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对滇红的香气成分进行富集,分别使用两种不同极性的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气质联用(GC-MS)检测分析,比较了非极性色谱柱HP-5MS和极性色谱柱CP-Wax对红茶香气成分分离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两种不同极性色谱柱对红茶香气成分的分离效果均表现良好,但分析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对红茶中不同的香气成分进行研究分析时,应根据分析目标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色谱柱。  相似文献   

2.
以非极性柱Rxi-5Sil MS为第一维柱,中等极性柱Rtx-200为第二维柱,对普洱茶粉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结合飞行时间质谱普检索图库与全二维特有结构信息谱图,鉴定出相似度大于800、含量≥0.1%的物质90种,占总峰面积的66.306%。研究结果表明,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系统的高分离度、高峰容量和高灵敏度,以及全二维分离特有的结构谱图特征,非常适合于普洱茶粉中复杂挥发性组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信阳毛尖茶叶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霍权恭  杨京  刘钟栋  陈肇锬 《茶叶》2005,31(2):88-90
本文采用SDE蒸馏萃取方法提取信阳毛尖茶叶的挥发性成分,用气质联用仪及SE-54和强极性BPX70毛细色谱管柱进行分离分析比较,中等极性SE-54毛细色谱管柱分离效果较好,春茶挥发性成分中共分离并鉴定出47个峰;夏茶挥发性成分中共分离并鉴定出64个峰。对比夏茶与春茶在香气成分上的差异,综合评价春茶的香气品质优于夏茶。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小麦烘烤品质与已烷可提取游离类脂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实验,利用柱式层析法可把这种游离类脂物(FL)进一步分离为非极性类脂物(FNL)、糖脂(FGL)和磷酸脂(FPL),FGL和FPL总称为全极性类脂物(FPoL)。在整整三年里,发现FL和FNL一直是与面包体积显著相关的两种组分,而极性组分的这种相关性一般不显著。为改变蛋白质的复杂效应实验而对有关数据进行校准。其结果导致了极性类脂物与面包体积之间的相关性变得高度显著。用蛋白质含量和类脂物组分作为变量来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预测面包体积,这种方法可用于小麦品种的早代筛选试验。  相似文献   

5.
采用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法,以2种人肿瘤细胞株(SGC-7901、SPCA-1)为研究对象,对海南地区核果木属植物密花核果木的抗肿瘤有效部位进行筛选研究。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技术对石油醚、氯仿萃取部位进行进一步的分离,获得不同极性组分。抗肿瘤活性试验结果表明,石油醚、氯仿萃取部位及其不同极性组分显示不同程度的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是其抗肿瘤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6.
3.柱层析法 无论是采用溶剂浸提法从红茶中提取茶黄素,还是通过体外氧化制备法制取茶黄素,所得的茶黄素纯度仍然不高,限制了茶黄素类相关产品的应用和开发。为了获得高纯度的精制茶黄素,必须采用柱层析法对其进行精制纯化制备。目前,常用的茶黄素柱层析制备法主要有纤维素柱层析法、葡聚糖凝胶柱层析法、硅胶柱层析法、聚酰胺吸附树脂柱层析法等。  相似文献   

7.
王路  李玉厚  孙丽艳  韩俊  崔洪斌 《大豆科学》2006,25(1):94-96,93
以大豆胚轴为原料,通过正交设计确立制备含染料木黄酮的糖配体酸水解条件,水解酸液的浓度为2.5 mol/L、水解温度为90℃,水解时间为3h.根据糖配体的溶解度与极性经AB-8大孔树脂柱乙醇溶剂分步淋洗(水→30%乙醇→80%乙醇)分离及以氯仿:甲醇:20%冰乙酸,体积比为7:3:1为展开系薄层小量制备出纯度为48.6%大豆异黄酮糖配体染料木黄酮.  相似文献   

8.
香荚兰根腐病发生规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双版纳香荚兰根腐病周年均有发生,根病的发生与种植时间的长短、土壤水分及空气湿度、地形、土质及管理有关,不定根病部平均扩展速度旱季为0.41cm/d,雨季为1.26cm/d。不同类型攀援柱上的不定根病情不同,水泥桩柱上的病重、竹木柱上的病轻,而不沿附在桩柱的病情相对更低。  相似文献   

9.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GC-MS)对澳洲坚果幼叶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在不同极性的色谱柱和不同程序性的升温条件下,采用正己烷和乙酸乙酯对澳洲坚果幼叶进行分步萃取,分离鉴定出45种挥发性成分,包括烃及其衍生物27种,酮3种,醛2种,醇3种,酸2种,酯8种共六大类物质。其中,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棕榈酸)、植物甾醇、酚类等物质,不仅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还具有降血压血脂、抗氧化抗癌等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0.
以嫩果期槟榔籽为研究对象,采用75%乙醇浸提制得槟榔籽提取物(arecanutextract,ANE),再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依次对总提取物进行萃取,依次得到嫩果期槟榔籽75%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部位(PE-ANE)、乙酸乙酯部位(EAC-ANE)、正丁醇部位(BU-ANE)、水部位(W-ANE)的萃取部分。通过体外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抑制试验测定槟榔提取物各极性部位对高血压的抑制潜力;通过酶动力学实验分析ACE抑制活性最好的极性部位对ACE活性的抑制作用类型;测定不同极性部位蛋白质、总糖及多酚的总含量,并分析其与ACE半抑制浓度(IC50)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对4种不同极性部位萃取物中的多酚组分进行初步定量。结果表明:嫩果期槟榔籽提取物各极性部位均具有一定的ACE抑制活性,其中EAC-ANE的ACE抑制活性最好。酶动力学实验表明,EAC-ANE对ACE活性的抑制作用类型为竞争与非竞争的混合型抑制。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极性部位ACE的IC50值与多酚、总糖及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且与多酚含量之间具有极强相关性(r=-0.912)。在4个极性部位中定量了儿茶素、L-...  相似文献   

11.
中国黑茶对消化道肿瘤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利用HCT-8及SGC-7901两种细胞株研究黑茶对消化道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黑茶具有良好的抑制消化道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黑茶中含有两种抑制活性物质,其中对SGC-7901细胞株具有抑制能力的物质的极性要比对HCT-8细胞株具有抑制能力的物质极性低一些。黑茶具有对两种细胞株抑制的功能可能是多种物质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中低极性的物质抑制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2.
陈宗懋 《中国茶叶》2005,27(4):50-50
建立了柱后光化学反应荧光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茶叶中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方法。采用Hypersil ODS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进行分离。用自制的光化学反应器作为荧光衍生装置,优化了柱后光化学反应的实验条件,并用于茶叶样品中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0.012~0.048μg/g,线性范围0.040~8.000μg/g,相对标准偏差3.4%~6.4%(0.1mg/l,n=8)  相似文献   

13.
大豆种子氨基酸组分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国内外51个大豆品种(系)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组分的测定。并借助于微型电子计算机,按概率统计中计算线性相关系数的方法和灰色系统中计算灰色关联度和判断关联极性的方法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国内各地大豆蛋白变异范围大,改良品质的潜力很大。氨基酸线性相关系数分析表明:我国各地大豆品种中氨基酸含量间变化呈负相关的比呈正相关的多得多,而来自北美的大豆中呈正相关的多于负相关的。两者差异的实质值得研究。本文还讨论了两种含硫氨基酸在变异中的特殊性,以及基于柱层分析测定含硫氨基酸的方法在精度和重复性上有缺陷可能影响分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将20ml比重为Bri×1.2的乌龙茶液通过柱内盛有30g硅藻土粉末的柱层,用150ml二氯甲烷洗脱,能将茶液中的99.8%的咖啡碱除去。在去除咖啡碱的浸出液中,单宁的回收率与对照相比达95.4%。  相似文献   

15.
茶多酚生产水相中茶氨酸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一种从生产茶多酚后的残留液中提纯茶氨酸的制备工艺;首先通过ZTC-II型天然澄清剂对茶多酚生产废液絮凝处理,离心液经过三种规格中空超滤膜超滤,透过液用一种特制的弱极性大孔树脂(JAD-2000)初步分离,制备含量在60%以上的茶氨酸粗品,再通过C18制备柱对其溶液进行分离纯化,制备含量在98%以上高纯度茶氨酸。结果表明经过絮凝和膜超滤处理,蛋白质和果胶等杂物去除率分别达到97%、89%以上,而茶多酚、可溶糖去除率不到9%,茶氨酸保留率达到93%;JAD-2000初步分离可得含量在61%以上粗茶氨酸,回收率达到71%以上,而醇洗馏份中茶氨酸含量甚微。经C18柱制备色谱分离粗茶氨酸样液,收集12.6~15.8min高浓度段馏份,检测知茶氨酸的回收率为71.3%,茶氨酸含量达98.3%。  相似文献   

16.
人参皂苷是人参、西洋参以及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研究表明人参皂苷,尤其是低极性人参皂苷具有很强的抗肿瘤作用。本文综述近几年低极性人参皂苷的制备以及结构修饰研究状况,包括:化学水解法,酶水解法,微生物发酵法,加热加工法以及化学合成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超临界CO2抗溶剂法纯化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其朋  张怀  钱忠明 《大豆科学》2002,21(3):177-202
测定了大豆异黄酮中两种主要成分染料木甙和大豆黄甙的雾点压力。采用有机溶剂提取和超临界CO2抗溶剂技术通过两次膨胀进行大豆异黄酮的精制,得到的产品中大豆异黄酮含量高于90%,异黄酮收率大于78%,该研究为超临界CO2抗溶剂技术在天然极性物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用水溶解大豆异黄酮粉后,采用离心分离,使极性大的水溶性杂质与大豆异黄酮分离,达到提高大豆异黄酮纯度的目的。通过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水剂法提纯大豆异黄酮的方法,以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提高率为考察指标,底物纯度为20%时,大豆异黄酮含量可提高到40%以上;当以下层沉淀物得率为考察指标时,底物纯度为10%时,大豆异黄酮得率最高,较常规法更为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9.
大豆粉末卵磷脂和粉状磷脂有何区别黑龙江省大豆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周玉伦富锦市油脂厂李果艳1.产品组成不同。磷脂是多元醇与脂肪酸及其衍生物脂化而成的弱极性化合物。粉末卵磷脂是用乙醇多次萃取磷脂中的卵磷脂.而与磷脂中的脑磷脂和肌醇磷脂分离开,基本上只剩下卵磷...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四支柱”理论总结分析伏牛山区杂交籼稻制种经验教训,制定高,稳,低制种技术,指导制种,获得大面积连年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