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eiatus的生态习性,邵炳绪、薛镇宇等(1959,1978,1980)曾进行过研究,他们指出在长江下游,松江鲈鱼从12月至翌年2月作降河洄游,自松江地区游向长江口近海越冬,于2~3月在这些区域产卵。并发现黄海南部的砺牙礁是松江鲈鱼的一个产卵场。  相似文献   

2.
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隶属于鲈形总目(Percomorpha)、鲉形目(Scorpaeniformes)、杜父鱼科(Cottidae)、松江鲈鱼属(Trachidermus),为小型、底层、肉食、降海溯河洄游性鱼类,古时以盛产于吴淞江(今上海松江)而得名。因其肉嫩味美、营养丰富,被誉为中国四大淡水  相似文献   

3.
松江鲈鱼繁殖习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松江鲈鱼繁殖洄游、产卵场作了报道,对松江鲈鱼的胚胎发育和幼鱼形态作了描述和研究。松江鲈鱼是一种降海产卵鱼类,在淡水中长成的亲鱼于每年十一月开始向河口洄游,进入浅海产卵。产卵盛期在二月下旬至三月上旬;黄海南部潮间带的蛎牙礁是松江鲈鱼的一个产卵场;卵产于牡蛎壳堆的洞穴顶部。雌鱼产卵后即离开洞穴移向沿岸近处开始索饵;雄鱼留在洞中有护卵的习性,护卵结束后亦离开产卵场开始索饵。雌鱼的怀卵量是5100-12800粒。产出的卵具很强的粘性,结成团块,呈桔红、桔黄色或淡黄色,卵径为1.48—1.58毫米。受精卵在4—14℃水温条件下,约经26天孵化。在胚胎发育中见不到鳔的原基。刚孵化的仔鱼全长5.3—6.3毫米,偶可作垂直运动,但更多时间静卧水底。每年的4—6月,幼鱼溯河进入淡水成长。为保护松江鲈鱼资源,应充分注意到它过河口繁殖的习性,应适时开放通海河道的水闸,以利于亲鱼降海产卵和幼鱼溯河进入淡水育肥。  相似文献   

4.
<正>松江鲈鱼是小型、底层、肉食、降海溯河洄游性鱼类,它与黄河鲤、松花江鲑和兴凯湖鲌齐名,并被列为四大淡水名鱼之首,享誉中外,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松江鲈鱼身价极高。在上海、江苏、山东均有养殖报道,但是养殖数量很少,究其原因:松江鲈鱼养殖难度高,养殖过程中病害发生较多,损失大,成活率低。我们发现养殖过程中池塘发生卵甲藻疾病并继发烂鳃病,现对相关材料进行整理,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金秋  罗武松  季强 《渔业现代化》2010,37(1):34-36,46
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是肉食性鱼类,具有降海洄游习性,生活史周期短而复杂。基于10余年对其驯养繁殖的研究成果,结合3年多的全人工养殖的生产运营实践,提出松江鲈鱼健康养殖的理念,用封闭式自循环、自净化系统养殖松江鲈鱼。基于生态模拟进行系统构建、工艺处理及水质调控,达到松江鲈鱼健康养殖的目的。该系统是一个绿色环保型的健康养殖系统。  相似文献   

6.
中国境内松江鲈鱼的种群特征以及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野外资源调查和研究发现,中国境内现存的松江鲈鱼有秦皇岛--渤海海区、鸭绿江--黄海海区、黄河--黄海海区、钱塘江--东海海区等地理群体,每个群体都有固定的天然产卵场,其中,鸭绿江--黄海海区松江鲈鱼的群体数量最大,其洄游规律性强,产卵场已经被找到;黄河--黄海海区松江鲈鱼群体分布在文登沿海和通海河流,数量很少;钱塘江--东海海区松江鲈鱼群体数量极少,洄游持续时间长,个体大,濒临灭绝状态.对松江鲈鱼的自然资源保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提倡原地保护,杜绝不同海区的松江鲈鱼异地放流,以避免种质混乱.提倡以繁殖和养殖研究为目的的异地驯养,加强钱塘江--东海海区松江鲈鱼全人工养殖和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攻关,为松江鲈鱼的增殖和利用奠定基础.在目前松江鲈鱼全人工养殖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应依据"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的原则食用和上市销售,否则将加速其自然种群的灭绝,绝不可取.  相似文献   

7.
<正> 鲈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降河洄游鱼类。在未修潘家口水库之前,滦河就有鲈鱼生存,水库大坝建成以后,截断了鲈鱼的洄游路线,鲈鱼在此绝迹。鲈鱼作为淡水网箱养殖品种,国内报道较少。今年我们在潘家口水库进行了网箱养殖鲈鱼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区的环境 本试验区设在潘家口水库东库湾西卜子,背风向阳,水质清新,水深20m,年平均水温14.5℃,最高30℃,最低4℃,透明度0.6~  相似文献   

8.
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江鲈鱼 Trachidermusfasciatus Heckel属鱼由形目 (Scorpaeniformes)、杜父鱼科 (Cottidae)、松江鲈鱼属 (Trachidermus) ,上海地区称之谓四鳃鲈 ,俗名花鼓鱼、花花娘子。该鱼以其味美而驰名中外。本文综合了国内外关于松江鲈鱼研究的文献 ,以期为研究松江鲈鱼并挽救这一名贵资源提供参考资料。一、松江鲈鱼的研究概况松江鲈鱼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 1 9世纪Heckel对菲律宾的松江鲈鱼进行了形态学研究 ,将其定名为 Trachidermusfasciatus。 2 0世纪 5 0年代 ,李思忠 [15]在《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中对其分布作了概述 ;复旦大学邵炳绪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比较试验的方法对松江鲈鱼工厂化养殖模式进行研究。以养殖存活率、质量增加率等为指标,比较海水逐级淡化和纯淡水两种水处理模式与利用瓦片和PVC管两种遮蔽物进行松江鲈鱼养殖的效果,以了解不同水处理方法和不同遮蔽物对松江鲈鱼生长的影响,探索松江鲈鱼工厂化人工养殖的适宜条件。结果显示,不同水处理方法对松江鲈鱼的生长有较大影响,松江鲈鱼的存活率为37%~71%,海水逐级淡化试验组存活率显著高于纯淡水对照组(P0.05);松江鲈鱼的质量增加率为1.83%~6.12%,海水逐级淡化试验组质量增加率显著大于纯淡水对照组(P0.05);而采用不同遮蔽物进行养殖试验,各试验组的松江鲈鱼生长性能没有较大差异。研究表明,海水逐级淡化的水处理养殖模式更适合松江鲈鱼养殖。  相似文献   

10.
“西风吹上四鳃鲈,雷松酥腻千丝缕”,古代文人墨客笔下的“江南名鱼”——松江鲈鱼在本土消失近20年后,终于在故土上海松江再现倩影。日前,《松江鲈鱼成鱼养殖试验研究》课题通过验收,与此同时,农业部已经批准定点定量销售该鱼,这也意味着松江鲈鱼将重现餐桌。  相似文献   

11.
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又名四鳃鲈,是沿海浅水底层肉食性鱼类,能生长在咸淡水中和纯淡水中,是上海市的名贵水产品种,尤以松江县所产最负盛名。对松江鲈鱼进行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上世纪80年代后松江鲈鱼濒临灭绝,1994年被列为国家Ⅱ级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为恢复这一珍贵生物资源,相关学者开展了大量松江鲈鱼人工繁养殖技术的研究。上海市松江区水产良种场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松江鲈鱼人工配合饲料的筛选与投喂试验,并取得重大突破,本试验进行配合饲料与生物活饵的松江鲈鱼养殖效果比较,旨在为开展松江鲈鱼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松江鲈鱼学名(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俗称花姑鱼、媳妇鱼、花花娘子,四鳃鲈等。江苏松江以特产松皿鲈鱼著名,它可与黄河鲤鱼、松花江鲑鱼、兴凯湖鲅鱼等齐名,是我国四大名鱼之一。自古以来松江鲈鱼素负盛名,其质地细白且嫩,而肉味特别鲜美,  相似文献   

14.
自垦利县裕海公司养殖基地海参池中发现松江鲈鱼后,垦利县邀请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对松江鲈鱼的生长规律、生活习性、繁殖特点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松江鲈鱼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在淡水水域生长,在海河交汇处繁殖,  相似文献   

15.
徐献民 《水产养殖》2011,32(8):8-10
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俗称四鳃鲈、老虎鱼、新娘鱼、媳妇鱼等,隶属于触形目、杜父鱼科、松江鱼属,与黄河鲤、松花江鲑和兴凯湖鲇齐名,为中国四大淡水名鱼,并且被列为四大淡水鱼之首。在我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98)中已将此鱼列为Ⅱ级保护对象,属中国名贵珍惜保护水生动物。松江鲈是一种在海水中繁殖孵化,在淡水中生长育肥的降河洄游性小型鱼类。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于2010年9月-2011年2月成功培育松江鲈鱼亲本224组,亲本平均规格达50.57克,性腺发育至Ⅳ末,在此基础上于2011年3月对松江鲈鱼亲本进行人工催产,获卵159窝、965612粒。详述如下:一、催产池1.催产池催产池除原2#、3#松江鲈鱼亲本培育池外,增加7#、8#、9#3口面积均为10米2、有效水深60厘米的小水泥池,用作催产和催产剂量试验池。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松江区水产良种场于2011年3月对松江鲈鱼亲本进行人工催产,获得受精卵680906粒,孵化鱼苗355390尾。随后进行为期50天(4月上旬至5月下旬)的松江鲈鱼苗种培育,成功培育全长30毫米左右的松江鲈鱼鱼种约30万尾,苗种成活率约为84.4%。培育分育苗箱培育及育苗池培育两阶段进行。一、育苗箱培育初孵幼苗个体小(全长5~6毫米),捕食能力弱,游泳能力不强,不适于大水体中培育,点数后转入育苗箱进行苗种培育。  相似文献   

18.
松江鲈鱼初期胚后发育阶段消化系统组织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通过对松江鲈鱼(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仔鱼的消化道进行从口腔到尾部的连续切片,观察其消化道的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①松江鲈鱼仔鱼在出膜后1d与2d的消化道组织结构简单,肠腔部分位置堵塞,未见畅通,仔鱼靠自身的卵黄囊进行营养。②出膜3d后的松江鲈鱼仔鱼消化道畅通,可进行主动摄食。了解到这一情况,并根据其当时精确的口径大小,可为解决松江鲈鱼仔鱼开口时间与选择合适开口饵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位于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马市村的鸭绿江边,聚集了来自丹东市海洋与渔业局、丹东市水产种苗管理站、振安区渔政站的工作人员及沿江渔民,正在冒雨一桶一桶地向鸭绿江放流松江鲈鱼苗种,这是鸭绿江流域丹东段首次进行人工增殖放流松江鲈鱼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松江鲈鱼的遗传变异情况,以期对该鱼种质鉴定探索依据,采用PCR方法对11尾松江鲈鱼的线粒体Cytb基因进行扩增、测序的方法,进而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松江鲈鱼属间遗传距离明显大于同一属内的种间遗传距离,形态生物学与杜父鱼类更加接近,进一步验证了松江鲈的分类地位为硬骨鱼纲、鲉形目、杜父鱼科,而并非是鲈形目的种类。松江鲈鱼Cytb基因序列的测出为遗传多样性和种质鉴定方面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