法在兽医临床实践中势在必行。主要从细菌学、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对布鲁茵病诊断方法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制匹莫苯丹对照品,采用精制后的匹莫苯丹为原料,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熔点法、红外分光光度法、液相色谱法对原料进行鉴别,采用质量平衡法定值,同时采用容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加以佐证。结果显示,以质量平衡法计算其含量为99.8%,容量法测定含量为99.7%,液相色谱外标法测定含量为99.6%,三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本次研制的匹莫苯丹对照品可用于匹莫苯丹及其制剂的鉴别与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3种半数致死浓度计算方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寇氏法、概率单位法及线性回归法等3种半数致死浓度(50%lethal concentration,LC50)计算方法的阐述,比较了其基本公式与操作方法等。结果表明不同时间的半数致死浓度均依线性回归法、寇氏法、概率单位法的顺序逐步升高,但差异性不显著(P>0.05)。在操作上,概率单位法和线性回归较寇氏法更容易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