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养蚕布局是以蚕儿自身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温湿度等主要生理特点为依据,以桑树剪代形式、桑叶生产为基础,以气象规律为条件来确定一年中养几季蚕、每季蚕的数量比例及蚕种出库时间的一种格局.合理的养蚕布局是提高养蚕单产、提高蚕茧质量、增加蚕茧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大足县自1956年栽桑养蚕以来,直到1977年,都是实行的两季养蚕布局,即春蚕和秋蚕.从1978年开始,改为四季养蚕布局,即春蚕、夏蚕、正秋  相似文献   

2.
段辉东 《蚕学通讯》2000,20(2):39-41
蚕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养蚕单产与蚕茧品质的高低既是蚕业科技水平的体现,也是蚕业生产经济效益的体现,关系着蚕业的生存和发展。如何提高蚕茧单产与品质,促进茧丝绸行业稳步发展,是蚕业科技人员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笔者就影响蚕茧单产与质量因素及其对策措施作一探讨。l 蚕茧单产与质量现状 岳池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蚕桑丝绸业源远流长,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为富民兴县作出了重要贡献。回顾养蚕单产史,从1949年新中国建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的30年间,岳池县养蚕年平均单产2…  相似文献   

3.
夏秋季节气温高桑树生长发育快,是合理进行多次养蚕、提高桑叶、蚕室蚕具等的利用率、增产蚕茧的有效途径;但另一方面由于夏秋气候恶劣,饲料质量差,致使蚕儿体质虚弱容易感染疾病.实践证明,要取得夏秋蚕的稳产高产,关键是要控制蚕病为害.  相似文献   

4.
刘建华 《四川蚕业》2008,36(3):56-57
根据我市气候特点及蚕农的养蚕习惯,我市的养蚕布局适宜一年养四季蚕。从我市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春蚕、夏蚕、正秋、晚秋蚕四季发种量悬殊不大,但各季蚕茧的产量和单产却差距较大。其中:春蚕茧产量约占全年的30%以上,平均单产均在34kg左右,而其余几季,特别是正秋蚕产量不稳定,一般单产在23kg左右,而且质量较差。如何提高正秋蚕单产、质量,是值得广大蚕桑科技人员高度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应抓住问题关键,采取应对措施,重点抓好以下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5.
张明阶 《蚕学通讯》2003,23(1):36-39
1 养蚕布局与桑资源的利用现状 重庆一年养蚕次数,虽然各地不一,但主要蚕区均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年养蚕4次,即养足养好春秋两季蚕的同时,增养夏蚕,看桑树上桑叶的多少再决定饲养晚秋蚕,一直延续到今,都为这种养蚕布局.下面将我市1999~2001年3年来养蚕发种量、产茧量、单产、桑园面积与1/15hm2桑养蚕数量和1/15hm2桑产茧量,以及蚕种出库时间分别列表于后,足以反映出重庆市种桑养蚕生产现状.据此笔者就我市"调整养蚕布局,提高蚕茧质量"作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通盐地区秋茧产量不稳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顾光银  张明 《江苏蚕业》2010,32(1):20-22
江苏省南通、盐城地区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茧丝绸生产基地,总量占全省的80%,蚕茧单产、茧质和技术服务都居全国领先水平。然而,近几年来,通、盐地区与全国其它蚕茧主产区相比优势有所缩小,与过去相比,两秋蚕茧产量、质量和效益有所下降。根据笔者调查,部分蚕农中秋蚕张单产只有20kg左右,晚秋蚕张单产只有15kg左右,少数蚕农甚至绝收,而且上茧率不高,死茏茧偏多,干壳量偏低,个别蚕农贴本养蚕。为有效提高蚕农经济收入,保护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现就通、盐地区秋蚕产量不稳的原因作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李映才 《四川蚕业》2007,35(2):47-49
长期以来,我县桑树栽植形式主要以“四边桑”为主,沿袭冬季重剪技术,采用春、夏、秋三批次(季)养蚕布局,不仅复养指数不高,而且桑树春季发芽迟,秋季桑叶硬化早,致使春蚕出库晚,出现“春蚕不在春季养”的现象,使我县桑叶利用率低,蚕茧质量普遍不高,大面积养蚕单产低,效薷差。  相似文献   

8.
我县蚕桑生产每年多次养蚕,从二月中旬到十一月中旬,一年可养七至八造蚕,除了春、秋蚕之外,大部份蚕造都是夏蚕,而夏蚕造批次重叠、天气高温、湿度大,雨水多,台风多,桑树生长发育快,叶质差,往往造成蚕病暴发,产茧量低,茧质差,收入少,所以要夺取全年蚕茧丰收,关键是养好夏蚕,过好夏季关。如何养好夏蚕呢?在这  相似文献   

9.
汉源县历来采用夏伐式桑树养蚕 ,饲养秋蚕的比例较大 ,每年秋季安排养三次蚕 ,占全年发种量的 65~ 70 %。过去 ,秋季蚕茧单产低 ,质量差 ,效益不高 ,且不稳定。究其原因 :一是秋季气候恶劣多变 ,常出现高温多雨、伏旱、低温多湿的不利天气 ;二是病虫害多 ,由于连续多次养蚕 ,病原积累多 ,致病力特别强 ,加之蚕室、蚕具多次重复使用 ,消毒不彻底 ,易感染蚕病。此时 ,桑树的虫害也较多 ,易造成交叉感染 ;三是秋季正是许多农作物大量施用农药治虫时间 ,桑叶易遭受农药污染 ,引起蚕儿中毒死亡或不结茧蚕。针对这些不利因素 ,笔者等在料林、晒经…  相似文献   

10.
江礼文 《蚕学通讯》2008,28(2):30-31
蚕茧单产是指饲养1盒普种(10g蚁量)的产茧量。蚕茧单产的高低,不仅关系到蚕农的经济效益,而且关系到蚕桑行业的稳定和发展。多年来,我区秋蚕单产一直徘徊在20-25kg,蚕农秋季养蚕效益较低,已成为秋蚕发种量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杜凤侠 《四川蚕业》2007,35(1):44-46
草桥镇位于新沂市西部,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蚕农养蚕经验丰富,现有桑田面积5000亩(1亩≈667m^2,下同),蚕茧收入是草桥蚕农的主要经济来源。2003年以前,草桥镇一直推行一年养四批蚕的生产布局,即:5月份养春蚕,7月份养夏蚕,8月份养中秋蚕,9~10月份养晚秋蚕,其中夏蚕养的最少,中秋次之。后来由于多种原因,夏蚕饲养量持续增加,而中秋饲养量大幅度下降,至2000年夏蚕饲养量已超过中秋。中秋蚕期正值农作物、杨树等大量用药时期,加之气温高,空气闷热,给此时的中秋蚕作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中秋蚕正常年景平均单产每张20kg左右,而2002年平均仅4kg。为此,2003年草桥镇被迫取消了中秋蚕,全年养蚕布局调整为“四改三”,即二秋改一秋,全年四批蚕改为三批蚕,并适当增养夏蚕,提早晚秋蚕收蚁时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夏伐后,由于气温高,雨水多,肥料足,桑树生长发育较快,桑拳萌发枝叶丛生。此时利用疏采的条叶,适量饲养夏蚕,可谓“采养、增收”兼顾。一般每667m2桑园养蚕种0.25张,7月初收蚁饲养。此时多为雨季,小蚕期常低温、多湿,气候宜蚕;大蚕期时有高温,只要采取相应的养蚕措施和搞好降温工作,夏茧可获稳产高产,张种产量可达35公斤左右,产值500元以上。夏蚕期气象环境、桑叶叶质较春蚕期差,加之病源积累增多,因而易发生各种疾病,在饲养管理上必须掌握以下三大要点:一、彻底消毒防病。认真做好养蚕前后及期中清洗、消毒工作,这是夺取夏茧稳产高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郭辉 《蚕桑通报》2006,37(2):66-66
夏季高温多湿,有利于病原菌滋生与繁殖,导致蚕病发生较多,影响蚕茧产量的稳定和提高.此期间,也是桑树病虫害发生及危害严重的季节,桑叶虫伤多,叶质差,易老化,加之有些虫粪会诱发蚕病,直接危害桑蚕生产,有的蚕农夏季养蚕"颗粒无收",谈蚕色变.养好夏蚕,必须采取相应的饲养技术和管理措施,为蚕儿创造一个较好的生活环境,主要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邳州市中晚秋蚕蚕病发生严重,蚕茧产量偏低。近3年,中晚秋蚕蚕茧单产不超过30kg/张,有的蚕农甚至颗粒无收,严重挫伤了广大蚕农的养蚕积极性,根据笔者十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和经验,对我市中晚秋蚕低产原因及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蚕茧单产是指一张蚕种(规定卵量)所能生产的蚕茧量,实际是一张蚕种的总产.我市历年全年平均单产在22公斤左右,有时春季可达35公斤左右,夏蚕、正秋、晚秋各季的某些年份只有10公斤甚至几公斤左右.蚕茧单产极不稳定和总体水平较低的现状,严重影响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如今年夏蚕,全市平均单产只有14公斤,晚秋蚕12公斤,张平收入100元左右,这样调动不起蚕农的积极性.蚕茧的价格政策是由国家制定,一段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单产高,栽桑养蚕的总体效益就高,单产低,效益就差.单产极度低下时,蚕农就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沁水县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发展养蚕事业,桑园面积发展到1200hm2,地埂桑累计达到350万株,春秋季蚕茧产量突破100万kg,同时涌现出许多蚕桑基地乡、重点村、养蚕大户、蚕桑致富带头人。1沁水县夏蚕饲养概况一般地区由于夏季温度高,雨水多湿度大,加之夏  相似文献   

17.
周立宁 《蚕桑通报》1994,25(3):44-46
随着农业经营体制的改革,蚕桑生产从集体经营转为千家万户经营。由于养蚕设备退化、技术粗放,养蚕单产和质量普遍下降。而奉化市通过全年饲养优良春用蚕品种;改进消毒方法,应用蚕药的最新科研成果;认真推广各种科学养蚕模式和暗火加温设备等技术措施,单产和茧质不仅没有下降,还取得了持续稳产高产优质的成绩。  相似文献   

18.
刘玲 《四川蚕业》2002,30(3):34-35
<正> 蚕病是养蚕生产中的头号大敌,是造成单产低、效益差的主要原因。每年因蚕病造成的损失约占蚕头总数的20%,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因此加强消毒防病非常重要,而这正是我县蚕业科技的薄弱环节。我县广大蚕农对此认识不足,并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和不科学的做法,严重影响了消毒防病效果,现提出来并予以纠正,以促进蚕农提高蚕茧单产,增加养蚕效益。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涪陵区的桑树养成收获方式一直沿用冬伐.为了改革这一桑树栽培模式和合理调整养蚕布局,进行桑树夏伐试验.通过夏伐与常规冬伐桑比较、夏伐桑的生长发育调查和养蚕试验,在地势与肥培管理较好的涪陵后山蚕区实行桑树夏伐,不但桑树发育正常,长势良好,而且夏伐桑园蚕种饲养量和单产有所提高,说明夏伐是可行的,可以提高蚕桑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高寒山区夏季桑树不夏伐、连续高温养蚕、蚕病发生较严重等问题,探讨百色市那坡县高寒山区不同夏伐方式对下半年桑叶产量和养蚕蚕茧产量的影响,通过对高寒石山区桑树杂交组合桂桑优12进行5种夏伐处理形式,总结出适合高寒石山区的夏伐形式,结果表明:不同夏伐处理对桑树的桑叶产量和养蚕量有较大的影响。通过采取常规根刈即平地面剪伐(处理1)、离地面10 cm(处理2)、离地面20 cm(处理3)、离地面30 cm(处理4)、离地面40 cm(处理5)这5种不同剪伐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与根刈比较,发现下半年的桑叶量、养蚕量、产茧量都是处理3增量最高,处理4次之,处理3分别比根刈平均增45.80%、46.35%、45.82%;处理4分别比根刈平均增35.66%、36.17%、35.67%。两个桑树试验点中处理3、4比对照区处理1提前发芽4~5 d,采叶养蚕比处理1提早8~9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