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地栽培的桑树品种,经过经济性状的调查、鉴定和生产利用,出现了许多名特优品种。现将其性状简介如下: 1、育2号本品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由湖桑39号×广东桑的杂交组合中选出单株,经多年评比鉴定而成的。它  相似文献   

2.
为广泛收集珠江流域的桑树资源以发展两广地区的蚕桑生产,广西蚕业指导所和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共同组成考察组,于1987年5—7月;10—12月对广西18个县的桑树资源进行了考察.除过去考察到的蒙桑、鸡桑、湖桑、广东桑、白桑外,还发现了长果桑,长穗桑、鬼桑等3个桑种和变种.  相似文献   

3.
北方蚕区第一批桑树品种鉴定试验——山东点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蚕区桑树品种第一批鉴定,山东点于1990年育苗,1991年建园,1993年开始试验调查.参鉴品种有:7946(山东省蚕业研究所)、7934(山东省蚕业研究所)、871(陕西省蚕桑研究所)、7435(陕西省蚕桑研究所)、晋选1号(山西省蚕桑研究所)、黄鲁选(河北省蚕桑研究所)、禾桑(河北省蚕桑研究所).以湖桑32号为对照.试验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
北方蚕区第四批桑树品种鉴定山东点鉴定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北方蚕区第四批桑树鉴定山东点试验品种有: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的鲁插1号、昂绿1号,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的新707、8837、9312,以湖桑32号及新一之濑为对照,共计7个品种。于2000年建园,2001年进行了幼龄期调查,2002~2006年,按《北方蚕区桑树品种共同鉴定工作细则》进行了叶质鉴定  相似文献   

5.
张乃达 《蚕桑通报》1992,23(1):54-58
利用杂交桑建立桑园,在广东1985年调查,面积约4万亩。杂交桑品种的利用,是我国栽桑上的一项重大技术革新。由中国农科院蚕研所孙晓霞等育成的丰驰桑,原名中桑5801×育82,具有丰产、优质、早生、发芽率高等特性。与湖桑32号(荷叶白)比较,产叶量提高11.4~15%;叶质以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长、解舒率、出丝率等衡量,略  相似文献   

6.
省农业厅经济作物管理局于2月1-3日在杭州召开了第一次桑品种区域性鉴定会.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省农科院蚕桑所、浙农大蚕桑系及各鉴定点等单位的3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对自1980年开展以来的全省桑品种区域性鉴定工作作了充分的肯定,并根据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要求,对第一次参鉴的璜桑14号、红沧桑、农桑6号、温岭真桑、湖桑199、新一之濑、湖选2号等品  相似文献   

7.
浅谈桑树新品种育71-1的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桑树品种是蚕业生产的基础,良种能给生产带来显著的效益.如皋市是一个具有10万亩桑园的蚕桑基地县,茧丝生产占有重要经济地位.中科院蚕研所育成的桑品种育71-1,具有高产、优质、抗性较强、适应性广等优点,在如皋市引种试种后得到一致认可,与现行当家品种湖桑32号相比,优势较多.为提高企业和蚕农经济效益,如皋市已作出规划,桑园全部更种新品种育71-1,并为此做了大量细致调查.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学术动态     
<正>1987年4月4日至6日,中国蚕学会栽桑专业委员会桑品种专业学组,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召开了桑树育种目标及鉴定指标学术研讨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川、浙、粤、鲁、皖、陕、湘、桂、吉等省(区)的蚕桑(蚕业)研究所,西南、华南及浙江农业大学,苏州蚕桑专科学校的有关代表20余人出席.会议着重对作为蚕饲料的叶用桑品种选育目标及鉴定指标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9.
优质高产桑品种育71-1的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利  潘一乐 《中国蚕业》2003,24(4):86-87
育71-1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育成的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该品种枝态直立,发条力强,长势较旺,叶形大,叶肉厚,叶色深,光泽强,产量高,叶质优。经多年多点鉴定,全年产叶量比湖桑32号高15%以上。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50kg桑产茧量显著高于湖桑32号。中抗黄化型萎缩病,抗桑蓟马、红蜘蛛等微体昆虫为害。是一个综合性优良,适于在长江流域及黄河中下游地区推广的桑树良种。该品种自1996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以来,迅速在全国大面积推广。据不完全统计,到2002年在江苏、浙江、山东、陕西、江西、河南、安徽、四川等蚕区已推广4万hm~2以上,产生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  相似文献   

10.
选792是山东省蚕业研究所育成的桑树新品种,具有产量高,叶质优,抗逆性强等优点,正在全国推广.为充分发挥品种的丰产性能,我们对该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进行了研究.目前,生产上湖桑32号一般剪梢1/4~1/3,前人的报导也多数是以湖桑32号为研究对象.选792比湖桑32号为研究对象.选792比湖桑32号枝条充实,冻枯梢短,春  相似文献   

11.
<正>1989年12月16日-19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主持,在广州召开了全国家蚕育种攻关总结计划会议,到会代表共30名.会上代表们就46-1-1课题,交流了各自承担任务的进展情况和经验,讨论了“七五”(攻关)项目的验收工作.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浙江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四川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广东农科院蚕桑研究所、陕西农科院蚕桑研究所、西南农业大学蚕学系、浙江农业大学蚕学系、江苏省丝绸公司蚕桑生产部等8个单位,在“七五”期间育成和完善的实用蚕品种共14对,年推广量达300多万张.以每张增收60元计,年经济效益达1.8  相似文献   

12.
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第五批桑品种鉴定(山东点)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方蚕区第五批桑树品种鉴定山东点试验品种有: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的昌盛,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的9332、9330、0206,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的皖桑1号、皖桑2号、等离子,山西省蚕桑研究所的晋选8号、晋选9号。以湖桑32号为对照,共计10个品种。本批参鉴桑树品种生长势旺,产叶量高,节间较密,米条长产叶量高,如昌盛、0206、9330、晋选8号等。表现突出的高产型品种为昌盛,高产优质型品种有9330,节间密、叶片大、片叶率高的品种有0206,晋选8号在产叶量与叶质的表现方面都比较优良。  相似文献   

13.
<正> 1989年4月3日至6日,全国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在重庆举行了第八次会议。会议通过了第一批全国桑品种鉴定总结报告和1987—1988年家蚕品种审定结果报告,对25个桑树品种、8对家蚕品种的试验资料进行了审议,认为其中11个桑树品种和3对家蚕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符合国家审定标准,可以推广。这些品种是,可供长江流域试栽、推广的新桑品种育15号、育237号、育2号、7307、璜桑14号;可供黄河流域试栽、推广的新桑品种选792;可供珠江流域试栽、推广的伦教40号、塘10×伦109号、试11号;可供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4月26日,广西蚕业科学研究院在南宁召开广西桑树多用途产业化开发座谈会。中国蚕学会理事长、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鲁成教授,广东农科院党组书记廖森泰研究员,浙江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所长计东风研究员,中国蚕学会秘书长、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副所长李龙研究员,广东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书记罗国庆研究员  相似文献   

15.
中南四省(区)桑树科研开发协作第六次会议于2000年6月26~28日在南宁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广东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湖北省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广西蚕业指导所等4个协作单位、19位代表.会议邀请广东省顺德市农科所桑树育种专家陈华寿先生参加会议,邀请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潘一乐研究员到会指导.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蚕业研究所,近年来育出了许多经济性状优良的桑树新品种,本对已育成的老品种和新品种的育成方法和经验进行总结,以便今后进一步开展桑树品种资源的创新利用和开发。  相似文献   

17.
为了增加单位面积桑园的经济效益,优化改造蚕桑产业,强化蚕业基础,桐乡市于1998年从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等引进若干桑树新品种,2000年1月建立新一代桑树新品种比较园区,进行新桑品种的比较试验.在2002~2003年对成林园丰田2号等桑新品种的桑叶产量、质量及抗病抗逆性进行全面鉴定试验,以单位面积桑园产叶量、万头蚕产茧层量和抗病性等为主要技术指标来测试桑新品种的种质优劣.现将桑新品种丰田2号比较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提高育71-1桑绿枝扦插成活率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1988年,启东市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引进了桑树新品种“育71—1”.经栽种,该品种显示了发芽早、发芽率高、生长势旺、产叶量高、叶质优等特点,其丰产性能明显优于我市原当家桑树品种湖桑32号.为了在本市逐步实现桑树良种化,更好地发挥我  相似文献   

19.
陕桑“305”是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育成的一个新的高产型多倍体桑树品种。该品种自2000年引入安康蚕区示范试验和推广以来,以其显著的丰产性(示范田平均667m^2产2000kg以上)深受广大蚕农欢迎。目前,全市已累计推广陕桑“305”桑树约0.67万hm^2,并不断扩大,该品种已成为安康市桑树更新换代的首选品种之一。为了促进陕桑“305”的生产应用,使优良桑树品种更好的服务于蚕业生产,我们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现就陕桑“305”的栽培与管理,提出几个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北方蚕业》2008,29(3):70-70
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蚕桑丝绸研究所科研人员选育成功的家蚕新品种陕蚕六号、四倍体桑树新品种陕桑402通过了由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