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低温对小麦花培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小麦花药培养的技术关键在于提高花粉植株诱导率。花粉植株诱导率由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和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共同决定。本试验以12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的F2代为材料,研究了在转愈初期短期低温处理对小麦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转愈伤组织初期,采用了4℃和6℃低温培养1~3d能大幅度提高小麦花培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率,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2.
利用粳稻品种间的杂种F1代,对北方粳稻花培育种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接种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频率差异是显著的。处于单核靠边期的花粉具有最大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生长素也是诱导花粉去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主要因素之一。愈发化绿苗频率的高低与花药材料的来源,杂交组合,愈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影响同源四倍体大麦花药培养的几个因素,并分析了花粉植株的变异表现,结果表明:(1)同源四倍体大麦的花药反应率比原二倍体亲本低,绿苗率却显著高于原二倍体,最高达16.07株绿苗/100株接种花药,128株绿苗/100枚反应花药;(2)同源四倍体大麦花药培养可得到广泛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可为大麦育种和细胞遗传学研究提供较为丰富的基石材料,特别是四倍体经花药培养变为二倍体后,其蛋白含量并不随着染色  相似文献   

4.
大麦花药培养是单倍体育种的基本技术之一,也是进行大麦转基因研究的技术基础。研究使用甘露醇预处理大麦花药,再在相应的诱导培养基和再生成苗培养基上培养,获得了大量分化绿苗。利用该方法比较了10个大麦杂交组合花药预处理4和5 d的效果,结果表明花药预处理4或5 d对培养效果没有显著影响,均能达到较高的绿苗产率。同时利用该方法比较了25个杂交组合的花药培养效果,发现组合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绿苗产率和花药反应率及绿苗分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如何提高大麦花粉植株再生频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绿苗再生率存在较大差异,F_1 代明显高于其它世代,平均绿苗率为6.2%.最高达18.3%;用改良 C_(17)培养基作为诱导培养基能有效地提高绿苗率:在诱导培养基中用6%麦芽糖作为碳源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及绿苗的分化;在分化培养基中补加0.5mg/LZT 对绿苗的产生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杂交粳稻3优18等8个组合的F2代中筛选一粒双苗,并对存活的双苗进行根尖染色体数目和花粉育性的观察鉴定。结果表明:在127610粒3优18F2种子中筛选到双苗16株,双苗率为0.0125%。获得的一粒双苗分为Z-A型和Z-a型两类,每苗都有独立的根系。Z-A型双苗中,Z苗和A苗的根尖染色体数目都是24;Z-a型双苗中,Z苗的根尖染色体数目是24,a苗的根尖染色体数目为12。Z-A型双苗中,Z苗和A苗植株的花药内充满了花粉粒,Z苗植株花粉完全可育,结实正常,A苗植株花粉50%可育,50%不育,与F1相同,结实正常;Z-a型双苗中,Z苗植株花药花粉和Z-A型的Z苗一样,a苗植株花药瘦小,没有花粉粒,自交不结实。  相似文献   

7.
为挖掘无融合生殖种质,以离子注入后同源四倍体双胚苗突变水稻再生植株及其原始亲本和实生后代为研究材料,比较了3份不同世代材料的花粉育性和花器性状.研究结果表明,与原始亲本相比,再生植株的正常花粉率要低,败育类型主要为典败和圆败;花器性状上差异较大,11个参数中有显著性差异的占7个;颖壳数目突变多为单颖壳突变.与再生植株相比,实生后代的正常花粉率要高,败育类型主要为染败;花器性状上差异较小,11个参数中差异不显著的高达10个;出现的颖壳数目突变较少,仅观察到极少数的单颖壳.  相似文献   

8.
该项目是国家“七五”攻关“细胞工程育种”专题和国家“八五”攻关“新生物技术研究”专题。由我院李文泽教授主持,经长达10年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①建立了一套“大麦花粉植株高频率再生体系”,使一种通用型供试大麦品种(Igri)的绿苗生产率达到27.95株/花药,创造了世界新记录,同时还使17个不同大麦基因型的绿苗生产率平均达到3.34株/花药,并已在啤酒大麦花培育种中应用;②利用已建立的大麦花粉植株高频率再生体系,从细胞学、形态学、生理生化等研究了甘露醇预处理的作用,明确提出了预处理的作用机理,为大幅度提高大麦花培育种的绿苗产…  相似文献   

9.
籼稻材料特性和激素配比对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个籼稻杂交组合F。的花药为材料,探讨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中不同植物激素配比等因素对花药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中,激素浓度处理对籼稻花药的愈伤诱导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最佳的诱导培养基激素组合为:2,4-D2.0+KT1.0+NAA3.0;愈伤诱导率达21.21%;分化培养基中,激素6-BA浓度为0.5mg·L^-1KT浓度为2.0mg·L^-1时,籼稻花药的愈伤平均绿苗分化率达到最大,为28.80%;不同的材料其愈伤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花药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光温敏核不育系材料蜀光 6 37S、蜀光 5 70S、蜀光 5 82S ,研究了花粉发育的不同时期、头季稻和再生稻、低温预处理时间、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等 5个方面对花粉愈伤组织的形成与绿苗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孢子发育单核中 ,晚期的花药诱导效果优于其他时期 ;头季稻的愈伤及绿苗诱导率明显高于再生稻 ;低温预处理时间的延长有利于花粉诱导率的提高 ,处理 8d左右达到最高诱导率 ;培养基SK3、NB对大多数材料的诱导效果优于其他培养基 ;增加IAA和少量的 6 -BA对提高分化率有益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基因型如何影响小麦花药培养力,对几组单一亲本相同的组合F1基因型花药培养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各组单一亲本相同的组合中,另一亲本的不同对愈伤诱导率、绿苗产率、绿苗分化率及白苗分化率均有很大影响.有的组配愈伤诱导率较低甚至为0,但相同亲本的其他组配却具有较高的愈伤诱导率;绿苗产率与愈伤诱导率基本具有相同的趋势,但有的组配愈伤诱导率较高,绿苗产率则相对较低,说明愈伤诱导率与绿苗产率之间没有显著的规律性.各组组合中,多数组合绿苗分化率高于白苗分化率,也有的组合具有较高的白苗分化率而绿苗分化能力很弱,说明不同组合分化绿苗和白苗的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花药培养时,应尽量选择绿苗分化率较高、白苗分化率较低的组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基因型亚麻花粉小孢子离体培养,建立亚麻花粉小孢子离体培养再生体系,以期加快亚麻单倍体育种进程。[方法]以5种不同基因型亚麻的花粉小孢子为外植体,研究不同基因型亚麻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的分化率的差异,筛选适宜亚麻花粉小孢子培养基。[结果]不同基因型的亚麻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绿苗分化率差异显著,9601和9605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较高,分别为30.8%和28.6%;9601组合的花粉绿苗分化频率最高为14.5%。其次为9718和9712,分化率分别为11.5%和8.0%;筛选出亚麻花粉小孢子适宜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HF1、绿苗分化培养基HF2。[结论]初步建立了亚麻花粉小孢子离体培养再生体系,为亚麻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筛选、转基因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光敏雄性不育水稻的花药培养及密矮64s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7个籼型光敏雄性不育系及其杂交F1进行花药培养的研究发现,光敏不育水稻虽然雄性不育,但其愈伤诱导率、绿苗产量均高于常规籼稻品种以及籼/籼、籼/粳杂交F1,光敏雄性不育系的花培后代植株中,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出现频率与常规品种花培后代相似,在二倍体植株中,光繁雄性不育系及其互交F1的花粉植株,90%以上都能保持长日照下雄性不育的特性,光敏雄性不育系和常规品种杂交F1的花粉植株中,大约有25%的  相似文献   

14.
对影响小麦花粉植株诱导频率部分因素进行了研究,获得以下结果:(1)在现有的小麦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中,W_(14)和马铃薯-Ⅱ的效果最好;(2)低温预处理的效果因杂交组合的不同而表现不同;(3)短期高温预培养可明显提高愈伤组织的产量;(4)绿苗分化率与愈伤组织年龄关系密切,愈伤组织转移的最适年龄与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的种类有关;(5)大量元素减半的MS培养基绿苗分化率显著高于190—Ⅱ培养基。  相似文献   

15.
利用粳稻台中65及其F1花粉不育近等基因系和它们的F1作研究材料,对这些遗传背景基本相同但具有不同F1花粉不育基因座位材料进行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率及花药开裂性的研究.结果为:亲本与杂种在离体条件下的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率无显著差异,杂种F1花粉部分败育并未导致花粉愈伤组织诱导率下降,表明F1花粉不育基因与花粉愈伤组织诱导能力性状无直接联系;但亲本与杂种间的花药裂药性却存在显著差异,并随着花粉败育率的提高花药开裂率下降,表明F1花粉不育基因与花药开裂性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有机添加物对矮败小麦F1可育株花药培养特性的影响,研究其花粉植株越夏方法。【方法】应用单因子试验,分析水解酪蛋白、谷氨酰胺和生物素3种有机添加物对矮败小麦F1可育株可育株花药培养特性的影响,比较不同基因型矮败小麦F1可育株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研究多效唑对矮败小麦F1可育株花粉植株越夏的影响。【结果】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水解酪蛋白、谷氨酰胺和生物素对矮败小麦F1可育株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都有一定正向促进作用,在其最适质量浓度(水解酪蛋白500 mg/L、谷氨酰胺5.0 mg/L和生物素2.0 mg/L)时,矮败小麦F1可育株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47.07%,22.48%和55.27%;基因型对矮败小麦F1可育株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和绿苗再分化有重要影响,矮败小麦与小偃22、101、西农213 3个小麦品种(系)杂交F1可育株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分别为5.49%,4.73%和5.85%,三者之间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矮败×小偃22愈伤组织的绿苗分化率明显高于矮败小麦与101、西农213杂交F1代2个供试材料,达到了13.70%。在添加多效唑和连续继代培养条件下,成功地进行了矮败小麦F1花粉植株越夏,证明在越夏培养过程中,4.0 mg/L多效唑表现出的延缓生长作用较3.0 mg/L更好,并未见有毒害作用。【结论】添加500 mg/L水解酪蛋白、5.0 mg/L谷氨酰胺和2.0 mg/L生物素,能使矮败小麦F1可育株花药愈伤组织的诱导率较对照有明显提高;添加多效唑和连续继代培养可使矮败小麦F1花粉植株成功越夏,获得生长健壮、移栽成活率高的花培苗。  相似文献   

17.
普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异代换系的选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对白粉病免疫,抗条锈。以部分阿勃小麦缺体系与其杂交、回交,杂交结实率为0 ̄81.25%,回交率为6.67% ̄14.42%;F1植株存活率为0 ̄80%;所用缺体系不同,杂交结实率和F1植株存活率存在差异。F1存活植株大多花粉败育或花药不开裂,自交结实能力差,只能得到极少量种子。对阿勃6B缺体系与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的回交后代中选育出普通小麦-簇毛麦异代换系,该代换系对白粉  相似文献   

18.
影响籼稻花药培养效果的综合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影响水稻花粉植株诱导的几个重要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培养力存在很大差异,基本培养基对花培效果影响明显;SH培养基有较高的愈伤诱导率和最高的绿苗分化率(19.8%),较适宜作籼稻花培养基。籼稻化培要求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配合使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KT比添加BA更有利于出愈率和绿苗率的提高。活性炭对愈伤组织分化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SH培养基铁盐加倍后对大多数组合的花培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19.
4个籼稻杂交组合,取花粉发育阶段为单核中晚期的穗子,置于9—11℃低温下预处理14天而后接种于不同培养基上。在接种的25,840枚花药中6,203枚花药产生愈伤组织,诱导率平均为24%(对照为3.4%)。随机取1,771枚花药的愈伤组织转入分化培养基进行分化培养,583枚花药的愈伤组织分化绿苗。分化频率平均为32.9%(对照为11%)。绿苗总诱导率为7.9%。观察汕优2号稻穗置于9—11℃低温预处理2—33天后进行花药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及绿苗分化率均以冷处理20天为最高。如温度降低则处理时间相应缩短。另外不同材料对冷处理的最适时间温度也稍有不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冷处理对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远比培养基的效率大。组织学观察表明,低温预处理能提高花药离体培养成活率,促使更多花粉细胞分裂发育成多细胞团。  相似文献   

20.
水稻花药离体培养后代主要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花红离体培养技术,对水稻不同遗传背景材料的去分化和再分化能力以及花粉植株后代性状遗传变异动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花粉植株后代的的有关同工酶。结果表明:1.不同遗传背景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率、绿苗分化率有明显差异,其中94P-70的培养力最高,其次是汕优桂99,其余未分化出绿苗。2.花粉植株一代(H1)性状表现多样性;H2代有少数株系的性状优于H1代,发生分离,大多数株系的主要性状相对稳定,并出现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