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为研究春油菜生态区里春性和半冬性油菜光合性状的差异,本实验在甘肃张掖春油菜区分别测定了春性和半冬性甘蓝型油菜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片叶绿素含量、绿叶面积、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等光合性状。结果表明:半冬性油菜的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高于春性油菜,而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则低于春性油菜;春性油菜的绿叶面积明显高于冬性油菜,而叶绿素浓度则低于半冬性油菜;半冬性油菜对光的利用和转化能力优于春性油菜,在低光强和高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春性油菜;春性油菜的CO2的羧化效率高于半冬性油菜,而冬性油菜的在高CO2浓度下的光合作用要明显高于春性油菜。本研究为春油菜区油菜种质资源扩充和高光效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油菜甘杂1号的选育及产量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蓝型油菜耐冻性差,是油菜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遗传途径提高甘蓝型油菜的抗寒性,既能解决甘蓝型油菜的抗冻性问题,又能取得较丰富的遗传资源材料。我所由80年代起开展了甘蓝型油菜和白菜型油菜的种间杂交,并选育出了优质耐寒性强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甘白油菜,...  相似文献   

3.
油菜蚜虫发生消长规律研究张信扬(贵州省道真自治县植保站563500)油菜蚜虫是油菜的主要害虫,它的发生不但对油菜造成直接危害,而且还能传播病毒,致使油菜发生病毒病。油菜田间蚜虫发生数量的多少与油菜长势、生育期和温度等关系密切。为了掌握油菜蚜虫的发生规...  相似文献   

4.
袁立明 《种子科技》2023,(6):142-144
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呼伦贝尔市的油菜产业虽然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由于现阶段当地麦后复种油菜产业化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油菜产业的发展处在了瓶颈期。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应坚持农村油菜产业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了促进呼伦贝尔市麦后复种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在分析现阶段呼伦贝尔市麦后复种油菜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围绕推进油菜产业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呼伦贝尔市麦后复种油菜产业发展的成效以及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5.
甘蓝型油菜几个主要雄性不育材料杂种优势的利用杜才副,侯国佐(贵州省油料科学研究所)我国在杂交油菜的研究和利用上居世界领先水平,杂交油菜的推广面积已占油菜种植面积的25%以上,是第一个大面积应用杂交油菜的国家,且今后发展势头更为迅猛。在我国,油菜杂种优...  相似文献   

6.
推广油菜高产创建示范是重点农技推广项目之一,也是未来油菜生产发展的必然方向,为实施油菜高产创建示范,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探索适宜镇远县油菜栽培密度,2009--2010年度在油菜高产创建示范区进行了不同移栽规格试验。  相似文献   

7.
李娜 《种子科技》2023,(20):117-119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种植范围。一些种植户选择种植油菜,既增加了经济收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扩大了油菜种植面积。但是在具体的油菜种植过程中,因为品种选择不科学、栽培技术不成熟,导致油菜在生长的过程中出现多种类型的病虫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量和质量。基于此,论述了油菜常见的病虫害以及具体的防治方法,以期为油菜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全能高效型油菜新品种“中双9号”日前在我国最大的油菜生产省湖北审定通过,并已在长江上中下游油菜主产区和黄淮油菜产区广泛引种,标志着高产优质高效油菜育种工作有了重大突破。业内人士认为,“中双9号”的推广将有效增强我国油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油菜施用不同种类叶面肥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施用“叶面肥”能调节油菜生理机能,增进养份吸收,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油菜的抗逆性,提高油菜产量。  相似文献   

10.
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是将油菜菜籽生产、蔬菜、饲料、绿肥、旅游、蜜蜂采蜜等功能有机整合,形成适用不同区域的油菜“一菜多用”技术模式。油菜多功能利用可有效带动油菜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汉白玉是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创新培育出的首个适宜观赏、油用两用的油菜新品种,2017-2019 年参加陕西省陕南观赏型油菜品种试验表现优良,2021 年通过了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 油菜(2021)610001。  相似文献   

11.
稻茬机械直播油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阜宁县位于全国长江流域油菜优势产业带.传统的油菜种植方式是育苗移栽,用工多,劳动强度大,严重制约着油菜的规模种植。尤其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已向二、三产业转移之后,实现油菜扩规模、增总量、保优质的难度愈来愈大,推行油菜机械化播种已成发展油菜产业的迫切需求。对此,从2000年开始,开展了相关课题的专项研究,2004年集成了研究成果,示范面积0.013万hm^2,获全面成功,2005年将进入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2.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深受种植人员与消费者的喜爱。贵州省是我国油菜主要生产基地,油菜种植规模位居我国前列。近年来,贵州省逐渐将油菜种植业发展为当地核心以及特色产业,显著提高了种植人员经济收入水平。文章分析了油菜移栽前管理技术要点,阐述了大田移栽及田间管理要点,提出了油菜种植过程中病虫草害防治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油菜是浙江省桐庐县主要的春花作物,由于油菜秋发栽培、撒直播栽培等技术的推广普及,极大地推动了我县油菜生产,2004年我县油菜种植面积达6530hm^2。但由于2004年秋冬出现的高温、干旱天气,加快了油菜生育进程,使部分春性偏强品种营养生长期缩短,生殖生长提前进行。2004年11月初,我县部分乡镇陆续发生油菜早薹、早花这一历史罕见现象。  相似文献   

14.
密度与播期对直播优质双低油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根据优质油菜机械化发展趋势,通过密度与播期对直播优质油菜主要农艺性状影响的研究,初步明确直播优质双低油菜播期与密度最佳组合以满足油菜机械化收割要求,根据试验结果进一步优化直播优质双低油菜播期与密度,以适应优质油莱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以稻田免耕油菜为材料,设计不同的除草剂施用次数处理,研究和分析了稻田免耕油菜施用除草剂效果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免耕条件下,油菜苗期和抽苔期用除草剂盖草能喷施1次,都对免耕油菜田间杂草起到了很好的消除效果,免耕油菜单株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和千粒重都有明显的改善和增加,产量进一步提高;对于促进免耕油菜的营养生长和经济性状的发育,促进后期籽粒灌浆,改善免耕油菜产量三要素结构之间的矛盾,对于提高免耕油菜产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虽然施用两次的效果更高,但两次施用与否,对免耕油菜的籽粒产量和品质影响不大,因此,在很多交通不发达的山区,在苗期施用1次即可;苗期喷施除草剂处理是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徐军 《种子科技》1994,(4):32-33
繁殖优质油菜种子所需隔离距离研究上海市种子管理总站徐军油菜是常异花授粉作物,天然异交率较高,容易混杂退化。低芥酸油菜的种子中芥酸含量受胚基因型控制,如与高芥酸油菜发生生物学混杂,其低芥酸性状当代就会消失,品质迅速变劣,故优质油菜品种的繁殖和种子生产必...  相似文献   

17.
油菜免耕开沟直播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菜是江西省主要油料作物。为扩大油菜种植面积。减轻农民劳动强度,降低油菜生产成本,夺取油菜丰产丰收,江西省农业与农机部门在九江和南昌农村推广油菜免耕开沟直播栽培技术。即在早稻收获后,直接在稻茬田上施肥、播种,然后在土壤湿度70%左右时,用开沟起垄机开沟,起垄做畦,并将开沟的碎土均匀抛撒在畦面上达到覆盖油菜种子的一种新型种植方式。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油菜雪灾后施用沼液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受冻油菜油菜上施用沼液能增强油菜抗病、抗倒伏的能力,大多数的经济性状得到明显改善,平均增产25%左右,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为雪灾、冰冻天气及冬季持续低温的受冻油菜找到了较为理想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9.
莫鉴国 《种子》1997,(2):51-52
本文概述了四川杂交油菜的研究历史,指出四川在全国杂交油菜的育种和应用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到目前为止,该省已育出13个杂交油菜品种,研究出一批新材料和新方法,而杂交油菜的年推广面积已超过20万公顷。作者在文中还讨论了杂交油菜研究与利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吕纪增 《种子世界》2005,(10):32-35
油菜是世界四大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属十字花科芸薹属,包括甘蓝型油菜、芥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3个栽培种。多年来,油菜生产国政府和科学工作者均十分重视油菜的生产和科研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技术则给动植物品种改良带来了一场革命,把育种技术从宏观水平提高到微观水平,以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技术、重组DNA技术、分子标记技术为主体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作物品种改良的前导技术。本文就生物技术在油菜育种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