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水稻AFLP标记的多态性,分布及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5个PstI/MseI引物组合对来自2个籼稻品种H359和Acc8558的重组自交系(RI,F7代,131个系)群体进行了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并对AFLP的多态性程度、AFLP标记的染色体分布及分离比例进行了研究,在AFLP分析中,共检测到98个多态性带,其中78个定位到连锁图中,并分布在所有的12条染色体上,表明AFPL是一种高效的分子标记,可与RFLP标记结合应用于遗传图谱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5个PstⅠ/MseⅠ引物组合对来自2个籼稻品种H359和Acc8558的重组自交系(RI,F7代,131个系)群体进行了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并对AFLP的多态性程度、AFLP标记的染色体分布及分离比例进行了研究.在AFLP分析中,共检测到98个多态性带,其中78个定位到连锁图中,并分布在所有的12条染色体上,表明AFLP是一种高效的分子标记,可与RFLP标记结合应用于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基因定位.  相似文献   

3.
用RAPD和RFLP定位水稻香味基因(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RAPD引物Jas1.5从亲本CT9993中扩增出的多态性产物1.5kb片段,经NcoI酶切后获得的一条0.5kb片段,将其制备成RFLP探针jas500,选用覆盖整个水稻RFLP图谱的125个随机克隆和jas500对CT9993/KDML105的F2群体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4.
利用RFLP标记划分45份玉米自交系杂种优势群的研究   总被引:37,自引:4,他引:37  
 采用54个玉米 RFLP探针和3种限制性内切酶(BamH、EcoR、Hind Ⅲ),共计145个探针/酶组合,检测了在我国南方玉米区广泛利用的41份自交系和代表美国主要玉米杂种优势群的4份美国自交系的RFLP多态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供试的45份材料间存在较丰富的RFLP多态性。根据RFLP标记遗传相似性的资料,通过聚类分析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6大类群:热带种质类群、Mo17类群、FRB73类群、地方类群Ⅰ、地方类群Ⅱ和330或Oh43类群。供试自交系系谱关系的资料和所组配杂交组合的信息支持了该研究的分类结果,说明利用RFLP分子标记研究杂种优势群是可行的。该研究的结果从分子水平明确了地方玉米种质在我国玉米杂种优势利用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证明来自美国玉米带的Mo17类群、FRB73类群和Oh43类群对于我国玉米杂种优势的利用起了重要的作用。该研究还将在我国杂种优势利用中起重要作用的优良玉米自交系一自330和丹340归为一类,而这一类群和美国玉米自交系 Oh43可能是同类的。  相似文献   

5.
茶淀红麦耐盐基因的RFLP分子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农家耐盐小麦品种“茶淀红麦”与盐敏感品种“中国春”为对象配制杂交组合,获得98株分离群体,利用BSA方法构建小麦耐盐和盐反应敏感基因池,利用RFL探针标记茶淀红素的耐盐基因。结果表明小麦7个同源群14个长短臂上的80个RFLP标记中仅有5A染色体长臂上的Psr906表现多态性,在32株F2群体表现共分离。  相似文献   

6.
玉米轮回选择基础群体及其亲本群体的遗传变异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鄂西地方玉米巫溪(W),美国硬粒坚杆玉米(B)及墨西哥耐热玉米墨黄九(M)3个开放分群体为主体,加另外8份材料经手配重组和3次隔离区混粉重组合成的用于轮回选择的基础群体WBMCO等4个开放群体为试材,比较了单株粒重、穗重、株高等15个农艺性状的平均值及标准差。以穗粒 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以及用RAPD和RFLP分析技术,在DNA水平上进行跗多态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性状的均值,在4个群体的  相似文献   

7.
RFLP在家蚕遗传和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是一种新的DNA水平的遗传标记。与经典的形态标记相比,RFLP数量大,同一位点上等位基因多,能在任何组织、任何发育时期进行检测,相互之间为共显性,没有上位或多效效应。应用RFLP可以研究家蚕的分类和进化,提高育种过程中的选择效率,构建饱和的家蚕RFLP连锁图谱,进行抗病性、抗氟性、茧丝质性状的遗传分析和改良,以及分离和克隆重要的基因。RFLP技术将对家蚕遗传和育种工  相似文献   

8.
应用AFLP方法研究中国大豆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申龙 ML  M 《浙江农业学报》1998,10(6):302-309
本试验采用AFLP技术,研究了61份来自中国四个不同大豆生态区的栽培和野生大豆材料的遗传多样性。8对AFLP引物共检测到569条谱带,平均为71条。273条为多态性谱带,其中172条多态性谱带只出现在栽培大豆,249条则只属于野生大豆。不同的引物组合检测多态性谱带的能力有很大差异,变幅为17-51条,Eaag/Mctc是十分高效的引物组合,通过该引物组合所有61份材料都能被区分。聚类分析能清楚地将  相似文献   

9.
猪MHCⅠ类基因区基因组DNA的RFLP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EcoRI,BamHI,HibdⅢ和RstI对纯种二花脸猪和梅山猪白细胞基因组DNA进行内急酶消化和电泳,经Southern blot将DNA转移到NC膜上,将来源于猪MHC的Ⅰ类基因猪移植抗原基因片段克隆PD1-ADNA(4.3kd)用digoxigenin标记作为DNA探针,进行分子杂交反应,比较了不同品系和个体间的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结果表明:(1)经各种  相似文献   

10.
利用Aus373/IR36//Balila和Aus373/IR36//秋光2个三交F1群体对秋稻品种Aus373的广亲和性进行了遗传分析,发现这两个群体内不同个体的小穗育性有着明显的分离,呈单峰连续分布。小穗育性的高低与稃尖色之间存在连锁关系。用Aus373/IR36//Balila群体构建第6染色体的RFLP框架图,并对亲和性基因进行了定位。在第6染色体上发现有2个来自Aus373区段对小穗育性有直接贡献,其联合效应可以解释总变异的38.4%。其中位于G200和C基因之间的可能就是Sn5,位于G122和G329之间的可能是另一个亲和性基因。  相似文献   

11.
RAPD技术及其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在PCR基础上的RAPD标记,是一种可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遗传作图、基因定位、特殊染色体区段的鉴定与分离、动物性别鉴定以及群体遗传变异检测等研究领域的DNA多态性标记。本文系统地论述了RAPD的技术原理及研究概况,比较了RAPD与RFLP及同工酶技术,并探讨了这一新的分子标记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Aus373是典型的秋稻广亲和品种。以Aus373/轮回422F2群体为基础,应用分群分析法(BSA)建立可育池和半不育池。通过对两池的RFLP分析,发现与育性共分离的两个染色体区段。进一步通过对分离群体RFLP分析,证实了轮回422广亲和基因为S5^n,与分子标记RG213、G200连锁,并发现Aus373广亲和基因位于第七染色体上,与分子标记RZ488、RG511连锁,该基因暂被命名为Sa(t  相似文献   

13.
水稻完全显性早熟性的发现和基因定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发现早釉核不育系6442S-7具有完全显性早熟特性,它与13个不同类型的中、迟熟品种杂交,F1抽稳期与6442S-7完全相同或十分相近。对F2和 B1F1遗传分析表明该早熟性主要受2对显性基因控制。利用F2群体和4种分子标记技术,将6442S-7携带的1个显性早熟基因定位于水稻第3染色体短臂靠近端部一侧,该基因与RAPD标记OP111.557、SSR标记 RM22、RM231、RFLP标记C515和 AFLP标记PT671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5、3.0、6.7、10.9和12.4cM。该基因系首次发现并定位,暂命名为Ef-cd(t)6442S-7作为完全显性早熟性种质资源,对水稻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大豆RFLP和RAPD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FLP和RAPD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应用这些技术于作物遗传育种实践的前提条件是建立RFLP和RAPD分子标记连锁图,进而建立分子标记与重要在艺性状的连锁关系.大豆有些抗病性、生育期性状、形态性和品质性状等与RFLP和RAPD分子标记有连锁关系,分子标记有可能用于大豆育种的选择过程.RFLP和RAPD技术可用于评估大豆群体和品种资源,探索育种方法的分子基础,研究进行和分类,分析细胞质DNA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5.
用RAPD和RFLP定位水稻香味基因(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CT9993/KDML105的F2分离群体为材料,以香味和非香两类混合集群核DNA为模板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在检测过的300个随机引物中,只找到1个引物在香味与非香群体之间扩增出多态性产物,这个只在非香九体中扩增到1.5kb片段表现与香味性状紧密连锁,就该引种对亲本,F2个体和其它不同品种的RAPD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这种多态的可靠性,该分子标记的RAPD分析可直接应用于水稻育种实践。  相似文献   

16.
应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基因组原位杂交和RFLP标记研究了异源2号和绵阳26号在醇溶蛋白和DNA水平上的差异性。APAGE分析表明,异源2号和绵阳26号至少有9条醇溶蛋白差异带,且异源2号含有小麦背景中1RS的醇溶蛋白标记位点G1d1B3。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证实异源2号含有黑麦的1RS,而绵阳26号则不含黑麦染色质,RFLP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位于第1同源群的短臂RFLP探针均能  相似文献   

17.
隔指孢属rDNA ITS区间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PCR-RFLP方法对捕食线虫真菌隔指孢属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以ITS1和ITS4为引物对该属8种8个菌株的核糖体DNA转录间区(ITS)进行了PCR扩增,4种内切酶(AluⅠ、HaeⅢ、HpaⅡ、TaqⅠ)酶切。各的ITS区长度没有明显差异,其长度范围在564 ̄595之间,酶切图谱能体现不同种间的多态性。根据4种内切酶酶切结果,利用UPGMA法构建的隔指孢属分子系统树,基本体现了属内不同种间  相似文献   

18.
以当地育成的小麦抗白粉病材料,对国外筛选到的与白粉病抗性基因Pm2及Pm4a紧密连锁的RFLP标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些RFLP标记即使在遗传背景不同的情况下仍可用于对Pm2及Pm4a基因的检测及鉴定。研究还表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不仅可行,而且还可对育成的抗病品系所携具体抗性基因进行精确鉴定,并可大量减少分菌系或小种接种鉴定时的冗繁程序  相似文献   

19.
苹果AFLP分析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以12个苹果砧枯木基因型为试材,建立了扩增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体系,对其分析过程中DNA提取、双酶切、连接、预扩增、标记和选择性扩增的效果进行了检测。用P32M64引物构建了供试苹果砧木基因型的AFLP指纹图谱。该指纹图谱拥有扩增条带105条,多态性带67条(占63.8%),条带清晰可辨,扩增信号强,无背景干扰。讨论了AFLP分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实验应用RAPD技术,采用集群分离分析方法对小麦白粉病感病品系Chancelor和具有抗性基因Pm17的抗病品系Amigo及其F2代抗感集群基因组进行分析,旨在鉴定与抗白粉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对380个随机引物进行筛选,其结果为:①有43个引物的扩增片段在亲本间出现多态性;②有两个引物OPC01和OPD03的扩增片段在亲代和F2代抗感集群中出现一致多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