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提高深黄被孢霉YZ-124产业化生产花生四烯酸的产量,研究不同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和补料方式对发酵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对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罐温度28℃,发酵时间7 d,采用50%的分批补料方式,此条件下花生四烯酸产量达到最大,为3.22 g/L。  相似文献   

2.
采用响应面法对深黄被孢霉发酵生产花生四烯酸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设计了响应面试验,研究培养时间、培养温度、接种量对花生四烯酸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为7 d,接种量为20%,在此条件下ARA产量为2.42 g/L,实测结果与响应面拟合所得方程的预测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改造后深黄被孢霉YZ-124菌株发酵生产γ-亚麻酸。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装液量和接种量的适用范围,再利用正交试验进行工艺优化,确定最佳的发酵培养条件。结果表明,最佳的培养条件为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7 d,装液量50 mL,接种量8%,在此条件下产品中γ-亚麻酸产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被孢霉属(Mortieralla isabellina)是目前用于微生物发酵生产γ-亚麻酸(GLA)的主要菌种。根据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保守区以及pGAPZαA载体的多克隆位点设计引物,上下游分别加入ECoRⅠ和XhoⅠ酶切位点,从深黄被孢霉中克隆Δ6-脂肪酸脱氢酶基因(D6D),并与pGAPZαA表达载体进行连接,经酶切与PCR鉴定重组质粒,证明成功构建了pGAPZαA-D6D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5.
为初步探究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抗氧化系统及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以番茄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为靶标菌,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发酵液为材料,测定了6~30 h内番茄早疫病菌防御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力、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及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初步分析棘孢木霉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抗氧化和菌体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棘孢木霉发酵液处理和对照组的番茄早疫病菌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且处理组高于对照组,为对照的3.10~4.03倍。与对照相比,棘孢木霉发酵液处理组番茄早疫病菌的CAT、SOD、POD活力及GSH含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CAT、SOD、POD的活力降低率范围分别为38.99%~55.51%、9.00%~37.11%、34.70%~55.84%;GSH的含量降低率范围为5.33%~81.36%。棘孢木霉发酵液处理组导致番茄早疫病菌电导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升高,30 h电导率高于对照的92.41%。棘孢木霉发酵液降低了番茄早疫病菌抗氧化防御酶的活力和GSH含量,增加了MDA的含量,同时其电导率显著升高,从而抑制番茄早疫病菌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深黄被孢酶菌株发酵产生γ-亚麻酸的培养条件,进行单因素和正交优化,确定最佳的发酵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7.
黄绿木霉T1010促进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花生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黄河三角洲滨海盐渍土采用黄绿木霉T1010 (Trichoderma aureoviride 1010)制剂处理土壤观察花生生长变化,为应用T1010制剂改善盐渍土,促进花生生长发育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植物生长指标测定法比较T1010制剂施用效果,特定物质测定观测T1010对花生的生长作用,拷种法分析花生果实不同处理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T1010制剂处理土壤后种植的花生,出苗好,成苗率高,植株长势好,有效茎数多;花生生长旺盛期,取功能叶片进行叶绿素等生理指标测定,黄绿木霉T1010处理组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罗卜素含量均大幅度提高,细胞初级代谢产物增加,其中葡萄糖提高最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淀粉、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提高。花生收获期拷种结果显示,黄绿木霉T1010处理组提高了花生百果、百粒的重量和双果数,最后大幅度提高产量。T1010制剂帮助花生克服盐碱的危害,达到苗齐、苗旺,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光合作用,有效积累光合产物,T1010制剂作为土壤改良剂对黄河三角洲盐渍土的改良及作物结构调整作用重大。  相似文献   

8.
深绿木霉产孢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获得深绿木霉最佳的产孢条件,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深绿木霉的产孢量,研究培养温度、初始pH、装液量和接菌量等因素对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25℃、初始pH 6、装液量20 mL、初始接菌量0.1 mL(1.0×107 cfu/mL),培养7天时,产孢量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利用固体平板和液体摇瓶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柠檬酸、酒石酸、琥珀酸三种有机酸和丙氨酸、酪氨酸、精氨酸三种氨基酸在不同浓度下对双孢蘑菇菌丝生长的影响。通过测定各处理组的菌丝菌落直径、胞外蛋白含量、菌丝干重、胞内多糖、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还原糖含量等生长参数,结果表明,外源加入0.04%的柠檬酸、琥珀酸、酒石酸和精氨酸能够促进双孢蘑菇的生长,其中琥珀酸组的菌丝干重最高,比对照组增加了131%;精氨酸组的胞外蛋白含量最高,比对照组增加了151%;柠檬酸组的胞内多糖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值最高,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1%和146%。但过高浓度的有机酸和氨基酸,则抑制双孢蘑菇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盾壳霉固态发酵基质筛选和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探索盾壳霉固体发酵的条件,提高其生防效果,比较了6种天然培养基对盾壳霉固体发酵的影响,测定了在不同发酵培养基、温度、初始湿度、接种比例条件下盾壳霉的产孢量。结果表明:盾壳霉在麦粒和谷粒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而在麸皮和棉籽培养基上生长和产孢也较好,且成本低,成为后续试验的发酵材料。在含麦麸、棉籽壳及无机盐的培养料作为基质时,采用温度为20℃,发酵料初始湿度为60%,接种比例为7%,最终孢子含量可达109个/g以上。同时对发酵的条件做了进一步优化,发现麦粒与谷粒的混合比例、光照条件、甘露糖和甘氨酸含量对盾壳霉产孢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高产蛋白酶的菌株,将其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中。从青岛市胶州湾海泥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蛋白酶的海洋菌ZR-Pw。通过菌株ZR-Pw的菌落形态、菌体形状、革兰氏染色,结合16S rDNA基因序列,对菌种进行鉴定;将ZR-Pw接入发酵培养基中,测定该菌株的生长曲线、产酶曲线,确定其产酶的最适温度及pH。结果显示:菌株ZR-Pw为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菌株在生长到18 h时,菌体生长量达到最大值。在菌株生长到24 h时,产酶量达到最大值。该菌株产酶最适温度为35℃,最适pH 8.0。试验为菌株ZR-Pw产蛋白酶的产业化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了鲢鱼体内的挥发性成分,并测定了鲢鱼体内脂肪氧化酶与不饱和脂肪酸花生四烯酸的反应产物。结果表明,鲢鱼体内脂肪氧化酶与底物花生四烯酸反应产生的物质主要有己醛、1-辛烯-3-醇、2-辛烯醛、2-壬烯醛、2,4-癸二烯醛等,反应产物与鲢鱼体内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基本吻合。本试验通过产生的主要反应产物的量来间接定量酶的活性,其中鱼鳞酶的相对活性最强,其他依次为鱼鳃酶、鱼血酶、鱼肉酶和内脏酶。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为基质的灵芝固体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玉米为基质的灵芝固体发酵,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测定菌质多糖含量的同时,测定了菌质中还原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玉米粒度、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和时间对基料中菌质多糖的产生及主要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发酵条件优化结果为10目大小的玉米基料,接入12%液体菌种,28℃发酵20d。经优化后,多糖含量可以达到21.97mg/g,还原糖、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含量也优于其它处理组  相似文献   

14.
一株胶质芽孢杆菌解磷活性及其适宜解磷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一株胶质芽孢杆菌的解磷活性及适宜解磷的培养条件,在胶质芽孢杆菌的液体培养基中添加难溶性的磷酸钙培养7天后,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培养基中可溶性磷的含量,以稀释平板计数法测定菌体浓度,分析培养基中碳源、氯化钠浓度、pH值和菌体浓度对解磷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葡萄糖作为碳源、0.03% NaCl、pH 6.0时该株胶质芽孢杆菌解磷活性最高,而菌体浓度对解磷活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脂肪酸与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毒素产生之间的相关性,采用气相色谱和面积归一法分别对产毒差异菌株的菌体脂肪酸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9株菌株共分离到11种组分,其中十六碳酸(C16:0)、顺-10-十七碳一烯酸(C17:1)以及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n6c)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依次为43.85%、25.84%和14.75%。培养基及培养温度是影响脂肪酸组成的主要因素,相同培养条件下,9株菌株菌体脂肪酸组成相似度达90%以上。毒性试验后,不产毒菌株10574与产毒菌株菌体脂肪酸均发生相似变化,即顺-9-十八碳一烯酸(C18:1n9c)含量降低,而顺,顺-9,12-十八碳二烯酸(C18:2n6c)含量升高。生长条件是影响菌体脂肪酸组成的主要因素,脂肪酸与椰毒假单胞菌米酵菌酸产生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6.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iacylglycerol acyltransferase, DGAT)是植物合成三酰甘油(TAG)最后一步的关键酶,其中DGAT2在某些植物的种子油中能选择性积累更多不饱和脂肪酸。本文成功克隆了紫苏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基因(PfDGAT2),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PfDGAT2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不同器官中PfDGAT2基因均有表达, 10 d种子的表达量最高,在根中的表达量次之,在种子发育中后期,PfDGAT2表达量逐渐降低。与野生型拟南芥相比,过表达PfDGAT2拟南芥种子含油率提高了21.68%~77.89%,其中种子含油率增加最多的4个株系,其亚麻酸(C18:3)增加4.57%,花生一烯酸(C20:1)增加7.44%,花生二烯酸(C20:2)增加5.4%,二十二一烯酸(C22:1)增加10.37%,而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亚油酸(C18:2)含量分别降低了3.47%、6.64%和4.83%,油酸(C18:1)和花生酸(C20:0)分别只降低了0.18%和1.91%。本研究结果表明,紫苏PfDGAT2基因不仅能提高种子含油率,还能促进亚麻酸、花生一烯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这为研究植物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积累提供了参考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对费氏中华根瘤菌SR-008菌株合成多聚羟基烷酸(PHAs)进行了底物水平的代谢调控研究。通过摇瓶试验对所添加底物癸酸盐的浓度、添加量以及加盐时间等进行了比较,并运用气相色谱测定了代谢产物PHAs的含量和单体的比例。结果表明,经癸酸盐调控后,该菌合成的PHAs产物为羟基丁酸和羟基己酸的共聚体P(HB-HH),调控时的加盐最适浓度为2.5mmolOD·L,加盐时间在细胞生长的对数期末期。  相似文献   

18.
以未褐化的岩黄连愈伤组织为材料,于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研究抗坏血酸对岩黄连愈伤组织褐化及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第20天,各处理岩黄连愈伤组织的褐化率均低于对照;各处理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其中抗坏血酸浓度175mg/L的处理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高,为14.1400U/(g·min),比对照高72.3%;各处理的总酚含量均低于对照,抗坏血酸浓度为175mg/L的处理总酚含量最低,为0.4633μg/mL,比对照低88.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岩黄连愈伤组织褐变率与总酚含量呈正相关,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负相关;而岩黄连愈伤组织多酚氧化酶活性和总酚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